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移动视频直播新闻的几点思考

2022-12-29 02:46:43柯文灿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7期
关键词:受众用户信息

柯文灿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

移动视频直播新闻具有引用灵活、反应速度快等优点,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内容同质化、舆论引导难度大等问题同样存在。为进一步提升移动视频直播新闻的质量,需要对移动视频直播新闻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

1 移动视频直播新闻的发展背景

首先,移动直播新闻是为切实满足当前受众新需要而出现的新成果。在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的当下,“昨天的信息今天报道”“早上的信息晚上报道”已经无法满足受众对于信息及时性的要求。应用移动直播新闻的形式,实现刚刚发生的事件立即报道,不仅能够进一步强化受众参与感,还能进一步提升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与影响力。

其次,移动直播新闻可以被看作最契合当前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新成果。从及时性这一角度来看,移动直播新闻能够完整地将事件的全貌展现在受众眼前,这种报道形式的出现不仅相较于传统文字报道更为直观生动,还能有效调动受众视觉、听觉双重感官,使受众在观看直播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一步强化受众对于新闻的代入感。

再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信息传播工具朝着智能化、简洁化的方向发展,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这类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更为普及。上述情况的出现使得廉价信息生产变为一种可能,即信息生产并不仅由专业的信息生产者所生产,业余人员也可以借助相应的工具生产相应的信息内容,这给信息市场提供了尾部曲线中的丰富多样的信息内容,进而使得选择空间得到了高速的扩张,促进了新闻信息“长尾”的延伸[1]。

2 移动视频直播新闻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现状

根据调查统计,近5年来我国在线直播用户规模不断增长,仅2019年我国在线直播行业用户规模就增长到了5.04亿,其中40.1%的用户观看直播的动机是放松娱乐,34.0%的用户观看直播的动机在于获取信息知识,3.6%的用户观看视频直播的动机是消磨时间,32.8%的用户观看直播视频的动机在于学习一些知识,10.1%的用户观看视频直播的动机是购买商品,9.3%的用户观看视频直播的动机在于与网友实时互动。面对当前观看视频直播新闻人数不断上涨的情况,移动直播新闻已经成为各大新闻媒体专业团队所争夺的“战略高地”,并且随着当前网络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新闻媒体团队间的移动直播新闻争夺力度也在不断增加。

2.2 存在的问题

2.2.1 新闻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视频直播新闻有着时效性强、互动性强、门槛低等优点,但内容同质化、舆论引导难度大以及半传统、半移动报道模式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移动直播新闻的健康发展。随着5G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与共享变得更为便捷,但受当前网络新闻媒体数量众多、新闻报道角度不新颖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新闻存在严重的内容同质化问题。在移动直播新闻中,内容同质化问题也时有发生。面对上述情况,大部分受众会对移动直播新闻产生审美疲劳,进而降低对直播新闻的忠诚度。

2.2.2 主播水准参差不齐

直播报道质量与记者专业水平有较大关系,对记者随机应变、事态敏感性、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要求较高,主播的讲解直接影响报道进程,承担着引领受众了解事件全貌、挖掘事件价值的重要作用。但因移动视频直播处于起步阶段,许多记者的直播经验不足,在尚未经过岗位培训的情况下便担起重任,很难适应记者向主播身份的转变,在报道期间有时会出现过度紧张、思路不清晰、用词不当等问题,且直播时间相对较长,主播专业性的缺陷很容易被放大,甚至遭到网友的质疑。例如:某位主播进入病房,要求事故仅存者回忆事发情形时,弹幕立即一片质疑声,部分网友还对主播进行批评,可见这位主播的不当举措使报道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对此,媒体应重视主播水准,建立岗前培训机制,帮助记者尽快适应身份的转变,解决主播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2.2.3 新旧媒体融合度较低

当前,我国一些传统媒体与社交网络间的融合程度还不够高,在新闻信息传播与用户参与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2017年春运期间,澎湃新闻与腾讯共同发起的“春运进行时”节目,创造了连续五天五夜无间断网络视频直播纪录。这是对移动直播新闻的一次全新尝试,但对节目播出效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移动直播新闻仍处于以单向信息传输为主的阶段,即便存在一些观众互动评论,但由于互动时间较短,导致互动无法有效地实现社交关系的巩固与拓展[2]。

3 5G时代移动视频直播新闻的发展路径

移动视频直播新闻是“移动直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型信息传播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移动直播新闻仍处于萌芽阶段,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会出现一些问题。笔者在上文中已对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现探讨5G时代移动视频直播新闻的发展路径。

3.1 创新新闻生产模式,简化生产流程

进入信息化时代后,5G技术在电视新闻直播中已经得到了有效应用。具体来说,相较于4G技术,5G技术传输速度、基础传输速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并且在应用过程中可以为用户提供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体验,这为移动视频直播新闻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对此,可在4G和5G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移动直播+短视频”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

3.1.1 新闻生产视频化

当前新闻报道中,观众已经不再满足于图片和文字,视频带来的冲击力与说服力更加强大。移动直播新闻和短视频均是通过视频形式将新闻展现给用户,使新闻生产逐渐朝着视频化的方向发展,对记者与编辑的专业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视频化在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体现出来,如编辑、剪辑、采集以及编排播放等。移动直播新闻生产无须视频剪辑这一环节,记者利用无人机或者智能设备便可拍摄新闻事件,并借助直播平台将其传播出去。

3.1.2 新闻生产社交化

此种模式的典型表现在于直播中的强互动性。我国新华社客户端率先开展视频直播新闻,此后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开始进行新闻的移动视频直播。相较于传统单向传输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在网络平台或者客户端播报的视频新闻更方便受众进行信息的传播、分享与交流,切实体现了移动视频直播新闻的社交性。

3.1.3 生产流程简约化

在传统新闻生产中,采编、写作等环节相对独立,但在移动直播与短视频相结合的新型生产模式中,上述环节均可在相同平台上完成,使新闻生产流程得以简化,极大降低了人财物的投入。同时,移动直播技术的应用使媒体实现一站式操作,无须大型设备、器材的应用,采访者可轻装上阵,利用智能设备便可在新闻现场发起直播。在短视频新闻播报中,也只需要借助一台智能设备,在平台上将新闻信息迅速编辑并转发出去,用户便可通过社交平台进行浏览和分享。可见,在移动直播与短视频结合模式下,新闻生产流程更加简约,达到传统媒体难以匹敌的效果。

3.2 内容至上,提升直播品质

在直播题材方面,应充分发挥移动直播随时性、超时空性、门槛低等优势,不但挖掘重大事件、突发事件、节庆活动等常规直播内容,还要朝着接地气、亲民的方向挖掘更多素材。关注基层、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新闻题材,以小见大,以老百姓身边人、身边事为切入点创作移动视频,获得更多受众的支持。根据当前用户新需求与移动直播特征,还要严格把握新闻素材采集与审核的关卡,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期在直播中将用户带入新闻现场,并准确把控直播进程,引发观众的共鸣,要从细节层面着手挖掘新素材,使直播报道的整体价值得到显著提升。

一方面,结合受众需求,挖掘新闻素材。在网络直播火爆之后,大量媒体纷纷采用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新闻播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移动视频直播新闻资源,但受移动视频直播新闻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秩序杂乱无章等问题的影响,移动视频直播新闻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对此,应根据受众需求挖掘新闻素材,使移动视频直播新闻内容质量得到切实保障。例如:201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通过FaceBook Live直播了莱斯特城足球俱乐部赢得英超联赛冠军的场景,在直播过程中,记者克里斯不仅向观众展现体育场内球迷的喜悦,还通过采访球员、回答网友在线提出问题的方式,提升移动视频直播新闻的及时性,强化观众对现场场景的体验感。在之后两个月的时间内,这条移动视频直播新闻被超过150万观众观看,视频评论更是超过了2万条。相较于传统新闻,这种移动视频直播新闻能够给观众带来更为强烈的现场感,并且更好地满足了观众的信息需求,因此创下了极高的观看评论纪录[4]。

另一方面,贴近受众生活,突出内容时效性。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保证受众所需信息能够真实地传播出去,合理开展移动视频直播新闻的制作与传播,成为一项极为必要的工作。例如:在2020年春节期间,为使观众能够切实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具体情况,某电视台将电视新闻与网络同步直播互动联系到了一起,通过多点位、多角度直播医护人员分批出征武汉、高铁站出口疫情防控、爱心人士奔赴慈善总会等场景,第一时间将权威信息发布出来,满足受众对于疫情信息的迫切需求[3]。

3.3 发挥5G技术优势,创新移动视频直播模式

现阶段,网络直播作为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能够第一时间将新闻呈现在受众面前,满足受众对新闻内容和时效性的要求,使受众黏性极大增强,因此受到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广泛关注。在5G技术的支持下,此类新闻直播模式开始逐渐朝着沉浸式、“慢直播”的方向发展。

3.3.1 “慢直播”逐渐成为主流

此类直播是将摄像头拍摄的现场视频依靠网络传输的方式传播给用户,用户借助社交平台便可浏览。在直播期间,用户可边看新闻边与其他网民互动,还可去中途去做其他事情,一会再继续观看直播等。移动直播新闻和短视频新闻为了满足用户对事件完整了解的需求,使新闻生产逐渐朝着“慢直播”的方向发展。当前,国内上海广播电视台“看看新闻”App中已经开始推广慢直播形式。该客户端不间断地对上海市地标陆家嘴进行直播,实时让粉丝感受上海的城市脉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App上线后,已陆续开通了全国多个城市、景区或景观的慢直播,使更多用户感受到“慢直播”的魅力,并对移动新闻客户端更加忠实。

3.3.2 沉浸式直播

移动视频直播新闻是一种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下得到的一种现代化信息传播方式,可以由传播者借助移动端完成新闻信息视频的传播。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移动视频直播新闻主要涉及的要素为移动终端、直播平台与新闻传播者。在5G技术、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等的支持下,沉浸式直播为观众提供了全方位视角。例如,全球首例移动视频直播新闻出现在2015年,报道内容为巴黎恐怖袭击事件,视频直播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主要应用Periscope,通过移动视频直播的方式第一时间将事件现场的具体情况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深深感受到紧张的氛围。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网采用“5G+VR全景直播”,在阅兵场的不同位置设置12个VR机位,为终端观众提供全方位观礼视角,有效弥补了电视画面平面化观感,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

3.3.3 多元化选题直播

视频新闻的选题从过去的单一主题直播转变为以重大主题策划或者泛资讯类直播为主的多元化选题直播。具体来说,首先,在5G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当下,跨屏传播已经成为移动视频直播新闻传播的重要途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种新闻信息传播方式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新闻视频传播的互动性,还有效凸显了信息的传播价值与传播效应。例如:在2018年春节期间,广州机场与交运中心联合开展了移动视频新闻直播活动,每天连线次数超过了10次,并且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还组织了多场大型直播节目,这种新闻传播形式得到了观众的欢迎与认可。其次,随着移动视频新闻直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个拍摄者与一个主持人往往就可以完成一次新闻直播。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新闻对于工作人员的需求量,但对主持人应变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再次,随着当前受众对于新闻信息需求的多样化,移动视频直播新闻的直播题材也越发多元[5]。

4 结语

在5G技术得到有效推广的当下,为切实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需要,视频直播新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阶段,为切实推动移动视频直播新闻的良性发展,采用合适的方式强化移动视频直播新闻的社交特性、提升新闻内容的质量成为一项极为必要的工作。

猜你喜欢
受众用户信息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订阅信息
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11期)2016-12-19 01:20:16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6期)2016-06-29 09:18:54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4期)2016-05-09 01:23:12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创业家(2015年5期)2015-02-27 07:53:25
展会信息
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