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建奎
〔塔城地区纤维检验所,新疆乌苏833000〕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和棉花种植经营模式的改变,棉花实施机械采收是大势所趋。国产采棉机设备性能的不断提高,农机补贴范围、补贴额度的增加也为新疆机采棉技术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使机采棉种植、采摘大面积大幅提升,截至2021年度,北疆棉花产区机械采收率达到了99%,南疆棉花产区机械采收已经达到70%以上。
棉花机械采收相对以往的人工采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混入异性纤维量少等优势,但也存在采摘籽棉含杂率、回潮率高的缺点。在机采棉加工过程中杂质清理难度较大,加工皮棉含杂率高,影响棉纤维自身的反射率,降低了棉花颜色等级。
杂质是指棉花中含有的非棉纤维物质,如沙土、枝叶、铃壳、虫屎、虫尸、棉籽破籽、不孕籽、带纤维籽屑、软籽表皮等物质。形成杂质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棉花生长发育期间受自身的生理特点及不良气候影响,不孕籽棉瓣中夹杂风沙、沙粒尘土,受虫害侵袭时棉纤维中有会含有虫屎、虫尸等杂质;采摘过程中易碎棉叶、铃壳、枝叶、滴灌带、地膜等混入棉纤维中,增加棉花的含杂率。另外,在采摘过程中,存在棉农掺水、掺土、掺杂的情况,尤其是采棉机采摘时,人为在打模过程中往棉花中掺土、故意调小采棉机隔距将棉秆、棉叶等杂质尽量多地采摘以增加重量,造成棉花含杂率过高。
在籽棉加工过程中,如果籽棉回潮率过高,杂质就不易排除。另外,轧花机隔距调节不当也会产生破籽、籽屑等杂质,增加杂质含量。有些企业为降低籽棉加工过程中的衣分亏损率减小了排杂力度。2021年度前期的棉花马克隆值较高、棉纤维柔韧性差,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受损,有些企业为确保长度值降低排杂力度。加工企业对即将加工的籽棉回潮率没能做到实时检测,再加上烘干设备的参数调整不匹配,也会影响棉花加工过程中的杂质排除效果。
收购籽棉的品质、待加工籽棉的回潮率、含杂率、棉花调湿参数、因花配车等因素都影响着棉花颜色级,塔城地区棉花加工企业以前就因加工机采棉经验不足导致加工出的棉花颜色级品质不好。近几年通过提高种植经验,颜色级大幅提升,但是加工思路固化仍不能实时应对当年籽棉品质调整管理方式和加工工艺。
2021年度塔城地区加工皮棉颜色级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受气候与光照、田间管理和脱叶济碰洒、采摘时间、收购籽棉质量、加工管理等因素影响。
塔城地区棉花种植大部分采用无人机喷洒脱叶剂,由于无人机喷施脱叶剂没有相关作业标准只能依照往年的经验进行,脱叶效果不如机械作业,因此,棉叶脱落不理想,机械采收时棉叶及其他杂质含量较大,不利于棉花加工。有些农户加大脱叶剂配比或者添加除草剂、“一喷白”农药致使棉纤维停止生长,加速棉桃开裂,使棉纤维丧失了原有的光泽,降低了颜色等级。
棉花品种“多、乱、杂”造成棉纤维品质一致性差。棉花晒场不足,在棉花的晾晒、存放和出售过程中出现好坏干湿相混的现象,人为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严重影响棉花的一致性。棉农为了节约成本采用化纤编织盛装籽棉,使大量化纤混入棉纤维中,造成异性纤维超标;棉花收购质量检验标准执行不到位,“一试五定”的措施和办法没有按照规定认真执行。
有些企业受棉花价格影响,前期收购量不大,基本上是现收现加工,在加工过程中籽棉夹杂的碎棉叶并没有完全丧失水分,棉叶颜色还处于绿色状态,在加工过程中不仅影响杂质排除,而且嫩绿的棉叶在机械作用下液汁会污染棉纤维,造成加工皮棉颜色级下降。
根据上述分析,棉花杂质含量对棉花颜色级的影响是肯定的,为提高棉花颜色级整体水平,应着重从棉花种植的品种、棉花生长期间管理、机器采收过程、加工工艺等环节入手,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更科学合理地改进管理方法,从而降低棉花杂质含量对棉花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