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茫茫,总有个人就这么闯进你心中,住在灵魂里,像春风梳柳般地轻柔,似细雨润物般无声。我的妻子燕子就是这么个人,相识时,她才15岁,如今她已年过半百。
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相守,我见证过燕子女大十八变的青春靓丽、投身事业的积极努力、养老育小的无怨无悔、为人处事的优雅从容、经历不幸的满面风霜……而让我体会最多最深的,还是她内心深处的温柔和宁静。
也许是缘分使然,和燕子相识,是我“主动”找上门的。1985年冬,在当地武装部门同志的带领下,我们几个新兵几经辗转,穿戈壁、翻天山,在路上颠簸了11天,来到了驻守在帕米尔高原的某连。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地处偏远,距离最近的边陲城市也有300多公里。
当时团里一位领导听说我是甘肃镇原人,就热情地说,有机会介绍我认识个老乡。他的好友,我的老乡,也就是燕子的父亲,是一名普通工人,带着一家人在喀什生活。1987年夏,我随那位领导出差路过喀什,领导临时有事,不能按计划带我去燕子家,便让我自己在闲暇时前往。我拿着领导写的地址,一路打听着就去了燕子家,她的父母早早准备好了饭菜,我一进门就受到了热情款待。吃着久违的家乡美味,远离故乡的我有了回家的感觉。燕子当时还在上中学,我当兵不久,懵懵懂懂,但自从认识后相互间就有了好感。虽然我们甚少联系,但从此心里也就有了牵挂!
1991年,燕子考上了大学,我和她开始了恋爱,我们鸿雁传书表达相思。那时,我在边疆守防,两三年回不了家是常事。燕子在陕西西安上大学期间,多次一个人到陇东高原那个生我养我的小山村,去看望我的父母。
一次,她转了四趟车才到我家所在的镇上,镇上离我家还有五六公里路,当时也没有出租车,燕子只好背着行李步行。在公路上她还有方向感,知道往哪里走,但一上村道就傻眼了,这边一人高的玉米遮挡住了参照物,那边金色的麦浪望不到尽头,记忆中的大槐树似乎也多了不少,每个岔路口都看着像又不像……更让她害怕和崩溃的是每家门前都有一条看家护院的狗,它们或白或黑,或立或卧,即使一声不叫,也“不怒自威”。她总是等到有人路过,才紧跟在后面走过。
家终于找到了!汗水浸湿了衣服,脚后跟也磨破了,当她一瘸一拐走进我家时,连平时不善言谈的父母也心疼得落了泪。
就是这样的路,燕子走了一趟又一趟。冬天陪我父母在村里过年,夏天陪他们下地干活。父亲常年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燕子便买来药膏给他涂抹,用铁锅炒大颗青盐给他热敷。我家经济条件不好,她假期回校前,就把自己平时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塞在被子下,以贴补我父母家用。
燕子算不上娇生惯养,但从小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上大学前没有体会过缺水少电上旱厕的农村生活。邻居和村里人见到燕子,常说:这女娃是城里人,还是大学生,一点不嫌弃咱农村家、农村人,还吃住习惯,帮着干活呢!这么懂事、孝顺的女娃真是少见啊!……听了父母转述大家的话,我既心疼又感动于燕子的付出。
1995年夏,燕子大学毕业,回到新疆喀什成为了一名公务员。次年底,我和她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尽管婚前有好友和闺蜜善意提醒过燕子,“嫁给军人就意味着选择了艰辛、孤独和奉献”,可燕子依然义无反顾,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军嫂”。
结婚头几年,我在基层汽车连队,一年到头都在昆仑山上跑,根本不着家,有时十天半个月联系不上。燕子为了上班方便,平时一个人吃住都在单位,周末再回娘家帮父母料理家务。燕子还时不时抽空给远方的公婆打电话送上问候和叮嘱,生怕他们有什么闪失。每逢季节交替或过年过节,燕子都会精心挑选款式、颜色,给公婆置办新衣邮寄过去,从单衣到棉衣一应俱全,就连父亲老寒腿用的羊毛护膝、母亲出门背的小包包,她都会想得很周全。这么些年,从未间断过。
不仅是对父母、公婆,燕子对周围的人都温柔大方。每次回老家,只要碰到村里生活有困难的乡亲,尤其是孤寡老人,她都会主动给点零花钱。村里人说我母亲有福,找了个好儿媳,有的还把自家攒下的土鸡蛋、墙上挂了很久的老腊肉送过来,让母亲做给燕子吃。
燕子善良懂事,可她也是个小女人,也会撒娇讨乖。她经常对我念叨说:“我不求大富大贵、花前月下,但在我需要的时候,真的希望你能在身边,只需歪一下头就能够到你的肩膀。”对于一个女人而言,这本不算什么奢求。可是军人的职责使命,常使我无法兑现对小家的承诺,实现对燕子的照顾。
1999年秋,燕子患急性胆结石需要马上手术治疗,当时我在西藏阿里出差,她都住院了也联系不上我。等我回来赶到医院的时候,燕子都快出院了。看着我焦急的眼神,她安慰我说:“没事没事,都快好了。”
主管护士一见到我就说:“解放军保护我们老百姓的同时,也要保护好家人才行呀,媳妇做手术都来不了,真不应该!”
我一听,心中五味杂陈,不知该说什么。燕子替我解释:“他是真的有任务,要不早来了。”说好的“爱她护她”,在她需要的时候却成了一句空言,反倒是她站出来“护我”。我既愧疚又感动,此生有妻如此,何其有幸!
2004年底,儿子出生,燕子更加忙碌了。但她依然无怨无悔,操持着小家、照顾好老人和孩子,让我没有后顾之忧。
燕子为我承担了很多,而在照顾她自己的父母、亲人上,却常有亏欠,留下很多遗憾,甚至在心中落下无法释怀的心结。
我们婚后第二年的春天,不到60岁的岳父突发心梗去世。燕子曾承诺——让岳父早日抱上外孙、和岳父回老家省亲、带岳父天南海北游玩……都成了空。燕子悲痛欲绝,在岳父的灵前长跪不起。
燕子姐弟两人。我妻弟从小就很优秀,1993年12月入伍后,经过努力考取了军校。军校毕业时他主动选择到条件艰苦的南疆某部任职,多年来工作兢兢业业。2016年3月29日,在执行部队任务时,刚刚40岁的妻弟意外牺牲。妻弟是一家人的骄傲,他英年早逝的残酷现实让全家人无法接受。
2022年2月22日,恰逢农历正月二十二,又是星期二,这一天被网友们称为最有“爱”的一天。然而就在这么一个有“爱”的日子里,燕子孤寂无助。
那天,我的岳母、燕子76岁的母亲突发脑溢血。弟妹在亲戚的帮助下把她送到喀什的一家医院抢救。那时我和燕子已搬至乌鲁木齐,两地相隔近1500公里。我正在边境一线执行任务,电话没有信号。联系不上我,燕子心急如焚,她迅速请假、订机票,把正在上高中的儿子托付邻居照管,总算及时赶到命悬一线的岳母身边。
手术、ICU监护、康复治疗,燕子在医院待了一个月。当看到岳母一天比一天清醒,有一天突然又能说话时,燕子紧绷的弦终于松开了,独自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了一场。而从岳母突然病发到手术治疗,我都没能在她身边分担。
如今,为了方便照顾岳母,我们把老人家接到了乌鲁木齐。我大多数时间依然在跑边防、下部队,依然没有多少时间着家;燕子仍旧无怨无悔,照顾脑梗致瘫的岳母、上学的儿子,也不落下单位的工作。
燕子用半辈子的辛劳和付出,为我,为这个家筑起了坚固而温馨的港湾,也用坚定的理解和支持成就了我卫国戍边的军旅夙愿。我常想,我能从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共和国大校军官,军功章里有一半的功劳都属于她——她在身后默默地替我负重前行。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亲爱的燕子,余生岁月,我将尽我所能、顾你冷暖,倾我所爱、护你一生!
(作者单位:新疆军区某部)
编辑/吴萍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