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疗康复护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12-28 02:40:16韩迎春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24期
关键词:理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

韩迎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展速度加快,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老年易发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因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存在缺陷进而引发的一种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关节肿痛、行为受限等[1]。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任由其病情不断恶化,最终会导致患者关节功能丧失或者关节畸形,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2]。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并无特效治疗方法,多是通过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来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理疗康复是当下针对关节疾病、肌肉疼痛的有效改善措施,其与临床护理相结合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3-4]。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将理疗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护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60例。参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8.99±4.76)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3.28±0.79)年。试验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41~81岁,平均年龄(68.61±4.21)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3.37±0.8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年龄≤80岁。

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代谢循环系统障碍者;②合并癌症患者;③临床治疗资料出现不同程度缺失者;④在研究中途宣布退出者。

1.3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①相应知识普及。对患者进行相应知识普及,使其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同时告知患者关于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过程。②心理护理干预。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动员患者家属对其进行正向的鼓励,同时积极耐心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的认可度,并且向其宣传之前的成功案例,对治疗保持消极态度的患者加强其心理护理,动员其家属鼓励、陪护患者。针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联系管床医师,邀请具有专业技能的相关医师进行针对性支持,另外对全体患者予以一定的自我减压干预措施,即指导患者学习并练习冥想、深呼吸等。③情志支持。在患者入院后,即热情接待患者,向其介绍相关的医护人员,以温和的语气鼓励患者,询问患者的当下感受,促使患者感受到医院工作人员对其的关心,树立治疗信心。④按摩。对患者患处的关节以及周围的软组织进行按摩,按摩方法:将一手平放于患处关节,轻微用力按住,在感受到一定热度后轻轻按摩,随后逐渐加大按揉力度,待患处肌肉松弛后,对其进行肢体轻微拉伸,促使其能够完成正常的伸屈。

试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理疗康复支持。①理疗与关节锻炼。使用超短波中频治疗仪(生产企业:河南瑞禾医疗器械,型号:PH-ZP-A)理疗,20 min/次,患者取坐立位或俯卧位,放松全身。治疗时,医师要先对患者进行P.A.R.T分析,明确其疼痛的位置、关节活动的范围,然后根据其具体情况,对其进行1~2次低等强度或中等强度的脉冲冲击,在完成有效冲击后,应再次对患者进行P.A.R.T分析,判断其是否需要继续进行脉冲冲击治疗,10 min/次,1次/d,治疗8次为1个疗程。待患者的关节症状有一定缓解之后,进行辅助的关节活动相关训练,该项训练是从小关节的运动逐渐转变成为大关节的运动,并依次对患者的关节进行屈伸、舒展以及旋转等各个方位的运动训练,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进行关节训练以后对患者关节进行热敷治疗,30 min/次,1次/d,治疗持续2个月。②肌肉强化。在患者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实施肌肉耐受力的强化训练,让患者进行主动的肌肉舒张和伸缩的训练,并且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出现疾病症状的具体部位对其实施相对应的肌力耐受力的训练工作,15 min/次,2次/d,治疗持续3个月。③睡眠护理。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并对患者讲解有关睡眠卫生的基础知识,告知患者在睡觉以前尽量避免进食,同时要避免饮用茶水以及咖啡等饮品,对于一部分患者,需要使用小剂量的镇静药物,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④辅助运动。在对患者进行干预护理的后期阶段,让患者主动参与传统的体育运动,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身体各项功能的恢复。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在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3种。显效:护理后,患者生理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退,患处行动自如;有效:护理后,患者生理功能显著好转,临床症状显著消退,患处行动较为顺畅;无效:护理后,患者生理功能无显著恢复或无恢复,临床症状无显著消退或者无消退,患处行动受限。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比较两组患者类风湿指标:即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集患者的晨起空腹静脉血样本送实验室进行测定,仪器为迈瑞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由北京科兴生物技术提供。

③比较两组患者骨关节指标:包括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评分以及双手平均握力等指标。关节肿胀评分,采取测量患者关节肿胀区域的周长评定,采取10分制,患者肿胀关节相较于健侧周径比值越高,分数越高。平均握力使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手握力器测定。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5.00%高于参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n(%)]

2.2 两组患者类风湿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RF、ESR、CRP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RF、ESR、CRP指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类风湿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类风湿指标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RF(U/mL) ESR(mm/h) CRP(mg/L)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试验组 60 55.37±4.51 21.67±4.56* 78.31±3.76 20.18±4.04* 29.06±3.12 13.37±3.54*参照组 60 55.64±4.67 28.06±4.98* 77.39±3.87 32.28±3.97* 29.09±3.64 19.28±4.03*t 0.322 7.330 1.321 16.547 0.048 8.534 P 0.748 <0.001 0.189 <0.001 0.961 <0.001组别 例数

2.3 两组患者骨关节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骨关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双手平均握力高于参照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骨关节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骨关节指标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1 mm Hg≈0.133 kPa。

晨僵时间(min) 关节压痛数(个) 关节肿胀评分(分) 双手平均握力(mm Hg)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试验组 60 41.51±18.02 18.01±15.34* 6.47±4.33 4.13±2.14* 5.81±4.36 2.11±1.26* 75.71±28.51 88.71±15.64*参照组 60 41.64±18.34 31.27±10.05* 6.13±3.98 5.29±3.18* 5.69±4.71 4.39±2.84* 75.64±28.75 79.69±18.61*t 0.039 5.601 0.448 2.344 0.145 5.684 0.013 2.874 P 0.969 <0.001 0.655 0.021 0.885 <0.001 0.989 0.005组别 例数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中老年疾病,可造成患者剧烈疼痛,应当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干预,以减轻患者受到的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较大联系,通过对其进行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心理状态,为后续的干预措施奠定基础,理疗以及按摩则能够通过外部刺激的方式,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肿胀感,刺激患处的循环,提升局部免疫功能以及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而能够更早实施康复运动干预,最终提升护理效果[6-7]。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5.00%高于参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任心荣等[8]的研究显示,在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护理中,联合理疗方案下的观察组相较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有显著提升。

理疗中的脉冲刺激可以对患者因长期疼痛而紧绷的肌肉进行刺激,促进其放松,缓解对神经以及血管的压迫,调节患者体内自由基代谢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炎性症状,增加了炎症因子的抵抗作用,继而对患者的炎性症状起到控制效果,缓解患者的病情发展[9-10]。患者炎性反应水平的改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应对疾病的压力,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各项类风湿指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徐建萍等[12]的研究显示,在传统药物基础上联合理疗等物理疗法支持,患者的RF、ESR、CRP类风湿因子改善幅度相较于一般的药物治疗方案更大。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主要的治疗需求是改善临床症状,而类风湿关节炎的炎性物质堆积是造成其关节活动能力降低的直接因素。通过理疗可以促进炎性物质的代谢,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关节活动能力,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对于患者运动能力的削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活动能力的增加可以降低患者辅助运动的难度,增加训练内容,提升患者的训练效果。进行睡眠以及辅助护理后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代谢,继而促进关节组织的恢复[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双手平均握力高于参照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杨阳等[15]研究人员已经证实理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

综上所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理疗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降低类风湿因子水平,增加关节活动幅度,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理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
juliArt觉亚头皮理疗中心
现代装饰(2022年1期)2022-04-19 13:46:46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 12:25:26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结合的范围和要点探讨
哈尔滨医药(2015年1期)2015-12-01 03:56:59
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0例
西部中医药(2014年6期)2014-03-11 16:07:44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