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彬
今天我们要看的这件国宝可以从“灶”这个字说起。请看,上面这排符号,最左边就是“灶”字的金文。金文“灶”和简体字“灶”不太像,是吧?我们来看“灶”的繁体字“ ”,这回再比一比,是不是像多了?灶的金文很有意思:上面是宝盖宀,表示屋顶;下面是( ),表示一种小动物。你猜会是什么小动物?请看上排中间那两个符号,那是的甲骨文和金文。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嗯,一种蛙(有人说是蟾蜍)。屋里有一只蛙,怎么就是“灶”呢?有学者认为,古时候土灶设在地上,匍匐状犹如蛙类?。说到这儿,我们可以请出今天的主角了,它就是国宝——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陶灶。请看右侧上部的4个图,它们是对陶灶不同角度的摄影,其中,那个侧面像,感觉是不是蛙头蛙脑的?别看它其貌不扬,却早早入选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也就是说,它是货真价实的国宝级文物!那么问题来了,它成为国宝,凭什么呢?有人也许会想,是不是凭它是最古老的陶灶?不是的。实际上,已知年代最早的陶灶出土于江苏顺山集遗址,制造时间约在8000年前,而这件陶灶制造时间大约在距今6000~7000年间。虽然不是最古老的,但它却是陶灶中最独特的:它的器型在世间独一无二,不仅在其他遗址中未发现过它的同类,就是在河姆渡遗址也未发现过第二件。并且,它的发现意义重大:在很长时间里人们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唯一源头,但自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发现之后,这个结论就被彻底否定了。陶灶及其他河姆渡文化遗物、遗迹的发现,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因而得到极大扩展。
下面我们好好看看它。它通长55厘米、口宽37厘米、通高25厘米。從侧面看它像蛙,从正面看它又像簸箕。它的外壁两侧一边一个半环形大耳,是搬动时用的;内壁有三个乳丁,一个位于后侧,左右两侧一边一个,与外壁的两耳连成一体——它们的作用是承架和固定陶釜( ,相当于锅)。请看下图,右前方是一口陶釜,把它放到陶灶上,刚刚好!陶灶的火门开口很大,从口径来看应该够一家老小做饭用。火门略微上翘,按理说不利于清理灰烬,为何如此设计?有专家推测,这个陶灶是在船上用的。水上行船,火门上翘可以防止船摇晃时灶火掉出。此外,灶底椭圆形圈足上有四个镂空孔,镂孔磨损严重,应该是常年用绳子将灶固定在船上使用所致。通过这个陶灶我们可以具体地想象,有一家河姆渡人曾每天用这个陶灶生火做饭。他们煮饭技术似乎不太好,会不时把稻米烧糊,但一家人还是感到满意。有了这个陶灶,他们可以有熟饭吃,可以更有信心去远方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