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外贸发展潜力研究

2022-12-28 15:09李国庆通讯作者窦一凡么秀青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9期
关键词:外贸新冠疫情

李国庆 韩 越(通讯作者) 窦一凡 么秀青 姜 丽

(1.云南师范大学泛亚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2;2.青岛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2019年年底,突然暴发的新冠疫情使原本正在不断发展的中国外贸市场出现诸多变数。疫情的不断蔓延使得全球产业链循环受阻、供应链局部断裂的现象突出。此外,各国出于疫情防控需求对国境关境的封锁也给国际物流正常运行增加了成本。尽管新冠疫情带来的诸多问题对我国外贸产品的国际贸易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是在政府部门的科学引导以及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外贸企业经济恢复速度远超预期。202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为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出口额达到17.93万亿元,同比增长4%;进口额为14.23万亿元,下降0.7%。2021年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全年货物进出口额39.1万亿元,增长21.4%,其中出口额增长21.2%,进口额增长21.5%。通过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的国内国外双循环的发展策略和对疫情的合理把控是实现我国对外贸易迅速恢复的关键。

为进一步加深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外贸发展潜力的研究,本文对部分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细致地研读并做出相应总结。其中刘花(2020)从新冠疫情对中国外贸的影响角度分析,得出疫情下的停工停产以及一些国家的恶意推动是造成我国外贸环境不佳的主要原因。吴君民、徐刘阳(2020)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出发,对新冠疫情下短期产生的物流成本增加、供应链循环受阻、线下交易受限和长期面临的全球供应链重构、冷战思维抬头及不确定性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新冠疫情对我国外贸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政策。王海军、刘超(2020)在其文章中从外需、供给、物流以及回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指出新冠疫情对我国外贸环境带来的冲击,并分别从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三个层面出发,通过扩大内需、调整市场布局及加强市场监管等对策实现对症下药,合理改善疫情影响下的中国外贸市场环境。赵瑾(2020)以全球供应链的视角研究发现,新冠疫情的蔓延对我国的最终产品、纺织品以及服务贸易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同时其指出若新冠疫情震中再次移至亚洲,我国外贸将受到重创。为此,她从长期和短期两个维度出发围绕高质量发展为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提出了政策性建议。王丽、黄德海(2021)针对受到国内外新冠疫情双重打击后的中国外贸市场进行分析,提出了依托政府支持,协调出口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注重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等对策,充分运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更好地改善我国外贸市场环境。陆燕(2021)分析指出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供应链中断时间比预期更长,对世界经济复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尽管表现出强大韧性的中国外贸市场实现了较快的增长,但海外市场所存在的供应受阻、运输不畅等问题的存在仍对我国的外贸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维护日益成为重中之重。

本文通过对以往相关文献的分析与创新,着力于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外贸发展潜力的探究,试求新冠疫情对中国外贸市场环境带来了哪些问题?并探究我国双循环发展策略存在哪些奥妙之处?力求究其根本,提出对策,找出新冠疫情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前行之路。

一、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进出口贸易现状

2021年国际形势复杂,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反全球化浪潮持续蔓延。新冠疫情发生后,全球经济增速普遍放缓,中国经济依旧保持着稳定增长,各行各业长期平稳发展的趋势已经明朗,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正在逐步实现。2021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2021年全球增速预测值将下调至5.9%。世界银行、IMF等国际组织2021年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均在8%以上,不仅高于全球平均增速,也高于主要经济体的增速,体现出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良好预期。

目前新冠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在国际上中国也充分展现了大国担当,2021年我国已经对全球150个遭受新冠疫情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累计20亿剂疫苗,与此同时参加了国际抗疫帮扶计划,对国际新冠疫情的缓解提供了大量实际援助。

2021年第四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彰显了国内市场巨大的消费需求,对拉动中国商品进口与世界经济回春具有重大推动作用。2021年我国货物进口总额为26875.29亿美元,同比增长30.7%。随着全球各国对新冠疫情治理的进步,各国的生产纷纷走向了正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局部断裂问题也得到很好的修复。依托占世界1/5的人口和飞速增长的经济实力,中国市场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此外,RCEP的签署为中国的外贸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诸多因素的推动以及我国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加持使得我国进口规模不断扩大。进口国家遍布世界各地,以“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亚太地区国家为主,欧美各国的进口也占到较大比例。同时,我国进口的产品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中2021年集成电路的进口金额达到1.08万亿元,同比增长9.8%;自动处理设备及零部件的进口金额也达到了1784.5亿元,同比增长8%;铁矿砂进口4963.5亿元,同比增长14.7%。由此观之,进口产品结构正向着多领域、多层次、大规模的方向不断迈进。另外,正致力于构建新发展格局、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中国更加注重内需的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被进一步刺激,这也会对我国各类产品的进口带来一定的影响,进口产品结构也将被重新构建。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受阻,对中国货物进出口造成了短时间内难以弥补的影响。国内政策稳定施行,为各个领域的从业者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企业产业链不断修复,“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已形成,防疫检验要求也逐步形成标准化规则,物流与出口产业链日益恢复,2021年货物出口总金额达到3.3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9.9%,其中对东盟、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的集中暴发对中国外贸企业进出口造成了短期内改变的影响。新冠疫情造成企业复工时间推迟以并且集中力量生产抗疫物资,造成外贸企业难以及时完成国外订单,这不可避免对中国外贸企业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即便国际上大多国家对中国抗疫表明了支持态度,但难免会有部分国家有一些“小动作”阻碍中国的外贸出口。但2020年境外新冠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对其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冲击,美国最高一日单增确诊病例超过51万例,对美国国内行业造成了“强制性”的停工停产。得益于我国新冠疫情控制的率先完成,国内快速进入复工复产阶段,为境外抗疫提供了大量医疗用品和生活必需品,促进了外贸企业活力的恢复。据商务部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货物出口总额为25903.87亿美元,同比增长3.6%。

2021年,是中国抗疫取得卓越性成果的一年,也是中国“两个一百年”的重要时期。“十四五”计划对中国外贸企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我国进出口商品总值达到3.36万亿美元,初级产品金额为0.14万亿美元,累计同比为21.1%;工业制品出口金额达到3.22万亿美元,累计同比30.3%;第四季度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到26.4%,新冠疫情造成了国内短时间的经济、生产生活停滞,也正是新冠疫情期间经济发展暂时停滞刺激了国内市场需求大幅度增长,我国逐渐转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作为世界重要的制造大国之一,我国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我国完善的产业制造业在新冠疫情期间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医疗用品与医疗设施,兼顾了大国担当与外贸出口增长。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国际供应链的重构对国际形势也具有重大影响,我国顺势而上,抓住机遇,把握自身优势,也为全球经济复苏与畅通全球供应链贡献自身力量。

2021年11月RECP协定的成功签署对中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缓解了外贸企业出口的太多不确定性。2021年1月至11月,中国服务出口额为0.3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1.1%,其中运输增长最为明显,2020年运输服务出口额为566亿美元,2020年1月至11月出口额已经达到1108.6亿美元,同比增长 127.1%;相反,受新冠疫情影响,旅行行业出口额依旧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总体仍处于调整阶段。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年度报告,出境旅游将逐步恢复,主要面向新冠疫情防控措施较为协调的国家和地区。

同时面对新冠疫情过后的复工复产以及国民消费热潮,我国有庞大的经济消费群体和需求市场,部分商品服务开始由出口转向内销,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2021年12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1268.9亿元,城镇和农村分别为35242.8亿元和6026.1亿元,相较于2020年12月的34706亿元和5860亿元,国内消费能力具有明显的提高。供应链中地位的上升与国内市场庞大的需求对中国的外贸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外贸进出口形势分析

1.中国外贸领域现状

从短期来看,2020年1月新冠疫情暴发,对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往来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新冠疫情暴发初期,中国采取封城,居家隔离,减少外出旅行以及停工停产等措施控制新冠疫情,这些措施难以避免地减少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同时有部分国家以中国出口产品携带病毒为借口,进行贸易上的政策封锁,阻碍中国的产品出口。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的外贸发展内生增长动力仍然强劲有力。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和中国外贸不会因为一场疫病而停滞。开放、合作、创新的中国将会继续为世界经济恢复和增长注入强大动力。虽然新冠疫情暴发初期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出口贸易,但是从2020年一整年来看,随着各国贸易陆续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各国的出口随着新冠疫情的严重程度逐渐降低。中国作为第一个发生新冠疫情的国家,积极采取行动,率先控制新冠疫情,抢先一步实现复产复工,在医疗物资、储备物资、生活用品等方面的出口额增幅较大,带动了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国没有向新冠疫情屈服,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也促使中国2020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不降反升,增长幅度也达到空前最大。

虽然新冠疫情在客观上为中国对外贸易优化转型提供了契机和动力,丰富了中国应对突发性危机的经验,但其对中国乃至世界贸易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都是极其深刻的。深入探究新冠疫情为中国外贸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积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规避和防范,对于中国扭转新冠疫情下的外贸困境,提高我国外贸企业应对机遇和挑战的能力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国内外新冠疫情已持续两年左右的时间,其对中国外贸所造成的许多不利影响,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

(1)全球产业链受到冲击

新冠疫情初期工厂停工停产十分普遍,机电机械行业以及纺织、家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领域遭遇了较大的挫折。随着新冠疫情得到控制,生产秩序逐渐恢复,而由于货物运输受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企业费用攀升,而出口产品价格未能同步提高,致使企业不堪重负。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导致中国进口元器件供应短缺,新冠疫情管控也给外贸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居家隔离的生活方式使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发生相应变化,线上消费成为新亮点,传统的以线下外贸为主的贸易模式亟待变革。而在消费领域,全球消费者购买力低下,消费意愿委靡,尤其是高消费行业和旅游行业需求大幅度下滑。近年来,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当中的地位日益彰显,在深度参与国际分工中,我国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的安全性受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更加明显,使我国外贸在全球性新冠疫情危机中更加被动。全球产业链的断裂不仅是由于全球供需受到的严重冲击,更是由于不同经济体经济复苏分化导致供需错配以及国际物流运行受阻造成的,劳动力的短缺则加剧了供应链的中断。

(2)外贸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新冠疫情的出现增加了线下交易的难度以及国际市场不确定性,货物运输受阻、汇率大幅度变动、国外贸易政策变更的风险层出不穷,深刻地改变着全球的贸易格局。然而,新冠疫情下我国外贸订单暴增的情况下,企业利润反而出现缩水。全球海运效率的降低致使仓位紧缺,一方面,引发港口货物的堆积,增加企业面临延迟交货甚至违约的风险,另一方面,运输费用的急剧提升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压力,挤压着外贸企业的盈利空间。新冠疫情下全球劳动力参与率受到明显影响,切断了部分消费者的稳定收入的来源,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增长乏力,全球主要经济体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纾解困境,由此带来通货膨胀压力,降低了各国人民的购物需求和消费信心。中国外贸形势与全球新冠疫情治理格局及此格局下各国所采取的政策密切相关,当前新冠疫情呈现逐步好转趋势,全球供应链逐渐恢复,中国暴增的订单数量可能回归理性,出口额的下降以及外汇流入的减少将导致人民币升值,新冠疫情不同方向的演变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各国政策走向的不同,由此带来我国金融市场的波动和世界经济秩序的不稳定,引起生产领域和投资领域的不稳定。

(3)外贸企业资金链压力大

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背景下,我国外贸成绩突出,但外贸行业所面临的资金问题也不容忽视,不少企业面临资金断流、生产受阻、违约赔偿等困境。本身外贸与国内贸易相比,就存在资金回收周期长、客户信用风险分析难度大等特征,新冠疫情下外贸企业收回货款变得更加困难,货款回收周期延长和资金周转压力则更为普遍。与此同时,由于各方面成本、费用的提高以及各国新冠疫情控制状况存在差异,客户信用风险难以防范。此外,新冠疫情打击了全球投资信心,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规模大幅度下降,外贸企业融资相对更为困难。客户以各种理由进行压价,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大大增加,我国出口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自身基础薄弱,技术水平有限,产品竞争力缺乏,更容易陷入低价竞争,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弱,易于受到突发性资金危机的影响,小微企业相对而言也更加缺乏规范性,不易得到银行的融资。外贸企业亟需更加有利的政策扶持以获得新的生机,在新冠疫情中加速复苏。

(4)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全球的经济秩序的变革对政治秩序造成冲击,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涌现,通过实施单边制裁、贸易壁垒、煽动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等手段减少进口、稳定就业以及保护本国企业的生存。例如,美国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经济复苏缓慢,通过贸易争端向中国出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压制中国出口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进步。2020年1月至10月全球实施的贸易阻碍措施有956起,已经超过了2019年全年的实施数量并上升了18.17%,中国遭受贸易保护措施329项,居于全球首位。新冠疫情影响下,各国恐慌情绪加深,进口国家监管进出口产品更为严格,中国出口产品面临更多阻碍,许多产品被迫由出口转内销,企业面临转型的压力,与此同时,人员流动变缓,旅游业等经济部门遭受到严重的打击。我国所面临的冲击不仅体现在进出口方面的限制,而且在制造业的外迁和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回流方面也颇为明显。新冠疫情下的经济复苏并非“零和博弈”,多边合作以及政策协调是解决全球性公共危机的有效策略,然而,目前全球政策协调机制缺乏,全球应对和全球合作的机制尚未形成。

三、后疫情时代中国外贸的纾困对策

1.创新业态发展模式,推动产业链稳定通畅

一直以来,全球产业链呈现多元化、区域化的发展态势,受新冠疫情影响,此项发展进程受到一定冲击,产业链外迁速度有所加快。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中的一员,首要任务是避免全球产业链中遭遇“断链”和“脱钩”现象的发生。为此,首先,应当积极推动国际间经贸合作,着力构建产业链供应体系。根据目前全球产业链转移趋势,我国应当着力加强与东盟、日韩等亚太国家、地区的合作,依托RCEP协定强化中国在亚太地区产业链、价值链的核心地位;同时增进与欧美国家的产业合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抵御美国“毒丸条款”的制约影响,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全球产业链稳定通畅。其次,重视海外仓高质量发展问题,创新外贸新业态发展模式。新冠疫情冲击之下,线上消费热度提升,传统外贸模式相继改革,海外仓、跨境电商、数字化等贸易新业态迎来发展契机。我国应当把握这一机遇,积极鼓励外贸新业态模式和海外仓高质量发展,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落实国际国内双循环政策,寻找创新突破点,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无阻。与此同时,应当加深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通过优化通关流程手续、进出口环节减税降费、改善和提升跨境口岸服务环境和服务能力等手段,清扫产业链流通阻力,充分展现我国外贸行业的活力与韧性。

2.挖掘进出口潜力,跨周期减少外贸市场波动

当前形势下我国外贸面临的不稳定因素不同以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我国应秉持经济命运共同体意识,做好跨周期调节计划,促进外贸市场稳定。跨周期是相对于逆周期提出的概念,旨在制定经济调节政策时,政府应将重点侧倾于中长期的宏观方向,从持久战的角度对进出口外贸市场波动情况加以认识,将市场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第一,应当积极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模式,加大对跨境金融服务机构的支持,保障生产和投资领域稳定,抵御世界金融市场波动对我国产生的不利影响。第二,挖掘进出口潜力,尤其是做好相关大宗商品的进口工作,保障重点进口行业各环节运行稳定。充分利用RCEP关税减让的有利条款,结合“一带一路”、中欧班列等优势合作,优化大宗商品进出口通关程序,扩大进口类别,保障国内大宗商品的有效供给。第三,着力缓解进出口物流压力,联合港口管理加强对海运、航运的监管措施。货运作为进出口行业重要环节,其良性发展和竞争有利于平稳外贸市场的波动因素。政府应当严厉打击违规收费、哄抬运价的不良航运相关企业。同时向小微外贸企业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其与航运企业签订较长期协议,保障进出口货物运输状况稳定,畅通国际物流链。

3.积极完善扶持政策,激发外贸企业运营活力

受新冠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外贸行业发展疲软。新冠疫情初期,我国各项帮扶支持政策主要倾向于新冠疫情防控,对经济领域,尤其是受打击严重的外贸企业的扶持政策不明显。为了避免新冠疫情对外贸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应实施力度更大的扶持政策。首先,政府应减税降费,为进出口贸易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应当着眼于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力度,通过培育保单融资业务或增加外贸信贷投放等手段为其提供强有力的融资支持,激发全行业活力与发展动力。其次,提升外贸企业抵抗外来风险能力。在这一方面政府首要任务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并结合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作用的覆盖范围、推动银行开展对中小企业远期结售汇业务、推进人民币跨进结汇进程等手段,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保障力度。最后,加强对外贸领域就业问题的重视,尤其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企业,要做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的落实。加快外贸行业用工定点定期监测机制的建立,大力支持地方人力资源的保护保障力度。

4.化危机为机遇,逐步扩大贸易朋友圈

新冠疫情背景下世界经济形态呈现出危机与机遇并存的状况,只有做到充分把握机遇,才能将危机转化为中国经济腾飞的跳板。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应充分把握“一带一路”和RCEP倡议的契机,加强中国与沿线亚太国家和欧美国家的双多边经济合作与自由贸易区建设,增加贸易朋友圈的国家数量,打造长期有效合作平台,加速贸易全球化、自由化建设进程。与此同时,重点打造贸易中心城市与地区,大范围开展外贸创新发展试点工作,通过增设相关外贸、货运综合服务试验区,来支持创新发展离岸贸易。政府要重视国内国际双循环政策的落实,加强对关键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双循环贸易企业。基于后新冠疫情时代现状,我们还应大力提升贸易自由化水平,精准落实科学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营商环境,逐步扩大进出口货物种类和来源。同时加强组织管理和实施,支持地方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贸易协调援助制度,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最后,中国应积极开展大国外交,以经济发展助力政治优化,加强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凝聚力。

猜你喜欢
外贸新冠疫情
战疫情
新冠疫苗怎么打?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抗疫情 显担当
新冠病毒的自白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