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烁 杨思思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文化的开放性更加显著,中外文化,古今文化之间相互交融与碰撞,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及发展产生了严重冲击。民族舞蹈作为我国一种传承上千年的传统舞蹈文化形式,在新时期环境下也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及发展形势,此时必须要在创作过程中大胆地渗透创新理念,力求可以为民族舞蹈文化注入全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其在新时期可以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1]。
一切的艺术源于现实生活,民族舞蹈这门舞蹈艺术也不例外。民族舞蹈艺术诞生于各民族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由于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民族都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及特色,使得中华文明呈现为丰富多彩的发展特色,这就决定了民族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必须要折射及突出民族人民的现实生活,强化同他们生活之间的联系[2]。一方面,民族舞蹈取材于现实生活,民族人们的生活状况会对民族舞蹈艺术的形成以及创作表现形式、内容和传承发展等产生极大影响。而不同民族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习惯等各不相同,这也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艺术形式与风格。另一方面,民族舞蹈的创作过程实际上就是淬炼及再现民族生活。中华民族拥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悠久的历史诞生了丰富的传统舞蹈文化。通过对这些民族舞蹈作品中的文化进行解读,有利于我国更好地了解当时时代背景下民族大众的生活情况。与此同时民族舞蹈也可以对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及风格进行反映,可以对特定时代背景下民族大众的日常生活状态进行直观地表达及再现。这就是民族舞蹈作品创作的一个基本特征,需要在创作中充分联系民族大众的现实生活,突出民族属性及风格。
作为任何一个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是我国各民族发展壮大,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其体现在民族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新时期民族大众进行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元素。而民族舞蹈创作中也要注意重点凸显民族精神,并且是以具象化的形式进行展现。与此同时,民族精神也是民族舞蹈作品创作的内在灵魂,是确保民族舞蹈实现可持续传承及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民族舞蹈艺术性特性得以强化的具体手段,可以借助民族精神在创作中的融入来增强民族舞蹈作品的情感特性,使其可以给观众的心灵带来慰藉。比如,在对创作的民族舞蹈作品进行赏析过程中,观众可以切实体会及感受舞蹈表演者内在的情感世界,并且对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及内容等进行更好地理解,以此更容易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真实体会及感受民族舞蹈作品的艺术魅力。从这个角度来讲,在新时期创作民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也必须要充分地反映并强化特有民族所形成的独特民族精神,保证可以使观者通过赏析这些民族舞蹈作品来切实体会及感受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精神与生命力[3]。
任何一门舞蹈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民族舞蹈作品也不例外。在新时期开展民族舞蹈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也必须时刻把握这一“本源”,不能忽视民族特色及风格的展现,同时也要有效地吸引新时期舞蹈艺术的精髓,对民族特色及风格进行升华,以此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民族舞蹈作品的艺术表达效果,使其在新时期环境下实现更好地传承及发展。因此,在民族舞蹈作品创作实践中必须要首先合理地运用民族舞蹈特色及风格的基本动作与旋律等,之后再结合新时期民族大众的生活品位及习惯等来进一步展现民族舞蹈特色及表现风格,如在舞蹈作品选材方面要结合新时期民族舞蹈发展过程中的全新故事情节和特色等来大胆地创新民族舞蹈作品表达方式[4]。与此同时,也要注意结合民族舞蹈本身诞生地区最初的娱乐性与地域性等特色及风格,力求可以在全面传承及发展这些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灵活地应用呼吸技巧与方法来突出舞蹈表演的特色及风格。这就需要舞蹈创作实践中对呼吸节奏进行合理把握及控制,借助呼吸的合理调控来使民族舞蹈表演者可以通过呼吸展现出下沉或上扬等不同类型的情绪,这样也可以使观众在欣赏所创作的民族舞蹈作品过程中更好地感悟及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情感,但是这时候也要注意对舞蹈表演者肢体的爆发力及表现力的展现进行合理编排,保证可以展现出舞蹈柔美的风格及特色,提高整体表演的感官效果,以此可以使观众在切实体会民族舞蹈作品中所包含的民族气节、民族文化及风格特色的基础上,从视觉和听觉上获得更好的感受,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民族舞蹈作品创作的效果。比如,《蒙古人》这一民族舞蹈作品创作中的舞蹈步法非常矫健,富有力量,可以突出蒙古族在草原日常生活中奔放、朴实的性格特色;《孔雀舞》中展现了傣族人民温婉动人的情感,并且作品创作中采取了细柔、轻快的舞蹈动作,以及有机结合了相应地域环境下的人文特色及风格,最大程度提升了民族舞蹈作品创作的质量。
在新时期环境下开展民族舞蹈创作期间,为了提高舞蹈作品创作的整体效果,也离不开专门编舞技法的支持,这是决定民族舞蹈创作质量的另一个关键因素[5]。为了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及社会大众生活品位,且极具观赏价值的民族舞蹈作品,就必须要在选材上突出民族精神、利益及风格特色等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舞蹈作品的构思进行科学编排及设计,保证可以借助全新、丰富的舞蹈编排技巧和方法来支撑整个民族舞蹈作品创作主题可以得到更好地展现。与此同时,要注意通过舞蹈作品的结构优化设计对民族情感、民族精神以及民族特色及风格等进行全面展现。通常而言,民族舞蹈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主要包括如下三个基本流程:选择民族舞蹈题材→舞蹈动作结构的整体规划及设计→舞蹈实践形态编排及确定。通过这个基本民族舞蹈编排顺序可以保证舞蹈作品编排的效率。但是在编排舞蹈过程中必须要合理地融入新时期时代背景下民族生活的新场景与形态等,并且充分融入特定的情感及感悟等来对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动作进行合理编制。与此同时,在编制舞蹈动作期间也要注意合理地选择舞蹈动作,尤其是要注意重点结合新时期民族的发展特色来进行科学改编,以及对现有一些民族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动作进行改进及有效组合,保证可以更好地符合新时期各民族的生活新常态。此外,舞蹈动作编排是新时期民族舞蹈创作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指标,也是基本作品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素材。为了满足新时期民族舞蹈作品的创作需求,编排者要保证舞蹈动作本身的灵活性,同时要注意对舞蹈动作的空间变化规律及表演的总时长等进行灵活调控,并且可以将它们赋予可变性特性,这样可以使民族舞蹈自身的舞蹈动作表达速度及动态性进行有效分解,同时也可以实现对任意舞蹈元素进行改变来实现充足民族舞蹈作品,这样的创作方式可以显著提升民族舞蹈作品本身的编排质量。在新时期环境下,民族舞蹈作品创作中包含着多样化的舞蹈编排技法,所以在创作实践中必须要深入分析及探索民族舞蹈这门艺术本身的独特表现形式,力求可以对不同民族地区舞蹈作品的表现规律及风格等进行认真归纳及总结,同时还要对相应的舞蹈动作进行特殊化处理,力求可以充分促使民族舞蹈创作在新时期环境下实现创新发展。比如,在创作民族舞蹈的舞段或舞句实践中可以通过灵活应用修饰、对比、重复及变化等多种形式来提高舞蹈创作技法的应用效果,同时也可以在民族舞蹈作品创作实践中有效地渗透其他种类舞蹈作品的编排风格及编法等,这样也可以提高新时期民族舞蹈作品创作效果,使其更加符合新时期社会大众的审美品味。
民族舞蹈作品创作本身需要紧密结合民族风俗、民族文化以及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惯。纵观国内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趋势,可知风格化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民族舞蹈作品传承及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通过对民族舞蹈本身的风格及特色进行展现,才能够使观众在欣赏相应民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深厚的民族文化,才能够扩大其在新时期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中的号召力,才能够被更多社会大众接受及认可。当下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此时在民族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要通过翻身、旋转等技巧的运用来展现出独特的舞蹈风格及特色,如我国维吾尔族的民族舞蹈作品中的回旋动作别具特色,可以充分展现出这种舞蹈作品的艺术特色和风格[6]。
思想情感融入民族舞蹈作品是提高舞蹈表演效果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民族舞蹈作品是否能够引发表演者情感共鸣的关键因素。当下物质文化发展迅猛,为了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使民族舞蹈艺术实现永恒发展,就必须要高度重视突出舞蹈作品的情感特性,力求可以促使民族舞蹈表演中的情感特性提升到一个更广、更深的层次,不断提升舞蹈思想与内涵的表现力。因此,在新时期民族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表演者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舞蹈表演技术及技能等将舞蹈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自然地流露出来,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提升舞蹈表达的效果,充分展现民族舞蹈表演的情感感染力与艺术特性。在民族舞蹈作品表演过程中通过舞蹈动作的灵活展现及应用,可以丰富舞蹈表现形式与效果,尤其是碰到那些比较讲究舞蹈表演技法的舞蹈作品,可以通过有效地渗透情感表达思想来提升舞蹈作品的整体表达效果。但是在对民族舞蹈作品的情感进行展现期间,也要注意同时结合新时期的社会大众审美趣味和品位来同步革新及完善传统的一些民族舞蹈动作形式,以此可以更好地提高民族舞蹈的表现效果,切不可只注重民族舞蹈作品中情感元素的融入而忽视了民族舞蹈动作等表演技法的同步革新,否则不利于民族舞蹈作品的表现,最终整体的舞蹈表现力也会大打折扣。
在当下的社会发展形势下,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物质生活需求在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他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越来越多,尤其是对娱乐休闲以及文化艺术方面的追求显得异常旺盛,这时候单一的娱乐形式或文化形态已经不再满足他们的实际精神文化追求,尤其是艺术特色的深度及文化底蕴成为了决定一种艺术形式能否在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同理,民族舞蹈作品要想在新时期环境下快速发展,也必须要高度重视抓住这一发展趋势,重点侧重艺术化发展趋势,突出艺术化特性及风格魅力[7]。比如,民族舞蹈在新形势下继承及发展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舞蹈形象的塑造,并且需要相应的民族舞蹈表演者善于灵活地应用多样化的舞蹈表演技巧及方法等,灵活地塑造具有饱满形象及丰富情感的良好艺术形象,同时还要懂得在艺术化处理舞蹈表演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中针对性突出他们的人物心理、情感魅力以及性格特征等,保证可以在新时期环境下通过综合运用民族舞蹈表演的各项技法来突出民族舞蹈表演的艺术特色及风格,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民族舞蹈表演的艺术魅力。与此同时,通过在民族舞蹈作品的艺术化处理过程中保证观众可以在欣赏相应舞蹈表演作品期间展现出表演的艺术特性及风格魅力,这样更有利于提升民族舞蹈作品的表现力与艺术魅力,更加符合当前时代背景下社会大众的审美趣味与品位等,尤其是可以使那些以往喜欢民族舞蹈作品的人感受到新时期民族舞蹈作品表演的新元素、新生气、新风格及特色等。比如,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末铁道兵筑路人和藏区人民在铁路修建过程中的动人故事,体现了希望与信仰、生命与死亡、家园与梦想的藏族舞蹈作品《天路》;讲述古代通商之路任重道远,展现国邦友情的作品《驼道》;用舞蹈讲述了安徽两代花鼓灯艺人的艺术人生、情感纠结和精神风貌,诠释了新时代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的作品《石榴花开》;这些作品基本以叙事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展示大情怀,通过舞蹈表演活动的设计,可以使观者切实体会及感受到舞蹈表演者对美好现实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了舞蹈表演者对生命真谛的理解及感悟,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升民族舞蹈表演的效果,突出了民族舞蹈作品表演的艺术特性,从整体上增强了这一作品的表演特色及魅力,这充分突出了情感化是新时期民族舞蹈作品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
原生态化也是新时期民族舞蹈这门舞蹈艺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主要表现为民族舞蹈本身的创造性及自然性特性比较强,它们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与元素,这是不同地域、民族及社会等级的集中地域文化反映,可以对人们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丰富,同时也可以突出民族舞蹈的阶段性发展特性,展现出其中的历史韵味及特色,这些都是确保民族舞蹈作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或者说,只有充分展现出民族舞蹈作品的原生态气息,才能够为民族舞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活力源泉,这是提高整体民族舞蹈表演魅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民族舞蹈这门艺术的基础所在。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下越来越多舞蹈艺术趋于商业化发展,这时候其逐利气息更加显著,但是更要注重保持民族舞蹈的原生态特性,力求可以为区域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8]。
综上所述,新时期民族舞蹈的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折射及突出民族生活、反映及强化民族精神、展现及升华民族特色和革新及丰富编蹈技法等方面。为了提高民族舞蹈作品的艺术魅力及表现力,必须要注意在新时期环境条件下侧重风格化、情感化、艺术化和原生态几个发展趋势,保证最大程度提升民族舞蹈在新时期环境下的艺术表现力。
注释:
[1]符洪健.民族舞蹈传承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当代旅游,2018(04):159.
[2]符 玲.浅谈民族舞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戏剧之家,2019(16):115—116.
[3]陆思颖.探究以民族风格为主线的民族舞蹈创作方法[J].丝路视野,2019(03):183—184.
[4]张成男.论民族舞蹈创作中编舞技法的运用[J].科技风,2019(21):90—91.
[5]马 巍.民族舞蹈创作的风格与特色[J].当代旅游,2018(23):135—136.
[6]阿扎尔哈嫫.民族舞蹈创作的风格与特色保持[J].黄河之声,2019(07):43—44.
[7]陈二勇.当代民族舞蹈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的探讨[J].尚舞,2021(02):155—156.
[8]李吉凯.民族舞蹈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1(1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