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雄联盟中国EDG战队夺冠后 全民狂欢的情感建构

2022-12-29 02:46:43孙冰心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7期
关键词:圈层战队电子竞技

孙冰心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1 “出圈”的可能:电竞文化浮出水面

2021年,我国电竞用户规模达到5亿[1],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互联网用户增加了在线娱乐时间,电子竞技游戏成为大众居家娱乐方式之一;另一方面,众多线下体育赛事暂停,电竞赛事开启“直播+转播”模式,电竞用户逐步扩大。随着直播行业的兴起,电子竞技类游戏由传统的电竞圈逐步扩展为电竞“饭圈”,原住民电竞玩家由于电竞游戏走上“饭圈”模式而对其嗤之以鼻,且大量涌入的电竞玩家也不喜传统的电竞技术崇拜转变为“饭圈式”的偶像崇拜,这就逐渐形成了新形式的电竞圈层。

在《英雄联盟》S11全球总决赛中,中国EDward Gaming(EDG)战队击败强敌韩国DK战队,为《英雄联盟》中国(LPL)赛区捧回又一座S赛冠军奖杯,“EDG夺冠”很快就全网刷屏。对于电竞圈来说,本次夺冠是电竞圈含金量最高的奖项,夺冠新闻到处刷屏,而热闹也不再局限在电竞圈之中,开始迅速“破圈”形成全民狂欢的传播现象,无论网民是否知道赛事,夺冠前后,微博热搜几乎都是与EDG相关的话题。基于此,本文以EDG夺冠事件为例,分析电竞文化下的圈层动员到全民狂欢的情感建构。

2 圈层动员:电竞文化下集体记忆的建构

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批准为第78号正式体育竞赛项目,2013年决定组建电子竞技国家队。但在国内的舆论环境下,电竞文化依旧是亚文化范畴中的侵害未成年人身心的网络文化,并不被公众所接受。尽管电竞文化有逐渐向主流文化靠近的趋势,但也只是电竞圈内的自我狂欢。

2.1 电竞文化的圈层形成

文化圈概念是由文化人类学家莱奥·弗罗贝纽斯首先提出的。伯明翰学派认为亚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这种文化是边缘的、次要的,其通过最具有吸引力和最具可读性的方式,形成圈层结构。电子竞技由于自身独特的文化属性,在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未有定论,学界对电竞文化并无明确的归类。由于这里的电竞圈层狂欢现象呈现出的非理性特征,因此将其归类于亚文化范畴。

电子竞技游戏所构成的圈层在一定意义上是具有类似的游戏经验、对电子竞技的背景知识有大致了解或者是喜欢电子竞技的玩家在此文化环境下以个体的兴趣为结点所组成的群体。具体到电子竞技而言,在电子竞技圈,由不同游戏产生的圈子也不同,如《刀塔》《炉石传说》等游戏都有自己的圈子。还有就是一些玩家以电子竞技的赛事在国际影响力和成熟度为依据,形成小圈层。《英雄联盟》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

目前,国内的电竞选手多数依托背后的俱乐部培养且不断参与LPL赛事而成为电子竞技的玩家,其代表了俱乐部的形象,也在竞技中依靠自身竞技能力获得粉丝和其他玩家的支持。在这种粉丝与玩家的双重关注中,逐渐形成了每个俱乐部各自的粉丝群体,由此产生了电竞俱乐部下不同的粉丝文化圈。EDG俱乐部成立于2013年,9年时间内,其在国内、国际的赛场都曾取得喜人战绩,收获一批粉丝,加之微博超话、意见领袖玩家等的加持,跟随“热闹”进入电竞圈的新玩家越来越多,电竞文化圈内玩家也从最开始单纯的“技术崇拜”变成了“偶像追捧”,“饭圈”的追星模式在电竞圈内重现,这会让元老级的硬核电竞用户对这种亚文化的“饭圈”追捧模式报以不屑的态度,因此圈层内部也呈现出融合和对立的态势。

2.2 集体记忆在一代人中的情感留存

电竞文化基于电竞圈的发展,可以说是当代“80后”“90后”的时代记忆。哈布瓦赫在其著作中对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这样解释:指对过去事物形成的一种群体共同表征[2]。

据统计,2021年中国电竞用户年龄在22~39岁的用户人数达54.2%,如《英雄联盟》的中国玩家大多数是“80后”和“90后”,他们对于行业的期望值高出圈层,认为社会对电竞行业的认可也就是对这一代人的认可。但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必定会面临许多阻碍。

2008年,腾讯引入《英雄联盟》并拿下其国服代理权。《英雄联盟》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过不在少数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FPS)的挑战,在当时玩家们热衷于枪战游戏的当口,其凭借低门槛的游戏特色及腾讯在国内铺天盖地的宣发,在2011年腾讯国服公测时几乎一夜之间吸引了一大批国内玩家加入,《英雄联盟》电竞化开始走向成熟。10余年的电竞化道路,无数职业选手的参与,这一代人目睹了传奇,集体记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千禧一代身为互联网原住民,互联网的平台化渐渐湮没了电脑端的这一代电竞用户,手机移动端的手游成为新的集体记忆,如《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这代电竞游戏者对于电脑或者游戏机所带来的集体记忆不断削弱,使得《英雄联盟》群体的集体记忆只保留在当今“90后”和部分“80后”的心底。

集体记忆的社会认同感在潜移默化下不断紧密联系着个体的共识,有力地推动着社会认同的车轮不断向前。EDG在《英雄联盟》总决赛的狂欢之夜,在多媒体技术的直播、抖音的流媒体视频、微博的实时热搜中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的复现。竞技中的“高能”场景在二次加工和多级传播下通过媒介技术被保留下来,为今后的集体记忆提供了情感归宿。

3 实现“破圈”:从圈层互动到民族情感

近年来,随着主流媒体对于电子竞技获得荣誉的多次报道,除了电竞圈层内的情感释放,电竞比赛在国际社会取得的成果也让圈外人也随之呐喊。2018年,电子竞技被纳入亚运会比赛表演项目,电竞文化开始以正面、积极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皇室战争》中国代表队取得了两金一银的好成绩,连共青团、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官方主流媒体也纷纷发微博祝贺。主流媒体的正面报道也推动了公众对电竞文化的认可。

从传播学理论下霍尔的“编码—解码”的模式来看,电竞文化的编码效果要从解码效果来度量。霍尔曾反对行为主义传播研究的“刺激—反应”的单一线性模式,在此他强调信息的传播环境是复杂意义下的相互建构。电竞文化下的编码与大众文化下的解码必然存在着意识形态的不对称性,那么编码与解码的效果不对称性才是意识形态研究的方向。

3.1 圈层互动下的编码阶段

柯林斯认为,身体在场对互动仪式具有必要性,因为当人群感到激动或振奋之后,很想向他人倾诉自身的情感,从而在共同参与的情况下相互影响[3]。电子竞技赛场最本质的诱惑就在于自己的情绪被喧闹的人群所点燃而达到瞬间的愉悦感。EDG战队在国内赛场的成绩多次让电竞圈为之震动,它是LPL联赛历史上第一支一年内包揽春夏双冠的战队;该团队曾多次打入LPL联赛决赛,是历史上获得LPL联赛冠军数量最多的队伍;在国际赛场,其多次打入八强,却难以突破四强,这使电竞圈为之遗憾。此次EDG战队冲进总决赛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其赛事在国内线上平台进行直播和转播。电竞爱好者在斗鱼、虎扑、哔哩哔哩等众多平台上聚集,在传播过程中电竞游戏主播不断地烘托氛围,电竞粉丝刷评论、开弹幕,个体情绪在圈层互动中传递EDG战队的实时赛况,在圈层式的编码中达到顶峰。

文化传播离不开信息符号,符号在文化传播中不断生成电竞文化的语言特性,电竞圈的言论逐渐演化为网络用语并不断“出圈”,为圈外人所传播。从最早的笑点到描述各种内容中的情节、现象,如“下饭菜”“我的青春回来了”“电竞春晚”等热词,紧贴着互联网使用习惯的电竞文化正在形成网络文化中的新风潮。例如,网民熟知的“yyds”起初只是《英雄联盟》某主播的一句发言,后来成为电竞粉丝口口相传的名梗之一,许多圈外人还衍生出了二次创作。在EDG战队决赛前后,这一流行语多次登上热搜榜,决赛前的意见领袖助阵、电竞解说、电竞圈的游戏玩家相继在微博平台发表言论。微博话题热度持续走高,决赛后更是达到巅峰,“不破不立”成为玩家的发言标志。不断重复使用的象征符号所呈现的电竞语言使得电竞文化在此次传播过程中完成编码。

3.2 民族情感下的解码阶段

电竞文化拥有了在国家职业赛场上的归属地时,也逐渐向主流文化靠近,但大众在看待电竞文化并尝试解码的过程中又带有对饭圈群体特征的偏向性。因此,在受众层面上的解码带有主体性和多元性,圈外人在解码的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对于电竞文化的理解差异以及电竞爱好者所处队伍不同的言论多元性。当竞技得到主流文化的认可,民族情感便促使电竞文化下的大众向协商式解码过渡,在信息编码和信息解码下进行微妙的“讨价还价”,大众意识形态与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在协商过程中达成一致。

2018年,当《英雄联盟》选入雅加达亚运会电子体育表演项目时,尽管竞技成绩不计入最后的奖牌榜,在国内没有任何直播渠道,当中国队以3∶1的成绩战胜韩国队后,圈层动员之下的电竞爱好者纷纷发表言论,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电竞圈的爱好者将情绪的传达呈于圈层之外,网民随之开始关注这场比赛。

从2018年的Invictus Gaming(IG)战队夺冠到2021年的EDG战队获世界总冠军,队员的荣誉感也随之上升为国家情感。主流媒体也在第一时间报道EDG战队夺冠,官方的肯定和认可,让民族情绪从圈层进入大众视野,电竞圈从当年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网络毒瘤”到“国家荣誉”“集体情感”,如今全网为之沸腾。网民的关注在于高度的民族自豪感,电竞爱好者则更多是因为《英雄联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荣誉,中国的电子竞技也能为国争光,尽管大众和电竞爱好者所属的环境不同,解码方式也不同。EDG战队的夺冠也许正代表了电竞文化在公众视野中性质的转变,意味着电竞真正被认可,意味着电竞者的青春热血也能走上正式的竞技舞台,成功“破圈”并走进全民 视野。

4 全民狂欢下的负面情绪

在电子竞技逐渐被人所知,成为一项青春、热血与激情的娱乐与竞赛的同时,负面效果也伴随其中。巴赫金的狂欢精神指出,在狂欢世界中,狂欢是全民性的活动。所谓的狂欢,是对自由和解放精神的向往,不受任何形式和制度的限制。但EDG团队夺冠之后的疯狂,是非理性的狂欢。在群体情感刺激下,起哄、冲动,以及从众、攀比的娱乐心理,不断打破社会公序良俗的道德约束,突破公共道德的下限。

电竞爱好者盲目追求狂欢效果,集体之中呈现出圈层意识下的疯狂行为。夺冠前,圈层呈现出微信朋友圈表情包刷屏的情况,能否夺冠多次登上微博热搜,电竞爱好者对操作失误的电竞参赛选手进行个人攻击和辱骂。随着夺冠时刻的到来,EDG战队夺冠后这种狂欢行为走向顶峰。个体行为在集体情绪中放肆发泄。在各路社交媒体上,陆续传出很多扰民的庆祝照片和视频,多地高校的男生宿舍像过年一般庆祝夺冠,高呼“EDG世界冠军!”也有人在大半夜吼叫、裸奔、发表低俗言论,引人注目。电竞可以作为娱乐的手段,消遣的工具,但是当工具成了宣泄主体,大众往往就会在狂欢中丧失自我,也会使公众对于圈层积累的民族自豪感消失殆尽。

EDG获得总冠军引发的全民狂欢的群体现象体现了电竞娱乐的高普及率广和大众的高参与度。当央视新闻第一时间发微博祝贺EDG获得总冠军后,一些人把个体的行为以某种“合理”的方式裹挟到国家层面,将个人的情感披上盲目爱国和形式主义表现的外衣。电竞圈以“理解”一词裹挟着圈外人,以“不理解”作为不爱国的宣言发动圈层攻击,非理性的、跟风式的发泄体现出个体行为道德素质低下。在EDG夺冠后的全民狂欢现象之下,电竞将更多承载竞技运动的热血青春与国家荣誉,登上国际赛事的舞台,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有巅峰之际的骄傲,但更应该有平静的自信和理性的庆祝。

5 结语

在新媒体与电子竞技紧密结合的时代,电竞文化改变了以往亚文化隐匿的圈层特征,以良好的态势进入公众视野,在文化整合下不断思考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从电竞文化的浮出水面到“破圈”再到激发全民情感,电竞文化不断在情感构建中树立良好形象,改变主流文化对于电竞文化的刻板印象,使电竞文化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得以有效传播。

猜你喜欢
圈层战队电子竞技
摸鱼战队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基于Cite Space的国外电子竞技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人工智能在电子竞技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超能磁战队
学生天地(2020年14期)2020-08-25 09:20:54
B站冲破圈层
出版人(2020年2期)2020-04-07 12:38:00
超能磁战队
年轻人“圈层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环球慈善(2019年6期)2019-09-25 09:07:08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传媒评论(2019年12期)2019-08-24 07: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