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群才 漳州正兴医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卵巢肿瘤临床诊断及复发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以卵巢肿瘤为诊断的72例患者,先接受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设为增强组),后接受磁共振常规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设为常规组),并以病理学诊断为最终的“金标准”。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手段中针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并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统计复发情况,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于复发的诊断价值。结果:增强组检查手段中获得的对于良性、恶性诊断的总符合率高于常规组检查手段(P<0.05)。增强组检查手段中16例复发的对于良性、恶性诊断的总符合率高于常规组检查手段(P<0.05)。结论:在卵巢肿瘤临床诊断及复发评估中,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手段,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率,效果较为理想。
卵巢作为女性的性腺器官之一,在女性的内分泌、性激素代谢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受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的调节和控制,能产生性激素,同时也是维持女性特征、繁衍后代的重要器官[1]。卵巢发生肿瘤的概率比较高,在这其中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为良性肿瘤,在25~45岁妇女中的发病率约为10%~15%[2]。而卵巢癌在早期的发病率较低,其致死率居妇科疾病首位,卵巢肿瘤部位深在,卵巢癌通常发现较晚,近年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各研究得出多方面因素、多种不同途径、多发性机制组成是促进其发生发展的大部分原因,并且目前关于机制和病因研究还不确切[3]。由于卵巢癌高度恶性,缺乏相对灵敏和特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段。而好的治疗是基于准确诊断基础上的,如果对疾病诊断能够做到及时并且准确性高的话,可以指导临床医师作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肿瘤的良恶性、分期对治疗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4]。虽然近些年来医学影像学技术一直更新、发展,但是对于术前准确定性诊断仍然比较困难,磁共振成像没有创伤性,并且软组织对比度较其他检查方法好,被逐渐地应用在妇科肿瘤的诊断中,在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及分期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5]。常规MRI形态学对卵巢肿瘤其定性准确度尚不能充分满足需求。这些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越来越完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已逐渐应用于各个系统肿瘤鉴别诊断,可获得病理生理学等功能性信息。
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以卵巢肿瘤为诊断的72例患者,先接受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设为增强组),后接受磁共振常规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设为常规组),患病时间0.5~5.0年,平均(1.33±0.22)年,年龄33.0~62.0岁,平均(40.34±3.58)岁,肿瘤直径18.5~65.5mm,平均(34.96±5.49)mm。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卵巢肿瘤;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未经过药物治疗;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6]:临床资料不完整;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随访困难;其他恶性肿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取仰卧位,头先进。MRI检查:选用飞利浦Achieval1.5T超导型全身扫描仪和腹部联合相控阵线圈,置于中下腹部,规律平静呼吸。参数:横轴位FSE-T1WI:TR、TE各为500ms、15ms,矩阵320×224,FOV32cm×32cm,层厚5mm,层间隔1mm,激励次数NE×2;横轴位FSE-T2WI压脂序列:TR、TE各为5000ms、90ms,矩阵320×224,FOV35cm×32cm,层厚5mm,层间隔1mm,激励次数NE×1;冠状位FSET2WI压脂序列:TR、TE各为5000ms、90ms,矩阵388×350,FOV32cm×32cm,层厚5mm,层间隔1mm,激励次数NE×4;矢状位FSE-T2WI序列:TR、TE各为5000ms、90ms,矩阵320×224,FOV32cm×32cm,层厚5mm,层间隔1mm,激励次数NE×1。先行常规的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相关的检查下,开展以准确DWI的轴位,并且可以更好地使用单次激发的EPI系列,所采取的相关频率,则开展以应用脉冲脂肪抑制技术进行相关的检查,并在实施的常规增强检查中,则选用T1W序列,在对于患者开展注药后,则即开始扫描,动态增强扫描使用e-THRIVE序列,在患者接受注药后18s开始扫描,实施以动态扫描6期,并且确保时间长度3min。患者均接受用手推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注射量为0.1mmol/kg),2mL/s速率,用15mL生理盐水冲管。
比较两种不同的检查手段中针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并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统计复发情况,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于复发的诊断价值。
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增强组检查手段中获得的对于良性、恶性诊断的总符合率高于常规组检查手段,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种不同检查手段中针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对照
增强组检查手段中16例复发的对于良性、恶性诊断的总符合率高于常规组检查手段,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种不同的检查手段中针对16例复发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对照
卵巢是目前所知的解剖结构较为重要的器官,其是开展胚胎发育及内分泌特性均较复杂的人体器官之一,由于在目前的多种不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分析上,该器官良恶性肿瘤均可能发生,且良性的疾病也有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诱发转变为恶性的疾病[7]。由于其多样化的组织病理学类型,使患者的卵巢细胞异常分化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异常活跃的结果[8,9]。因此,在卵巢癌疾病中,也是目前针对于女性生殖系统中,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致使卵巢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病死率极高的重要因素之一[10]。大部分的患者在疾病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症状表现不明显,约超过二分之一患者于常规妇科检查时发现盆腔占位,不能怀孕、腹痛、月经不规则或阴道异常流血,70%的卵巢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11,12]。其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占第3位,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随着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有效化疗方案的进展,其5年生存率约30%,而早期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其获得较为准确的早期诊断,则是达到改善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常规MR平扫+增强扫描是术前发现与诊断卵巢肿瘤的重要手段,能提供很多如肿瘤大小、形态、信号特点,对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并包括了边界以及转移性结节、腹水、淋巴结的观察等[13]。静态MR增强检查,对显示肿块征象有加强作用,增强图像能比较准确地显示肿块的边界、分隔情况、囊内是否合并结节及结节强化程度以及坏死的范围,但是,常规MR及静态增强MR诊断恶性标准主要是对实性成分观察,常规形态学诊断标准可能导致过度诊断或不能明确诊断。除此之外,交界性肿瘤也可以表现为实性或者囊实性,其预后比浸润性肿瘤更好,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对其术前诊断方法中还没有发现行之有效的,在常规MR形态学上还没有相关统一的诊断标准,目前对于如何区分肿瘤的良恶性比较困难[14]。而T1加权动态对比增强MRI是一种以快速或者超快速成像为基础,静脉团注入外源性顺磁性物质后,该物质进入到肿瘤的供血动脉,通过毛细血管床后渗入到组织中,然后与周围氢质子相互作用,周围的磁场被改变,局部T1弛豫时间缩短,使得组织T1信号增高,各种不同的因素影响了信号的增高程度,主要因素有组织灌注、动脉流入效应,毛细血管表面积和毛细血管通透性,还有血管外和细胞外渗漏间隙空间。动态增强扫描与“灌注”不同,没法给出完全量化的参数,动态增强通过建立T1信号值动态变化的时间-信号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对曲线的形态特征及半定量参数作出分析,其早期强化主要反映血管化程度,而后期强化主要反映血管对造影剂的通透性及细胞外液量[15]。在相关的研究中[16],则表明在针对于恶性肿瘤表现为早期明显强化的机制较为复杂,有研究认为[17]肿瘤的生长和血管关系紧密,也和微血管密度(MVD)相关,肿瘤的生物学特性都是依赖于血管的生成。DCE-MRI能够评估组织血流灌注以及血管的通透性,并可以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组织的微循环及灌注进行综合评价。DCE-MRI可以在细胞水平和血管方面分析肿瘤的功能性信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不同系统肿瘤的定性诊断中。且实施DCE-MRI检查后,其所获得的TIC曲线,则主要是被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的Ⅰ型曲线提示为良性肿瘤可能性大,Ⅱ型曲线可能为良性、也可能为恶性,Ⅲ型曲线则提示恶性肿瘤可能性大。而MR扩散加权成像(DWI)是目前检测体内水分子呈现自由扩散运动状态的最佳检查方法,结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可以诊断及鉴别诊断多种疾病。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18]过卵巢肿瘤DWI特征,认为良、恶性肿瘤DWI信号有明显不同,病灶DWI高信号大部分是恶性肿瘤,病灶DWI低信号则大部分为良性肿瘤。本研究中,增强组检查手段中获得的对于良性、恶性诊断的总符合率高于常规组检查手段(P<0.05)。增强组检查手段中16例复发的对于良性、恶性诊断的总符合率高于常规组检查手段(P<0.05)。
综上所述,在卵巢肿瘤临床诊断及复发评估中,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的手段,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率,效果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