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李林壕
在当今社会,网络文化几乎无处不在,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还是日常生活,都逐渐与网络文化相关联[1]。随着网络世界的扩大和完善,网络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模式、思维观念和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等的影响也越来越深,不能否认互联网带给高职院校学生的便利和利益,如丰富了学生知识储备,拓展了学生视野,给其发展成才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机会等等,但作为一把双刃剑,网络文化也夹杂着一些负面内容,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与网络文化的关系日渐紧密。学生每天都在通过网络世界去丰富自身生活、获取社会新事情和新文化、获取新信息、等等,因此网络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是日复一日逐渐加深的。网络文化其实是借助网络技术,通过秩序与格局、制度、产业、精神、现象、事件、产品以及行为等构成要素,在不同形式的影响下,孕育出不同的网络文化。因此网络文化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2]。例如,微博文化具有极强的信息碎片化特点,这种网络文化的社交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转发、评论、点赞等方式来完成;网站文化以单向传播为主,面向大众,话语权掌控在网站编辑手里;游戏文化以游戏者自我对话为主,反映现实社会;论坛文化的主导权一般把握在论坛主手里,在对应论坛这个虚拟社区中传播信息,对论坛中的群体思想、心理等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即时通信文化,则主要是指当前流行的人际交流平台,如微信、QQ等,对于满足个体社交需求,提升社交能力具有较好的作用[3]。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网络文化形式进行聊天和购物、获取新闻信息、观看视频、查找资料、打游戏等等,可以说网络文化已经浸透到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1.信息内容丰富,传播快
网络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信息内容极为丰富,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内容,无论是生活、学习、工作内容,还是国内国外最新信息,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网络对社会、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发生的事情有所了解,并且这种信息获取方式极为便捷,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知识体系的丰富、观念的更新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较强的自由性
认真分析网络行为主体,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结论,即虚拟身份构成了整个数据网[4]。这种虚拟身份给网络行为主体带来了极大的自由,这些网络主体的身份具有明显的隐蔽性和匿名性,在网络上的行为缺乏有效的道德约束和法律约束,忽略了现实社会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甚至在网络上随意发泄现实生活中的愤怒和压抑,用虚拟的身份在虚拟的世界释放人性丑恶的一面。而当这种宣泄超出一定界限时,往往会对社会造成恶性影响,甚至是伤害他人等等,例如,在微博上人肉某个事件当事人,然后对其进行极其恶毒的谩骂和诅咒;或者是随意在网上散布一些虚假信息,如新冠疫情期间,在微信群中转发某某地区新案例的不实信息,而试图引起社会恐慌。这些其实都是一种道德行为的丢失表现。
3.较强的虚拟性
正如前面所说,网络具有极强的虚拟性,不同于传统面对面的来往,人们的交往方式以图像、符号、数字等内容为媒介,实现“人-机-人”的来往,这种交往方式具有明显的间接性,而并非传统实实在在的交往沟通[5]。网络的虚拟性可能会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对现实生活产生陌生感,而脱离现实生活。而在虚拟网络中的随意性也可能被带到现实生活中,出现不诚实、不负责任的个人行为问题。
4.网络监管难度大
网络文化发展迅速,但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却没有完全跟上,再加上网络文化具有跨地域的特点,加大了监管难度。特别是在跨国家的特性上,由于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管理特性,所以对于非本国的网络管控不能完全按照本国意志来进行,因此超国界网络监管通常缺乏有效性和及时性。
1.创新教育模式
网络,创造了一个新的教育环境,创新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6]。在网络的支持下,高职院校教师可以打破传统面对面交流授课模式,而是在网上能与学生平等沟通交流,这种非面对面、非课堂的交流容易让学生降低紧张感,提升学生自信心,从而有利于交流的平等性,帮助教师更真实地掌握学生思想和意识,如果需要,还可以匿名交流。教师在这种新的工作模式中要学会应变,相关的政治思想工作者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对思想政治内容精心设计和选择,弥补“一锅端”式的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丰富教育资源
网络上的信息内容极为丰富,具有跨国度、跨区域、跨文化、跨专业、跨时间的特性,包括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都可以获得所需信息的相关内容,甚至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所需信息未来发展的趋势预测,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资源。此外,网络信息具有较强的共享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及时地与同行教育工作者进行沟通,通过相互学习,汲取经验教训,从而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
3.拓展教育空间
网络帮助教育工作者挣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使其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的教育空间更加宽广。网络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使得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不再局限于课堂上,通过网络沟通软件如微信、QQ等,或者是通过校园网,学生也可以自由地向教师提问,教师也自由地回复学生相关的思想政治问题,甚至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有助于提高教育效率。另外,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还可通过网络,与家长、企业、政府甚至社会各界联系起来,共同参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1.网络信息泛滥
网络信息内容来自世界各地,具有跨地域性和跨文化性。且传播速度快、内容范围广,由于信息泛滥,也就不乏混入一些黄色信息、垃圾信息等,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他们还未能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若接触到这些垃圾信息,如果学生自制能力不足,缺乏分辨信息好坏的能力,就可能被这些垃圾信息所影响。出现网恋以及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无心学习,严重危害身心健康,极不利于个人成长发展。
2.虚拟网络易致学生心理障碍
网络的虚拟性极强,可能会使高职院校学生在沉迷网络时产生一种幻觉,而混淆现实世界和虚拟网络。当下有一个热词,称为“社会恐惧症”,人们甚至给这种“症状”分了轻度和重度。如果沉迷于网络世界的虚拟交往,人们就会改变自己的人际交往习惯,在虚拟网络热情大方,在现实世界冷漠孤僻,形成“社交恐惧症”,甚至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出现不安、压抑、焦虑、孤独等情绪,产生心理障碍,导致出现心理疾病。
3.监管困难,负面信息流入
网络信息的监管难度较大,一些腐朽文化、虚假信息很难在网络上得到有效的阻击,容易借助网络传播给高职院校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就给了敌对西方势力负面文化输入机会,通过网络,向我国吹鼓资本主义制度,宣传“法轮功”等恶行文化信息,造谣中国共产党,企图动摇我国民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引起社会动荡,误导学生的三观。
网络文化的丰富性及虚拟性容易使学生沉迷其中,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地开展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吸引大学生走出虚拟网络世界,走回现实世界,走上生活正轨,重新开始新的健康生活。
另外,也要重视对网络文化的及时纠正,积极在网络上宣传正确的舆论和知识信息,开展丰富健康的网络娱乐活动和网络教育活动,例如邀请学者、专家、成功校友等在网络上分析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经历,发挥模范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素养,促进其信息鉴别能力的提高,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是开展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要对网络信息技术加以重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来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努力健全自身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让健康、积极的思想政治文化渗透到校园网络文化中,并逐渐主导校园网络文化,帮助学生鉴别政治,抵御腐朽、消极信息。
例如,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思想政治内容具体化,增加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可以在网络上开展有效的党、团活动,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增进身心健康。
虽然网络文化监管难度较大,但国家和学校都应该提高网络监管力度,努力进化网络空间。借助行政、法律手段,加强网络道德规章制度的约束性,提高对局域网、校园网的管理力度,建立有效的校园防火墙,阻止消极、腐朽信息侵入校园网,腐蚀大学生健康的政治思想。另外,加强法制教育,使学生能自主利用法律意识武装自己,规范自身网络行为,引导、督促学生形成良的网络道德和科学健康的网络意识,做到自律自求。
要对学生展开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保证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如果教育者自身思想政治水平较低,且缺乏丰富的网络知识,自然难以利用网络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
因此,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掌握网络运用技能,使其能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发布、调控、过滤校园网信息,净化学生网络空间,引导学生接触健康积极的网络信息,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高职院校学生是网络世界一支重要队伍,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网络文化日复一日地熏陶着高职院校学生,对其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改变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重视网络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积极展开应对策略,使网络文化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