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宇 东港市中心医院 (辽宁 东港 1183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脑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n=45)和治疗组(n=45),常规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增加脑功能治疗仪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脑血管血流速度变化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基底动脉(BA)及双侧椎动脉(V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0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功能治疗仪在治疗脑梗死患者中,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满意度。
据统计,我国脑梗死整体仍呈上升趋势,每年新增人数为200万左右,脑卒中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肢体功能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困扰,而脑卒中患者中80%源于脑梗死,占有相当大的比例[1,2]。脑梗死是临床神经内外科常见病症,病理表现为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软化、血液循环障碍。患病初期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疾病发生前可出现阵发性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随着疾病不断发展,中期可出现间歇性意识障碍、四肢瘫痪、昏迷、应激性溃疡及中枢性高热等症状,发展至晚期后存在诸多严重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3,4]。因此,对于脑梗死疾病的患者应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反复发作等引起病情延误,应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同时对其健康提供保障。本院围绕脑梗死患者治疗工作开展研究,合理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病历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整理报道如下。
选本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n=45)和治疗组(n=45),治疗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6~77岁,平均(60.5±1.4)岁;常规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44~78岁,平均(60.6±1.6)岁;两组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影像学诊断确诊为脑梗死;②患者病例资料完整,且经电话随访确定患者接受研究;③同意采取研究治疗措施治疗;④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抗拒或抵触研究开展;②对研究治疗存疑且抗拒治疗;③预计生存期较短;④病历资料缺失;⑤参与其他研究者。
常规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加入250mL 0.9% NS溶液中混合后,静脉滴注用药,一天一次,一个疗程15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脑功能治疗仪的康复治疗。选择CVFT-OIOM型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生产厂家:上海仁和医疗设备公司)实施电刺激FN治疗,治疗方法:将主、辅电极安放在患者两侧乳突部位和侧上肢伸侧。根据个体差异调节,如患者能承受高强度频率,则以较高的强度实施治疗。治疗时间为1~2次/d,每次25min,每10d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
①比较两组脑血管血流速度变化以及治疗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根据疗效进行评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经治疗,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生活可自理,瘫痪肌肉肌力在Ⅳ级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体征及症状有所改善,生活大部分可自理,少数行为需要旁人辅助完成;无效:患者经治疗未能达到上述标准,部分患者症状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分析两组大脑中动脉(Moving Combo Attack,M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双侧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③神经功能:所有患者均获随访3个月,住院期间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用0~35分数字疼痛评分,包含11项内容,分数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重。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并处理此次研究数据,治疗有效率采用%表示,以χ2检验,脑血管血流速度变化水平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采用±s表示,以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MCA、ACA、BA及V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变化水平比较(±s,m/s)
表2.两组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变化水平比较(±s,m/s)
组别 n MCA ACA BA VA常规组 45 51.25±7.92 36.86±7.26 34.15±8.94 22.83±5.91治疗组 45 57.16±7.89 48.79±7.26 40.03±8.56 26.99±5.73 t 3.546 7.795 3.187 3.390 P 0.001 0.000 0.002 0.00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0d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0d 治疗3个月对照组 45 9.11±3.55 8.47±3.19 4.78±2.09治疗组 45 9.23±3.09 8.37±3.18 2.76±2.40 t 0.171 0.149 4.258 P 0.865 0.882 0.000
脑梗死在临床中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由各种病因导致颅脑内局部组织区域缺血缺氧形成,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腔隙性脑梗死等。据临床资料[5,6]记载,脑梗死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酗酒、肥胖、饮食不当、糖尿病、心理疾病及过度精神压力等,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导致各处脑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持续对脑部血管造成压力后形成疾病。
该疾病具有发病急促,症状数秒或数分钟内达到高峰,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及病情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危[7-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老龄化时代到来,脑梗塞发生率明显提高,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生命健康。临床治疗脑梗塞关键在于改善脑缺血区域血液循环,促神经功能恢复。日前,临床对于脑梗死疾病患者多实施综合治疗干预,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稳定及干预,改善其症状的同时对其病情进行控制。患者疾病不同阶段实施对应治疗方法,超急性期患者在规定时间窗内实施溶栓治疗,疏通血管,急性期以改善脑血管循环为主,实施耳机预防,恢复期以康复锻炼为主,改善患者预后,药物辅助治疗。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为临床常用的活血药物,药物进入人体后,可起到刺激血管扩张作用,发挥促抗血小板聚集效果,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发生,加速红细胞流速,提高大脑与肢体血流量,改善机体微循环。但是在实际治疗中,脑部血液、脑梗体积大小、肢体瘫痪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疗效未能达到预期,故而有必要辅以更为合理有效治疗措施干预[10-12]。
近年来不断有国外研究指出,对于脑梗死患者采用脑功能治疗仪能够针对脑部血液流动情况进行改善,将电和磁结合在一起,通过将主、辅2个电极的磁场直接作用到脑血管以及脑细胞中,能有效改变患者疾病区的代谢环境,增高酶活性的代谢,还可起到修复已受损伤脑细胞,是一种集合了传统针灸治疗和物理治疗的两种优点[13,14]。整个操作安全、方便等,完全降低对患者引起的创伤。通过对患者实施小脑顶核以及肌肉神经系统电疗的同时,可改善患者神经系统的修复,及促进肌肉萎缩的效果[15,16]。此外,对于患者病灶区炎症反应具有一定抑制效果,能够阻断脑损伤发生后部分病理改变,最大程度减少脑缺血梗死面积,改善脑水肿及血流供需平衡,促使疗效进一步提高。脑循环治疗仪为电刺激疗法,是通过电力刺激大脑细胞膜或神经组织,刺激其兴奋,调整颅脑供血,改善血液循环,促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智力水平。脑循环功能治疗仪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小脑顶核,保护脑缺血神经元,促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提高抗凋亡水平,降低血浆内皮素,改善机体神经传导,保护神经功能,而且脑循环治疗仪应用还可缩小脑梗塞体积,促神经功能恢复,减轻对神经阻滞造成损伤。脑循环治疗仪结合常规药物治疗,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降低单独用药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脑功能治疗仪治疗后,和对照组比,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水平均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较低(P<0.05)。提示脑梗死患者经脑功能治疗仪治疗后得到显著效果,脑血管血流速度均处于满意水平,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综上所述,脑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满足患者治疗需求,准确对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