我家的相册里,有一些父亲当兵时的老照片。照片上的父亲,一身戎装,英俊潇洒。
父亲1970年12月入伍,1975年8月退役。退役当年10月,年仅23岁的父亲当上了我们村的党支部书记。
1976年4月,父亲与部分村民到河南考察后,召开支委会研究,准备着手在村里建个造纸厂。当时,公社也在大修引黄渠,要让各村田地都能浇灌上黄河水,这是民生大事。父亲随即安排一部分村民参加公社修渠,一部分村民负责造纸厂这边购买设备、安装、试运等,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在父亲和其他村干部的合理布局下,修渠和建厂双管齐下,同时进行……最后,水渠修好了,厂子建成了;黄河水顺利流到我们村,造纸厂如期开工。
在我的成长岁月中,听父亲说得最多的就是“当兵”的那些事。“我在部队一年入团,两年入党,三年当班长。”“你们长大了,有机会就都去当兵,到部队去锻炼锻炼。”……
后来,我们姐妹长大了,都没能去当兵,父亲总觉得遗憾。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父亲提起当兵的往事,依然是满满的骄傲和自豪。“我们在部队站岗放哨、行军拉练、修洞造桥,从不含糊。退役了,不管什么时候,作风不能变!既要敢干能干,又要管得住自己。”
父亲在村里当“一把手”时,从来不搞特殊。村南有一片杨树林,成材后要砍掉,树干做木料,树梢也就没有多大用处了。Po/5qGQp/hlysCtntPddhIOFRDbQAiIR2c9S+EEul7I=父亲想在家里盖一间小厨房,和村会计商量后,以一根两毛钱的价格,把杨树梢买了下来。当时大家都说不用付钱了,当柴火烧的东西,拉回去算了。可父亲不同意,他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能忘,那是公家的东西,共产党员不能拿公家一针一线。偶尔,也有人给父亲送几斤白面、糕点,父亲从来Ry9WfP1J/E0pzN7abRAlT3HGxDIedE+eGgl3Ec7Ixs0=都是连人带东西往外推,从不收村民送的礼物。
父亲的奋斗,也见证了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后,父亲响应党的号召,做过生意,办过企业。做生意那些年,他是“优秀个体户”;办企业时,他安置了我们当地十里八村的富余劳动力,被镇政府评为“优秀企业家”。2003年,父亲将企业转包出去后,开始承包土地栽杨树、种桃树。2010年,毛白杨成材,作为上好的造纸原材料,销往内蒙古、甘肃等地。父亲种的桃树品种好、种植管理到位,成果口感好,让人一看就垂涎欲滴。每年,父亲都会将桃子快递给他在天南地北的战友。对父亲来说,能让一起战斗过的战友吃到他亲手种的桃子,是满足,也是骄傲!
近两年,父亲上了年纪,安心在家养老,我们家的土地也包了出去。父母每月有国家发的农民养老金和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再加上我们姐妹给的“零花钱”,生活无忧。
前不久,父亲学会了用智能手机。他在微信上联系到了当年的战友,一有空闲,他就会和老战友们一起回忆往昔,聊得火热,好像又回到了当年!
(作者单位:山西省永济市某热电公司)
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