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用数据新闻讲好“江西故事”

2022-12-29 16:22:20
传媒论坛 2022年18期
关键词:江西新闻报道可视化

张 愉

当前,我国正全面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梅宏院士在《大数据与数字经济》一文提到,我们正进入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阶段(信息化3.0)。[1]数字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据生产总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2020年4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到:“‘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首次与其他传统要素并列为要素之一。”[2]

数字经济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及其运用正在不断重构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数据可以承载现实社会变动和人类的思维和情感,数据中蕴含着大量的新闻线索。[3]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今天的“数据”变得神奇。海量的数据看似无关联,但在技术的加持下,媒体通过分析深加工、生产制作数据新闻,给受众带来感官新刺激、提供交互新体验、对未来进行预测等。

正处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的江西,将“作示范、勇争先”具化为全面建设“六个江西”的奋斗目标。在创新、富裕、美丽、幸福、和谐、勤廉的“江西进程”中,每天都在产生源源不断的数据,这为新闻创作提供宝贵素材。本文通过对数据新闻产生发展背景及数据新闻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探讨如何用数据新闻赋能讲好“江西故事”。

一、数据新闻的产生和发展

“数字经济”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业界对数字经济的定义各有侧重,其中,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在《数字经济:迈向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一书中提到:“数字经济是全社会基于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的经济总和。”[4]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发生量变,作为生产资料的重要性日渐突出。[5]随着“涌现的数据流成为新闻内容生产的源材料”[6],数据及对数据的处理技术被引入新闻报道,推动了数据新闻的产生和发展。

(一)“万物数字化”让数据新闻成为一种可能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新闻学教授菲利普·迈耶(Philip Meyer)提出了“精确新闻”的概念。精确新闻是对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持续追求的结果,它要求记者使用社会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包括量化研究方法和质化研究方法两种路径,进行新闻报道,以保证新闻的准确和客观。[7]受制于时代,精确新闻的生产制作费时费力费成本,且深奥、枯燥、可读性差。[8]但是,精确新闻“倡导使用数据库分析和社会调查方法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掀起了数据分析运用的新篇章。”[9]

在“万物数字化”的当下,数据的产生和应用表现出许多新特点。基于海量数据的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涌现,深刻改变着人们对数据的认识和使用,数据的重大价值开始得到广泛认可。[10]今天的数据,其价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凸显,处理数据的技术手段和数据的可应用场景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丰富。通过挖掘和展示数据背后的关联与模式、和丰富的且具有互动性的可视化,数据新闻学成为新闻学的新疆域和应用范例,并作为一门新的新闻分支进入主流媒体。[11]

(二)数据新闻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

《数据新闻学手册》(The Data Journalism Handbook)中提到,数据新闻与其他新闻的不同点在于将传统的新闻敏感和引人入胜地讲述故事的能力与充裕的数字信息结合起来,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12]数据新闻结合新闻选题,运用科学研究手段对数据进行收集、过滤、挖掘,然后借助可视化手段对数据信息进行组织与呈现。[13]作为一种新闻形态,数据新闻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的核心竞争力”,也被认为是“全球新闻界的新宠”。[14]

数据新闻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数据”。数据是对客观世界的记录和描述。[15]数据这一特性被带入新闻报道中,使得数据新闻通过用“数据”说话,让报道在新时代持续保持真实客观的新闻属性。此外,数据新闻“讲故事”“可视化”,为媒体创新报道形式提供路径。数据新闻通过开掘数据,为读者提供经过科学分析的洞见,把抽象的、宏观的社会问题转化为跟普通人相关、普通人容易理解的内容,还可分析复杂形势中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给人们决策提供预见性内容。[16]数据新闻提供这种预见性信息,让新闻从对正在发生的信息的报道一跃成为更具前瞻性的信息获取方式。媒体充分发挥数据新闻的优势,不仅创新了新闻产品的样式,更让媒体价值有了更丰富的表达。

二、运用数据新闻多元化讲好“江西故事”

在喻国明、李彪、杨雅、李慧娟所著的《新闻传播的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将数据新闻的四个功能界定为:描述、判断、预测、信息定制。[17]纵观目前媒体所发布的数据新闻,可以将数据新闻报道策略区分为三个层次:可视化、讲故事、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多元化讲好“江西故事”。

(一)通过可视化让新闻更好看

在数据新闻叙事中,可视化成为主要呈现形式,简洁、形象、精美和交互式的可视化效果图成为新闻叙事的新型语言,文字成了效果图的补充。去文本化成为数据新闻叙事语言的显著特征。[18]苏格兰工程师和经济学家威廉·普莱费尔是第一个以我们今天熟悉的方式对统计数据进行图形展示的人,他认为图形展示有助于简化难以观察到的复杂关系,将抽象的数据含义用丰富的可视化图表形式表现得更加具象。[19]简而言之,可视化可以让新闻更好看。这种好看不仅体现在视觉上,更体现在新闻价值上。

可视化的处理方式是现阶段媒体产品中最普遍的一种存在,比如政府部门重要政策,季度、年度的“成绩单”发布时,相关的新闻报道往往不再是进行大量数据堆砌式写作,而是从数据中挑选出关键词,通过精心的制作,以精美的图说成为“一图了解”式报道。大江网的《一图读懂江西扫黑除恶战报》通过长图,以一组数据归纳了江西扫黑除恶三年的成就。

除了上面这种常规的静态产品,现在的数据新闻还不断利用新的技术,综合运用动画、动图、手绘、短视频、Vlog、AI等多钟手段,让报道形式百花齐放。

在今年的江西非凡十年成就报道中,大江网的《江西十年奋斗记》以手绘长图的形式,围绕创新发展、改革开放、生态优先、共建共享、从严治党这些关键词,梳理了江西十年发展的重点数据等;今视频《幸福江西第一期|这十年,喜看江西非凡成就!》围绕江西十年巨变的五个方面,制作了动态交互组图,每张图初始画面是一段概述性文字,图上配有一个手形状的引导性标识,受众点击该标识后,图片会下拉出现新的画面,新画面上的内容是对概述性文字的详细图文解读。

(二)通过讲故事让新闻更有趣

数据的新闻价值一方面和数据本身的质量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即处理数据的方式方法。数据本身不会说话,需要人从中找出关联,通过逻辑分析,洞察数据背后的意义,再通过新闻手段完成关键性的集合,从而发挥数据驱动力,完成从统计数据到数据新闻的蜕变。

著名学者Lorenz将数据新闻的生产流程归纳为:数据—过滤—视觉化—故事,这一过程成功实现了数据到故事的转变,数据新闻的真正意义在于更好地讲故事。[20]如果说可视化是数据新闻的“形”,那讲故事就是数据新闻的“神”。数据新闻借助好看的形式,通过讲故事呈现出多维度信息,让内容更丰富饱满。

江西省统计局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江西统计”里,有不少文章就是通过数据讲故事,让新闻更有趣。比如《数说母亲节:江西母亲的幸福事儿》紧追时事热点,通过数据展示江西母亲的工作无忧、生产无忧、启蒙无忧、教育无忧、陪伴无忧、政策无忧等,是对“健康江西”“幸福江西”的很好诠释;《创新发展 江西有“数”》提炼数据,从科技的步伐“快”、人才的队伍“壮”、创新的主体“大”意愿“强”、科技的产出“丰”展现“创新江西”的一面;《人口这十年——说说江西的百岁老人》通过调研数据揭示长寿密码 “二十字诀”;在端午假期前发布的《消费火热人安康!端午假期来了,快看看大家的“钱包”都去哪儿了?》,通过梳理以往数据,带有预测性的意味,分析了端午假期里会有下馆子、逛商超、看车展、置家电、买帐篷、游夜市等热门活动。

(三)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让新闻更实用

2012年BBC和KPMG联合推出了《预算计算器:2012年预算是怎样影响你的?》,只要填好一些信息就可以通过直观的数字形式生成2012年预算对每个人的影响。在数据融入社会各个方面、成为生产要素的今天,优秀的数据新闻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人们认识事物、展开生活的一种新手段。数据新闻不仅具有可读性强、好看有趣的优点,而且可以让新闻报道变得好玩实用。

大江网在今年7月1日“建党节”当天推出了H5交互作品《一起向党报到!我是9671.2万分之一》。在作品的最后填上所属地区、成为党员的日期就可以生成一张党龄专属的明信片,此外转发分享后会出现“我是9671.2万分之一,我在×市,我是第×位向党报到的人!”的专属文字。

此外,省外媒体在这方面也提供了不少好的借鉴。如荣获了中国新闻奖的宁夏日报客户端创意互动作品《“挖”土豆》,立足于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将“游戏闯关”收集卡牌的形式融入报道中,卡牌收集完成后,还可以听到定制版的《马铃薯之歌》;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广东广播电视台推出AI音乐互动产品《我把未来写成歌》,用两会热点话题3秒定制一首歌曲,生成属于自己的“未来主打歌”。

总之,用好数据新闻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无限拓展新闻形式的可能性,在新闻报道传递信息这一基础功能中,不断注入实用、服务等外延性的功能,从而让新闻报道更吸引受众,让新闻报道的传播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效果更优。

三、结语:数据新闻是把“双刃剑”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和想象不断变为现实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不断丰富数据新闻的表达方式。在讲好“江西故事”的新闻实践中,充分发挥数据新闻的功效,无限放大正面的效能,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媒体发挥舆论引导功能的职责所在。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充分发挥数据新闻优点的同时,也应时刻注意数据新闻是把“双刃剑”。

从数据、人才的可得性来看,数源还掌握在政府部门或大公司的手中,对于一般的媒体来说,数据的可得性还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此外,综合型人才一直是媒体可望不可及的财富,数据新闻写作相比较其他新闻的生产制作,对于人的知识储备、分析能力、数据素养等要求更高。数据、人才的可得性,再加上技术的掣肘,会影响媒体的综合考量和实际操作,从而影响数据新闻的量与质。

此外,还应注意数据新闻背后的伦理问题。数据新闻所依托的大量数据以及这些数据背后所附加的价值条件,不仅与新闻叙事和呈现紧密相关,而且在新闻的公共性、数据的适用性等方面与隐私权、商业利益等形成内在冲突。[21]因此在数据新闻的制作传播中,如何规避侵权风险,如何不陷入人被数据控制的技术隐患、如何不让数据新闻陷入“为了形式而形式”等,也是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和规避的问题。

猜你喜欢
江西新闻报道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6.江西卷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云南化工(2021年8期)2021-12-21 06:37:54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0
我的家在江西
心声歌刊(2019年4期)2019-09-18 01:15:30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传媒评论(2019年4期)2019-07-13 05:49:14
幸福的江西飞起来
心声歌刊(2019年3期)2019-06-06 02:52:30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