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环正源(江苏)生态有限公司 马丰华
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粗放,为了追求高效率的经济提升水平,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而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污染已经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经济持续发展,因此全世界对于环境保护都更为重视。环境管理是维护生态环境稳定和谐的重要措施,而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中的重要工作,更要明确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需要通过有效的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
环境监测具有前瞻性的特点,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手段。对于污染排放标准和整改期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环境监测也能够提供监督[1]。对于很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环境监测能够做出快速的反应。随着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各种大规模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也时有发生。对于此类问题,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对污染范围、污染源进行监控,可以提前制定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案,使污染传播范围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降低环境污染的危害。
在环境监测中,能够运用特定技术仪器,对范围内的标志性污染物和污染物浓度进行监测,对于监测获得的数据,可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归纳整理,进而对区域内环境污染的主要成分、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污染物的浓度水平、污染范围的变化趋势等加以分析和明确[2]。由此可见,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科学依据,通过环境监测获得的充足数据,可以为环境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环境管理部门可以利用环境监测数据,调查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任人,追究其法律责任。
通过环境监测工作,可以了解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因此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服务主体,发挥环境监测应有的价值。环境监测中需要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信息传达的及时性、高效性[3]。可以及时地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待核实相关情况后,做出系统的解决处理,保证环境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中,应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及时更新环境监测设备设施,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确保环境监测各项工作稳步开展,为环境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环境监测最主要的作用是采取科学监测方式,关注可能发生污染的地区,分析噪音、土壤、水资源等污染情况,将环境污染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通过环境监测发现污染问题后,可以立即调查治理污染源头,教育处罚相关责任人,从源头上对污染问题加以控制[4]。同时,可利用环境监测追查已经扩散的污染,对污染走向和流动方向提前预测,警示相关部门注意预防和处理,从而避免污染问题进一步扩散和加重。
在环境管理中,环境监测能够发挥监督环境管理问题的作用,利用环境监测数据,可以对环境治理措施的具体执行效果加以了解,从而有效监督环境治理工作,提升环境管理成效。在环境管理中,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重要基础,对于环保项目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项目建成后的发展情况也能进行监督[5]。另外,对于已经处理的环境污染,可以通过环境监测进行后期监督。例如对于出现大规模污染的工厂整改之后,利用环境监管体系,可以周期性检查整改效果,确保整改措施落到实处,避免再度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城市环境规划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城市环境规划对于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得到了充分重视。在城市环境规划中,应考虑环境质量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包括交通运输、饮食生活等方面[6]。利用环境监测,能够为环境质量提供保障,确保城市环境规划有据可依,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并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利用环境监测数据,能对城市现有的污染物、污染源、污染范围进行了解,进而为居民区规划、工厂选址提供参考,减轻环境污染程度,降低各种污染对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
排污许可证证后管理、自证守法成为当前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依法开展环境监测则是重要手段之一,排污单位所建立的环境管理台账需要如实记录主要生产设施、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及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量,特别是通过环境监测能及时发现超标等异常情况,并能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减轻危害后果,以有效提升国家排污许可证证后管理绩效,同时也是排污许可执行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企业自证守法提供数据依据,为环境管理统计、重点污染物排放量考核、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提供原始依据,为排污税征收缴纳提供核算依据。
在环境管理中,环境监测能够提供充足的环境质量数据,通过整合处理相关数据资料,有助于科学研究顺利开展。当科技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时代发展进程产生作用。例如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下,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及行业中都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科学所带来的各种新生力量,也深远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7]。而环境监测数据不但可以为环境管理研究提供数据参考,也能够对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等加以体现,从而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提供充足的数据参考信息。利用环境监测的各项数据,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促进了多学科共同发展。
环境监测工作在我国开展时间有限,技术水平也相对落后。尽管我国当前环境管理体系日益完善,不过在环境监测手段上仍然比较欠缺。很多监测站采购设备当中仅包含了相对基础的类型,缺少灵敏度较高的大型设备。现有的研究人员在设备研究维护方面的知识不足,容易导致设备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生故障,造成闲置。由于我国环境监测体系薄弱,对于国际先进监测技术无法适用,对于复杂多变的极端环境也难以应对[8]。因此很多环境问题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导致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在环境管理当中,环境监测人才比较缺乏,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环境监测技术比较新颖,我国对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在人才培养投入方面比较有限,因此环境监测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不足。环境监测工作就业门槛无法有效提高,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难以提出足够高的要求。由于环境监测体系建立时间比较短,一些地区的政府部门对于该体系缺乏认识,在资金支持方面力度不够,环境监测体系发展缓慢,因而造成人才缺乏现象没有得到解决[9]。此外,环境监测人员日常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较大,经常面对各种突发性监测任务,只能通过不断加班增加工作量来完成。因此,环境监测人员工作压力较大,福利待遇不足,对优秀人才缺乏吸引力。
为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对不同地区分别制定个性化的监测指标。例如对于已经产生环境污染的地区,应当跟踪调查具体的污染物类型,合理预测污染物的扩散路径,将预测路径途径的区域提前明确,并告知相关单位加以预防,从而避免污染蔓延得不到控制。但是,在当前绿色环保生态环境的理念之下,很多特殊地区都没有建立相应的环境监测标准,使得环境监测的实际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影响力也有所不足。不同地区的污染情况均有差异,不同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也有较大的不同,而最终产生的污染种类也差异较大。环境监测部门没有针对各种污染物类型、污染源头情况等制定细化的监管标准,因而导致环境监测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目前,我国对于不同地区的环境监测职能划分不够细化,对于各部门所负责的项目划分不够均衡,因而部门内部团队协作能力、工作积极性都比较低。环境监测部门对于部门内部的人才培养制度、人才规划制度也没有及时建立,内部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在很长时间内都不能得到强化。管理人员对于长期目标和中短期规划制定不足,技术部门环境监测人员工作经验欠缺、专业知识不足,因而导致环境监测工作效率较低。甚至有一些环境监测机构为了完成既定任务,采取瞒报、虚报监测结果的方式应付,导致环境监测结果无法真实反映地区环境情况,环境监测体系的公正性、真实性没有得到建立。由于环境监测制度的缺陷,环境监测人员存在较大流动性,有些技术过硬的优秀人才无法长期留在监测岗位,因而导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不理想。
环境监测工作开展需要转变以往单纯依靠人工的模式,积极引进各种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使工作流程得到优化。加强对技术设备的投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信息技术等,构建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监测体系,更高效地完成数据采集调用及整理分析。整合在线监测及卫星遥感技术,保证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实时监控,充分发挥出环境监测技术优势。在引进先进技术的过程中,也要保证技术的适应性、针对性,能够与不同区域实际环境情况特点相契合[10]。在对先进技术进行引进的同时,需要构建针对性的标准体系,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支持与保障。通过先进技术和实际情况的融合,提升技术可行性。
环境监测人员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主体,其能力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加强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教育,提升其素质水平和工作能力。以环境监测工作具体任务要求为依据,构建专门的培训机制,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环境监测知识宣传教育,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在培训工作开展中,需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与薪资绩效挂钩,以激发工作人员学习积极性。在针对现有人员开展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部优秀人才,充实环境监测工作人员队伍,重点纳入管理型、保护技术型人才,使环境监测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根据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应进一步拓展环境监测工作范围,确保各个领域全面覆盖,为环境保护制度落实执行提供支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共同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规范管理各类环境要素。构建专门的环境监测平台,保证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实现数据信息能够实时共享,进而提高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11]。在实际工作中,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人员,要做到随时沟通,对严重、复杂的环境问题,共同研究提出处理措施。随着近年来各种新型污染物和污染源的产生,对环境监测标准也要相应完善,改进环境监测设施,将环境监测工作范围进一步拓展,以达到更理想的环境监测水平。
要对环境监测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保证各项工作任务都能受到有效监管,进而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将环境监测工作的具体流程加以优化,对每个工作环节都要给出具体规定,在技术操作上加以规范,减少数据不准、工作误差等不良情况发生。在环境监测总站和分站之间构建联系渠道,对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全面评估,保证调控管理的有效性。环境监测站应根据要求,做好数据采集与汇报工作,确保各部门工作得到协调,减少环境管理混乱的发生。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对环境监测形式、内容进行改进,确保管理制度科学完善、各项制度细则明确优化,使环境监测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生态预警是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注意利用好环境监测数据,完善环境监测体系,保证全过程有效的环境监测与控制。在实际工作中,要将环境监测方法紧密贴合相关标准规范,如对数据获取传输及处理工作,需要注重时效性,能够真实反映出区域环境实际情况。基于环境实际特点对生态预警指标加以建立,合理分配风险系数权重,并对阈值合理设定。保证对污染源实时跟踪,随时了解环境污染的发展变化。对于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要做到提前预警和警示。针对大气监测、土壤监测、水质监测,均要构建针对性的监测流程及预警指标,确保环境监测达到理想的精确度,有效预防环境污染的出现。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环境监测可以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确保环境管理工作成效不断提升。因此,对于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应充分认识,明确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采取具体的解决策略,使环境监测水平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