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管理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2022-12-29 02:33张家口恒昌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张红
区域治理 2022年28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环境监测监测

张家口恒昌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张红

虽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同样应引起重视,从社会发展建设中就能看出,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显著,影响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因此要采取合理的环境监测管理手段,对生态环境污染进行抑制。当前大气污染现象最为严重,不仅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人类的身体健康同样容易受到影响,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必须积极作为,对大气污染现象展开监控和分析。通过获取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找到大气污染源头并进行控制,减少各种有害物质排放,形成良好的环境监管机制。

一、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职能

环境监测主要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对生态污染问题展开分析,包括污染物质定量监测、危害程度计算等,因此环境监测管理就是借助科技手段对环境变化趋势进行监测,获取数据信息作为判断是否存在污染的参考。除了运用高科技手段监测生态环境以外,还会对污染源进行监测,包括各类工业生产、车辆排放等,掌握环境动态变化情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等,为环保事业作出巨大贡献。通过监测工作中获取的数据信息,可以为后续执法管理提供支持,对于不满足污染物排放指标的企业,给予惩罚的同时加强整改,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恢复生态环境。

二、环境监测管理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一)依据作用

对于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来说,其作用就在于获取动态化数据,尤其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可以持续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包括其中的污染物含量、类型,从而找到大气污染源并加以控制。在环境管理工作中,实时性监测必不可少,并且需要将现有数据与以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判断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成效。由此可见,环境监测是大气污染治理的前提。工作人员会运用有效手段对污染物质与污染程度进行判断,为后续治理提供数据保障,明确大气污染是否超过正常标准,对污染源头进行治理。另外,获取数据信息有利于形成大气污染治理体系,尤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通过收集数据制定相关标准,对超过排放指标的企业予以处罚或追究法律责任。

(二)预防作用

任何类型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都需要数据的支持,在监测过程中,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明确环境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只要抓住其中的规律就能对污染现象进行预防,这也是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价值所在。借助数据反复分析找到某个区域内的环境变化规律,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并且可以预测未来是否会发生大气污染现象,从而采取预防手段改善生态环境。例如,地球大气臭氧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以每10年4%的速度递减,这些数据就是通过监测获得的,根据数据即可预测未来是否会出现灾害,通过提前预防来减缓臭氧层口空洞发展进程,由此可见,环境监测能够发现生态异常,提前准备预防对策,以减少损失。

(三)治理作用

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同样需要数据作为参考,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极为复杂,首先,大气污染属于难以察觉的现象,大气污染源头无法准确判断,因此需要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分析大气环境变化情况,及时明确污染问题,对污染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快速锁定污染源头。另外,环境监测管理有利于明确大气污染类型、具体由哪些有害气体引起,找到引发大气污染的根源,才能更好地解决污染问题。除此之外,环境监测管理为大气污染治理明确了具体方向,提供针对性、科学化的解决措施,促使难以实物化的工作得到落实,提高了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水平。

三、环境监测管理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具体措施

(一)做好市场调控

尽管我国近些年不断加强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但仍然是专门的环境科考工作机构或由政府部门承办,因此无论建设还是使用更加偏向于公共领域,没有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近些年大气污染现象愈发严重,但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始终难以落实,虽然与之相关的监测机构越来越多,但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出作用,无法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保障,环境监测管理也只是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由此可见,一味加强环境建设管理机构建设,不如借助市场调节与市场竞争手段,站在宏观的角度上进行资源调配、调节,在环境监测领域形成良好的市场化竞争,促使相关机构自觉研发监测设备、技术,根据大气污染治理需求提出相关方法,真正实现自我优化、转型升级。同时,持续提高环境监测管理部门的科技含量,切实增强大气污染治理效果,减少以往的环境监测数据垄断、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等问题,为人们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健全环境质量管理机制

从当前的大气污染情况来看,环境监测管理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与政府部门对环境治理工作的疏忽有关,或者说因缺乏管理机制,导致约束力不足,因此要正视环境监测管理体制不完善这一事实,将现代化环境治理理念融入管理体制中,确保环境监测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贯彻落实。首先,不同地区应结合大气污染现状明确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内容、目标,打造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确保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切实有效,避免流于表面形式,无法起到实质性作用。其次,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内部同样要建立监督机制,主要围绕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展开,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利用监督机制提高监测管理人员积极性、专业能力,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其他岗位各司其职,保障环境监测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另外,建立激励机制,对各单位、各部门给予鼓励,确保环境监测部门工作人员能够加强防范意识,严格监测计算大气污染数据,避免污染现象加剧,若工作中擅离职守、出现疏忽,应给予严厉惩处。

(三)引入大数据、云计算技术

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在治理大气污染时,应持续优化现有的环境监测技术,采用符合要求或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此来获取各类数据信息,为后续环境治理创造有利条件。比如,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引入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非常重要。很多产业都在借助大数据实现转型升级,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同样需要接触大量数据信息,面对庞大的数据信息,大数据技术的收集、整理、分析功能将会发挥关键性作用,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分析速度与能力,减少以往出现的人口误差。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属于长期性工程,而数据也处在持续累积的状态,虽然很多地区的监测设备相对先进,但获取数据信息后才发现传统分析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数据处理需求,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片面性,无法明确潜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此外,大数据与云计算支持区域内数据共享连接,不仅优化了环境监测管理部门资源配置,同时也将大气污染治理范围扩大,便于全面开展环境监测管理工作。

(四)转变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大气污染问题与化工生产废气排放息息相关,其他工业生产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大气污染治理需要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切入点,从源头上对大气污染问题展开控制。比如,减少化工行业废气排放,提高化工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相关部门进行普及和宣传,同时改变以往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逐渐朝着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在经济发展模式改变的条件下,化工燃料消耗与废弃物排放量持续降低,为大气环境治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现阶段政府部门必须重视环境建设管理工作,给予相关帮助和扶持,两者配合共同完成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按照现阶段的发展标准,倡导新能源与新技术的开发使用,从根本上杜绝大气污染现象。

(五)促进环境监测社会化、市场化

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于数据信息,对大气环境进行合理监测,分析其中各类有害物质的类型、含量,为后续的治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这也是大气污染治理的基础手段。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数据监测大多由地方政府部门管理,包括相关工作单位、企业排污管理,其中存在数据不准确、弄虚作假等问题,导致大气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甚至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提高环境监测管理水平,我国应加快环境监测社会化、市场化,将监测管理工作落实到行动中,针对各个排污单位进行科学监督,从源头控制有害物质排放。比如,加强监管等,让企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排放污染物、处理有害物质,尤其是以气体排放为主的化工企业,由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制定排放标准,加强日常监督,明确污染物含量与类型,判断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若达不到各项指标责令整改,给予严厉的处罚,真正将环境监测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六)完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水平,增强大气污染防治效果,应针对性地完善监测管理制度,对大气污染现象进行综合管控。其实任何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都要依靠制度来进行,在缺少制度的条件下,不仅工作质量差,且缺乏针对性,很难起到作用,而制度的建立具有法律效应,可确保工作人员重视环境治理工作,避免在治理过程中流于表面。在制度建设方面,可以由政府部门进行引导,制定环境保护制度与环境监测管理制度,严格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同时还能起到警示作用,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保障。在制度条例约束下,工作人员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环境治理。现阶段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对于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要求不够具体,因此要重视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的升级,确保工作人员了解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在监测管理过程中严格遵循制度标准,采取正确的防治手段,同时自觉进行环境保护,这样才能最大化发挥出制度的作用。

(七)明确环境监测管理指标

明确环境建设管理制度后,要根据大气污染治理特点明确相关标准,以此来规范监测管理工作,指标构建必须基于科学、可实现的角度开展,指标不合理反而会影响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开展,无法提供明确的治理方向,在无法满足指标的情况下还会削弱环境治理信心,从而引发消极影响。其次,监测指标尽量采用国际统一标准,以便对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当然也要考虑地区环境之间的差异,根据大气污染情况进行调整,将指标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指标是衡量大气污染成效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具有科学合理性,这样在后续开展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时才能有所参照,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支撑。

(八)增加资金投入,进行统一管理

环境治理属于长期性工程,且需要诸多设备、技术上的支持,若设备精准性差,就会导致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存在误判,从而引发较为严重的后果。当下政府部门应增加资金投入,确保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中使用的设备能够良好运行、精准度高,同时积极引入现代化技术,以此来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管理水平。除了设备与技术,在人员聘用方面同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尤其是聘请专业的环境治理人员,政府部门应给予资金投入,打造高水平的环境监测管理团队,为治理大气污染奠定扎实基础。其次,重视统一管理规划、统一领导,打造完善的监测管理体系,形成逐级汇报模式,避免环境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虚报、造假问题,大幅提高环境治理效率。

(九)采用多样化的环境监测管理手段

在大气污染现象愈发严峻的形势下,我国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应采用多样化手段进行治理,由于大气污染物类型复杂、数量增加,传统治理方法已经很难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创新大气污染防治方法。首先,落实验收监测工作,对化工行业或其他企业落实环评要求,督促其做好改建、扩建工作,贯彻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尤其是钢铁、石化、火电站、化工等行业,在锅炉项目中必须采取污染值监测手段,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标准,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的排放,都要符合预期的防控标准。在环境监测管理过程中,应定期深入各类企业获取数据信息,如月度、季度、半年度以及年度污染监测报告,通过对比来明确污染物排放值是否存在上升,同时可以借助工业生产报表、排放量数据判断是否超标排放,对于擅自关闭环保设施等行为予以严厉惩罚,增强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其次,应采取移动排污源监测技术手段,除了工业生产以外,交通建设规模也在扩大,这导致车辆排污与日俱增,因此移动污染源监测也是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的核心,监测过程中采取道路抽测、停放地抽测等方法,按照大气污染治理规程展开控制。除此之外,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将现代科技融入其中,在城市各个区域建设环境监测站点,同时增设大气污染颗粒物、臭氧监测设备,由相关部门负责获取数据信息,编制专项报告、大气质量报告、年度空气环境监测报告等,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有着积极作用,通过获取数据信息能够帮助管理人员作出正确判断,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手段,从根本上改善大气质量。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贯彻生态环保原则至关重要,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就是恢复自然生机、保障社会建设的关键因素。随着现代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大气污染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想要提高各地区大气环境治理成效,必须增强各单位环境保护意识,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优化现有的治理策略,切实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国相关部门应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针对大气污染治理制定明确的制度标准,以此来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环境监测监测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陕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显现“叠加”效应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