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百年入党誓词中的政治忠诚话语演变及其功能

2022-12-28 12:25左高山赵聪聪
齐鲁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预备党员誓词党章

左高山,赵聪聪

(1.北京外国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2.中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入党宣誓是党员更新的重要环节,既是预备党员由非党员向党员身份转换的重要政治程序,也是预备党员向党组织表明政治立场、表达政治承诺的重要形式。党员更新是一个政党必须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正如邓小平指出:“我们党面临一个党员更新的问题,这一条不必写到党章中,但我们确实面临这样一个问题。”(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思想年编(一九七五—一九九七)》,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91页。党员更新面临的紧迫问题是对党忠诚的问题,入党宣誓则是预备党员表达对党忠诚的一种重要形式,入党誓词涵盖了预备党员对党忠诚的政治话语,集中反映了党的政治主张、政治规矩、政治纪律和政治目标。习近平指出,党员干部“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一名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共产党员,要用入党誓词约束自己”(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32-133页。。他进一步强调:“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每个党员要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生不渝。”(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497页。上述论断包括了如何理解入党誓词的作用以及如何在工作实践中坚守入党誓词的问题。本文将重点考察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中政治忠诚话语的历史演变及其功能。

一、入党誓词是党员表达对党忠诚的重要载体

入党誓词作为一种特定的政治语言,是预备党员对党表达政治忠诚的重要载体。因此,入党誓词并非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政治语言表达,而是意味着一种特定政治关系的建立,意味着预备党员与党的一种“道德契约”,也意味着预备党员对党忠诚的情感表达。信仰是宣誓的前提,如果没有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以及对党的纲领和宗旨的认同,任何誓言都没有意义。入党宣誓无论是最初的秘密进行,还是今天的公开表达,从党员起誓的那一刻起,其神圣性和警示性同时呈现在仪式的参与者中,尤其是对预备党员,具有特殊的政治伦理意义。入党誓词的宣读表征着预备党员政治身份的公开确立,政治义务也随之产生,对党忠诚是预备党员最核心的政治义务。如何理解入党誓词与传统誓词的区别?入党誓词与对党忠诚是何种关系?从学理上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对于党员牢记誓词、终身坚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誓词是指对人的行为起约束作用的言词。“誓”最初为誓神之辞,在《尚书》中多为誓军旅之辞或誓师时的训诫之辞(4)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第65页。。在《说文解字》中,“誓”是指约束(5)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52页。。段玉裁对“誓”的注释是:“按凡自表不食言之辞皆曰誓。亦约束之意也。”(6)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92页。“誓”在私人或公共领域都普遍存在。存在于私人领域的“誓”往往谓之发誓,发誓的对象既可以是自己亦可以是他人。例如,“我发誓一定要报杀父之仇”、恋人之间的“山盟海誓”就属于这种情形。而存在于公共领域的“誓”可以谓之“盟誓”或者宣誓,在仪式上比发誓更加庄重,参与的人数更多。例如,古代的“盟誓”往往要用“牲”并奏乐,诸侯之间歃血为盟即属此种情形。通常而言,宣誓是宣誓者通过公开的誓言约束其行为的一种“言语-行为”活动,通过庄重的仪式和程序来表达。入党宣誓制度保留了传统盟誓的一些基本要素,但已经超越了其中的神秘因素,是一种与传统盟誓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型制度。

首先,入党宣誓是基于“信仰共同体”或者“陌生人共同体”而进行的政治活动,而传统盟誓则是基于“血缘共同体”或者“熟人共同体”而进行的宣誓。宣誓或者盟誓的誓词或誓言都是针对特定的人群,基于特定的目的而产生的,其约束功能只对共同体内部成员发生作用。传统盟誓的誓词往往与忠孝仁义等传统伦理价值观相关,其约束功能和惩罚功能主要借助上天、神灵、祖先等神秘力量。传统誓词中的忠诚话语表现为一种典型的人身依附特征,体现为发誓者对某些个人如君王、帮主等的忠诚。入党誓词中的忠诚话语与传统誓词中的忠诚话语有着本质不同,它超越了传统的人身依附式的忠诚,具有人格独立性,体现了对政治信仰或理想信念的忠诚,超越了对个人或者政治领袖的忠诚,其约束和惩罚功能以党内法规或党的纪律为基础。

其次,传统的誓词通过盟誓、赌咒、诅咒、发誓、起誓等形式转化为誓言,对发誓者产生某种约束作用,传统誓词大都从加害或者惩罚功能出发令发誓者产生敬畏和恐惧,从消极的层面寻求安慰或保障,从而实现某种目标或者愿望(7)程朝阳、赵力:《从证据到仪式:誓言功能的法理考察》,《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第29页。。传统的宣誓常常采用类似于“不得好死”“断子绝孙”等毒誓,诉诸上天或者神明对违誓者或伪誓者进行惩罚,带有典型的报应论的特征。而入党誓词则完全摒弃了传统誓词的糟粕,超越了传统誓词中的诅咒、盟誓等因素,是党员基于自由和自主选择而做出的一种理性的政治承诺以及言行合一。邓小平曾经指出:是不是说“我‘愿意’可以赌咒,如果‘不愿意’则让我绝子灭孙”就可以呢?不是。而是“表现在行动上的言行一致和理论与实践上的一致”(8)邓小平:《论忠诚与老实(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七日)》,《党的文献》2016年第3期,第10页。。因为入党宣誓针对的是共产主义信仰,指的是党员的言行一致,对违誓者或者伪誓者的惩罚诉诸于政党制度或者党的纪律,带有现代契约论和理性主义的特征。

第三,传统盟誓和入党宣誓都包含了仪式性的因素,通过一系列的仪式性展演,表现发誓者或宣誓者的真诚性和誓言的真实性,通过参与者见证宣誓者的承诺以确保共同体的稳固。传统的盟誓,例如江湖帮派中的“滚钉板、过刀山”以及“歃血为盟”等仪式带有表演性(9)程朝阳、赵力:《从证据到仪式:誓言功能的法理考察》,第31页。。而入党宣誓则属于严肃的政治活动,摒弃了传统盟誓的仪式表演性,表现出仪式的神圣性和庄重性,誓言的实现需要宣誓者内心的自主性和真实性,是基于发誓者内心确信而做出的外在的言语表达行为。宣读誓词标志着预备党员身份的转换,正是因为宣读使得誓词变成了誓言,通过修辞和仪式的渲染,达到表达忠诚和信誉的效果。入党宣誓制度既加强了预备党员宣誓现场的庄严肃穆,体现了党章的权威和尊严,又激发了预备党员宣誓时的神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四,传统盟誓的誓词或者誓言通常比较简单、零碎,针对特定的目的和内容,其效力往往具有一定时效性,随着某一目标或任务的实现而自行消失。而入党宣誓的誓词或誓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语言现象,是预备党员表达对党忠诚的原初形态和方式,其效力具有永久性,要求“终生不渝”“永不叛党”。正是这种誓言使得政党政治成为可能,使得政党的存续和壮大得以可能。党章中的誓词是一种元语言,从宣誓的那一刻起,便赋予了预备党员新的政治生命,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关系。

第五,传统盟誓或发誓是“对天发誓”,而入党宣誓面向的对象是党旗。具体而言,“对天发誓”与中国传统的“天命信仰”有关,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礼仪之中,影响着人们的道德理念,规范着人们的日常行为。所谓“皇天后土”“天人共戮”等言语表述构成了“对天发誓”的主要内容。例如,日常誓言中的“天诛地灭”“天打雷劈”表示诅咒,“老天保佑”“上苍佑我”等表示祈愿,“人在做,天在看”表示警示,这些誓言中的“天”由于其至高无上的特征成了人们发誓的对象,人们相信只有“对天发誓”才是真正的发誓,才能增进信任、取信于民、加强合作(10)潘祥辉:《“对天发誓”:一种中国本土沟通行为的传播社会学阐释》,《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年第5期,第37-40页。。入党宣誓的对象是党旗,党章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宣誓,因为党徽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11)《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17)》,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9年,第17、37页。。从党章的规定可以看出,入党宣誓作为一种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宣誓制度,超越了传统的盟誓,“天”在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中已经没有其位置,“对天发誓”也逐渐失去了“取信于民”的功能,代之而起的是政治信仰和党纪党规,党旗的政治象征意义在入党宣誓仪式中得以凸显,从而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圣性,预备党员面向党旗宣誓从而表达其对党的忠诚。

二、不同历史时期入党誓词中的政治忠诚话语及其演变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新党员的发展大都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加上组织建设尚不完备,因而党章并未规定入党宣誓仪式和规范入党誓词。但在之后的不同时期,随着党的历史任务、奋斗目标和建设情况等条件的变化,出现了不同版本的入党誓词,呈现出不同的政治忠诚话语,虽然其内容并未统一,但集中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党对党员的具体要求,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征。党的十二大将誓词写入了党章,并对其进行了统一和规范,沿用至今。不同历史时期入党誓词的核心话语为“永不叛党”,体现了党要求党员对党组织的绝对忠诚,只是表述略有不同而已。

(一)永不叛党: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誓词中的忠诚话语

有关入党誓词的最早文献记载出现在大革命时期,尽管各地入党誓词并不一致,但核心话语是“永不叛党”,这对以后各个时期的入党誓词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1926年,有3份不同的誓词,王首道的入党誓词为“服从纪律,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严守机密,永不叛党”(12)王首道:《王首道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第35页。;夏征农的入党誓词为“永远跟党,永不叛变,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13)赵兰英:《夏征农:“战士”、“书生”、辞海主编》,《上海人大月刊》2007年第11期,第55页。;王树声的入党誓词为“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服从党的纪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严守秘密,誓不叛党”(14)《王树声传》编写组编:《王树声传》,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年,第27页。。“永不叛变”“誓不叛党”与“永不叛党”的意思基本一致,成为大革命时期党员入党宣誓时表达对党忠诚的核心誓词。“永不叛党”成为核心誓词与党在大革命时期面临的严酷的斗争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大革命失败后,一大批共产党员惨遭屠杀,党员数量锐减,加上党内一些叛徒,给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保护党的组织,保存革命火种,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员的忠诚问题,党员必须对党做出承诺,即使面临杀头也必须保守党的秘密,即使牺牲个人也绝不叛党。誓词中的“服从纪律”“牺牲个人”“严守机密”或“严守秘密”是“永不叛党”的具体表现。而誓词中的“阶级斗争”,一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党员对党是否忠诚是在实际的阶级斗争中体现的。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入党誓词沿袭了大革命时期誓词的核心内容,出现了相对稳定和比较正式的倾向。例如,1927年10月,毛泽东在酃县为新党员主持入党仪式时拟定的誓词为:“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15)炎陵县档案史志局:《中国共产党炎陵县历史第一卷(1919—1949)》,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第67页。“牺牲个人”“永不叛党”就是被敌人抓住,死也不出卖同志和组织(16)罗学渭、肖长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6页。。目前发现最早也最为完整的誓词实物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贺页朵的入党誓词:“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永不叛党。”(17)中国革命博物馆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图集(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49页。从这份实物誓词可以看出党员对党的忠诚。从其他地区发现的入党誓词以及一些革命家的回忆录中谈及的誓词与上述誓词大同小异,大都为四字句,宣誓时朗朗上口,简明扼要,容易诵记。

“永不叛党”既是大革命时期入党誓词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土地革命时期入党宣誓时相对稳定的誓词,贯穿于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且最终写入十二大党章的入党誓词之中。从相关材料可以看出,入党誓词并非是党的组织或党的领袖随意撰写的,而是与党章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根据党章的要求和当时的政治环境确定的,体现了誓词的严肃性和神圣性,同时也体现了党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工作的灵活性,入党誓词成为体现党员对党忠诚的核心话语。

(二)对党有信心:抗日战争时期誓词中的政治忠诚话语

1938年3月,党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党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党员总数超过了120万,但是入党门槛并未降低,发展程序并未放松。193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拟定的“青年预备党员”的入党誓词如下:“1.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2.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经常地积极工作(模范);3.遵守党的纪律,永远不叛党(秘密);4.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5.要做群众的模范;6.保守党的秘密;7.对党有信心;8.百折不挠,永不叛党。”(18)陈云:《陈云文集》第一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17页。他提出的标准成了中共中央拟制誓词的基础。例如,1944年,中国冀中区委印制的誓词为:“经介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作如下宣誓:(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做群众的模范;(六)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19)李起民、周濂康:《我们所看到的中国共产党新党员入党宣誓誓词》,《理论学习与探索》1994年第3期,第11页。从誓词的演变来看,“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或者“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是第一次作为入党誓词,表明中国共产党是追求人类社会先进制度的政党,“终身”“事业”等体现了忠诚的核心话语。陈云指出:“党在考察党员时主要是观察党员的政治立场和对党的事业的实际表现。”(20)陈云:《陈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04页。“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表明,在党员个人与党的关系中,党员的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奋斗到底”“永远为党工作”“永不叛党”等话语表明党员对党忠诚是长期的、一辈子的事情,这也是党反对分裂、保持团结的重要保证。“要作群众的模范”,表明群众对党员的期望越来越高,也说明党的政治影响力在不断扩大。陈云曾指出:“群众常常根据我们党员的行动来测量我们的党,所以党员无论在何时何地的一举一动,都必须给非党群众一种好的影响,使他们更加信仰我党,更加敬重我党。”(21)陈云:《陈云文选》第一卷,第141页。“对党有信心”,是针对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的悲观亡国论调而对党员提出的要求,要求党员坚定革命信念,对党的前途充满信心。当然,中共中央组织部拟制的入党誓词并未强制要求各地使用,因而各地誓词内容并未统一,但核心观点与上述誓词基本一致。

(三)坚决执行党的决议:解放战争时期誓词中的政治忠诚话语

解放战争时期入党誓词中的政治忠诚话语有了一些新的变化,除了保留之前的核心话语之外,特别强调“坚决执行党的决议”,这与我党处于发展壮大时期,面临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关。有的地方组织沿用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央组织部拟制的誓词,也有不少地方党组织自拟了入党誓词。下面列举几份具有代表性的誓词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解放战争时期入党誓词中党员对党忠诚的一些新的表述。1948年,中共中央西北局编写的《党员课本》所附入党誓词如下:“誓为共产主义,坚决奋斗到底。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努力学习。实行党的政策,服从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倘有违反行为,愿受党的处分。”(22)中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编:《党员课本》,西安:西北人民出版社,1948年,第30页。1949年8月,《中共右江地委扩大会议决议》规定的入党誓词为:“我诚心诚意,信奉马列主义,参加中国共产党为党员,愿为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和共产主义的真正实现,奋斗到底。誓死遵守:(一)永不叛党;(二)革命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严守秘密;(四)不折不挠,誓行党的决议;(五)热心工作,做群众模范;(六)积极学习,力求进步。”(23)中共百色地委党史办公室、中共河池地委党史办公室编:《解放战争时期右江地区党史资料选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2页。“执行党的决议”“服从党的决议”“誓行党的决议”等新的表述,是针对过去长期处于游击战争状态下存在的某些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而提出的,因此,全体党员无条件地坚决执行党的决议就是对党忠诚,重视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是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保障。

(四)对党忠诚老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誓词中的政治忠诚话语

新中国成立后,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和国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执政党,党员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党的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1949年4月,中央组织部指出:“入党仪式及入党誓词在党章中没有明文规定,亦不适宜再作明文规定。”(24)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八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第722页。因此,这一时期的入党誓词大多为自拟誓词,体现了党章的基本要求。例如,八大党章规定:“对党忠诚老实,不隐瞒和歪曲事实真相。”(25)《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17)》,第236页。九大、十大修订的党章取消了这一规定,十一大党章则修改为:“对党忠诚老实,遵守党纪国法,严守党和国家的机密。”(26)《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17)》,第319页。因此,“对党忠诚老实”也体现在这一时期的入党誓词中。例如,雷宗荣珍藏的1954年的入党誓词为:“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承认党纲党章,参加党的组织,服从和执行党的决议,并为党的政纲政策的实现而奋斗到底,谨作如下宣誓:1.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2.党与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3.对党绝对忠诚老实,积极为党工作。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6.百折不挠,永不叛党。7.努力学习,提高自己。”(27)雷宗荣:《珍藏半个世纪的入党誓词》,《老同志之友》2006年第7期,第8页。如何理解“对党忠诚老实”?邓小平指出:“‘忠诚’就是将全部真情率直而老实地向党坦白出来,就是要忠实于党的事业,忠实于人民的事业。”(28)邓小平:《论忠诚与老实(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七日)》,第10页。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员的发展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入党誓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入党宣誓誓词由本人在入党志愿书上填写,字数长短不一。例如,“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遵守党纲党章,服从党的决议,交纳党费,忠于毛主席,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团结同志,自觉改造世界观,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努力奋斗终生!”(29)转引自吴修申:《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式样的演进》,《党的文献》2011年第4期,第53页。这份誓词出现了对党的领袖表示忠诚代替了“对党忠诚老实”的表述,是那段特殊历史时期政治生活的反映。

(五)对党忠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誓词中的政治忠诚话语

不同历史时期入党宣誓活动中的入党誓词,得到了党组织的认可、吸收和采纳,并且不断修订和完善。这些誓词体现了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党的十二大将入党誓词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尽管从十三大到十九大,党中央多次对党章进行修订和完善,但誓词的内容则始终固定不变并沿用至今。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30)《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17)》,第17页。誓词全文虽然只有80个字,但具有丰富的政治伦理内涵,是对党的历史上入党誓词的继承和发展,是第一次将入党誓词规范化、系统化和制度化,高度凝练了党章对共产党员的全面要求,在党的组织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邓小平对党章中增加举行入党宣誓仪式的内容非常支持和肯定,认为“入党宣誓是一件很庄重的事,可以使人终生不忘”(3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思想年编(一九七五—一九九七)》,第291页。。入党宣誓是预备党员一生中最重要的、神圣的政治仪式,离不开统一的、规范的入党誓词和预备党员的政治誓言。“对党忠诚”和“永不叛党”是入党誓词最为核心的政治忠诚话语,既是党员对党的一份深沉的政治情感,也是全体党员的一项严格的政治义务,更是党员的一项重要政治美德,是三者的内在统一。

“对党忠诚”是党员对党深厚的政治情感的体现。政治情感是党员政治行为的重要驱动力,对其履行党员义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志愿加入”表明“我”作为独立的政治主体对党以及党的事业的热爱,“志愿”是“我的”政治志向和愿望,即有志于并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政党组织,“志愿”表明了“我”的入党动机的纯正和政治立场的坚定,是党员积极自主的选择。“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表明了党员对党和人民充满着无限的爱,从而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彻底地奉献和牺牲一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一句誓词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誓词“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和“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对党忠诚建立在党员对党的深厚情感的基础之上,对党情感有多深厚,对党就有多忠诚,信念就有多坚定。无数革命先辈正是因为对党怀有深厚的政治情感,才铸就了坚定信仰和无限忠诚。

对党忠诚是党员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习近平指出:“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3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89页。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党忠诚”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必须履行的最重要的一项义务,具有强制性、命令性和绝对性,全体党员都必须严格遵循。“对党忠诚”作为一项政治义务,可以从消极义务和积极义务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从消极义务而言,“对党忠诚”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似乎是一种外在的他律性规范约束,即党章规定和要求党员履行对党忠诚的义务。显然,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对党忠诚”事实上还包含了一种更为积极的政治义务,只不过它相较于消极义务更为严格和苛刻,表现为党员以党章没有规定的方式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履行自己的政治义务,这种政治义务不涉及党的权威与党员权利之间的冲突,即党员无条件地服从党章并履行党员的义务。“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3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189页。誓词中的“拥护”“遵守”“履行”“执行”“严守”“保守”等动词表明党员“对党忠诚”是具体的、实践的,绝非停留在口头的誓言表达上。

对党忠诚是党员首要的政治品质。习近平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34)习近平:《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人民日报》,2021年3月2日。对党忠诚作为党员首要的政治品质,意味着忠诚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关键的政治品质,如果不具备对党忠诚这一政治品质就不可能具有其他的政治品质,忠诚是其他政治品质的前提和基础。邓小平指出:“忠诚与老实”是一个共产党员、布尔什维克必须具有的品质,有了这样的品质,就很容易成为真正的、合格的共产党员(35)邓小平:《论忠诚与老实(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七日)》,第10页。。具备了忠诚这种品质,就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合格的党员。但是,有了忠诚这种品质并不等于就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因为真正的共产党员还需要具备一些其他的政治品质。“不怕牺牲”和“永不叛党”是检验党员对党是否忠诚的试金石。

三、入党誓词中政治忠诚话语的功能

从“永不叛党”“对党有信心”“坚决执行党的决议”,到“对党忠诚老实”“对党忠诚”,这些誓词中的核心话语反映了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组织建设的具体要求,也体现了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党对党员要求的区别,是誓词中政治忠诚话语的高度概括。诚如前述,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入党誓词中忠诚话语的确立和演变,与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任务和政治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未将入党誓词写进党章之前,誓词中有关政治忠诚的话语是不系统的,直到十二大将誓词写入党章,才确立了誓词中政治忠诚的话语体系,为全体党员提供了系统的行动准则,其主要的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入党誓词中的政治忠诚话语具有重要的身份塑造功能。“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3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2版),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395-396页。诚如前述,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都是对党表达忠诚的政治主体,预备党员的政治身份与入党誓词密切相关。入党时通过宣读或者诵读的方式将誓词转化成了誓言,誓言成了预备党员对党表达政治忠诚最原初的载体,也是体现预备党员政治身份的重要媒介。誓词向誓言的转变开启了预备党员政治身份的可能性,换言之,预备党员在宣誓之前和宣誓之后其政治身份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尽管在程序上预备党员成为“预备”党员已经通过了支部大会的讨论和上级组织的批准,已经是事实上的“预备党员”。然而,根据党章的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如果缺少了这一法定的程序性的环节,“预备党员”的政治身份仍然没有完全得到正式的公开的确立。从某种意义上,预备党员政治身份的确立依附于入党誓词之上,这是由党章这一“根本大法”和“总规矩”(37)习近平:《认真学习党章 严格遵守党章》,《求是》2012年第23期,第9页。规定的,入党誓词作为一种政治元语言,赋予了预备党员新的政治生命。而誓词中的一系列忠诚话语将预备党员与群众的身份相区别,在革命年代,共产党员的身份意味着比群众付出更多的牺牲;在和平年代,则意味着比群众更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义务。党的领导人带头重温入党誓词就是提醒自己作为党员的政治身份,时刻不忘誓词的要求,警醒自己对党忠诚。换言之,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并非仅仅通过入党宣誓仪式诵读誓词就可以实现,其政治身份更是在为党和人民的工作实践中体现的。

其次,入党誓词中的政治忠诚话语具有行动指令功能。入党誓词明确了党员对党忠诚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带有很强的指令性和命令性。“拥护党的纲领”是对党忠诚的具体表现之一,党的纲领是党的政治主张的集中反映,决定着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明确了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党员对党的忠诚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誓言上,更要体现在实际的行动中,知行合一,关键在行动中真正拥护党的纲领,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最高纲领和阶段性纲领的辩证关系。“遵守党的章程”要求共产党员充分地认识到党章的重要地位,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规范和指导全党行为的总章程,在党内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的约束力。因此,党员对党忠诚体现在严格遵守党的章程,自觉按照党章行动,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履行党员义务”是党员对党忠诚的具体体现,党章规定了党员必须具备的八大义务,也是党员应尽的职责。如果仅仅把这些义务当作知识,记住和理解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切实地履行这些义务。党员履行义务不是为了某些个人或者小集团的利益,而是为了实现党的纲领而自愿承担的义务,能不能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是衡量党员是否合格的具体标准。党员能否坚定地、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决定”,既是一个政治态度问题,也是一个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问题。党的决定包含的范围广,大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小到具体任务安排和人事调整。无论决定的大小,都代表着党的意志。因此,党员对于执行党的决定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执行是否坚决和彻底,体现了“个人服从组织”的原则。如果党员执行党的决定打折扣,就会影响党的事业和损害党的形象;全体党员坚定地执行党的决定,党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积极工作”意味着党员以实际行动为党工作和奉献,党员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本职工作,争当模范。党员的工作和普通群众的工作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党员的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要与共产主义事业联系起来,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尽管入党誓词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经历多次变化,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始终没变,“共产主义”极富有政治象征意义的意识形态话语为全体党员指明了政治方向,从而激励全体党员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第三,入党誓词中的政治忠诚话语具有行为约束功能。在传统意义上,“忠”带有敬畏的内涵,“忠,敬也”(38)许慎:《说文解字》,第217页。。党员对党章和誓词应当心存敬畏,从而“心中有戒”。因此,入党誓词对全体党员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例如,“严守党的纪律”是党员承担政治责任的一种庄严承诺,党的纪律涉及党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党所制定的规章和条文,如党章、准则、决议和规定等等,都属于党的纪律,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对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具有重要的行为约束功能。“严守党的秘密”是党的事业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保守党的秘密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重要前提,李大钊、方志敏、瞿秋白、蔡和森等都是保守党的秘密的模范。在和平建设时期,保守党的秘密是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永不叛党”表明了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不仅体现了预备党员的入党动机,而且要求党员要加强党性修养,经受住各种考验,任何时候都不能做出有损党的形象和背叛党的事业的行为。在革命战争年代,背叛党的行为主要是叛变投敌。而在和平建设年代,除了叛变投敌,还表现为贪污腐败等新的形式。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党员由于理想信念的缺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出现了对党不忠诚和叛党行为。针对这种情况,重温入党誓词,既可以警醒全体党员,也可以自行对照,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入党宣誓仪式往往借助集体力量和共同记忆形成一个强大的气场,从而对党员个体行为具有震慑和规约作用。党员宣读誓词作为一种“言语—行为”模式,提醒党员的思想、言论和行为必须与誓词内容一致,凡是与誓词内容相符的言行即为对党忠诚,反之则是对党不忠诚,就是叛党。

最后,入党誓词中的政治忠诚话语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功能。预备党员宣读誓词和党员重温誓词,既是党员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对他人进行教育的重要方式。入党宣誓仪式有着非常严格的程序和要求,仪式的参与者都应遵守规则和流程,加上党徽党旗、奏唱《国际歌》、宣读誓词、主持人讲话等营造的庄严的教育情境,使得仪式的参与者在誓词的诵读过程中深受触动和教育。与此同时,誓词中的政治忠诚话语通过入党宣誓仪式转变成了党员对党表达忠诚的誓言,誓言的内容以隐秘方式达到了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通过富有节奏的领誓和跟诵,誓词的内容直击人心。进而言之,由于入党宣誓仪式是一种公开的公共仪式,仪式的参与者将形成一种集体记忆,从而使得教育效果更加持久,终生难忘。在庄严肃穆的宣誓仪式中,仪式的参与者相互感染,通过诵读誓词,唤起参与者对党的认同,激发对党的情感,强化对党的忠诚。

中国共产党百年入党誓词中政治忠诚话语的演变及其功能表明,入党誓词与入党宣誓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入党宣誓离不开入党誓词,入党誓词作为静态的书面的政治语言,通过入党宣誓这一严肃的政治仪式转换成了预备党员对党表示忠诚的政治誓言,转化成了未来行动中必须实现的政治承诺。“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誓词的核心话语,这既是党章要求全体党员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也是预备党员入党时对党许下的庄严承诺。全体党员应当时时警醒,牢记誓词,对党忠诚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预备党员誓词党章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
重温誓词
誓词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村、社区党委能审批预备党员吗?
重温入党誓词
党章的历次重大修改
党章关于发展党员的有关规定
党章关于预备党员的有关规定
航天员重温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