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理论型社团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研究
——基于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的分析

2022-12-28 13:13杜玉春
关键词:社团理论思想

杜玉春,梁 鸿

(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

针对处于关键成长期和对国家发展有着特殊意义的大学生群体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相关顶层设计为标志,关注度上升到历史新高点。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指出各高校要依托社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帮助社团选聘指导教师,支持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增强教育效果[1]。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立德树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必须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2]”2017 年2 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再次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作用[3]。

当前,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示精神与政策文件的具体实践中,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型学生社团已经成为部分高校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抓手[4]。学生理论型社团建设与发展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如武汉大学成立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士生宣讲团,清华大学成立了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委讲师团更是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43 所在京高校成立了由150 名研究生组成的北京高校博士生宣讲团。在上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就有超过20 所院校建有该类社团,学校占比超过50%,上海全市大学生理论型社团数量超过30 个。在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增速不减的同时,多数此类社团面临着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影响力较弱、开展活动途径较为单一、内容缺乏深度、继承发展较难等问题和挑战[5-7],这让部分高校以发展学生理论型社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多少显得有些一厢情愿。然而,其中也不乏成功的实践,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以下简称“复旦博讲团”)即为典型代表。

一、复旦博讲团发展历程与成就

(一)发展历程

1.创立阶段(2002 年—2006 年)。2002 年4 月,“21世纪博士生学术实践互动讲师团”(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更名前的名称)成立,它由来自不同专业的博士生(包括部分优秀硕士生)组成。成立的初衷是为研究生提供思想整理与阐发以及再提升的平台,丰富研究生学术文化;推动研究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一阶段,社团几乎不存在固定的组织结构,更多是通过个体之间的直接互动进行联结,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也多是临时性的。在初创的前三年,讲师多为学校以及周边社区提供分享,得到的认可也仅仅来自学校和较为基层的政府部门。

2.成长阶段(2007 年—2016 年)。该阶段又分为相对低速成长时期与高速成长时期。以成立十七大精神主题宣讲团为标志,博讲团进入前一时期。此间,该团开始转移学习重心,进一步突出前一阶段包含于“时事热点”领域的学习内容,逐步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作为主要学习内容,社团也渐进地向理论学习型社团转变,但社团仍然未能建立结构清晰的组织架构。截至2014 年9 月,该组织运营成员不超过5 名学生和1 名指导教师。它所成立的各个主题宣讲团也具有相对明显的“运动式”特征,即紧跟国家发展进程(尤其是政治方面),但持续时间不长。在组织各个主题宣讲团的过程中,博讲团成立了临时工作团队,采用项目制方式完成相关工作,这是在没有稳定成熟的工作团队与工作机制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补充或应急方式。

自2015 年开始,博讲团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突出表现是高宣讲场次。在2015 年9 月至2016 年9 月一年时间内,博讲团面向学校、社区和军营等不同单位宣讲场次达到290 场,其中宣讲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场次超过190 场,不计寒暑假时间,平均每天宣讲1 场,在活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活动效果也上升到了新的水平。这一时期,博讲团建立了完整的组织结构,博讲团的团长由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任命,且要求由学校(兼职)辅导员担任。

3.成熟阶段(2017 年至今)。自2017 年开始,博讲团进入成熟阶段。首先,从结构维度看,博讲团建立了成熟的内部组织架构。同时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指导、团长具体负责落实执行的工作机制以及各种激励机制相对完备、运行顺畅。过去四年内,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几乎没有变化——体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其次,从运行过程看,各方的资源投入相对稳定、充足、可预期,活动开展也有计划、有规律,形成了学校支持、研究生工作部执行、院系参与的讲师输送和培养模式。最后,从结果看,除了学习和宣传活动一如既往高频次、高质量外,还于2017 年荣获由中宣部授予的“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现阶段,复旦大学博讲团已经发展为复旦大学研究生自主开展理论宣讲的志愿服务组织,在深化和拓展复旦大学党的理论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博讲团发展历史的回溯与总结,根据结构、过程和结果三个维度,博讲团在过去的17 年中可分为创立、成长与成熟三个阶段。其中,成长阶段又分为相对低速成长时期与相对高速成长期。不同阶段或时期之间,在结构、过程与结果三个维度方面,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有着不同的特征。

(二)主要成就

复旦博讲团自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大学生开展理论宣传的优势,结合形势任务,立足学科背景,秉承“学以致用双向增进,宣传理论服务社会”的宗旨,先后组织了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海世博会、建党90 周年、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等主题宣讲团,扎根基层开展理论宣讲、宣讲服务、实践调研,深入群众宣传党的新理论、新思想和新方略。据统计,截至目前,博讲团为各类机构和单位已开展2 300 余场讲座,听众超过9.5 万人次。博讲团曾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全国2016 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上海市优秀志愿者组织”“上海市2016 年度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9 年6 月,博讲团受邀赴京,以“砥砺初心永久奋斗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与担当”为题,面向中宣部机关及直属单位600 余位干部进行宣讲。《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对博讲团的工作经验作过深入报道。

二、复旦博讲团关键发展措施

(一)加强课程建设,提高宣讲质量

一是加强课程内容建设。完善存量课程,打造百科全书式的专业讲座资源库;推出增量课程,开设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的系列讲座。二是建立课程生成机制。严格按照“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培训提素质、集中备课提质量”要求,不断提升课程质量;深化同马克思主义等学院和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三是完善课程评价机制。明确课程评价的基本标准,制定科学、完善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资深讲师评课制度,完善听众反馈制度;建立课程分级管理机制,按照课程质量评定和升降课程等级。四是建设精品课程。培育不少于100 门精品课程,不少于200 门的精品培育课程;建立学校牵头、各院系具体组织落实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机制,设立专门经费保障精品讲座建设;鼓励校内有关培训课程积极点播精品课程,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品牌效应;大力开发网络精品课程。

(二)加强平台建设,拓展辐射范围

一是拓展校内平台,建设“学生理论超市”。每年定期推出专题清单,供基层党支部和团支部“菜单式”点学,要求基层学生党支部、团支部每学年至少点播一次博讲团的讲座,学校各级党校的部分课程可以由博讲团讲师主讲。二是拓展校外平台,建设“市民理论学校”。推出面向全市市民的理论学校系列讲座,立足上海、解释上海、服务上海、覆盖上海,构建实践育人的共同体。三是拓展海外平台,建设“海外理论交流”平台。依托学校孔子学院和海外中国中心,鼓励和支持博讲团开拓学生海外理论交流平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青年声音。四是拓展网络平台,建设“理论学习教学楼”。利用新兴自媒体,推送解读理论和时政热点的文章;精选讲座资源,进行视频拍摄和后期制作,通过“易班学院”网络平台供全国大学生观看学习。

(三)加强联盟建设,提升群体效应

一是加强“两个联盟”建设。包括推动上海市高校学生理论社团联盟建设;成立全国高校学生理论社团联盟。二是以“两个联盟”驱动博讲团内涵建设。抓学习、抓培训、抓研究,促进博讲团把宣讲理论与信仰理论、传播理论、践行理论紧密结合,通过不断丰富和完善内涵建设,提高实际能力,推动社团发展。

(四)加强队伍建设,激发队伍活力

一是优化队伍构成。吸纳有理论学习热情的研究生加入博讲团,充分发挥院系推荐在新讲师选拔推荐中的重要“源头”作用,不断扩大讲师规模。二是加强队伍培训。建立理论爱好者、自主学习者、青年宣讲员和资深宣讲员分层次管理模式,形成“1-2-3 型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强化队伍考核。建立健全具有博讲团特色的考核评价体系,做到过程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考核不合格或者违反校纪校规者直接取消博讲团成员资格。四是完善激励机制。在奖学金、荣誉称号评定中将博讲团工作经历纳入评价指标体系;推荐优秀成员参评上海市、全国的荣誉称号。将博讲团优秀成员作为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渠道,发掘和培育优秀学生骨干。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建设实效

将博讲团建设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格局。学校要加强对博讲团发展方向的规划,加强宣传,并协调院系、专业教师参与博讲团建设。学校主要责任部门要积极推进博讲团和“两个联盟”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学校其他有关部门要在经费、场地、人员等方面支持博讲团和“两个联盟”建设,实现“有固定场所、有专门人员、有经费支持、有活动载体、有机制保障”。各院系要积极建设好精品课程并积极探索建立课程教研室,并安排专人负责;研究生工作部要将院系博士生讲师团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核院系学生工作的重要指标。

三、经验与启示

(一)明确学生理论型社团价值,最大限度凝聚共识

首先,须学校、学生管理部门、社团等不同层级主体明确建设学生理论型社团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进而最大范围凝聚共识。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理论型社团工作,是加强正面宣传、及时准确宣讲中央有关精神的需要,是实施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计划、满足基层群众理论需求的需要,是加强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深入群众的需要。必须要从深化党的理论工作、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学生理论型社团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和改进学生理论型社团工作。

(二)紧密结合校内外两个实际,确立可行发展目标

虽然当前各高校所处的外部环境并不存在较大差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所有高校共同面临的紧要任务,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各高校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高校须结合校内与所在社区或地区实际情况,确立可行的发展目标。相对而言,复旦大学在许多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具体实践中,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为此,复旦大学广泛动员、不断整合各方资源——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最终推动博讲团取得出色成绩。

(三)学校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类市场化高效运作

学校及多方的指导和支持是复旦博讲团快速发展的关键条件。但是,无论博讲团经历何种变化,学校仍坚持它的学生组织属性,目的是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学生自主创新实践。同时,学校严把质量关,特别是思想政治素养关。这是克服各种困难,尤其是应对该类社团可能遇到的政治风险的关键。另外,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博讲团在宣讲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类市场运作方式——视理论学习成果及其转化之后的课程质量为社团生命线,积极主动推销自己的课程,满足听众多样化的理论需求。虽然,课程建设多是自上而下进行,但是服务的产生则更多采用市场的方式。此种方式的选择既是对外界理论需求市场准确把握的结果,又是不断提升课程质量的结果。

猜你喜欢
社团理论思想
缤纷社团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思想与“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