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水土保持工作总站 石丽丽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峻,如果水土资源保护管理以及开发不当,则会导致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会对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还会危害生态环境气候。近年来,在人为因素、自然破坏的影响下,很多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问题,并引发水质淤积问题,不利于水利工程开发建设,同时通航能力显著降低。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急需探究水土保持工作的优化对策。
对于因自然因素、人为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需采用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治理,据此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还需对山丘区、风沙区水土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土地生产力的提升,不断提高水土资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国家政策以及法律规范发生变化。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形势下,我国经济逐渐朝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基层乡镇城镇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同时工业发展迅速,大量农村人口转移至城市,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基层水土保持工作逐渐展现出很多不足。国家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并加快颁布相关法律规范,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方案,以提升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化和法制化。
(2)国家经济管理体制发生变化。新时期,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在水土保持工作投资建设以及管理中,也开始制定并实施竞争机制,水土保持管理体制也发生较大变化。国家水利部门针对水土保持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条例,同时在相关制度规范方面也作出一定变革调整。
(3)水土流失规律发生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土流失范围逐渐扩大,比如从山区、丘陵逐渐扩大至平原地区,同时,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影响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水土流失具有了突发性和灾难性特征。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水土保持工作方案[1]。
通过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应当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增强水土保持功能。对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确定水源保护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并制定禁封措施,保障水质安全,同时促进水源区域植被和生态环境恢复。比如在水源地保护中,可对林草植被结构进行适当改造,同时在荒地、荒山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并采用水土保持设施,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提升水质维护功能。另外,如果风沙区、丘陵区位于江河中游区域,则在水土保持工作中,需加强源头区水质维护管理。除此以外,有关部门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需积极推进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促进自然生态环境恢复,比如,可联合应用人工措施以及封育管理,促进水源区林草植被覆盖率的增加。
根据生态文明理念要求,在水土保持工作中,需合理规划建设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功能。有关部门应当充分应用生态学专业知识,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对河流岸线、水资源进行综合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恢复。在水利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中,应当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细致的勘查,为水土保持方案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提高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效益,此外,在项目建设中,应尽量避免造成植被破坏、地表扰动等问题。
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求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细致的勘查分析,同时确定水土流失治理对象,对保护主体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根据区域实际情况联合应用工程技术措施以及生物技术措施等,并创建完善的防护机制,妥善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在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工作中,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坚持综合治理和开发原则,在水土流失治理中,重点关注基层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区域综合治理中制定综合治理方案,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效益。
在水土流失治理中,不仅需要针对已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制定具体的治理方案而且同时还应坚持防护为主的原则。对国家相关法律规范进行分析,对江河流域进行重点监督管理,杜绝出现乱砍滥伐的问题,对水土保持管理工作方式进行创新调整,不断缩小水土流失范围,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作的优势。
某地区为十分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根据调查分析,该市水土流失总面积为838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9%以上。近年来,该地区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并制定“生态立市”的战略,将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改善作为区域战略发展任务,同时深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加快制定完善的水土保持工作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提升水土保持工作能力。截至2020年,该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总面积达到676km2以上,治理程度达到80%以上,加快推进基层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水土流失治理。虽然该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在水土保持工作中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尚未达到中央和省市的要求,对此,需针对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不足进行调整。
在当前的人类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经济发展和局部利益的关注度比较高,可能会忽略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有关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水土保持意识比较薄弱,很难高效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比如,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当地气候环境比较特殊,暴雨集中,同时干旱天气比较多,另外,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比较低,因此土壤沙化问题严重。在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中,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乱砍滥伐问题严重,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很难开展水土保持工作[2]。
水土保持工作的专业性比较强,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并积极总结工作经验。但是在基层水土保持工作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比较少,业务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工作能力有限,很难满足水土保持工作实际需要。另外,通过对部分保护组织进行分析,专业知识与水土保持工作发展实际情况不符,很难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作用。
我国水土保持工作依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没有创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部分监督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比较弱,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没有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同时,监督检查面比较小,很难发挥监督作用。在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于已剥离表土,应当采用集中管理方式,在岩土工程项目完成后,需充分利用表土对项目建设中已破坏土地进行治理,对土地资源进行高效利用,以此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但是,由于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没有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因此,部分建设单位没有依据水土流失治理规范组织开展项目开发建设,很难保证水土流失治理质量,导致水土流失面积逐渐扩大。
在水土保持相关工程项目开发建设中,不仅需保证符合项目建设要求,同时还需加强区域环境治理,根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审批制度。但是现如今,在部分基层项目建设中,没有根据法律规范申报水土保持方案,在水土保持方案制定中存在不规范问题,编制单位没有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水土流失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导致水土保持措施不合理,很难发挥出各项防治措施的重要作用。
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必须组织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但是,水土保持工作周期比较长,部分基层群众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度比较低。根据调查研究,部分基层群众认为水土保持工作应当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而没有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作,对于水土保持的认同性比较差。另外,在基层地区,依然存在乱砍滥伐、破坏植被的问题,导致水土流失治理难度显著增加。
在水土保持工作中,需投入大量资金,虽然我国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视度比较高,在社会建设类工程中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资金匮乏的问题比较常见。在基层水土保持工作中,如果资金支持力度不足,则无法应用各类高新技术和设备,同时也无法吸纳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在部分经济落后地区,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不足,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缺乏新型技术提供支持,导致水土保持工作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在基层水土保持工作中,要求基层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将各项法律规范落到实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等等,但是部分基层政府以及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没有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没有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导致水土保持工作中出现管理职责不明确的问题。
通过对当前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我国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要求提高对于水土保持的重视度。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必须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并加强保护管理,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在水土保持工作中,不仅需做好科学规划和综合治理,同时还应坚持预防为主,强化监督管理,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对此,应当对基层群众开展宣传教育,使得基层人民群众能够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水土保持工作。另外,还应在社会发展中营造出水土保持氛围,使得社会各界均能够关注水土保持工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3]。
水土保持为系统性工程,复杂程度比较高,要求联合应用多种专业技术和高新设备,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效果,对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作出整体规划和科学设计,以提升水土保持效果。对此,需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定期组织水土保持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并为其提供外部学习机会,使其能够学习并积累丰富的先进理论,掌握各类技术、设备的应用方法,强化水土保持工作人才队伍专业能力建设,组织成立专业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人才队伍。
在水土保持工作中,需对水土流失进行动态化监测,每年均需组织开展多次野外勘查活动,对水土保持工作成效进行检查分析,及时掌握基层水土流失实际情况。要求加强财政预算申报管理,提高水土保持监督专项资金利用率,并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可组织第三方技术机构负责开展水土保持监管职能,另外,水土保持监管部门也应严格履行监督职能。在基层水土保持监督中,需加快制定完善的监测规定,要求在生产建设项目开展中做好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法律规范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进行审核,并应将监测所得结果提交给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机关进行审查。另外,水土保持检测报告编制单位必须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并由水土保持监管部门负责监督和审查。
十九大以来,国家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要求在水土保持工作评估中简化审批流程,加强监督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另外,水利部强调,在水利改革中,必须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对于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应当减少环节和材料,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在水土保持评估中,需制定便捷的评估方案,但是在实际评估中,由于不同开发区建设占地情况、规划深度、政策规范等差异比较大,因此,很难保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的可行性。对此,应当对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方式进行创新,促进评估能力的提升,指导相关企业、业主完善相关规划,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提升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水平。
在基层水土保持宣传推广中,不仅可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同时还可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为基层群众介绍水土保持基本知识、水土流失的危害性、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典型事迹等等,并且对于水土保持相关的法律规范、当地政策进行详细解读分析。通过组织开展基层宣传活动,引导基层群众提高对于水土保持的关注度,在水土流失治理中产生紧迫感,提高责任意识,根据国家法律规范从事各项生产建设活动,并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作,在全社会中形成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为了能够高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增加资金投入量,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只有确保具有充足的资金,才能够引进专业技术以及高新设备,对治理技术进行创新调整,促进水土保持工作效率的提升。另外,对于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科研人员,也应适当提升薪酬水平,并制定奖惩机制,对工作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提供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使其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充分发挥创造力,同时号召其学习先进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技术,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另外,在基层水土保持工作中,还应均衡分布科研人员,对各类工程措施进行更新调整,关注部分不发达地区,比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应当组织成立专业的水土保持工作团队,以保证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能够高效开展[4]。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当前基层水土保持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对策进行了详细探究。水土保持为我国基本国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并要求各级政府组织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践行党和国家所提出的水土保持工作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对此,需提高水土保持观念,引入水土保持专业人才,转变水土保持监管思路,提高水土保持监管效率,开展区域水保评估,提升水土保持服务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识水平,加大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强化水土保持宣教、严格水土保持执法,促进基层水土保持工作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