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杜卫东,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普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 年,擅长微创手术治疗肝胆胰脾、甲状腺等相关疾病,治疗各种腹壁疝、腹股沟疝,经验丰富。近年来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 余项。
经常有门诊患者拿着B 超单前来咨询,说:“我查出了肝囊肿要紧吗?需不需要处理?”今天,就这个问题来简单探讨一下。
通俗地说,肝囊肿就是肝脏上的“水泡”,一般不和其他器官相通,若位置较浅或个头大的,可突出肝脏表面,使肝表面变得不光滑。
肝囊肿大小悬殊,直径小的如针尖,大者如婴儿头。但以数毫米至数厘米大者多见。囊肿数目可以是孤立的一个,也可有多个,囊内有液体,澄清透明。
肝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又称先天性肝囊肿,临床上最为多见。肝囊肿又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单发性肝囊肿多发生在肝脏的右叶中,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通常为4∶1。多发性肝囊肿可以在肝脏的左右叶一同出现。
此外,肝囊肿还可以根据病因分为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和寄生虫性肝囊肿。
绝大多数肝囊肿不会发生癌变。但有两种情况虽然极少发生,应该警惕:
●诊断错误或不能排除肿瘤性病变。有些病变长得很像囊肿,但实际上却是恶性肿瘤,例如肝脏囊性腺癌。除此以外,某些检查报告上还可能写着“需与……肿瘤相鉴别、不排除……肿瘤(癌变)”,这就需要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综合评估是否发生癌变。
●有较长的肝囊肿病史,随访中观察到囊肿壁从光滑发展到呈结节状,可伴有肿瘤相关指标增高。
肝囊肿的症状与危害和囊肿大小、所在位置、病程长短、是否受到外力冲击、囊内有无感染等因素有关。
绝大多数较小的肝囊肿常无症状,或只有轻度上腹部不适,有的患者因在上腹部或右上腹部摸到囊性肿块而怀疑肝癌来就诊。较大的囊肿压迫胆管时可出现黄疸,压迫胃、十二指肠与结肠时,可发生餐后饱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梗阻症状。
极少数患者的囊肿继续扩大,过度挤压正常肝组织,可以出现腹水、门静脉高压甚至肝功能衰竭。受到外力冲击或囊内压力过高,囊肿可发生破裂。囊内液体继发细菌感染,可发生腹膜炎,与肠道形成瘘管或囊肿内出血,使症状变得比较复杂。
过去,由于人们对健康体检的认识不够,以及医学技术原因,肝囊肿不易被发现,所以一直被认为是少见病。随着B 超、CT、磁共振等先进检查设备的出现,躲在肝脏深处的囊肿被大量发现,肝囊肿成了常见病。国人肝囊肿的发现率为1%~3%。
●B 超检查
简单易行,无创伤,容易随访。囊肿小的,可以1 年复查1 次,囊肿比较大的,半年复查1 次为妥。建议保留每次检查结果,以便对比其变化。
●CT 及磁共振检查
建议初次就诊时,行增强型的CT 及磁共振检查,CT 检查能准确显示肝囊肿的部位、大小、范围及性质,能排除恶性病变,防止漏诊或误诊。
比较小的肝囊肿,只需观察随访,无须特殊治疗。较大、单发但症状不明显的,可采用B 超引导下抽液并注入无水酒精的方法进行治疗,这种方法安全且疗效好,但囊壁往往继续存在,不能去根,容易复发。
如果肝囊肿引发患者出现了右上腹部疼痛、腹胀、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提示伴有破裂、出血、压迫症状等相关并发症,这时应该毫不犹豫地接受手术治疗。常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下行囊肿“开窗术”或“去顶术”,即切开囊壁吸尽囊液、切除囊壁。如果是比较巨大的肝脏囊肿,可以采用腹腔镜下肝叶或者肝段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后常规置引流管,等引流液变清亮、量减少时拔除。另外术后要维持好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抗感染、止痛、营养支持等治疗,保护好患者的肝功能,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这样才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
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汁、米汤、米粥、面条等;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另外,建议患者吃一些鱼肉、牛奶、鸡蛋、豆制品,患者饮食一定要规律,不要吃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这样才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