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突破:疫情背景下体育产业优化升级路径研究

2022-12-28 05:14:06王盈杨波
南方论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增加值业态体育产业

王盈 杨波

(广东理工学院 广东肇庆 526100)

2014年国务院出台46号文后,体育产业在政策激励和资源集聚的推动下,呈现出了强劲发展势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19〕40号文件中提出:“到2035年体育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但随着突如其来的疫情,致使人员流动、人员聚集的体育活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各地相继发布暂时取消聚集性体育赛事、活动的相关通告。疫情对体育产业11个类别领域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2]多项重大体育赛事陆续暂停或延期、体育用品销售与制造相继歇业停产、体育教育培训、健身休闲与体育场馆服务行业暂停营业、体育旅游景区关闭,对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疫情之下体育产业的危与机

(一)抑制体育产业增长势头

2014年国务院46号文件为体育产业发展按下“快捷键”,体育产业发展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从2015年至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增加值与增长率来看(见表1),2014年后体育产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2015年至2019年之间,体育产业总规模持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体育产业增加值和增长率较总规模增长率更为迅猛。其中,2018年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1007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3]。在整个2015-2019年之间,体育产业结构升级极大地带动了产业规模的增长水平,总规模从2015年的17107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9483.4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4.6%;增加值从5494.4亿元增长至11248.1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3%,约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的3倍左右。从近年来体育产业总规模、增加值以及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来看,体育产业已经发展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但在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增加值呈现回落态势,其中总规模较2019年减少了7.16%,呈现负增长,增加值下降4.56%,从这两项数据的对比来看,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增长势头。

表1:2015-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增加值与增长率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因防控疫情需要,体育赛事与场馆服务、体育教育与培训、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等相关业态均处于停业状态,不同程度地对体育消费造成冲击。且目前疫情逐步呈现常态化趋势的形势下,进一步造成体育产业阶段性增速放缓。

(二)热点领域发展急转直下

2020年1月《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发展报告》)蓝皮书正式发行,《发展报告》将冰雪运动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热点领域之一。2022年北京冬奥会促进冰雪产业快速发展,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冰雪运动产业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2019年滑雪产业数据显示,滑雪人次突破2000万人次,达到2090万人次,较2018年滑雪人次增长6.09%,滑雪人次的增长带动了滑雪场的增长,达到了770余家[4]。

《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 年度报告)》用“雪的世界仿佛一夜之间崩塌”“宣告2019/2020雪季提前结束”“给整个行业下了一场冰冷的雨”等语句来形容疫情对冰雪运动产业的冲击。春节假期正是冰雪运动的黄金周期,而受疫情影响,滑雪场关闭、北京冬奥测试赛等一系列重大赛事相继延期或者取消,冰雪运动产业短期内发展势头急转直下。

(三)实体消费的体育服务业备受煎熬

疫情对居民收入造成的了一定的影响,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达到了历史最低点,增长4.7%,同期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下降1.6%,居民体育消费支出包含在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中,2020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同比下降19.1%。说明了疫情在造成居民人均收入减少的情况下也降低了居民的消费支出。从体育产业内部构成来看,体育服务业是体育产业的支柱业态,体育服务业业态涉及面较广,涵盖了体育赛事、旅游、教育培训、信息传媒等多种业态。结合2018年至2020年体育服务业总规模、增加值与占比情况分析(见表2),2018年至2020年3年中,体育服务业规模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比重维持在50%上下,其中2020年体育服务业规模占体育产业总规模比重达到51.6%;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在65%左右,其中2020年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高达68.7%。一系列数据表明了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内部构成的核心地位。疫情隔离预防及控制措施,人民群众对实体消费的体育服务业“望而却步”,实体消费的体育服务业陷入停滞,体育消费低迷,给实体消服务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疫情影响下体育产业的核心产业受到极大的冲击,体育服务业涵盖的体育赛事、旅游、教育培训、信息传媒等多种业态具有人员聚集、流动的消费特点,面临巨大的产业持续发展压力。

表2:2018年至2020年体育服务业总规模、增加值与占比

(四)催生体育产业服务新模式

唯物辩证法认为,“危”中蕴“机”,“危”可转“机”,变化的形势中包含着难得的契机。疫情使快速发展的体育产业“慢”下来,同时,为产业增速“快”起来、产业模式“新”起来、产业重构“优”起来提供深刻的反思。在居家战“疫”的大环境下,线上体育锻炼应用、健身课程、体育平台等线上体育产业服务模式受到追捧。线上体育产业服务模式打通体育服务业新业态发展,为健身休闲、体育教育培训等行业的创新融合发展畅通探索空间。除此之外,疫情影响下体育市场主体在体育产业资源与应急保障公共需求;畅通线上、线下项目资源和内容的交融;疏通体育产业细分门类的兼容渠道;融通体育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发展的步伐等维度的运营创新[5]。

(五)转变体育锻炼与健康生活观念

疫情达成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理念共识。疫情期间,居家隔离使得体育锻炼成为战“疫”的首选,太极拳、八段锦有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的健身功效,在疫情期间得到广泛推崇。国家体育总局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开展居家隔离健身推广,指导科学有效的居家健身,帮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居家体育锻炼,进一步提升身体素质、转变体育锻炼理念。各级政府和体育职能部门多渠道、全方位地宣传体育锻炼与健康的理念,借助网络平台,推送居家健身指南、健身视频等多种健身攻略,有助于提升民众对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注度,促进健身习惯的养成,助力全民健身稳步推进。

二、疫情常态化之下体育产业发展优化路径

(一)借助产业扶持与调控政策

疫情之下,体育产业发展遭受严重的冲击,阶段性增速放缓已成定局。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释放了政策支持、专项资金引导与扶助等体育产业帮扶政策的信号。各地各部门响应号召,相继出台用水用电补贴、维持成本补贴、金融服务等对冲政策,帮助体育产业、体育产业相关企业单位稳住阵脚。北京冬奥会赛区延庆区从营业差额补贴着手,给予赛区滑雪场50%的营业差额成本补贴。广东省体育基金会向广东省体育相关企事业单位和体育赛事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疫情之后,积聚的消费需求将得到释放,体育产业发展将迎来反弹。此时同样需要刺激体育消费、减税降费、企业帮扶等政策来进一步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步入正轨。同时鼓励发展智慧体育场馆、气膜体育馆、组合式体育设施等新型体育设施,推动体育建筑设计创新[6],从而加快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推进体育产业“线上+”场景革命

疫情对线下场景的体育服务产业造成巨大冲击,而线上运动场景体验、线上健身锻炼直播课程、线上健身应用、线上体育平台等持续走高,体育服务产业原有的固定模式、场景发生改变。伴随着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与助力,体育产业倒逼式的“线上+”场景革命顺势而为。体育产业“线上+”场景革命其本质是线上体育体验服务,注重对受众群体的行为与心理的关注,是以受众群体为中心的服务供给。当前,疫情“培育”的线上体育体验与消费能否持久值得关注,而“线上+”场景革命关键点是如何通过线上场景服务供给来吸引、锁定消费群体,通过消费群体需求打造体育产业线上场景生态。

(三)培育体育产业新业态引领转型升级

透过疫情直观地呈现出体育产业在业态布局、细分市场结构、产业链布局、运营模式存在的问题,暴露出体育产业发展的“短板”,只有直面“短板”才能为“补短板”奠定基础。疫情期间,线上体育产业模式备受关注、圈粉无数,而新一轮的体育产业转型升级要深度挖掘线下模式的引流与变现。疫情使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体育产业链重构与布局、业态培育提供原始动力。新业态培育引领转型升级是体育产业自救与变革的突破口,既是对传统产业模式的创新,又是按照需求导向对产业供需、消费、服务的新变革[7]。同时,也是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体育服务业智慧化的重要举措。

三、结语

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要求,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指引。当前,体育产业稳步行进在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道路上,而在疫情影响下体育产业阶段性增速放缓已成定局。从体育产业发展形势看待疫情,疫情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转型升级的契机。站在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短期冲击的节点,充分厘清疫情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利用政策调控;挖掘线下模式的引流与变现,推进“线上+”场景革命;重构与延伸产业布局、细分市场、产业链布局与运营模式,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促进体育产业以更兼容的产业细分、更惠及的民生需求、更成熟的发展模式、更全面的业态辐射融入体育强国建设。

猜你喜欢
增加值业态体育产业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公民与法治(2023年1期)2023-03-31 06:02:54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四川化工(2022年3期)2023-01-16 10:43:31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关于建立中国体育产业交易所的思考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消费导刊(2018年9期)2018-08-14 03:19:56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08
“智”造升级 引领模具新业态
模具工程(2016年7期)2016-06-15 20:28:52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
新业态 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