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困境、对策

2022-12-29 06:09董少林张奔奔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控制能力法律法规素养

董少林,陈 丽,张奔奔

(安徽工业大学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2)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流群体,当自身价值观尚未成熟前,极易产生网络素养缺失问题。因此,大学生除了掌握最基础的网络知识、网络技能外,还要掌握规范网络行为的能力、进行判断网络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网络的认知能力,同时,要熟悉有关网络的法律及方针政策。

1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

调查对象为安徽工业大学在校生,主要目的是了解大学生网络素养状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共收集调查问卷218份,有效问卷218份,有效率达到100%。

1.1 网络信息认知能力分析

1.1.1 “网络素养”与“对网络掌握程度”交叉分析

“网络素养”一词与对“网络掌握程度”是研究当前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的基础,且大学生是否听过“网络素养”与对网络掌握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故在分析时根据其对“网络掌握程度”了解“网络素养”。

由表1可知,有186名学生非常熟悉或者了解“网络素养”,其中:学生对“网络掌握程度”不好的仅有13人。对网络素养处于了解阶段的人数最多,达到99人;对“网络掌握程度”一般的学生也最多,有58人。对网络掌握程度精通的学生中,有3名学生对网络素养非常熟悉,有1名学生仅是了解网络素养。由此可见,二者具有相关性,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需提高大学生对网络的掌握程度。

表1 “网络素养”与“对网络掌握程度”交叉分析表

1.1.2 对网络相信程度分析

在调查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相信程度分析中,有2名学生认为网络信息完全不真实,认为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值得怀疑的人数达202人,只是这部分学生相信网络信息真实性程度有所不同,其中:152名同学认为网络信息半真半假。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网络信息并没有盲目相信,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安全意识,但仍有12名学生无条件地相信网络信息,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较差。

1.2 网络行为自控能力分析

1.2.1 上网的目的性分析

在调查的大学生中,31名学生上网时没有任何目的,81名学生上网时目的明确,106名学生有上网目的但是不明确。可见,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在上网时随意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并未明确自己上网目的,存在对网络低效率利用的现象。这将导致大学生在上网时会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大部分时间荒废在上网娱乐中。

1.2.2 “自我控制能力如何”与“是否进行过人身攻击”交叉分析

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对网络依赖性较强,自控能力亟待加强。在对学生自控能力调查中,认为自我控制能力很好的同学仅有22名,自我控制能力一般的学生多达140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和很差的学生有56名。在对大学生网络言论的调查中,有10名学生经常在网络上进行人身攻击,74名学生从未发表过言论攻击,89名学生很少发表言论攻击。可见,大部分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并没有随意进行人身攻击,他们在这一方面的约束能力较强,有较高的网络素养。

如表2所示:自我控制能力很好的学生当中,有17名学生从没有或很少在网络上进行人身攻击;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有30名学生从没有或很少在网络上进行人身攻击;自控能力很差的学生,有4名学生从没有或很少在网络上进行人身攻击。由此可见,两者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在网络上进行人身攻击的人数随着自控能力的提高而减少。

表2 “认为自我控制能力如何”与“是否进行过人身攻击”交叉分析表

1.2.3 “自我控制能力”与“是否会因网络信息忘记最初目的”交叉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提高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对提高网络素养具有很强的帮助作用。如表3所示:自我控制能力很好和一般的学生,有82名学生在上网时经常或者有时会因网络信息而忘记最初目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有28名学生在上网时经常或者有时会因网络信息忘记最初目的;且自我控制能力很差的学生,没有一位同学很少会或从没有因为网络信息而忘记最初目的。

表3 “自我控制能力”与“是否会因网络信息忘记最初目的”交叉分析表

1.3 网络遵纪守法情况分析

1.3.1 网络知法分析

网络法律法规是大学生上网时必须遵循的规则,也是大学生网络素养提高的必然要求。如果大学生对网络法律法规不了解,很容易被不良信息所诱导,从而做出违法行为。对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23名大学生是清楚的,83名大学生有所了解,112名大学生根本不清楚网络法律法规。可见,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还有待加强。

1.3.2 “是否浏览过暴力、色情网站”与“是否了解网络法律法规”交叉分析

网络虚拟性的特征致使部分大学生认为网络世界是无拘无束的,但实际并非如此,网络社会同样存在法律法规,也存在道德规范,大学生行为同样要遵守法律和道德上的双重规范。调查显示:25名学生经常浏览暴力、色情网站,76名学生只是偶尔浏览暴力、色情网站,多达117名学生从没有浏览过此类网站。可见,大多数学生具备自觉抵制暴力色情网站的意识,能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由表4交叉分析可以看出,无论大学生对网络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处于哪个层次,是否浏览过暴力色情网站的人数从经常到偶尔都成递增趋势。在不了解网络法律法规的人群中,有64名学生从来没有浏览过暴力色情网站;在清楚网络法律法规的人群中,有9名学生从来没有浏览过暴力色情网站。由此可见,网络法律法规的建设对大学生的引导尚未起到明显作用,政府应该更加重视网络法律法规的构建,强化网络法律法规对学生的约束作用。

表4 “是否浏览过暴力、色情网站”与“是否了解网络法律法规”交叉分析表

2 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困境

2.1 网络认知能力方面存在的困境

2.1.1 网络素养重视程度低

大学生对网络素养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学习上只关注自己学分的提升、专业课成绩的高低,以及是否能够获得奖学金,很多大学生忽视了网络素养提升的重要性,甚至有部分学生从未听说过“网络素养”一词。他们沉迷于网络,不加判别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网络信息,成为网络上职业喷子。[1]更有部分学生,因为过度沉迷于网络,不愿与外人接触,导致丧失社会交往能力。

2.1.2 网络素养内涵理解偏差

很多大学生不能完全按照道德规范要求自己,这是因为他们对网络素养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以及网络本身所具有的虚拟性、隐蔽性使他们对网络素养的认知没有对现实中个人素质的理解那么深刻。正是因为对网络素养理解出现偏差,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容易出现道德失范和角色混乱,将网络世界中的虚拟角色带入到现实世界中,造成不良的影响。

2.1.3 网络素养知识掌握不足

大学生有关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全,但他们对这些知识掌握较浅,远远不能满足他们上网的需要,其中:在学习方面表现特别明显。随着专业课的增多,大学生的日常学习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知识和电脑软件的帮助,部分学生这时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网络知识远不能满足学习需要,导致在完成学习任务时需要经常向同学求助,学习效果较差,给自己的学习带来困扰。

2.2 网络行为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 自我管理意识低

大学生长时间接触网络,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其中:以大一大二两个年级的学生体现得更为明显。他们的社会经验较少且刚刚从高强度的高中学习中解放出来,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导致很多学生过度放纵自己。[2]一些学生甚至几乎将睡觉之外的全部时间用于网络游戏,不在乎自己是否逃课、挂科和留级。这种畸形的网络观念及过长的上网时间,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体状况,也会导致他们出现生活虚拟化的错觉。

2.2.2 上网目的不明确

很多大学生上网目的不明确,没有具体的上网计划,只是因为当前无事可做,借助网络来消遣时间。还有一部分同学常常被网络上新鲜事物所吸引,容易将最初上网目的抛之脑后,没有将网上娱乐和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分配,从而在虚拟网络中浪费时间。

2.2.3 网络信息甄别能力低

由于社会阅历尚浅,“三观”还未完全形成等原因,大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不强,主要是表现在容易盲目轻信网络信息和以自我为中心两个方面。[3]盲目轻信是网络信息甄别能力低的重要表现,很多大学生仅凭着自己知识,盲目跟风从流,对网络信息一概相信,照单全收,结果往往是被虚假网络信息所欺骗,更有甚者,个别学生将其进行传播,影响恶劣。

2.3 网络道德和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

2.3.1 网络法律意识淡薄

对一些网络素养较差的大学生,他们很少意识到自己在网络上的不良行为要负法律责任。由于大学生天性相对比较自由,较少考虑自己言论和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经常将自己在现实中不敢说的话在网络上公开发表。[4]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对于自己不满的事情,在网络世界中肆意发泄个人不满情绪,随意言语辱骂、攻击他人,这些不良言论给当事人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2.3.2 网络道德行为失范

在网络实践参与中,不少学生会出现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网络抄袭严重和网游用语低俗。在网上引用别人资料时,很少有学生主动标明这些资料的来源,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部分学生玩网游失败时,随意言语攻击、谩骂队友,把网络空间当作自己不满情绪的发泄地,污染了网络环境,也给网络空间人与人交往带来不良影响。

3 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对策分析

3.1 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

3.1.1 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增强网络认知能力

大学生根据问题有意识地制定自我教育计划,并利用网络资源有针对性地提升自我网络素养。上网期间大学生要学会约束自己,充分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切勿被复杂的网络世界迷住眼睛。大学生只有经常反思和总结在网络环境下出现思想问题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提升网络认识能力。

3.1.2 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践行网络法律法规

网络中虽然相对比较自由,但不意味可以在网络上肆意妄为。大学生应该从正规网站中查阅网络文明素养和道德修养的内涵,明确网络道德素养内涵有助于规范网络行为,培养良好的网络实践习惯。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应主动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途径,系统学习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培育法制观念,提高自身法律修养做一名守法的人。

3.2 发挥高校力量,塑造常态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3.2.1 将网络素养培育引入高校教学计划

高校牵头组织相关专家系统研究大学生网络素养标准,编写体现大学生特色的网络素养教育教材,通过网课形式传授网络素养相关知识,具体包括:网络信息认知能力、处理能力等内容,使得大学生在了解之后能够按照要求,切实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水平,在摸索中找出有效的方法对大学生开展网络素养教育。

3.2.2 营造健康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从物质、制度和精神等方面进行健康校园网络环境建设:在物质文化建设上,高校应积极改善网络设施条件,构建校园网络素养平台,普及网络素养相关信息,帮助大学生了解网络素养教育内容;在制度文化建设上,高校应进行制度化网络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严格规范校园网络信息,有效拦截各种有害垃圾信息,严禁校内学生对不良网站的访问;在精神文化建设上,高校应积极宣传网络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举办多种文化活动普及网络素养教育,积极引导网络负效应,唱好网络文化主旋律。

3.3 加大社会引导,优化网络素养培育环境

3.3.1 加强社会对网络文化的正确引导

社会各方应该对网络环境进行实时监督,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一些违法的舆论和行为。如果能做到在不良信息的源头上进行有效识别与精准拦截,不良信息的传播便可急剧减少,美丽和谐、舒适安全、健康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就能得以维护。

3.3.2 加强主流网络文化宣传

当前,网络空间频频出现的亚文化,以及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造成了一定影响,有必要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引导大学生提高网络素养水平,增强抵御网络亚文化侵扰的能力。[5]同时,要以主流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引导社会媒体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制造、传播网络信息,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

3.4 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3.4.1 加强政府对网络的监管力度

健全的监管机制可以减少网络不法行为的发生。目前,我国政府的网络监管机制还不健全,网络中还存在一些政府尚未顾及的角落,不利于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对于网上出现的各种不法问题,政府应加大对网络监管力度,对网络热点问题的制造、传播进行监控,合理引导学生上网。

3.4.2 完善网络素养法律体系

政府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加强网络执法力度,解决网络空间中频繁出现的、危害较大的违法行为。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在社会中全面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尤其在高校中加强网络法律宣传力度,使学生可以运用相关网络法律法规,维护自身网络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控制能力法律法规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网络发展对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篮球裁判员水平提高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