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申,郭燕飞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终身教育”最早起源于1965年,此后,终身教育思想和终身学习逐步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主题[1]。我国终身教育理念的实现途径就是学分银行的建设。学分银行帮助人们实现“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提供一种“全面的、存储的、公平的学习和教育的机会”[2];就是让所有的学习者将任何阶段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工作经历保存起来,按照一定的原则折算成学分,当学分满足一定的条件后,可以兑换为机构颁发的证书。“职教二十条”中明确指出,学分银行试点对于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不同院校对学分银行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存在定位模糊、监督无效、对学分的认定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影响学分银行在高职院校的运行。此外,2019年开始,高职院校针对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这样高职生源就由原来的单一应届生源扩展到多元的社会生源。社会生源有各种不同的工作经历,给学分认定和转换提出了新的课题。知识库作为计算机中的知识集群,具备良好的知识存储、共享、创新等功能,便于利用AI智能技术比对学习经历与技能知识库,确定学分。本文通过对现有学分银行学分认定现状的分析,提出将技能知识库应用于学分认定,实现学分的精准认定,方便信息的共享与更新。
学分是学分银行中流通的货币,学分的认定就是在发行货币。学分认定就是不同阶段的学习者,通过同一标准和要求进行认证,使学习者获得可以积累和互换的学分,得到不同机构和国家的认可[1]。我国的学分银行建设以联盟和区域为起点,主要采取协议的方式进行学分认定。学分认定的内容主要是全日制教育、非全日制教育、实践经历与业绩、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学历教育将所学课程与标准课程进行相关度比较,确认转换的学分;非学历教育是学习者参加过的各类教育学习、岗位培训、技能培训等,将学习内容与标准课程教学内容对比,认定和折算一定的学分;实践经历是学习者在工作岗位中的工作任务,与标准课程比对,确定学分。业绩包括创新创业、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技术创新、竞赛奖励、荣誉称号等,经过严格的审核,确定学分;职业资格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区别初级、中级、高级,根据考核内容与标准课程进行比对,认定转换的对应类型课程的学分[3]。
学分银行中,由于学生种类的多样性,专业特性的多样性,主体单位的多样性,学分认定的着力点不同,职能部门重视程度不一致等,导致学分的认定标准不一致,产生局限性。
学历教育的学分认定一般以课程为依托,在协议学校内部可以得到共享认可。但是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体系不一致,专业侧重点不一致,课程教学标准不一致,学分制度进程不一致等,导致学分认定标准不一致,转化的难度增大。
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层次多、类型复杂,学分认定需要学校、社会、企业等部门一起合作,考虑不同职业和技能水平等级等因素形成统一标准,让各方之间的差异有效地转换融合到学分银行中。
学分银行针对全社会的学习者。由于学习者的学习经历、社会经历等不相同,因此学分认定需要收集各种学习者、各种层面的情况,形成庞大的数据库。然后,对数据进行仔细分析,从而确定认定标准。但是,由于学分银行的局限性,数据的流动只在较小的范围内,没有经过充分的分析,不能被高效利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专业应运而生,又会产生新的需求,认定的标准需要及时修订。但由于标准的不统一性,数据的滞后性,修订数据将要消耗大量的资源。
认定的学习成果真实可靠才能体现学分的可信性,主要包括学分认证机构身份级别、学分认证结果具有公信力等。然而,目前学分的认定过程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缺乏相应的学分认定监督机构,社会对认定结果存在疑问,难以让人信服。因此,只有引入权威的监督机构,建立国家体系的认定机构,才能让学分银行真正具有公信力[4]。
知识库是按一定要求存贮在计算机中的相互关联的某种事实、知识的集合,是经过分类和组织、序化的知识集合[5]。知识库以机器可读的形式表达,并且可供机器处理。知识库的构建需要某种知识表示方法支撑。目前最流行且最常用的知识表示方法是本体表示法,其对于知识库的构建至关重要。知识库包含有大量的知识数据,需要有强大的存储为基础。其次,要有较好的操作知识的工具,对数据进行加工,提高知识的共享、检索、传播和评价能力。知识库除了收集已有的知识,还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为知识库添加新鲜的知识,获得知识的方法可以是人工添加,也可以采用机器学习的方式,从而保证知识库的正常运行和使用[7]。
学分银行的参与主体多,学分认定标准不一致导致学分银行的开展有很大的区域性。不同区域的学分银行难于融通,社会学习者的学分认可受到影响。因此,建立技能知识库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以技能知识库的构建帮助高职院校、工程企业、社会学习者等相关从业者更好地进行学分认定和知识的管理。学习者能够对接知识库的标准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能够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知识库的技能点进行精准匹配,从而获得相应的学分[8]。拟构建的知识库的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知识库的系统架构
数据存储层是知识库的基础,通过调研数据的有序化形成颗粒状知识,构建最底层的数据,为知识组织层提供数据来源。知识组织层是知识库的核心层,主要是实现知识的重组与创新,建立语义关系,将相关的基础数据进行关联,从而满足服务层。知识服务层是实现用户需求和知识组织联系的接口层。知识库以技能知识点为纽带,将课程、知识,证书技能、岗位技能进行关联,实现知识服务。学习者输入相关数据,与知识组织层对比,获得知识、技能点的客观数据,进行学分的认定,供相关机构进行读取。
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不同领域知识库的建立原则各不相同。技能知识库依据行业特点、结合实施目的而进行建立。技能知识库的建立是为了能够将行业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收集、共享、传播和学分评价。因此,知识库中完整和条理的技能点,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共享和更新[5]。
3.2.1 项目性原则
技能知识库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广泛地收集各种项目技能点,通过学分银行,更好地发挥共享效应,帮助学历、非学历、社会学习者等人员顺利完成学分认定、转换,促进学分银行在高校、社会各行各业的有效运转。技能知识库的建设要紧密结合行业、工作岗位、项目的主要任务,突出技能的分解、连贯性,强化技能知识的可操作性,可量化性,保证有较好的更新[6]。
3.2.2 完整性原则
技能知识繁杂密集,为了避免遗漏,技能知识库一定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对知识进行合理的分类,涵盖全部的核心知识。因此,技能知识库在设计、实施中,各环节的程序、内容要尽可能地完整,并可视性呈现。技能知识点分解时,不仅要做到知识点完整,衔接紧密,也要避免分解过细,进而提高知识查询的精准性。此外,收集的各种数据资料必须体现成果的完整性、真实性、一致性相容性。
3.2.3 共享开放性原则
共享开放是学分银行的重要内涵。学分银行是由高职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建设,以便学分在参与者各主体之间有效流动,最终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共享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各种单位和学习者的加入,同时保证各主体的自由性。开放可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方便实时追踪新技术新技能,更新知识点,从而提高学分银行的社会影响力和权威性。
3.2.4 一致性原则
各专业、行业的专有名词较多。知识库采用名词一定要与标准对接,与实际相符,满足使用者的逻辑习惯。
为了做好技能知识库数据管理,充分发挥技能知识库知识数据价值,更好地服务个人、企业或学校,为学分银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数据管理与服务支撑,在充分调研国内典型技能知识库建设案例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实际,技能知识库建设主要有以下功能。
3.3.1 系统角色
学分银行的参与者众多,组织结构复杂,存在不同的角色。角色是指具有同一性质,需求基本一致的一人或多人的集合。不同的权限对应不同的角色,满足不同的需求,获得不同的知识。技能知识库中主要有超级管理员,企业管理员,行业专家,学校管理员,社会学习者,高校学员,督导专员等角色。为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设置不同的权限满足不同的角色需求。
3.3.2 技能知识库的主要服务模块
技能知识库是知识、技能的聚集地,是数据的海洋,是学分银行建设的核心。为了使技能知识库的数据管理高效,充分发挥技能知识库的数据价值,更好地为学习者、高校、行业、企业服务,在充分调研相关类型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该技能知识库的主要服务模块包括6部分。
1)颗粒化知识点资源采集处理。首先针对不同岗位,对企业行业调研,收集岗位需要的技能,分析技能需要的知识,将知识进行分解。采用OAI-PMH收割技术,将数据与数据服务者无缝融合,实现数据的筛选、标记、存储等功能,形成基础数据的管理。
2)资源检索模块。检索引擎可以实现技能知识库的一站式个性化检索,对岗位库,技能库,知识点库,课程库,技能等级证书库,标准库、学分标准等数据进行一站式检索;可以实现岗位、技能、知识、课程、证书的匹配检索;可以实现学分与知识技能的匹配检索;可以实现企业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匹配。学习者可以检索岗位,从而了解需要的技能,知识,课程等信息;高校可以检测实习学生是否完成某一岗位的实训技能。
3)高校顶岗实习校外监测模块。监测模块可以解决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监管困难、效率低下的问题。在校外监测模块中,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实习岗位,检索对应的技能及知识点,并将结果及时发送学生。学生按照技能知识点进行精准学习,并完成实习报告。最后,教师与系统分别对学生的实习报告情况进行多维度交互评分,最终确定学分。
4)学分认定模块。高职学生根据专业不同,将自己所学课程及分数进行上传,并进行检测测试,与模块中的数据进行匹配,确定学分;社会学习者通过上传自己的技能证书、奖励,毕业证等数据,结合一定的测试,确定学分。学分的认定也可以进行人工认定,这时就需要启动行业专家库的功能。
在书证融通标准建设方面,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要求与学历教育的课程进行对接,使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标准更好地衔接,专业课程与非学历证书相互融通,按照一定标准确定学分。
在行业技能标准建设方面,分析行业人才需求的后,学分银行建立行业技能标准。通过行业职能范畴的划分,梳理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形成能力矩阵式认证单元,确保学历认证的有效性,形成学习者的个人发展轨迹。
在非学历认证建设方面,为了不断适应社会学习者的多样性、个性化需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学分银行探索新型办学模式、业务模式和服务模式,打造特色非学历资源库,建成“平台+资源+服务”的可更新、可追踪的资源。
5)企业培训用人模块。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要,通过培训模块进行岗位检索,明确岗位技能,进而确定相应的主要课程,以制定内部培训计划,指导企业员工学习。
企业在用人模块发布招聘信息后,系统将招聘需求与技能知识库中的岗位技能进行自主匹配,主动向满足条件的学习者推送招聘信息,帮助企业尽快招聘人才,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6)资源数据共享模块。技能知识库的建立就是通过共享的模式,让社会不同区域、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人员参与,共同建立公正、全面、高效、可信的数据库,实现全民终身教育;让各参与方协同各类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各类单位在人才、技能、行业、教育培训等方面不同的优势。技能知识库通过知识管理进行有效链接,通过资源共享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技能知识库为每个单位留有预留接口,加强单位之间的深度合作,可以有效推动在各类型学分银行中的应用。
7)资源版权管理模块。为保护技能知识库用户信息,保证用户成果不泄露,同时能够有效监控知识成果的查询、复制、下载、传阅和利用,防止非授权人对信息的非法采集和传播、使用,技能知识库采用数字水印、多重加密、数字版权密文文件和数字版权权限文件等技术和方法,为技能知识库中的数字资源构建不可复制的身份指纹。
学分银行是我国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具体途径,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推进学分改革的抓手。目前,学分银行的运行过程中存在学分认定难的问题。本文引入了技能知识库的理念,讨论了技能知识库建立的架构、原则及功能,希望能够为学分银行的建设提供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