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昊
(辽宁西北供水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0)
工程位于桓仁县境内,主体工程为取水首部工程和输水隧洞工程。取水口建筑物长33.30 m,桩号0-020.500~0+012.800;取水口后布置2条压力隧洞,桩号0+012.800~0+179.000;地下厂房桩号0+179.000~0+199.000;厂房后布置3条尾水洞,桩号0+199.000~0+224.780。输水隧洞长21 166.22 m,其中,桩号0+224.780~0+324.500为电站及旁通阀尾渠段;桩号0+324.500~21+391.230为输水隧洞主洞段,纵坡i=0.031 15%,采用钻爆法施工,断面为马蹄形,成洞洞径为7.28 m。主洞沿线布置有4条施工支洞,为1,2,3和3′号施工支洞,支洞断面均为圆拱直墙型,成洞断面尺寸6.60 m×6.00 m(宽×高)。
2号支洞在进入主洞控制段施工后,下游侧开挖了45.76 m后至桩号8+776.000处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涌水、涌砂及塌方,经过前期的抽排水、超前管棚施工、普通水泥加HSC超细水泥灌浆等处理措施后,打超前探水孔时仍然存在涌水涌砂,短期内无法开挖通过,处理极为困难。为了不影响总体工期,经各方研究决定采取增加2号岔洞方案,即从2号支洞向主洞下游侧增加一条进入主洞的岔洞,避开该涌水断层带并继续向主洞下游侧开挖;同时,为确保通水目标的实现,决定在2号洞和3号洞之间增加2′号支洞,2′号支洞打到主洞部位后,分别向上下游开挖接应该段主洞施工。2014年1月1日,2号岔洞在开挖至主洞下游侧桩号8+987.000时再次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涌水、塌方,2号岔洞累计向下游开挖106.00 m。至此,2号洞与2′号支洞之间的主洞剩余未开挖长度为2 243.86 m。2′号支洞开挖完成650.00 m,剩余274.37 m到达主支洞交叉点。
从可研阶段及前期阶段补充勘察地质资料得知,2~3号主洞段地质条件十分复杂,该段穿越F17′,F18,f1断裂带及车道沟河谷(洞线穿越河谷宽约270.00 m),岩性主要为变粒岩夹大理岩或大理岩夹变粒岩,存在溶蚀构造。上述洞段存在围岩失稳与涌水问题,是制约工期的主要因素,其它洞段一般岩体完整性差~较完整,岩石多为中硬岩,以滴水~线流为主,对施工开挖影响不大。由于F18,f1及岩组接触带均与洞线正交,且延伸较远,洞室埋深较大,无论洞线如何调整均无法避过,需采取工程措施处理通过。而分布于车道沟一线的F17′断裂及其影响带洞段,岩性主要为大理岩夹变粒岩,在构造影响下岩石蚀变严重,地下水发育,不良地质洞段较长,施工涌水问题突出,是施工最难通过洞段,也是重点优化调整洞段,即研究从现洞线左侧或右侧绕行的可行性。
在车道沟区段,先后完成了地面1∶10 000地质测绘、6个地面钻孔、10条物探勘探剖面、4个长距离洞内超前地质钻孔。目前地表正在对CDK5~CDK7的3个补充地质勘探孔进行施工。据已有地勘资料推测,F17′断裂带倾向洞线上游方向,即倾向山内,陡倾角,在平面展布方向上呈波状延伸,与车道沟河谷展布方向基本一致,断层在现洞线附近方向出现转折。在断层上盘布设的CDK3钻孔(洞线桩号9+111.000处)揭露,全孔岩石以大理岩为主,局部夹变粒岩,在深度107.00 m以下岩石强风化,岩芯多为碎块状,大部分见有溶蚀孔隙及水锈,洞室部位岩石质量指标RQD值为1%~13%,岩石破碎;在洞内桩号8+985.000处实施的2D1超前钻孔(孔深55.00 m)与2D2超前钻孔(孔深50.00 m)均揭露混合岩化大理岩与较大涌水现象。由以上3个钻孔资料综合分析,F17′断裂带上盘岩石以大理岩为主,易溶蚀,岩体多破碎,富水,隧洞开挖将发生涌水塌方问题。在F17′断裂带下盘,即车道沟河谷以北,据CDK1,CDK2,CDK4,HQK40等4个钻孔及地表岩石露头鉴定,岩石均为变粒岩,洞室部位岩石弱风化~微风化,中硬~坚硬,岩体完整性差~较完整,一般弱透水,对隧洞开挖较有利。
根据车道沟区域综合地质分析,F17′断层上盘对隧洞开挖影响大,为不良地质洞段,而下盘对隧洞开挖影响较小。据地质剖面图推测,F17′断层及其影响带在现洞线方向宽度约为180.00 m,即洞线穿越180.00 m长的不良地质洞段。在洞线左侧300.00 m与210.00 m的两个近南北向物探剖面显示,均各有1个明显的物探异常点,即不良工程物性点,该两点与CDK3钻孔(不良地质)三点相连显示出断层的延伸方向,其上盘的地质条件与现洞线类似,若洞线从左侧绕行,由于洞线与断层走向夹角变小,由此推断其穿越的不良地质洞段长度将大于现洞线方案的长度。
现洞线右侧在车道沟共布设了4条长物探剖面,其中3条为近东西向,1条为近南北向。3条东西向物探剖面无物性异常,视电阻率较高,解译出岩体基本无不良工程特性,与岩性变粒岩等硬质岩相对应;南北向物探剖面仅有一处不明显的物性异常点(距现洞线垂直距离120.00 m),解译工程物性略差。从物探成果的角度分析,在距现洞线垂直距离120.00 m以外区段其地质条件要好于现洞线。
施工开挖揭露,现洞线于桩号8+965.4000底脚处开始出露大理岩,至8+969.000大理岩完全出露,大理岩的分布走向垂直于洞轴线,若按垂直洞线方向推测,由于F17′断层方向内旋,推测在右侧断层附近大理岩分布范围变小,即不良地质洞段变短(约40.00 m),而向上游方向岩性大部分与现洞线对应的已开挖洞段的岩性相同,为变粒岩,岩石多为中硬岩,成洞条件较好。由此分析认为,若现洞线从右侧绕行,其成洞条件明显优于现洞线。
洞线设计优化原则:优化洞线穿越不良地质段尽可能短;洞线转弯角度不大于60°,转弯半径大于3倍洞径;优化洞线尽可能最短,并使隧洞过流条件尽可能优越;优化洞线起点应选在隧洞围岩较好处。
根据以上设计原则,方案对主洞桩号8+862.137~11+106.000范围内的洞线进行调整,调整后的主洞(绕洞)洞线位于现洞线右侧,在2号岔洞上游桩号8+869.056处从现主洞线转弯,转弯角度为60°,在2号岔洞下游掌子面处(桩号8+985.500)与现洞线间距为195.40 m,至2′号支洞处与现主洞线衔接。优化洞线的转弯半径均为40.00 m,优化洞线后主洞新增开挖长度287.00 m。调整后的洞轴线沿山脊延伸与F17′断层走向垂直,穿越断层后以弧形与2′号支洞在现主洞交叉部位衔接;推测优化后的洞线在前195.40 m岩性为变粒岩,以Ⅲ类围岩为主,与现洞线已开挖的对应洞段基本一致;进入F17′断层及其影响带,推测长度约40.00 m,比现洞线的不良地质洞段180.00 m缩短了140.00 m;通过该断层后其余洞段与现洞线对应的地质条件基本一致。
在断层破碎带范围内,地面注浆结束后,主洞开挖超前支护采用顶拱布设φ 108超前管棚,间距为0.30 m,开挖后及时架设HW150型钢支撑,间距为0.60 m,挂钢筋网喷150 mm厚C30混凝土。隧洞开挖采用分台阶法,短进尺、弱爆破,每循环开挖进尺为0.60 m,必要时对局部出水量大的部位进行化学灌浆,其余部分主洞开挖按常规洞段开挖[1]。
主洞8+985.500~9+052.500之间,采用混凝土衬砌承担外水压力,衬砌厚度为0.90 m。对隧洞衬砌外塌腔采用泵送混凝土回填,其余部分主洞衬砌按常规洞段衬砌。
由于该段地质条件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院编制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案执行。根据初判绕洞前60.00 m为Ⅲ类围岩,正常开挖,到达绕洞0+060.000桩号后停止掘进,进行TSP超前地质预报,并配合超前地质钻孔勘探,探明前方地质条件,然后再进行掘进施工。
主洞采用绕洞方案后,主洞岩石以Ⅲ类、Ⅳ类围岩为主。
Ⅲ类围岩洞挖段采用全断面钻爆掘进,手风钻机进行钻孔,爆破形式采用中心孔楔形掏槽、周边光爆的方式进行。爆破孔从内向外依次为掏槽孔、主爆孔、辅助孔、光爆孔;钻孔前先进行测量放样并根据断面形式布孔,一般参数为孔径42 mm、孔深3.70 m,孔向垂直于工作面,光爆孔向外倾斜10~20 cm,以便留出下一循环光爆孔钻孔部位。装药前对炮孔位置、角度、深度等参数进行检查,合格后再根据爆破设计进行装药施工,炸药选用φ 32乳化炸药,周边孔(光爆孔)选用φ 32/2乳化炸药。采用非电起爆,非电毫秒雷管分段,起爆顺序依次为掏槽孔、主爆孔、辅助孔、光爆孔。循环进尺控制在2.50~3.50 m,支护紧随开挖掌子面进行。
Ⅳ类围岩段根据出露的岩石情况采用全断面短进尺或台阶法分为上、下两部分进行施工,支护紧随开挖进行。Ⅴ类围岩段采用预留核心土法分四部分进行施工,顶层开挖钻孔采用手风钻造孔,循环进尺控制在1.00~2.00 m以内,设计轮廓线上进行光面爆破。每区开挖后及时跟进支护,每区进行一循环钻爆后迅速完成该区的锚喷、工字钢支撑,支护未完成不得进行该分区或其它分区的钻爆作业。
Ⅲ,Ⅳ类围岩扒碴及清理掌子面均采用CAT320反铲,装碴及运碴采用3.0 m3侧翻装载机配15 t自卸车,弃碴运至2号洞弃碴场。为满足主洞开挖出碴施工要求,每隔250.00 m需对主洞进行扩挖设置错车道。根据绕洞设计方案,在绕洞穿越F17′断层带时,推测有40.00 m不良地质段,采用地表加固、洞内超前大管棚、型钢支撑等强支护手段通过,分台阶法或预留核心土法开挖,短进尺,弱爆破。
采用绕洞方案后,洞线将主要穿越F17′断层带、F17断层带,绕洞洞线在桩号0+195.400进入F17′断层及其影响带,推测长度约40.00 m。F17′断层为富水断层,在施工至该段前,采取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探水、地表注浆等措施,防止涌水塌方的发生。开挖前采取掌子面系统注浆、超前大管棚支护、超前小导管等超前支护措施,分台阶法开挖、型钢拱架支撑等。F17断层位于车道沟沟北侧,断层走向大致为N87°E,断层长度大于12 km,属于压扭性断层,局部滴渗水状态。洞室穿越初步推断围岩较破碎,初步判断出水量不大。根据地勘资料推断成果,该段施工时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施工中针对局部出水点进行随机超前预注浆处理,超前小导管或超前小钢管支护,全断面或分台阶法开挖,型钢支护[2]。
隧洞开挖中出现较大规模的塌方及涌水涌砂等不良地质段时,开挖处理极其困难,研究增加岔洞并采用绕洞通过,可以不影响总体工期,对绕洞方案进行了探讨,优化洞线布置。可供类似工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