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姣 ,陈 道
(1. 安徽大学 社会与政治学院;2. 安徽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影响程度深,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我国政府随即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加快数字经济基础建设步伐,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在全球经济发展态势严峻的情形下,数字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推动力。数字经济带来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并通过大数据精准定位,刺激消费,平衡我国供求关系,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国内对数字经济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荆文君等[1]从微观机理和宏观逻辑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提出数字经济能够提高供需匹配效率,促进生产,从而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焦勇[2]认为,数字经济促使制造业更加依靠数据驱动、创新驱动、需求驱动与供给驱动,从而推动制造业价值重塑与创造。马述忠等[3]指出,数字经济减少了贸易环节,降低成本等,推动了数字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张勋等[4]从数字金融发展对收入和消费的影响角度出发,提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要缩小数字鸿沟,提高居民收入,拉动消费,建设中国特色数字金融体系。王先林等[5]认为数字经济促进了平台经济的产生,而当前针对平台经济垄断行为的监管体系建设尚未完善,要加快平台经济反垄断法的出台。俞林等[6]指出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的完善,完善数据要素的交易流通体系、安全保障体系与制度规范体系,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有的学者研究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推动力、数字经济与数字化转型等。
国内有关数字经济的研究,范围广、内容多,相关学者在对数字经济领域研究前,容易出现研究内容重复度高等问题。为了掌握我国就业质量领域研究基本情况,本文通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刊载并收录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CSSCI)有关数字经济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知识图谱的形势更加直观地展示国内数字经济主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并分析国内数字经济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为明确和深化数字经济主题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选取的文献数据来源于CNKI收录的CSSCI文献数据。在CNKI中检索发表于199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主题为“数字经济”的中文文献,检索方法为:主题=数字经济,来源类别=CSSCI,时间范围=1998—2021;共下载获得2 461篇文献。在对文献进行筛选、查重等处理后,最终筛选保留与本主题相符的2 188篇文献作为分析样本,并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样本进行图谱分析。
对收集的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获得基础数据,再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内容进行处理,最终得到可视化结果。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将发文数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和关键词以可视化图形的方式呈献,帮助得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脉络,进而探讨研究发展趋势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根据研究主题选择文献的时间跨度,将CiteSpace的时间跨度设置为1998—2021年,时间切片设为1年,阈值选择为前25,其余参数根据具体研究需要进行针对性设置。
论文发表量可以反映出某一时间段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通过对知网发文量进行统计,得到数字经济研究发文数量折线图(图1)。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1998—2013年,年度平均发文量不足10篇,这一阶段处于研究的探索阶段、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信息技术还未普及,数字化程度低,学者对于数字经济的研究关注度不高。2014—2017年,发文量开始递增,年度平均发文量超过10篇。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G20杭州峰会上对数字经济进行了着重强调。在此之后,我国开始关注数字经济建设,因此我国学者开始关注有关数字经济的研究,这一阶段处于研究的发展阶段。2018—2021年,发文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年度平均发文量超过百篇,并且在2020年之后达到年发文量过千篇。数字经济经过初步建设展现出了强大经济推动力,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球经济发展受阻的情况下,数字经济仍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因此,学者们更加重视数字经济的研究。
图1 数字经济研究发文数量(1998-2021年)
2.2.1 发文作者
对发文作者分析可以了解关于数字经济研究领域的核心学者。设定Node type为Author,时间跨度为1998—2021年,时间切片为1年,得到了数字经济研究作者共现知识图谱(图2)。可以看出,节点最大的为戚聿东、陈兵、夏杰长等几位学者,较为显著的是以戚聿东为中心的网络结构。高产作者之间的合作较少,而单独节点的学者较多,如陈兵、韩文龙、任保平等;以崔晓静、郝凯、张新红等学者形成的网络结构交流合作明显,但是节点偏小。这些表明我国学者早期对于数字经济的研究偏向于个人研究,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学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图2 数字经济研究作者共现知识图谱(1998-2021年)
2.2.2 研究机构
对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可以知晓该研究领域科研力量的分布情况。通过对运行结果进行统计,得到数字经济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名前30的研究机构统计结果(表1)。根据表1中数据进行分析,发文量排名前30的研究机构发文量一共为480篇,约占总发文量的22%。其中发文量超过20篇的机构一共有7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以29篇发文量占据榜首,剩下23所研究机构发文量为10~19篇。
通过数字经济研究发文机构共现图(图3)可以看出,较大节点之间的连线几乎没有,说明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之间的联系很少,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足。同时存在多个单一节点,表明学者之间的研究合作有待加强。
表1 数字经济研究发文量排名前30的研究机构(1998-2021年)
图3 数字经济研究发文机构共现图(1998-2021年)
2.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发现某个领域的研究热点。CiteSpace软件分析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整理文献数据并进行格式化转换;第二步,将文献分析的时间切片年份设置为1,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第三步,选择Pathfinder和Pruning sliced networks 2个选项;第四步,点击运行CiteSpace软件,得到数字经济主题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图4)。
从CiteSpace运算的结果来看,数字经济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共生产501个节点,816条连线。图谱中节点的大小反映出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节点越大,关键词出现次数越多;节点越小,关键词出现次数越少。经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到数字经济领域出现频次比较高的关键词有:数字经济(1012)、数字技术(64)、大数据(58)、数字贸易(57)、人工智能(45)、数字化(44)。
图4 数字经济研究关键词共现图(1998-2021年)
2.3.2 突现词分析
对突现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研究人员在某个时间段内高度重视的关键词,展现研究热点的变化。通过对CiteSpace软件进行设置和操作,保留前九个突现词,以关键词为节点进行图谱绘制(表2),可以看出早期数字鸿沟、数字保存、数字出版是研究热点。2015年之后,研究热点转向了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2016年至今,学者的研究热点集中于大数据、网络安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这表明我国政府明确数字经济概念并且重点发展数字经济之后,学者们开始关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加注重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服务和技术支持,更加关注网络安全问题。数字经济的研究逐渐走向成熟。
表2 数字经济研究关键词突现词图(1998-2021年)
2.3.3 高频关键词时间线分布
通过识别数字经济的演变趋势有助于发现研究热点的变化。本文通过运行CiteSpace 中的 Time Line View 来展示1998—2021年数字经济研究热点变化。图5是将数字经济领域的高频关键词投射到以时间为横轴的图谱。由图我们可以看出,早期有关数字经济的研究集中于数字鸿沟、数字化、数字技术等,研究热点少。2016年之后,数字经济的研究热点开始爆发式增长,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关注点增多,并且从节点大小可以看出,数字经济领域的研究越来越细化。
2.3.4 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反映了数字经济领域相关研究文献的集中程度。在对关键词进行图谱绘制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选择“Clustering”,显示前十类,得到数字经济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图6)。其中,模块值 Modularity Q=0.726 9,Q值>0.3,说明聚类结构显著,平均轮廓值S为0.890 3,表明聚类结果可信。
从结果来看,聚类标签有:数字经济、数字贸易、数据、网络安全、大数据、数字金融、数字鸿沟、新经济、作用机制、实体经济共10类。反映出最近几年的研究文献主要围绕这十大关键词群组展开,代表了研究领域的前沿视角。
我国学者发表了大量数字经济领域的文献,将收集获得的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类,显示前十二个研究层次,得到有关数字经济研究层次发文量图(图7)。
2.4.1 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指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及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和理论性工作,其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有关数字经济的基础研究不足,发文量仅为2篇。
2.4.2 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其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有关数字经济的应用研究较多,包含应用研究本身、应用研究—政策研究、应用研究—管理研究、应用研究—行业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以应用研究以及应用研究—政策研究为主。
2.4.3 开发研究
开发研究指利用应用研究的成果和现在的知识与技术,创造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产品,是一种以生产新产品或完成工程技术任务为内容而进行的研究活动。数字经济的开发研究发文总量最多,以开发研究—政策研究为主。
图5 数字经济研究的变化趋势(1998-2021年)
图6 数字经济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1998-2021年)
图7 数字经济研究层次发文量(1998-2021年)
根据高频关键词以及关键词聚类,通过分析,可以将数字经济的研究热点概括为3个方面:数字技术、经济发展、数字经济治理与监管。
数字技术涉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对于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数字技术通过大数据运算,精准配置资源,并且能够减少经济活动环节,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资本和劳动力配置水平,节约产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数字技术帮助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提高生产效率,有效推动经济发展[7]。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帮助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从而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加快经济发展现代化进程。但数字技术的应用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数字技术的应用,对信息的需求更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个人信息泄露、数据垄断等问题,侵犯个人的合法权益,也增加了网络安全维护成本。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会加剧地域发展差异,在发达地区,数字技术的应用会更加显著地提高发展优势,而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数字技术应用方面,由于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等原因,优势发挥会有一定的滞后性。
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从微观经济层面来看,第一,数字经济能够实现并扩大有效供给。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能够依靠大数据等手段,通过分析相关数据,获取使用者偏好,将产品的研发、生产、管理、销售和服务进行有效衔接,从而实现精准定位,降低生产风险,提高供给能力,并能够扩大供给规模[8]。第二,数字经济能够促进消费。平台经济的发展,减少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环节,改变了消费方式,扩大消费群体,并且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同时,根据大数据的精准定位,推动了供求的有效匹配,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第一,数字经济能够推动经济有效循环。数字经济可以将信息、数据、资金等进行整合,准确投入经济循环缺口,实现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有效循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二,数字经济能够提高经济发展能力。一方面,数字经济依靠互联网、大数据、数字平台等,精准匹配供需关系,实现供需平衡,节约产能;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带来了智能化生产,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对劳动者素质要求也大幅度提高,从而推动社会劳动人才素质的提高。
数字经济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数字经济同时也带来诸如数据垄断、信息泄露等问题。当前,对于数字经济的监管不够完善,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与数字经济发展不匹配。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据要素的有序流动,而当前数据要素市场秩序紊乱,各类标准尚未建立,存在数据安全问题。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大量数据资源,而当前数据资源的流动与共享存在壁垒,各类数据资源的管理混乱,没有统一的调配管理制度,使得数据资源的流动不充分、不及时、不精准。而对于数据资源的监管,存在条块分割问题,往往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负责监管某一类数据资源,但是在数字经济要求数据资源快速、准确流动的现实要求下,这种监管方式难以满足需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数据市场混乱无序。第二,平台经济引发数据市场垄断问题。某一行业的龙头企业,会依靠数字平台,吸引大量目标客户。而在占据大部分消费市场后,这些企业会通过各种方式挤压该行业的其他企业发展,,以巩固市场地位,形成市场垄断。市场垄断不利于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同时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而目前,数字市场反垄断机制尚处于建设阶段,还有待完善。第三,数字经济领域的法制建设尚未完善。数字经济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信息泄露、市场垄断等。在完善市场监管的同时,也需要加强法制建设。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当前有关法律法规存在滞后性,数据所有权、数据保护、数据使用合法化等问题,尚未有法律进行明确规制。
从数字经济研究的趋势变化(图7)可以看出,数字经济研究领域的研究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早期研究以数字经济本身为主。在2001—2016年期间,数字经济领域的研究开始转向数字化转型、数字鸿沟、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等。2016年以后,数字经济研究领域开始大规模拓宽,涉及到数字经济的各个方面,不再拘泥于数字经济的经济层面,还包括数字经济治理、数字经济人才建设等。第二,研究对象从政府层面转向社会层面。可以看出,早期数字经济的研究,研究对象以政府层面为主,如数字经济建设、数字政府等,而在后期研究中,数字经济的研究对象不断转向社会层面,如数字技术对企业生产的帮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进行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等。这说明,数字经济在政府层面的扶持下,从萌芽状态逐渐成熟,并不断在社会层面发挥作用。第三,研究内容从理论基础转向实际应用。早期的研究以数字经济的基础理论为主,如数字经济本身、数字经济所带来影响的产生机制等,这是因为早期数字经济在我国尚未成熟,学者对数字经济需要更多的研究。在后期研究中,以数字经济在实际应用中为主,如数字经济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数字经济的监管体系建设等。这是因为随着我国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不断成熟完善,逐渐发挥作用。
综合以上分析,对数字经济的研究提出以下展望:第一,要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应用研究,聚焦应用研究。增强对数字经济本身的研究关注度,挖掘数字经济内在发展逻辑。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国际经验,加强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研究。第二,学者与研究机构之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第三,要关注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将数字技术更好地进行实际应用,并探索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发展背后的理论逻辑与作用机制。第四,要关注数字经济治理。要加快推动数字经济的监督管理机制建设,完善制度体系,为数字经济带来的市场垄断等市场问题提供解决途径,净化数据市场竞争风气。同时要注意数据保护,防止个人隐私信息泄露,出台数字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数字领域法制建设。
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平台刊载并收录于CSSCI的有关数字经济的2 188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数字经济研究发文量不断增加,2018年以后呈现爆发式增长。第二,在研究热点作者和研究机构方面,作者之间、研究机构之间,虽然数量多,但是相互之间的合作较少。第三,在研究层次方面,以开发与研究为主,基础研究不足。数字经济相关政策研究较多,有关数字经济本身发展研究较少。第四,数字经济研究的热点主要体现在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数字经济与市场监管,数字经济未来的研究方向也将继续集中于这3个方面。第五,数字经济的研究展现出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对象从政府层面转向社会层面和研究内容从理论基础转向实际应用三大趋势。
总而言之,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刺激了生产与消费,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而国内有关数字经济的研究,也呈现深化拓宽的趋势,未来对于数字经济的研究也将持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