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霞 卞勇平
职业体验教育是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社会职业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特长等因素,引导他们对未来的职业进行先行体验的一种普惠性教育活动。中职学校凭借设施设备、实训基地、师资等资源优势成为职业体检教育的实践中心,通过创设真实职业情境和体验岗位,以课程与活动为载体,面向中小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让体验者直接参与体验过程,引导体验者在体验中学习职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树立职业理想。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拓宽中职学校的教育改革路径,鼓励中职学校面向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而职业体验教育作为职业启蒙教育的实施路径之一,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不仅要让中小学生升学、择业不再盲目,更要培养他们形成职业意向和职业规划。
当前各中小学利用劳动教育替代职业体验教育,课程的设置也只是利用本校有限的资源进行,教师的配备以副科老师为主,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是处于书本层面。还有部分乡镇中小学更是以农业、养殖业等作为职业体验项目,将社会职业类型局限化、单一化。学校没有体系完备的职业体验教育资源,从而缺乏对学生职业认知和职业理想的培养。
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在颁布的文件政策中多次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而职业体验教育又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政策的宣传、解读不到位,未能及时出台与之相配套的文件,对中职学校参与中小学劳动与职业体验教育的支持力度不足。很多中职学校、中小学校有过一些“普职合作”,但对于深度融合的“普职融通”,普职双方都没有经验。很多中小学校笼统地认为劳动教育就是职业体验教育,只是在校内增加了劳动教育课程,没有优化组合不同教育类型学校之间的合作,更没有建立多方协作的平台和形成有效的机制。
中小学校教育多以升学为目的,注重应试教育,学生缺乏职业知识和职业体验的获得,职业理想、职业规划不清晰。虽然国家层面再三强调职业体验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但是多数中小学校对劳动与职业体验教育仍然不够重视,缺乏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未能形成完整的、进阶式课程体系[1]。
各中职学校还没有建立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职业体验教育师资队伍,部分中小学校也只是通过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学科渗透等方式开展工作,要想更好地推行中小学阶段的职业体验教育,必须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大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体验教学能力和水平。
组建普职协同育人的职业体验教育联合体。组建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为中职学校、中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职能科室和实践基地人员。成立职业体验中心,中心布局合理,满足中小学不同层次的职业体验要求。中心职业体验团队成员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和岗位职责。
构建全方位职业体验教育保障体系。一是模拟仿真职业场景。中职学校要积极建设职业体验中心,为中小学生提供仿真的职业场景,如计算机、电子电工、机械加工、机电一体化、数控、服装等,让中小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室分组参观、体验。每个实训场室还要配备专业的解说员和助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指导中小学生参与实践体验。二是制定激励方案。中职学校将职业体验教育课时纳入课时津贴发放范围,教师参与职业体验教育实施的按系数计算课时,对每门职业体验课程发放建设经费。三是保障教育经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支持职业体验课程资源、实践基地建设和专题研究,设置职业体验活动专项经费,确保职业体验中心各项活动正常运行[2]。四是建立安全机制。学校建立安全风险预警机制,规范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制定安全规程,增强教师的安全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构建“双师助学”讲师团队。中职学校建立“名师讲师团+学生培训师”的“双师助学”授课模式,由省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企业师傅、非遗传承人及职业生涯规划师组织成立“职业体验名师讲师团”,通过“一师一品”教师特色优势化发展策略,打造“专业(学科)+职业体验教育”的复合型教师队伍[3]。同时组建“学生培训师”团队。“学生培训师”是指参加过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并获奖的学生,他们在竞赛教练指导下已经成为技术骨干,在职业体验过程中指导、服务中小学生,向零基础的中小学生普及职业常识,让有基础的学生提升职业技能,形成“手把手、传帮带”工作机制,发挥朋辈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共同成长。
提升教师专业综合素养。作为职业体验参与者、组织者和促进者的教师指导贯穿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全过程。教师在实施体验教育的过程中创设真实的职业工作过程,培养体验者的观察、实践、反思能力,同时提高教师实施职业体验教育的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专业综合素养。通过名师工作室、一师一品的特色指导,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逐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职业体验教育师资队伍。
中职学校依托网络资源课程平台,大力推进职业体验教育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建设具有本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和特色的网上专业教学资源库,如机器人、新能源、服装设计、导游、汽车维修、剪纸、泥塑、茶艺等,形成以网络课程资源为中心的在线课程资源库。在线课程资源面向区域内中小学生开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挑选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线上职业体验。
结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设计专业场景答题、角色扮演、互动参与、项目实践等内容的“沉浸式”职业体验教学流程。以“小小设计师”为例,开展服装设计类专业体验课程,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设计项目,学生扮演的角色为服装设计师,通过对传统服饰文化的了解、认识,提炼立领、偏襟、刺绣、敦煌图案和色彩等传统文化元素,并在服装的款式、色彩、面料中进行表现,感受民族文化精髓和民族自信,从而培养体验者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对职业岗位的兴趣。
坚持指导性、过程性和方向性的多元评价,建立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档案,做好职业体验写实记录,突出学生发展导向。在职业体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过程记录,对典型的事例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并进行评价,形成学生职业体验教育档案库,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通过送教进校(中小学校)、来校(中职学校)实践、线上体验等形式,为本区域内的中小学生提供了职业“初体验”。体验项目在校园内各实训基地、产业学院开展,来自区域内各中小学校以及陕西安康、山西平陆等地的学生走进学校,根据各自爱好,挑选项目参与体验。在沉浸式教学情景中,学生兴趣浓厚,动手意愿强烈,体验过程中技能得到极快的提升,学生也更好地了解了专业的特色,体验了职业乐趣,树立了职业理想,学生的职业感知、认知、践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通过对真实企业环境、真实生产活动的“沉浸式”体验,中职学生在参与指导体验活动过程中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得到提升,为学生对口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学校充分发挥名师效应,组建了一支以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企业技术骨干、非遗传承人、技能大赛教练为主体的职业体验教学团队。通过开展针对性、进阶式的职业体验教学培训,有效提升了教师实施职业体验教育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助力教师成为“学术、技术、艺术”深度融合的职业体验教育培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