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坡
1901年,慈禧在开封行宫做寿时。为了让慈禧品尝到豫东特色美食,当时的陈留县令彭寿山奉召,命当地名厨特意制作陈留传统美食——豆腐棍宴席。慈禧吃后大加赞赏。于是,陈留豆腐棍得以再次扬名天下。
虽带有“豆腐”二字,但豆腐棍颜色、形状完全有别于乳白方正的豆腐:它色泽淡黄,外形如棍,皮薄、中空。要将一粒粒黄豆变成一根根豆腐棍,得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首先将精心挑选出的圆润饱满的黄豆淘洗干净,然后用井水浸泡数小时,捞出,徐徐倒入石磨中,磨成白白的豆浆,接着过滤掉豆沫、豆渣,倒入大铁锅中,点燃红红的灶膛火,就开始熬制了。大火烧至沸腾后,要改为小火细烧。等到铁锅内浮起一层泛黄的薄膜时,用一根擦洗干净且涂过食用油的细长竹棍儿贴着薄膜卷起来,然后挂在外面通风处晾晒。卷过一层后不久,又一层薄膜形成了,就继续卷,继续晾晒,如此往复,直至铁锅内没有薄膜浮起为止。
晒干的薄膜如胶似漆地紧紧缠绕着竹棍儿,如果硬拉出竹棍儿的话,已经固定成型的薄膜很容易“粉身碎骨”。怎么办?把它们一一放在蒸笼内加热,趁热抽出竹棍儿,再把抽空的薄膜放在外面晾晒干,豆腐棍就做成啦!当然,根据需要,可以用剪刀把豆腐棍剪成一定的长度,便于包装。
做好了豆腐棍,接下来便是厨师大展身手的时刻。豆腐棍可以凉拌,可以清炒,还可以做汤……把豆腐棍放在温水里泡软,切段儿,放些香菜、青红椒丝,撒些食盐、鸡精,淋些陈醋、香油,这就是凉拌豆腐棍。它吃起来清爽可口,是极佳的消暑凉菜。
红烧豆腐棍也是一道老少皆宜的家常菜:同样是把泡软的豆腐棍切成小段儿,然后裹上淀粉、鸡蛋混合成的糊糊,再放入60℃左右的热油中炸至金黄捞出备用。在炒菜锅中倒入食用油,葱姜蒜等佐料炒出香味后,加少许木耳、小青菜配色,最后放入炸好的豆腐棍,文火翻炒片刻后,外表朴实、味道香美的红烧豆腐棍就大功告成了。
瓤豆腐棍更多的是考验厨师的耐心:在稍微泡软的豆腐棍里面,用特制的小勺子一点点地塞入调好的肉馅,注意两头留出点空余,以免在烹制的过程中肉馅溢出。然后将填好馅的豆腐棍蒸熟,挂淀粉鸡蛋糊,炸至金黄,再配以佐料炒熟即可。盛入盘中的瓤豆腐棍香气四溢,夹一段放入口中,嚼起来筋道软糯,令人回味无穷。所以,它是当地人招待贵宾必不可少的一道特色菜。
“豆腐棍”的谐音是“都富贵”,有一个凄美的传说。相传曹操与陈留才女蔡文姬苦恋一生而未果,最终蔡文姬嫁给了曹操的心腹董祀。在二人的婚宴上,曹操吃到豆腐棍這道菜,口感甚好,便问菜名,当地人回答说是“豆腐棍”,而曹操听成了“都富贵”。他苦笑着说:“‘都富贵,这菜名好啊!祝愿以后二人都富贵!”后来,为了表达对蔡文姬的思念,曹操特意将陈留豆腐棍设为贡品。从此,豆腐棍又有了一层思念最爱的人的寓意,令人感慨。
现在,陈留豆腐棍作为一种馈赠佳品已走出中原,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一晃千年,豆腐棍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陈留人,世代相传的手艺,亘古不变的坚守,古镇人民的勤劳智慧,都浓缩在一根根朴实无华的豆腐棍里。
(编辑 吴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