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相声乐作品艺术特点及演唱诠释

2022-12-29 05:36:05官柯安
参花(下) 2022年9期
关键词:世相演唱者气息

◎官柯安

李世相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其创作的声乐作品有很多,题材也丰富多样,有歌曲、清唱剧、舞曲、交响曲等,其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经典歌曲更是广为流传。李世相创作的音乐具有明显的多元化风格,李世相通过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歌曲的曲调变化多样,旋律色彩丰富,在传统的创作风格基础上增添了新的元素。[1]表现草原风格的歌曲是李世相声乐作品的创作亮点之一,其依托草原、赞美草原,将草原牧人的生产生活、爱恨情仇歌唱出来。在实践中加强对李世相声乐作品的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演绎李世相的声乐作品。

一、李世相声乐作品的艺术特点

李世相生活的环境为其音乐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李世相经过多年的实践及在音乐学院的进修,使得其在声乐作品创作中不再拘泥于形式,而是更加关注多元化的创作,在其创作的各种声乐作品中,不同体裁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2]

描写景物的代表作品有《红花绿草地》,这部作品是李世相在乌鲁木齐创作的,作品中用到了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民歌曲调,歌曲的意境悠远,可以带给人一种在看花朵绽放的感受,观众在欣赏音乐中会感觉花与草的味道扑面而来,旋律的起伏跌宕灵活地展现出少数民族女性的豁达、坚韧。在演绎这首歌曲时适合用女中音、女高音,在演绎中需要使声音具有张力,以此塑造出良好的音乐形象。

描写父女亲情的代表作品有《父女情》,这部作品的乐曲优美动人,形象地将父亲对女儿的爱、女儿对父亲的爱体现出来,在作品创作中,李世相通过离调手法,通过突然的变化音,赋予了音符生命力,并利用琶音技巧增强了乐曲的流动性,突出歌曲的抒情特性,将父女之情传递出来。

歌曲《草原夜歌》是李世相创作的女中音声乐作品,整个作品的曲调并没有用到大跨度的高音,乐曲在整体上保持在中音区,从听觉上看与女高音的音色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音色更加优美沉静,能带给人一种草原夜色的感受,音乐的曲调低沉幽静,演唱者需要将对生活的热爱及对未来的憧憬形象地演绎出来。《在草原听百灵》主要是通过花腔女高音进行演绎,作品的音调比较轻快,用到了很多声音技巧,演唱者需要用到连续跳音的声乐技巧,从而将美丽的音符演唱出来。花腔技巧也是对演唱者歌唱水平的检验。

在李世相创作的声乐作品中,不仅有丰富多样的女声歌曲,还有多元化的男声歌曲,如《梦中草原》《马背上的风》等,这些作品都具有极高的传唱度,深受演唱者的喜爱。李世相在声乐作品创作中,内蒙古汉族民歌是很重要的素材之源,如《我的清水河》就是根据内蒙古汉族民歌为基调进行创作的,作品用到了漫瀚调行腔韵味,具有极强的地方色彩。清唱剧《嘎达梅林》也是一部经典,这种题材是李世相对清唱剧体裁的尝试,其首次在内蒙古艺术学院表演,便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这部清唱剧是蒙古族历史题材,运用西方的创作手法,创作出了独有中国特色的清唱剧。其经典唱段《鸿雁不能折翅膀》用到了牡丹咏叹调,其对于演唱者的音域、声音爆发力、歌曲中的人文性格展示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演唱者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及艺术技巧。[3]作品音乐看似自由,实则具有十分坚定的情绪,需要演唱者用更加抒情、细腻的方式将作品情绪演绎出来,歌曲中的部分唱段还用到长调唱腔,所以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既要看表情记号,又要在装饰音上确定歌曲音乐风格,从而获得好的演绎效果。

在李世相声乐创作中,古曲风格声乐作品也独具特点,其代表作是《杨柳枝词》,这部作品打破了原来的音乐风格,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是独具诗词韵味的声乐作品。李世相在创作中,为了保持原汁原味的古曲风格,用到了民族调式,尤其是钢琴对古琴弹奏的模仿,在色彩转变下,实现了调性的改变,实现了西洋乐器与民族乐器的良好融合。抚琴吟诗的音乐意境创作与音乐曲调设计具有很大的关联,在音乐开始时,李世相通过快速的装饰音,将古琴弹奏时指尖划过的流动性模仿出来,随后通过紧促的五声音阶民族调式将乐曲引出古风。[4]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注意不能局限在民族唱法或者美声唱法上,民族唱法回归于戏曲味道,而美声唱法则音色浑厚,可以赋予吟诗演唱更加独特的风味,两种唱法的良好结合使歌曲在音域、韵味上更加高雅。

总之,在李世相创作的声乐作品中,经常会通过不同的演奏技法来创作出多元风格的作品,通过对这些技法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李世相声乐作品的艺术特点,这对于提高音乐认知有极大的帮助。

二、李世相声乐作品的演唱方法

(一)《奶茶情》的民族唱法

在李世相的声乐演唱中,民族唱法的运用借鉴了美声唱法的特点,需要保持甜美的音色,并注重真假声的良好结合,从而让声区更加统一,咬字更加清晰。声乐作品《奶茶情》是典型的民族唱法,是两段体曲式结构,降A大调,演唱者需要用清澈、明亮的音色搭配小快板,用轻松优美的旋律走进乐曲,在副歌部分则需要利用花腔技法,增强抒情歌曲的活力,带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5]

《奶茶情》是6/8拍节奏,乐曲有很大的音域范围,是典型的女高音声乐作品,在演唱过程中为了满足大跨度、高音域的演唱特点,必须有良好的气息进行支撑。演唱者要注意在气息运用上不能用到蛮力,在声音上不能没有“根”,需要保持气息的控制与音乐本身的连贯特性。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应该充分把握作品原本的风格,并将自身的情绪与音乐本身的情绪结合起来,在演唱中保持气息平稳,兼顾强弱对比,保证声音的连贯性,不能出现跳跃的情况。在副歌部分演唱小跳音抒情乐句时,演唱者需要保持演唱的稳定性,横膈肌的张力不能过大,避免出现小跳音笨拙的情况,同时在演唱过程中可以通过急呼急吸的方式,在听觉上带给观众美的感受。[6]在民族风格作品演唱过程中,要特别注重音色的甜美与气息的沉稳,以此保证良好的演绎效果。

李世相声乐作品演唱中,民族唱法的应用需要在充足气息的支撑下,注重发声与共鸣腔的良好运用,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注意对音色的调控,要注意尽量减少美声浑厚音色的出现,要通过民族演唱的特点,将细腻如水般的亲昵之感体现出来。在《奶茶情》的演绎中,要突出民族性的脆亮、甜美、清澈的音乐之美,同时还要突出行云流水般的自如连贯,做好声带闭合与歌唱呼吸的相互协调。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保持微笑的状态,放松口腔,使得歌唱气息可以自然地借助拉伸效果进入鼻腔中,实现头腔共鸣突出,增强声音的甜美、清脆质感。同时在气流的冲击下,声带会被动地靠近,声带在自由振动下形成特殊的真假声混合音,演唱者要注重气息与腔体的良好配合,并且要注意抬升软腭部分,使得声音顺利地导入头腔,从而发出高亢、清脆的头声。

(二)《草原迎来昭君女》中的民族唱法

李世相在创作声乐作品《草原迎来昭君女》中用到了对比主题二部曲式,音乐主要结构是前奏+A+间奏+B+B1+连接+结束语,以D徵调式为主。[7]这部作品的前部分是大调起,勾画出了辽阔的草原、艰辛的路程及毅然的情怀,而在间奏部分则变成了小调结构,通过急促的速度,将草原音乐特点展现出来,显露出歌曲的基调;作品尾声与前奏相互呼应,实现了音乐线条的最大化,将演唱者的情绪更好地带入歌曲中,同时也给了听众强烈的听觉刺激。

作品《草原迎来昭君女》对演唱者本身的演唱技能有很高的要求,演唱者必须将自身的情感、独特的演唱技法全面结合起来,才可以更加真实地展现出具有民族性的歌曲意境及审美。《草原迎来昭君女》主要是对王昭君进入草原的故事进行介绍,从最初的内心不安直到后来的改变,通过第一人称及第二人称,借助跌宕起伏的故事使得音乐进入高潮。[8]这部作品具有唯美的歌词意境,曲调优美,给人一种美好的画面感,随着音乐的递进,情感也不断推进,体现出了思念的柔情。[9]

《草原迎来昭君女》的情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王昭君离开汉地到草原时,一路艰辛,想着即将面对的和亲爱人,不管是什么困难都无法阻挡她的步伐。歌词中通过“你、我”人称进行对比演唱,表现出真挚的情感,歌唱的语气应该同说话一样,体现出亲和力。二是和亲队伍到达草原后,草原的民众热情地欢迎王昭君,“一朝歌曲琵琶鸣”的景象也让原来平缓的乐曲速度更加急促,体现出蒙古可汗对王昭君的喜爱心理。在这部分演唱中需要演唱者保持气息平稳,在急奏慢唱中将歌词平稳地演唱出来,同时要通过表情体现出激动的内心。三是王昭君出塞带给人民幸福的生活,这部分演唱速度需要渐慢,情感要更加深入,在结尾高音部分进行重音延长处理,从而歌颂王昭君的贡献。

(三)《鸿雁不能折翅膀》的戏剧性表达

李世相在声乐作品创作中,不仅在草原风格、汉族民歌风格上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在清唱剧、古诗词上也进行了传承及创新。清唱剧《嗄达梅林》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创作手法,清唱剧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及保护,为音乐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保障,而《嘎达梅林》正是在此背景下创作的,可以说是李世相艺术音乐传承与创新的典范。

《鸿雁不能折翅膀》是清唱剧《嘎达梅林》的经典片段,故事讲述了嘎达梅林妻子牡丹知道丈夫被抓以后,变卖家产、安顿女儿,然后带着丈夫的好兄弟出征营救丈夫。在作品中,情感上有三次改变,而戏剧性的女高音片段更是突出了牡丹坚强的品格。[10]

歌曲从d小调引子开始,进入主旋律,歌词中的白云、雄鹰寄托了牡丹对丈夫的思念,旋律充满了期待与希望,在演唱过程中,情感上需要与人物心理活动结合起来,注重气息与声音腔体的协调,演唱的每句尾音都应该保持敦厚的音色,实现腔体自然。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注意弱—强—弱—强的音阶运用,从而体现出戏剧性女高音的技巧;在三连音把握上,要注意不能太慢或者是太过于急促,要在保持气息稳定的基础上,通过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使肌肉张力变得轻巧,实现三连音连续演唱。

在歌曲的B段需要从d小调转到g小调,节奏有了明显改变,音乐速度变得更快,音乐与人物的情绪也相互结合,这时的牡丹十分担心自己的丈夫,急促的节奏体现出了牡丹迫不及待劫法场的心情。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用到急奏慢唱的方式,在急促的节奏中保持稳定的演唱,尤其是在气息上更要保持稳定,同时要做到咬字、吐字清晰,用坚定的声音表现出人物坚定的决心。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注意华彩部分不能换气,做到唱完每句后再进行深呼吸换气,同时演唱者还应该保持音阶的准确性,不能为了追求音乐速度而忽视音准。

在歌曲C部分,也就是最后部分,曲调变成a小调,演唱的歌词也变成了戏剧性的“啊”字演唱,递进式出现三连音,从而展现出牡丹紧张、迫不及待想要救出丈夫的心情。在这部分华彩演唱时,演唱者应该关注表情记号位置,递进音乐需要用不同力度气息体现出来,在稳定音乐连续状态的基础上,强化重音部分,最后通过强音演唱“嘎达梅林”的名字,展现出牡丹救丈夫的决心。

三、结语

总而言之,李世相声乐作品题材,有草原风格,西北风格,还有民歌风格,每部作品都体现出其独特的创作理念,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情感。李世相声乐作品兼收并蓄的创作风格体现出他高超的音乐创作技能,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内蒙古地区声乐艺术的发展。因此,在实践中加强对李世相声乐作品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世相演唱者气息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艺术家(2022年7期)2022-11-22 09:48:39
冷眼旁观说世相
自然的气息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0
世相笑谈
时代邮刊(2019年20期)2019-07-30 08:05:48
“春的气息”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黄河之声(2018年15期)2018-01-27 14:02:32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大众文艺(2017年13期)2017-03-11 11:36:52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
民族音乐(2016年3期)2016-06-05 11:33:45
春的气息
特别文摘(2016年8期)2016-05-04 05:46:14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02: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