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的复习课关键问题设计

2022-12-28 22:30吴方开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鸦片战争关键问题历史

吴方开

初中统编版历史教材八年級上册第一单元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该单元共分为三个课时: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三个课时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纵向联系,因果关系明显,三者融为一体。

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大单元教学时,除了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外,还应精心设计使教学目标能够平稳落地的关键问题。关键问题是指一系列为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而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关键问题的解决,能够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进行反思,从而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等学科素养。为了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脉络,避免知识碎片化,笔者尝试设计本单元的复习课关键问题,用以统摄大单元教学。设计关键问题需要教师从立体化的视角出发,运用有序思维,直观呈现问题,多样提炼教学内容。

一、立体化视角:渗透时空观念

人类对空间的认识顺序是由点到线到面再到三维空间,人类思维模式的演化也遵循了这一过程。立体的视角是三维空间式的思维形态,它要求学生跳出点、线、面的限制,有意识地从上下左右各个方向去考虑问题,也就是要立体化思考。所以,教师在设计关键问题时,需要充分考虑历史事件与特定时间、空间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等多角度对事件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案例一: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问题设计:阅读表1中的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1:结合表格中材料和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案例一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鸦片战争前的清朝”与“鸦片战争后的清朝”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从政治、经济、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等多个角度的变化进行分析,最后让学生综合判断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的原因。这样,教师通过设计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观察、分析的关键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

二、有序化思维: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所谓思维的有序化,是指在一种结构范围内,按照有顺序的、可预测的、程序化的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这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方向和人类认知习惯的思维方式,它遵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始到终的线索,清晰明了,合乎逻辑。学生平常的生活、学习中大都采用这种思维方式,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遵循思维的有序化。

教师运用有序化思维设计历史关键问题时,通常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以材料整理、史料解读、追溯起源、探讨因果、分析趋向等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案例二: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过程及失败的原因

问题设计:阅读表2中的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1:阅读太平天国运动时间尺,写出材料一中(1)(2)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问题2:结合材料一、二、三及相关知识,分析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的原因。

案例二中,通过时间尺工具向学生呈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过程,然后让学生在理性分析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和陈庆华《近代中国简史》两篇史料的基础上,对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的内、外原因进行全面客观地解释和评判,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三、直观化呈现:提升家国情怀素养

直观思维是人们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凭借头脑中储存的表象,运用想象进行的思维。因此,教师在问题背景材料的呈现中,除文本、表格、时间尺等外,还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数据等直观材料,从而鼓励学生根据直观材料进行合理想象,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让其更为理性地认识人类的历史和生活环境,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这些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都应该属于家国情怀素养范畴。

案例三:认识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和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

问题设计:阅读下页表3中的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1:林则徐虎门销烟产生了什么影响?彰显了中国人民怎样的精神品质?

问题2:文中提到的烧毁圆明园的两个强盗是谁?谈谈你对圆明园被烧毁的感受。

问题3:根据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谈谈为什么沙俄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最大的受益者?

案例三中,通过表格的形式,直观呈现了中国近代史上虎门销烟、圆明园被烧毁和沙俄侵占中国领土三个重大历史事件,向学生讲述了近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史,让学生分析中国人民自古具有“反抗列强侵略、维护民族利益” 的精神与气节,从而提升他们的家国情怀素养。

四、多样化提炼:培育唯物史观素养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呈现出多维、多向且发散的状态。因此,发散思维是以扩散、辐射和求异为特征,在问题解决中体现在提炼的多样化,对同一材料探究出多种不同的解释、解决办法,呈现出多样的结果。这种多样化的思考与提炼,是用辩证、发展的观点认识历史进程的科学方法,即唯物史观素养。

案例四:培养学生从世界看中国的角度意识,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问题设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1:结合上述资料和相关知识,请你从多角度论述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案例四中,引导学生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的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综合等方面的实力比较,多原因、全方位地思考与提炼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从而使其感悟到落后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必然会导致被侵略的悲惨命运,从而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

总之,大单元视域下的复习课关键问题设计,需要教师高屋建瓴,根据手中的教材,精准把握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及基本脉络,以整体和关联的观点去设计关键问题。教师设计关键问题时,应该根据学情,以素养培育而非学科内容的习得为主轴,从思维的立体性、有序性、直观性和多样性为抓手,实现对教材单元的重新建构,从而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课程的价值不在于它记述什么,而在于学生是否理解各种历史记述;历史学习不在于记住什么,而在于学生思考、感悟到了什么。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鸦片战争关键问题历史
防治水霉病的几点关键问题
THE DRUG WAR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新历史
NFV技术及其引入VoLTE IMS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解决好改革关键问题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