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改革及对青年教师的能力要求

2022-12-29 13:56
轻音乐 2022年8期
关键词:钢琴教学内容教材

毛 岚

钢琴即兴伴奏于19世纪萌芽并发展至今,伴随流行音乐的快速发展,钢琴即兴伴奏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从字面意思理解此门课程需要具备两种能力,一是演奏钢琴的技术,二是拥有即兴伴奏的理论知识。这两方面的要求,使得这门课的入门水平高于其他课程,它的课程性质更倾向于实践课程,如需达到实践的高度需要在掌握理论知识、熟练演奏钢琴键盘的基础之上,方能获得实践应用能力,这门课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合为一体。

一、高校教育体系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发展方向

(一)合理安排学科顺序,构建有序教学内容

即兴伴奏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音乐史、和声、织体等,涉及这些理论知识的课程有视唱练耳、和声学、乐理等。而将这些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训练,深入浅出地构建成有序的教学内容,是首先需要考虑的方面。学习这一门课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其他三门课程以上的知识,所以在学习即兴伴奏之前,合理安排学科之间的顺序与联系是非常关键的前期准备工作。提前将所涉及的知识渗透并吸收,通过打牢理论知识降低学习此门课的门槛。

而在高校的系统性教育中学习此门课程有较大的优势。其一,高校课程的特点之一为连贯性,以大学四年的课程设置为例,从大一开始学习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基础演奏等课程,熟悉掌握音乐类通识教育内容;大二学习和声学、音乐学及艺术学等进阶课程,形成中高阶的认知能力;大三学习钢琴即兴伴奏,将大一及大二提前渗透的基础知识综合运用起来,而大四的学习能够体现高校课程的另一个特点——综合性。在完成此门课后提高实践应用的能力,在此阶段参与音乐会、演唱会等艺术实践,达到提高实用性的目标。结合钢琴即兴伴奏对于学科顺序性的高要求,高校教育中具备开设此门课的重要支撑环境。

(二)紧跟音乐发展动态,保障教学最终成果

钢琴即兴伴奏从最初作为布鲁斯音乐的即兴伴奏演变至今更多为流行音乐伴奏,其中的原因可解释为音乐不断地演变,经济与社会不断地发展,音乐的传播渠道不断地革新。当今流行音乐已转变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音乐表达方式和文化内容,在快速革新时需要更多思维宽广、不受规则束缚的新一代,去推动这个专业的前进,及时提供正面影响力、增添行业创造力。

从此门课程来说,它的综合性以及“包罗万象”的内容,使找准真正的切入角度、根本性的专业逻辑成为极不容易把握的方面。在课堂中,时常会因为教学内容中设计了充分了解多元的音乐形式而变成音乐鉴赏课;或者为了训练找到更加适合的和声织体而变成和声分析课;再或者为了达到演奏复杂织体伴奏的音响效果而变成钢琴训练课等,在不够清晰的教学设计中会变成理论知识课程的“加强提升课”,忽视课程最终能够让学生达到的预期水平。音乐的特性——动态发展,给了授课老师更高的要求。将不同知识点在课程中的比重,在整个学期的授课,甚至每堂课的授课前都做相应的变化(其中也包括对新内容的补充)。

为了保障教学最终效果,将其他课程的知识融合并升华,需要跟随音乐发展动态,同时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将教学内容与发展动态、发展形势紧密联系。从保障教学最终效果的目的逆向思维,将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进行改变。

二、从预期结果逆向思考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

(一)平衡有趣的学习与有效的学习

能够作为即兴伴奏的乐器有许多种,比如吉他、键盘、打击乐,本文主要针对的是钢琴,拥有较高的钢琴演奏水平是此课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就像学习演奏钢琴时第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以训练乐感为主还是以训练技术为主。通常,训练乐感带来的是有趣的学习,训练技术带来的是有效的学习。这两者之间的不可兼得,使得在某个学习阶段中需要思考清楚阶段性学习的目标是哪一个,在明确的目标之下再开展需要设计的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获得的成长符合教学的预期目标。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打造一门精品课程的过程中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将“有趣的学习”与“有效的学习”融合为一体,但并不是说,它们就处于绝对的对立面并且无法进行选择。实际上有趣与有效是缺一不可,有趣的学习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带着这种兴趣进行有效的学习(通常有效的学习会给学生带来枯燥生涩的感受)。将这两种学习比喻为“两条腿”,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最重要的就是配合。在授课初期,明确阶段性的教学预期效果,设定学生最终的完成程度,将有趣中包含有效的知识点,协作配合,能将课程设计变得更加合理且有效。

新学期为新的班级授课开始,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摸底测试尤为重要,目的是清楚了解这个班级首先需要提高哪个方面,其次需要提高哪个方面。理论知识板块和钢琴演奏的水平在学情摸底测试后能基本了解,教师通过学情从而调整教学内容的安排。在课程设计中增加什么样的训练,使用什么样的音乐资源,选择有趣的学习或有效的学习,都是为了达到预期学习目标而设计。“良好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些新的技术技能,还是为了以目标及其潜在含义为导向,产生更全面、更具体的学习。”[1]

(二)以学生的角度逆向设计教学

教学中的两大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在惯性思维里,教师主要的注意力是考虑“教什么”和“如何教”,而在这种思考方式之中是以教师的角度为出发点。“逆向设计”最大的变化是以学生的角度为出发点去设计课程。首先设立学生的预期学习效果,在学情的掌握之下才会有更贴合实际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以终为始,从出发点上的转变,是让教师先对学习达到的目的进行考量,再运用具体的测试或实践活动,明确学生是否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三、“逆向设计”教学的三个阶段

(一)设定预期结果

除了达到课程大纲设定的要求以外,有限的上课时间不允许教师将讲授的内容都讲一遍,授课内容就需要做出选择。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如何训练理论知识?什么训练需要一直掌握?在确定预期结果后,课程框架需要通过阶梯式的方式逐步达到,设计框架时需要明确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

这门课最终的预期结果毋庸置疑是“学会钢琴即兴伴奏”,但是,会到什么程度是真正的预期结果?

除了前文中提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和声学、视唱练耳等,此门课结课时,学生最低能够掌握的水平应该是学会分析运用正三和弦功能圈、副三和弦功能圈的和弦编配。而在此基础之上,融入不同曲目风格的节奏类型,织体的变化,丰富的装饰音,以及更难的爵士音乐和声。此外还有,有旋律伴奏和无旋律伴奏等等针对演奏钢琴的细分。除了刚提及的最低预期结果之外的内容,要根据具体的每个班级的学情摸底对预期结果做相应的调整。

(二)检查完成情况

对于一门实践性质强的课程,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设定的结果,只需要“实践”即可知道学生们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这也是能够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所讲内容的方式。

按照逆向设计,根据检测上一阶段的完成情况来思考下一个单元或课程,而不是简单地根据讲的内容来计划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对学情进行检测后能对接下来的授课知识有更具体、更清晰的重要程度排序。

(三)设计教学内容

第三个阶段需要思考的是:为了有效开展学习并达到预期结果,需要提供哪些技能、材料和适合的音乐资源?只有明确知道预期结果和检测方式后才能做好教学计划的细节——包括教学手段、内容顺序以及音乐资源的讲解运用。课堂中倾向选择学生当下最喜欢、最流行的音乐旋律进行教学内容或测试曲目,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又可以通过他们所喜欢的东西调动起兴趣,更清晰地知道学习内容的价值所在。

教学是让学生达到预期水平的手段之一。如果没有设置清晰明了的学习优先次序,很多学生会感觉日复一日的学习是令人困惑和沮丧的。[2]一个清晰的预期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在设计课程之前理清思路,引导整体走向朝着预期结果发展,运用理性的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计划的效率。

四、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一)职业知识综合提升

传授知识是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需要他们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掌握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懂得创造型人才培养的技巧、方法和模式。从教学论的角度来看,高校教师的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3]

高校教师的职业知识,由本体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两方面构成。本体性知识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指某个具体专业的特定学科知识,比如音乐史、和声学知识等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实践性知识主要指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各种知识的综合实践训练,受教师个人经历影响,这种知识包含更多个人化的观点与丰富的教学细节。

而教师采用的实践性知识来自个人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教师教学水平主要由于实践性知识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特别是音乐中个人理解和细节掌握,面对同样的音乐内容,使用相同的基础性知识分析并讲述,因为实践性知识的不同造成了教学中抓住的重点以及授课时讲述的细节完全不同,导致学生在吸收和理解信息层面产生了差距。

教师的成长之路难在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掌握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在深度掌握本体性知识(且拥有巨大的知识储备量)后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足够的教学经验,使学生吸收所讲所授。青年教师在为自己制定成长计划时,需要分别针对两种知识进行训练和积累,但最终的方向和目的是一致的——将两者结合起来,提高整体的职业知识水平。

(二)教学技巧灵活嵌入

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应具有删繁就简、化难为易的能力。在备课时,不但要参考与基础知识相关的经典资料,还需要参考权威的新资料,融入前沿知识,不断对讲稿进行更新与创新。[4]音乐专业的发展是一个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动态向前发展的专业,要求教师保持一颗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到最新、最具有启发性的进展,将新内容纳入教学,让学生学习掌握到学科的前沿知识。

而课堂导入的“黄金十分钟”需要得到足够重视并充分利用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类型与本堂课教学内容的密切关联,在学情摸底后针对每堂课的课程灵活性,运用音乐中的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的趣味性,是打好此堂课授课效果的基础。假设本堂课中需要讲解伴奏织体中的不同节奏类型和织体方式,选用莫扎特奏鸣曲或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作为课堂导入的音乐,先聆听莫扎特的音乐,再展示相关谱例,分析莫扎特在使用其中的节奏类型和织体时的用意,结合西方音乐史的发展,讲解莫扎特的时代背景——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音乐结构以及在创作思想主要受哪些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等等。这样使得学生通过耳朵听懂音乐,通过眼睛看懂谱例,通过音乐史读懂故事,从而对接下来课堂中所涉及的节奏类型、织体和整体音乐形象有多维度、立体的概念。

利用音乐的趣味性,将抽象的理论学习与具体的音乐资料联系起来,与学生一起聆听讨论,将讨论分析的过程运用于教学当中,可增加对专业知识更加直观的印象,并且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

(三)教学教材深度挖掘

对于钢琴即兴伴奏这门课来说有两个主要的教具,钢琴与教材,对教材透彻的了解是授课的前期准备。青年教师容易陷入照搬教材的迷茫之中,造成“上课读教材”的尴尬氛围。教材是知识的结晶和载体,而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在完全掌握知识点后需要突出重点和难点(这里需要区分重点与难点,重要的不一定难,难的不一定重要)。

但真正的挖掘,是需要结合音乐发展对教材进行重组和补充课程资源,将教材真正运用成“工具”,通过使用这个工具中蕴含的思维模式和理解方式,敲开这门课程的大门。也因为当代的许多学科发展迅速,教材的更新迭代无法赶上这个学科在社会中的实际操作性(但并不代表教材中的知识就是老旧的,需要被摒弃的)。教师需要对这种迅速发展作出反应,通过教材,结合当下的发展,让教材中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可是在音乐中没有真正的“过时”和“先进”的概念,巴赫创造出了音乐史中不可攀登的珠穆朗玛峰,奠定了音乐的发展基础,学习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读懂巴赫的音乐,也就能得到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所以教材中的知识是必学经典,教师在解读经典、挖掘教材的同时结合学科当代的发展,系统性、发展性、前瞻性地运用教材,既是考验教学水平的时候,又是督促教师不断学习的源动力。

并且钢琴即兴伴奏这门课的教材较为特殊,上海音乐学院孙维权教授在他的著作《钢琴即兴伴奏入门教程(2010年修订版)》的序中写道:我国师范院校的即兴伴奏教学,是在中国特殊国情下诞生的一门学科。编写即兴伴奏教材,目前在国外也没有现成的范例可以参考,只有依靠中国的教师们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其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四)课后反思不断提升

青年教师的另一个成长困难是没有专属的教师引导,除了多渠道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请教以外,需要学会自己教自己,做自己的老师。而“反思”是最佳的学习方式之一。实实在在地提高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常常是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并授课后,对学生反馈、教学内容、讲述过程的反思,能够找到具体需要提高哪个方面的水平。

课后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中能更加准确感受到学生上完一堂课后的反馈,良好的沟通渠道可以准确把握学生对上课的方式方法和知识的理解程度。

上课期间教师会根据学生当场不同的反馈而对已经设计好的教学内容进行临时的调整,课后应当即刻反思“课堂中为何对已准备好的内容进行调整”,当时重视了什么,忽视了什么,为什么调整,调整的原因。进而回忆课上的讲述过程,检视实际的授课效果是否达到课前设定的预期效果。课前准备的音乐片段或故事是否引起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点。结合前文提到的课堂导入“黄金十分钟”,对于接下来的35分钟,在“知识点—兴趣点—知识点—谱例实践”这样的教学步骤之下,课堂节奏是否合理有效等。通过这些方面的观察对细节再次进行改进和修正。

五、课程改革与教师成长相辅相成

获取知识变得更容易的今天,青年教师更需要提高警惕、不断提升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若停滞不前,不继续扩充知识储备,很难长时间胜任同样的教学任务,每一代学生的知识水平在不断提升,这同样迫使教师提升能力和学习的速度要与学生进步的速度一致。改进教学方式、革新教学内容同样是在考验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能够帮助优化课程并最终提高学生这门课的能力。

注释:

[1]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闫寒冰,宋雪莲,赖 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4.

[2]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闫寒冰,宋雪莲,赖 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6.

[3]纪德奎.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49.

[4]李永鑫.高校新教师成长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63.

猜你喜欢
钢琴教学内容教材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纸钢琴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