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宸光
(烟台广播电视台 山东 264000)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导致传统少儿节目也需要结合实际的宣传需求进行优化和创新,这其中传播模式、内容制作方法、内涵分析以及价值导向是提升少儿电视节目教育价值的根本要素,同时也是进一步挖掘少儿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的根本途径。因此建立在新媒体环境下,进一步了解少儿的实际试听需求,并且打造寓教于乐的电视节目规划体系,不仅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也是进一步强化少儿综合发展质量的根本研究课题。
结合当前少儿电视节目的面向群体来看,以少年儿童为主,但是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对于节目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近些年实现少儿电视节目分类和规划已经成为了我国新闻媒体传播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但是综合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当前的整体节目体系类型分化不够明显,少儿节目自身也缺乏有效定位,例如日本以及韩国都针对电视节目受众群体进行分析,并且按照年龄进行等级分化,我国在游戏领域也进行了年龄分化。但是在少儿节目方面却未能落实到位,导致整体的节目较为单一且具备一定的成人化趋势。
结合我国当前的少年儿童节目传播形式来看,依旧是建立在以电视为主要渠道的基础上进行播放的,传播的时间较为固定,但是建立在新媒体环境下,影视作品的传播方案已经逐步向多样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大屏和小屏相结合的方式已经成为了新媒体下的创新途径,但是部分少儿节目的播放依旧受到了多种形式的局限,不仅降低了儿童的观看兴趣,也会进一步限制其原有的价值。
少儿节目的主要价值不仅仅是起到娱乐作用,也需要起到启蒙和引导作用,但是当前部分少儿节目的内容较为单一,缺乏有效的文化融合体系和价值观念引导体系,不仅无法起到启蒙的作用,也会限制儿童的思想,遏制其创新能力以及价值观的提升。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少年儿童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样,而少儿节目的内容未进行针对性优化,会逐渐丧失其原有的引导性价值。
节目制作人必须要建立在当前我国少年儿童群体的整体特点以及阶段性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通常来讲以6岁、8岁和12岁为分界线,6岁的儿童刚处于启蒙阶段,需要接触的信息以基础生活信息和社会道德为准,8岁的儿童已经逐步形成了自身的道德体系,要求电视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提供给儿童更多未尝接触到的信息和资源。而12岁的儿童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辨别能力,那么需要帮助该年龄阶段的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主要在于如何分辨是非,分辨正确的行为方法和思想认知。
结合这些需求,要重新进行节目定位分析以及等级规划,要打破原有对少年儿童的思想认知,结合其知识储备、情感认知、兴趣偏好以及心理环境等不同因素构建不同的节目体系,并且通过年龄进行等级分化,能够为不同的少年儿童群体提供不同的知识内容。
融媒体的主要优势是建立在碎片化时间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以及手机终端来实现信息的多功能传输以及全方位渗透,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下,少年儿童对于电子设备的喜爱是大于电视机的,因此通过移动设备来拓展少儿节目传播途径至关重要。
例如可以构建少儿节目专场回放模块,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节目收看。也可以打造专业化的软件,通过手机小屏进行电视机大屏的互补,可以结合某一档电视节目进行内容分析和主题研究,帮助少年儿童进一步透彻理解少儿节目传达的思想价值体系。例如自媒体音频节目《凯叔讲故事》,借助凯叔讲故事App,成为国内领先的儿童内容品牌,不仅是音频故事,涉及到儿童内容、儿童教育、儿童电商诸多领域。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少儿节目自身传播途径的优化,也可以进一步发挥其教育价值。
在完善节目形式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少年儿童的互动积极性和沟通积极性,通过社交软件以及社会调查问卷获取少年儿童自身的思想意识体系和发展情况,了解对不同少儿节目的看法和喜爱程度。也可以邀请家长加入,通过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和行动,带动少儿一起参与游戏回答问题。例如央视亲子节目《小鬼当家》,针对12-16岁的儿童,在导师指导下,用一个月时间接管全家的财务管理。运用场景化跟踪记录式的呈现,原生态地揭示了家庭教育、亲子关系中最真实的一面。这种方法同样适合广播节目,这比主持人和嘉宾正襟危坐、一问一答的方式要生动、直接得多。让儿童从原有的观众转化为参与者和互动者,这不仅可以提升儿童的综合实力,也能够增强其参与积极性,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可以帮助儿童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在新媒体环境下,少年儿童接触到的信息更多,这会加快少年儿童自身价值观念的形成,因此对于儿童教育来讲,不能再利用传统的教育体系进行分析,要认识到当前社会发展环境对儿童产生的影响,那么构建的少年儿童节目,其价值观念也需要向现代化方向推进,要在节目体系中融合与当前时代发展相关的价值想法和意识体系[1]。要逐渐打造多元化的节目意识形态,利用周边各类信息进行内容补充,并且将其转化为儿童价值引导的主要方法。要真正了解当前时代儿童成长的需求,以及社会对于儿童提出的要求,由此来不断实现少儿节目新时代价值观念的优化,才能够真正带动整体社会的少年儿童群体全面发展。
寓教于乐是当前少儿节目发展的根本,也是进一步实现价值挖掘的基础导向,寓教于乐主要指的是通过娱乐的手段来为少年儿童传播科学知识体系,实现教育价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娱乐的比重和教育的比重必须要维持平衡的微妙关系,若教育的比重较大,则会削弱儿童观看少儿节目时的兴趣和积极性,会限制原有价值的发挥;若娱乐比重较大,则会导致少年儿童忽视节目中的教育价值和知识体系,难以形成深刻的认知。因此在进行少儿节目内容和形式构建的过程中,可以联合当前的教育机构,打造具有教育价值的故事体系和情节内容,可以在情节中加入教学元素,例如字母歌、数字游戏等,能够真正实现在玩中学,在教中玩的目的。
从少年儿童节目的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文娱艺术产品,它是满足少儿群体日常娱乐需求的载体,尤其是当前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少儿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其中涉及到了大量的现代化元素,画面、情节、配乐、色彩搭配、礼仪标准、道德行为、广告符号等都是视听元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些元素的合理运用和搭配可以传达一种视听艺术,是增强少年儿童自身艺术氛围,挖掘艺术素质的重要渠道,因此少年儿童节目本身具有一定的视听艺术价值。因此在进行少儿节目策划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其中存在的客观元素进行深入分析,选择有教育价值的元素,来提升整体节目的艺术价值,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对儿童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通过视频元素提升其综合素养和艺术审美能力,这也是强化儿童综合发展质量的关键[2]。
在社会多元化的影响下,文化体系存在着多样化的特点,而儿童节目本身是一种具有极强教育价值和引导价值的载体,因此利用少儿节目来实现文化传承,落实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化发展,也成为了其价值的具体表现。例如当前大量的动画电影以及绘本中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服装、头饰、舞蹈以及歌曲都有较为典型的民族文化特点,《白蛇传说》《西游记之在世妖王》等电影,不仅在故事形式上进行了创新,也将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呈现出来,老故事新讲、老电影新编已经成为当前少年儿童节目创新的途径,也是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捷径[3]。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下的少儿节目更应该向多元化和灵活化方向转型,要及时的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并且建立在少年儿童自身发展阶段和特点的角度,营造新型的传播体系,打造分层的内容和互动模式,落实好价值挖掘,实现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以及新时代价值观引导。这不仅是为我国少儿电视节目发展奠定创新依据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强化儿童引导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