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的美学特征思考

2022-12-29 08:01杨思思
轻音乐 2022年2期
关键词:时期美学舞蹈

杨思思

舞蹈是一门深受大众青睐的表演艺术,也是一门关于审美的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及规律。其中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将内在情感与美学素养融入到特定的舞蹈动作当中,通过有规律、有节奏的舞蹈动作编排方式,借助舞蹈表演来展现出独特的魅力[1]。无论是在编排中国舞蹈,或者表演舞蹈艺术等,都离不开舞蹈美学特征及对表演规律的理解和认知,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展现出舞蹈艺术的风采。

一、中国舞蹈“美”的本质特征

舞蹈是一门起源于现实生活并反映现实生活的表演艺术,在古代就已经诞生。伴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其有机融合了肢体语言、音乐元素、美学元素等众多方面的内容,形成了完善的美学体系。或者说,舞蹈本身的表演魅力比语言还要优美。从这个角度来讲,“美”是舞蹈这一艺术的灵魂所在,其本身的表演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展现美的过程,但是为了展现舞蹈艺术之美,必须要通过舞蹈肢体动作、旋律等的科学编排及设计来进行展现,尤其是还要注意在整个舞蹈表演过程中融入对美的感悟、联想、创新,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等。在人们欣赏中国舞蹈期间,通过诠释舞蹈之美方可使观众获得美学感受,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以及陶冶自身情操和净化思想。或者说,舞蹈这门艺术如果失去了美学特征,那么其本源价值就不复存在,那么这时候也无法被称为美学艺术。此外,美学特征也是确保舞蹈艺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离开了美学特征,中国舞蹈艺术就会停滞不前,进而无法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二、中国舞蹈的美学特征

(一)先秦及汉唐时期舞蹈美学特征

先秦时期之后的思想比较开明,文化也非常繁荣,社会生产力比较高,并且这时候兴起的“礼崩乐坏”思想逐步瓦解了旧有的社会观念,并且逐步形成了一种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的发展局面。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乐曲及舞蹈思想也产生了较大改变,尤其是这时候夏朝和商朝对这个时期的舞蹈艺术发展带来了极大影响,如《四夷舞》(夏朝时期舞蹈作品)和《大濩》(商朝时期舞蹈作品)二者本身都是具备朝拜及祭祀的功用,发展到西周时期之后形成的“制礼作乐”思想开始使这一时期的舞蹈逐步形成了“形式美”这一美的基本雏形,同时也严格划分了乐舞的等级及功用情况,如《六小舞》《六大舞》等都是这一时期贯彻“制礼作乐”的重要产物。从整体上来讲,这时期的中国舞蹈本身具有大气、宏伟的特征,具备形式美的美学特征,同时这个时期的舞蹈美学思想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时期的道家关于美的思想也影响了乐舞理想,如“大音希声”就是道家美学思想对舞蹈美学特征带来影响的具体表现[2]。

在进入到汉唐时期之后,相应舞蹈美学特征可以概括成阳刚和阴柔两个方面美的综合体,相关代表性的舞姿主要有“斜塔”“半月”等。汉代的中国舞蹈也充分继承了“楚舞”所具有的飘逸、轻盈等美感,配合上腰部的扭动以及长袖的曼舞等可以使这一时期的舞蹈基调展现出柔性之美。与此同时,汉代的中国舞蹈也有效地吸收及借鉴了幻术、巫术及杂技等方面的艺术风格,这就使得这个时期的汉代舞蹈具备了一些世俗风气。这个时候也将舞蹈相应地分成了“软舞”与“健舞”两种类型。其中前者更加偏向于阴柔特性,如《绿腰》就是该时期富有代表的一个特征;后者具备阳刚、健舞等特性,代表性作品包括《胡旋舞》《胡腾舞》等[3]。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舞蹈美学特征

在进入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后,儒学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一个核心思想,并且会采用道教、佛教等来满足社会大众的基本生活和精神需求。在这个时期,佛教、儒教与道家之间呈现为既斗争又合流的状态,并且社会的动荡使得人们的思想受到了严重的束缚,也造成了多元社会思想的发展形势,最终造成了这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文自觉的思想解放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舞蹈主要包括三种形式的乐舞,即:

1.清商乐。其充分借鉴及吸收了当时南北民间音乐的传统,并且也融入了一些新时代的特征,如以哀、悲与轻等为基本的美学特征,并讲究超越自由性情,展现了“玄学风韵”特征。

2.胡歌胡舞。在丝绸之路打通之后融入了西域地区的一些民族乐曲元素,形成了富有异域风情及风格的胡歌胡舞,同时其也展现出了有别于其他时期的美学特征,如《龟兹乐》中以“托掌、弹指、翘脚”等相应舞蹈动作为美,并且相应舞蹈表演者需要展现出“腾他跳跃”等基本动作来展现舞蹈的韵律之美[4]。

3.娱佛乐舞。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崇佛思想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如梁武帝在该时期大肆修建寺庙与佛像,并且供养了十多万僧侣,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众多佛教乐舞,并且它们主要建立在佛教宣扬的基本道义和佛法基础上,寻求自我救赎与精神寄托。这个时期的舞蹈美学特征同禅宗所宣扬的“空灵”状态保持一致。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禅宗主要可以划分成南派与北派,前者讲究顿悟,后者讲究打坐,二者均是在保持空灵的情况下完成自我精神救赎。从这个角度来讲,“空灵”在这一时期不单单是该时期舞蹈的基本美学特征之一,也是一种精神状态的表现。此外,这个时期从西域传过来的乐舞也促进了该时期佛教乐舞的发展,如《法乐童子伎》这一佛教乐舞作品中就充分借鉴了《天竺乐》等西域舞蹈的美学特色及风格,也很好地契合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审美品位与取向。

(三)清朝前期舞蹈的美学特征

在进入到清朝前期时候,舞蹈艺术的发展不同于汉唐时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风格划分明确,并且相关时期的中国舞蹈方面的记载内容也非常有限,同时它们在这时期发展也较为衰落。但是戏曲艺术却在这个时期实现了繁荣发展,美学思想在许多人的努力下发展到最高峰。如叶燮和王夫之等人有机结合了戏曲艺术与当时的舞蹈艺术而构成了戏曲舞蹈这门表演艺术,这不意味着中国舞蹈艺术在这一时期走向了没落,反而是舞蹈艺术在戏曲艺术的助力下实现了长足发展。比如,清朝前期的戏曲舞蹈艺术充分吸收及借鉴了我国地方小戏曲当中的一些基本表演方式及技法等构成了艺术化、程序化及功能化的发展趋势。这就使得这个时期的舞蹈艺术展现出一种追求“静与动”“实与虚”“一求多”且饱含辩证思想的美学特征[5]。

与此同时,这个时期古典戏曲充分借鉴了古代哲学中有关美的内涵及表述,充分提高了戏曲舞蹈的艺术表演魅力和美学特征。比如,其中的“实与虚”主要是指舞蹈作品的表演性和写意性特征可以超越真正意义上的“实”,并且可以在时空层面上进行自由表现;“静与动”则主要是指舞蹈表演艺术形成了静与动之间的鲜明对比,可以极大地升华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艺术魅力;“一求多”则是要利用一种舞蹈艺术表达方式来实现多种表演效果,凸显舞蹈艺术表达的艺术效果与美学特征。可以说,美学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如王夫之提出了“现量说”与“情景说”等学说,分别对应着现在、现实、现成,即要突出真实、直觉及直接的艺术表达方式及成效。从这个视角来讲,其美学思想倡导美学要回归舞蹈领域,这一思想有效促进了该时期舞蹈审美艺术的发展,同时也使得舞蹈以及其他种艺术的审美依据有了可供参考的方面。而叶燮在该时期提出的“力、胆、识、才”这一美学思想成为了这时期中国舞蹈开展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最终促使中国舞蹈的美学特征向意象之美方向进行了拓展。

(四)近现代舞蹈美学特征

在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舞蹈艺术发展经历了许多波折,承受了许多磨难与挫折。这时期的“西学东渐”思想,现代舞以及芭蕾舞蹈等全新的舞蹈思想及艺术形式对中国舞蹈艺术特征及风格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社会经济、文化及思想格局的动荡也造成了舞蹈艺术在该时期成为了政治发展的附庸之物,所以这个阶段很难准确、合理地界定舞蹈艺术美学特征。而通过对该时期中西舞蹈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在进入到后浪漫主义时代之后,舞蹈艺术发展呈现为“消极”的状态,如“达达主义”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盛行,并且诞生了《喷泉》等一些否定艺术的作品。而这时候我国正处于反封建以及建立社会主义的宏观背景下,这时候先后经历了“美育”思想崛起(蔡元培先生等众多先驱提出)到延安时期提倡的“新秧歌运动”,再到后期的“红白芭蕾”思想,等等,这些都是中国舞蹈在这个发展阶段积极发展的表现,即无时无刻不在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民心灵及思想进行着激励与鼓舞,同时也使得他们主动在推动社会主义发展中贡献自己有限的力量[6]。

三、中国舞蹈的美学特征强化的策略

(一)突出韵律及气韵性

韵律及气韵是突出中国舞蹈美学特征的关键因素,如古典舞蹈之美都需要借助韵律及气韵进行体现,或者说它们贯穿于古典舞审美特征的始终,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古典舞蹈本身讲究“沉、靠、提、移”等身法台式,并且它们均对节律、动势具有较高要求[7]。而中国舞蹈艺术中的气韵主要是指呼吸与意念,即要使表演者通过有效调控呼吸,并尽可能将内在思想及情感很好地展现出来。在舞蹈表演中,“神”和“形”是决定舞蹈之美特征能否淋漓尽致得以展现的关键,而神韵及心意则都受到气韵及韵律的影响,如在不同节奏变化下,舞蹈气韵可以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及风格,只有通过对意、力、气和形进行合理贯通及紧密结合,才能够实现以形传神和达意,最大程度提升舞蹈的美学特色,完美地展现舞蹈艺术内在情感,最终方可提高舞蹈表演的美学价值。

(二)强化假设及虚拟性

中国舞蹈艺术诞生于现实生活并且又高于现实生活。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舞蹈艺术本身的美学特征还体现在具有一定虚拟性和假设性特性上。比如,中国舞蹈艺术的形成中有效地融入了丰富而又略显夸张的想象方式,如可以将现实生活中无法再现或者不可能存在的一些动作有效地掺加到舞蹈表演当中[8]。比如,在《水》《金山战鼓》等中国舞蹈作品中,观者可以看到扮演梁红玉角色的舞者在激烈交战情况下翻扑到了战鼓上面,而扮演刀美兰的舞者在旋转的状态下依旧挽着头发,等等。针对这种舞者的舞蹈表演动作而言,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上无法看到。但是舞蹈艺术本身的虚拟性及假设性特征则很好地满足了观者的观赏好奇心,使得他们在观影的过程中不会觉得这些动作非常荒谬,反而可以从中体会到舞蹈艺术之美。因此,在开展舞蹈表演过程中,为了展现其美学特征,也必须要注意,在充分参考及借鉴现实生活中一些素材及思想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想象和联想,力求可以为舞蹈添加更多的美学元素,使观者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更好地获得美的体悟及感受。

(三)展现形象及直观性

舞蹈表演是一门肢体语言艺术,也是一门视觉形象艺术。通过肉眼进行直接观察和欣赏,可以使观者体会到舞蹈艺术的魅力,获得视觉上震撼的享受及感悟。为了可以实现这一欣赏舞蹈之美的目标,就必须要在编排及表演舞蹈艺术上做好切实控制。比如,无论是在描述舞蹈情节或者表达舞蹈内在情感,又或者是塑造舞蹈人物形象等方面,都要注意将舞蹈作品中的形象直截了当地采用直观形式进行展现,这样的舞蹈表现手法同许多其他艺术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而正是这种艺术表达方式才成就了舞蹈艺术别样的美学特征及风格。因此,基于这一舞蹈美学特征,在编排舞蹈表演情节,或者塑造舞蹈人物形象等方面都要进行合理控制,避免复杂的舞蹈编排直接影响人物形象的塑造或者思想情感的表达,否则不利于提升整体的舞蹈表达效果,同时也无法展现出舞蹈的美感。比如,针对《灰姑娘》这一比较熟悉的舞蹈作品,在编排中需要对时间特征进行直观表达,如舞台上合理安置时钟这一道具来很好地展现时间,从而可以使观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舞蹈表演情节,否则观众可能会产生突兀感。

(四)烘托抒情及表达性

中国舞蹈的美学特征除了要使观众产生美的感受外,还要注意使他们深刻体会到舞蹈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舞蹈作品的美学特征,离开了情感表达,就失去了舞蹈艺术的魅力。而真实情感的抒发及表达都需要借助舞蹈肢体动作的灵活编排来进行实现,力求可以更好地抒发创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思想与情感。这就需要舞蹈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认真理解自己表演的角色,并要注意在造型、表演等方面多下功夫,力求可以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等舞台表演来将所表演人物的内心情感与思想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引发台下观众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可以切实体会和感受到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这样才能称得上合格的中国舞蹈舞台表演艺术。离开了情感表达,只是简单地按照舞台表演动作执行,就无法很好地使观众体会到舞蹈表演的魅力,最终的表演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结 语

综上所述,美是中国舞蹈的精髓,是其在漫长发展历史中经久不衰的秘密所在。在不同发展时期,中国舞蹈的美学特征各不相同,但是为了使其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充分展现美学特征,就必须要注意切实突出韵律及气韵性,强化假设及虚拟性,展现形象及直观性以及烘托抒情及表达性,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中国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注释:

[1]杜琳琳.对中国传统舞蹈的审美特征总结剖析[J].甘肃高师学报,2019(01):120—121.

[2]王 帅.试论中国舞蹈的美学特征[J].北方音乐,2020(17):227—228.

[3]张 璨.我国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J].北方音乐,2018(15):86.

[4]祝凡淇.宗白华“舞”的阐释与中国舞蹈美学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02):90—91.

[5]盛 杰.中国舞蹈的艺术形式及美学传统[J].戏剧之家,2017(07):135—136.

[6]祝凡淇.宗白华“舞”的阐释与中国舞蹈美学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02):114—115.

[7]史 君.中国舞蹈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规律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6(07):87—88.

[8]边文彤.当代中国舞美神韵的探索与实践[J].四川戏剧,2020(01):98—99.

猜你喜欢
时期美学舞蹈
盘中的意式美学
学舞蹈的男孩子
外婆的美学
舞蹈课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纯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