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对产业低碳化转型的影响分析

2022-12-28 15:09周佳忆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9期
关键词:碳化信贷金融机构

周佳忆

(昆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浙江 宁波 315800)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供给侧改革,受到环境和能源的影响,推动产业低碳化转型成为了经济发展必然趋势,而产业低碳化转型需要金融支持。早在2007年,金融、环保等部门出台了关于绿色信贷政策的相关意见,由此开启了我国污染减排进程,相关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绿色信贷,通过发展绿色金融促进经济的绿色转型。此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内容,由此说明了绿色信贷对产业低碳化转型具有积极影响。本文主要分析绿色信贷对产业低碳化转型带来的影响情况。

一、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就是国家环保政策引导金融机构通过信贷手段向从事绿色环保项目的企业提供优惠性政策,同时把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以及产能过剩企业划分成不符合贷款要求的企业并对其进行贷款限制。这就充分表明在绿色信贷政策下,金融机构为不同类别的企业提供了差异化的信贷服务,对产业政策鼓励的绿色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利率优惠,对产业政策中限制或者淘汰的项目采取信贷限制措施。当前学者普遍认为绿色信贷影响产业转型升级可以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绿色信贷对产业贷款过剩情况严格控制,并且清退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有关能源贷款项目,由此推动产业集约化和低碳化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学者认为绿色信贷就是在资本导向机制、资本形成机制、信息传导机制以及产业整合机制等多个维度的共同影响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目前看来,绿色信贷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着绿色信贷实施力度不够、依赖于环保部门信息、实施规范性不足、信息整合程度不够等问题[1],绿色信贷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并未充分发挥。

二、绿色信贷的政府调控特点对市场调节机制的矫正作用

我国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主要涵盖了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相关政策,由于我国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所以信贷资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深远,由此导致绿色信贷成为了绿色金融的核心。绿色金融政策实施初期主要是为了筹集环境保护资金,随后金融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抑制了污染产业扩张,淘汰落后产能,并促进绿色产业发展[2]。

外部性是绿色环保产业的一大特点,但是只依赖市场力量难以发展绿色环保产业,需要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才能实现其发展与成熟。绿色信贷具备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而对市场调节机制的矫正作用主要表现如下。其一,政府大力倡导商业金融机构对企业负责,通过绿色信贷有效支持了绿色产业的信贷业务开展,然后把绿色信贷绩效涵盖在商业金融机构宏观谨慎评估体系内。其二,政策性金融机构对绿色信贷管理以及创新信贷模式加以规范,通过政府购买、特许经营等方式推动水污染治理、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开展,近年来成果显著。比如中国进出口金融银行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积极推动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科技提升项目以及改进项目,并且大力支持节能环保项目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根据中国进出口银行数据,早在2017年,绿色信贷余额已经达到1000亿元,而2021年上半年这个数值更是达到了12.5万亿元。

三、绿色信贷对产业低碳化转型的影响机制

绿色信贷发挥了商业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促进经济体增长的作用,在政府宏观调控以及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下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新兴产业飞速发展,实现产业低碳化转型。整体看来,绿色信贷主要利用资金形成机制以及资金导向机制对产业低碳化转型产生影响具体如下。

1.资金形成机制

为了实现产业低碳化转型必须以外部资金作为保障,当前我国金融系统主要形式为间接融资,金融机构信贷成为企业筹集外部资金的重要途径。商业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都在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引导下执行绿色信贷政策,为达到信贷要求的节能环保项目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大量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对高污染、高能耗的资源性行业以及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严格控制。在绿色信贷政策下,因企业类型的不同所获得的外部融资量也存在差异性,其中绿色产业能够得到充足的外部资金,而“两高一剩”产业难以获得信贷资金,这种资金形成机制有利于推进节能环保项目,加快我国新兴产业发展,而对“两高一剩”产业的发展进行制约也有利于压缩产能向低碳化转型[3]。

2.资金导向机制

采用分行业、分领域、分客户的差异化信贷政策可以将大量信贷资金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让不同要素转移到不同部门,所以当前绿色信贷的资金导向机制主要是引导“两高一剩”产业走向绿色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商业金融机构以信贷政策为基础,对信贷的投放方向以及总量加以调整,从贷款量上来看也对“两高一剩”产业的融资规模进行压缩,对其贷款价格实行高利率,由此约束了相关产业的流动性,推动“两高一剩”项目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具体措施有二。其一,主动放弃淘汰类项目,优化整改限制类项目,由此达到企业内部转型升级目标;其二,推进企业调整发展战略,向着新型产业以及环保产业转型。整体看来,绿色信贷借助信贷政策把握资金流向,促进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两高一剩”转向节能环保,由此实现了金融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相协调[4]。

3.信用催化机制

信用催化机制在本质上就是金融机构通过信用功能过程中出现的乘数效应,商业金融机构借助信用制造的途径不仅可以把社会闲置的资金加以利用,还可以在该过程中扩张资本数量。尽管通过信用创造的货币为虚拟性货币,不过依旧可以用于实际生产活动,让潜在资本现实化,加快资本形成速度,并提升资源利用率。在闲置生产资料调配过程中达到增值目标,提升产出信用的催化作用,之后可以实现增值返还,所以要选择具有发展前景并且具有持续收益的新兴产业。此外,需要向高效、节能、环保的产业投资,这是由于相关产业和部门具有扩散效应需要,提升关联引导作用,由此实现领域当中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达到增值效应。对于绿色信贷当中倡导的产业与行业主要集中在经营活动当中的高级别高层次领域,比如具有高门槛、高技术、高科学质量特点的环保型新兴产业,所以绿色信贷可以借助金融机构信用催化机制,让资金大量流入高级产业,然后形成良性循环,以此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5]。

四、绿色信贷对产业低碳化转型的影响的现状

以下汇总了近年相关数据,并利用银保监会所披露的绿色信贷信息从两方面分析绿色信贷如何影响产业低碳化转型,具体如下:

1.绿色信贷对产业低碳化转型的支持规模

整体看来,我国绿色信贷余额多年处于世界首位,清洁能源的生产在2020年年末首次达到3万亿元,已经超过同期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高能耗领域的贷款总量。与此同时,银行贷款不良率也低于1.6个百分点。2021年第一季度末我国21家主要银行绿色余额达到12.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9.3%,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可再生资源、绿色交通贷款余额占比超过七成。我国绿色信贷资产质量整体较好,连续五年不良贷款率低于0.7%,远远低于同期各项贷款的整体不良水平,并且我国绿色信贷不良率最低不足0.4%,由此体现出绿色信贷环保效益明显。根据绿色信贷资金占绿色项目总投资来看,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每年约节约标准煤超过3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7亿吨。当前全年碳排放处于100亿吨至110亿吨之间,不过绿色信贷每年支持二氧化碳可减排当量达到7亿吨,并且绿色环保功能不断。我国环境保护责任开始覆盖石化、重金属、医疗废弃物等诸多高环境风险行业,为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和碳达峰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0年我国主要金融指标运行达到预期,金融体系处于平稳运行状态。一方面,是货币和信贷增长打造的年度目标。截至2020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上涨10%,人民币贷款累计行程19.61万元,同比上涨2.8万亿元,并且人民银行通过三次降低存储准备金率推动了实体经济的良好发展。另一方面,是贷款结构得到优化助力了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2020年我国制造业长期贷款余额增长达到35.2%,实现连续14个月增速。2020年,我国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存量浮动利率贷款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经完成。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达到4.61%,同比下降0.51%。

2.绿色信贷对产业低碳化转型的影响效果

绿色信贷支持项目可以达到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也能够体现绿色信贷在支持产业低碳化转型中的作用。节能减排量的增高直接体现环境效益,由此说明绿色信贷对低碳化转型产生了积极影响。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统计内容,2021年21家银行绿色信贷每年可支持节约标准煤超过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7亿吨,与此同时,绿色保险保障功能不断提升。保险机构也做了很多工作,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已覆盖重金属、石化、医疗废弃物等21个高环境风险行业,这也说明了绿色信贷促进产业低碳化转型的积极影响,并且绿色信贷政策下的节能环保项目以及服务贷款项目每年都能取得可观的节能减排效果[6]。

五、绿色信贷对产业低碳化转型的政策建议

1.加大绿色信贷的实施力度

绿色信贷具备政府调控以及市场调节两种功能,在产业低碳化转型方面起到了积极影响,通过分析当前节能环保项目战略新兴产业提供的绿色信贷贷款余额规模可以发现,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中占比不到10%,所以信贷规模偏小。为了促进产业低碳化转型,政府以及金融监管部门需要让商业性金融机构承担起社会责任,让绿色信贷理念与金融机构发展相融合。在自身经营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严格遵守绿色信贷政策,并且创新绿色信贷服务类型和相关产品,加强对绿色信贷的支持,进而提升金融机构的形象,帮助企业转型升级[7]。

2.重视政策性金融的作用

节能环保是外部性产业,尤其是绿色信贷支持下的节能环保和服务贷款项目当中很多项目都有公共物品的特点,如果只依赖市场调节机制难以达到产业低碳转型的效果,比如城乡当中的垃圾处理、水处理、污染防治等项目当中都存在这一问题,所以在实现绿色信贷助力产业低碳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政府宏观调控,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并且政策性金融机构也要积极落实我国产业政策以及经济金融政策。可以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政府和资本合作等形式融资,并且向缺乏能力的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帮助“两高一剩”产业推进节能环保项目,实现技术改造。

3.完善绿色信贷的信息披露

从当前绿色信贷信息披露情况来看,除了商业机构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银保监会披露的对象主要是21家金融机构,并且绿色信贷规模核算主要是指战略新兴产业以及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未能关注传统产业的改造情况,并且绿色信贷信息披露主要从环境效益和余额两个角度出发,也没有充分披露战略新兴产业的环境效益。为了让企业深入了解绿色信贷环境效益以及绿色信贷政策,引导其向着低碳化转型,鼓励央行、银保监会发挥自身的监督及倡导作用,需要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信息披露。其一,需要常态化和规范化的披露信贷信息;其二,需要不断扩大绿色信贷信息披露的范围和信息范畴[8]。

六、对绿色信贷和产业转型的深层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证实了绿色信贷与产业转型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一方面,体现在产业转型程度加深使得企业环境效益变好;另一方面,绿色信贷占比提升使得企业环境绩效提升。此外,绿色信贷可以增强产业转型对企业环境绩效带来的积极影响,也就是绿色信贷支持力度的增加,使得产业转型程度更为明显。绿色信贷可以通过相关机制向环保企业提供资金,由此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减少废弃物排放,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政府支持力度

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在绿色信贷方面立法,由此健全法律法规,提升执法力度,确保绿色信贷政策的有效实施,并且需要完善奖惩机制,支持绿色金融财税发展,限制高污染和高能耗产业,由此为绿色信贷提供外部环境,这一过程中还需要重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切实发挥环保监督作用,及时披露环境治理信息,由此为绿色信贷实施提供信息支持。此外,需要国家重视相关人才培养,在绿色信贷领域也需要引进金融类人才,使其参与绿色投资。

2.完善产业结构

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技术支持,所以国家需要重视科技投入,帮助企业技术创新,由此实现环保技术发展。与此同时,需要重视信贷领域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由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此外,需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积极推动校企合作,让高校人才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之后不断完善产业转型升级模式,推动产业加速发展,进而帮助高新技术企业提升自身发展水平。

3.构建联动互补机制

企业需要做好环境管理工作,积极建立财务绩效以及环境绩效联动机制,并且重视高新技术的引进,对原材料合理采购,由此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的绿色化发展。此外,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引导企业具有环保意识,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

七、结语

综上所述,整体看来,我国金融资源较为稀缺,而金融机构在分配信贷资金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此背景下要切实加强资金配置,针对不同类型企业信贷资金配置的差异性需要继续推动绿色信贷,实现产业低碳化转型发展,这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碳化信贷金融机构
氯离子侵蚀程度与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碳化的影响探讨
高钛型高炉渣混凝土碳化深度试验研究
碳化高温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聚丙烯腈原丝中温碳化过程中导电性能研究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