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改革创新

2022-12-28 09:47文西刘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汉语言高职生文学

文西,刘虹

(1.萍乡卫生职业学院,江西萍乡 337000;2.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江西南昌 330000)

汉语本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传统文化的支持与渗透。高职汉语言文化专业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具有较强的汉语听、说、读、写以及交际能力,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代社会文化掌握的比较全面,并能熟练地利用汉语。然而,高职汉语言文化专业,并未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高等教育改革,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等,以至于现有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不再适应时代、社会的发展,甚至阻碍了学生成功融入社会。在此背景下,不少高职教师为了更好地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逐步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特点展开教学活动,以期让更多的学生领略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但这样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还需要从传统文化视域来探寻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将传统文化与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机结合,提升汉语言专业人才的文化素养、综合素质,以下是对高职汉语言文化教学的创新思考。

1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1.1 弘扬传统文化的迫切要求

随着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古诗文经典已然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汉语言文学教学要将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引导学生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文化而自豪。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承担着研究、传承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培养具有优良人文素养、掌握语言文学研究工具及教学能力、宣传优秀文化人才的职责[1]。

因而,新时代的高职教师要意识到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任务的迫切性。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清楚汉语言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让高职生学习古诗词经典文学作品、明确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 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文化融入与渗透方面,更注重理论知识点讲解、教师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特点。换言之,作为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工作者,高职教师必须要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进一步发挥汉语言文学专业应有的人文性,创新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模式,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传承、 弘扬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汉语言文学课堂,从而提高高职生的文学自豪感,顺利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鉴于此,传统文化视域下,汉语言文化教学创新,是保证传统文化顺利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1.2 顺应时代发展的急切需求

为什么要实现教学的创新? 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有什么意义? 实际上,研究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性,对于高职生更好地接受汉语言文化、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职生而言,首先,学生缺乏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积极性、自主性的主要原因在于汉语言文学的理论知识点较多,而高职生本身更喜欢与生活相关的灵活、有趣的知识点,导致近些年来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逐渐下降,很难高效率、高质量地展开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其次,自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定位缺乏针对性,想要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发扬。在这种情况下,实现教学的创新,就显得非常重要。毕竟,汉语言文学教学是高职生了解我国文化与历史的有效途径,不断地创新汉语言文学教学,能更好地调动高职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自主性,也有利于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2]。所以,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创新,既是促进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适应时代发展、 契合学生学习特点的重要途径,也是让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社会快速发展中保留一席之地,使得专业建设、教学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的急切需求。

2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及高职生学习存在的不足

2.1 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受限于教材,大部分高职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很少联系生活实际,多是想发设法地从课本内容中挖掘相应素材。各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大同小异,教学模式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要么是“就题论题”,要么是照本宣科,要么是强调理论知识点的讲解,相同的问题同一种答案,课堂缺乏活力,教学质量自然就较低。再者,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不同文学类别、 不同文学方式以及不同语言口吻的知识面拓展,课本上有什么就讲什么,未根据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彰显出语言的特色以及与其他语种的差别,传统文化也就很难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学方式自然就显得较为刻板,很难针对高职生的学习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引,久而久之,也就削弱了学生学习兴趣,导致学生无法发挥创新性思维[3]。

2.2 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对高职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愈加显著,高职生也愈加青睐于通过互联网来了解国内外经济、 文化等各方面的资讯,汉语言文学教学也因此备受西方文化思潮、价值观念的冲击,导致传统文化的融入、渗透受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就承担着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但网络信息夹带着的外来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不利于引导高职生树立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理想,使得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文化自豪感等培育成效大打折扣。

2.3 教学理念尚不明确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理念中还存在着目标模糊的现象。原本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文科专业中的代表,应以文学素养为主导,通过汉语言文学的知识教学,来加强高职生思维方式上的培养,丰富高职生对历史、文化、经典文学、人文等各方面内容的认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关于文学素养的培育还存在较大的不足,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缺乏对高职生文学思维、文学素养的关注,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重点,在于学会和运用汉语,对于文化、历史方面缺乏学习意识[4]。由此可见,当前汉语言专业教学还未能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教师需要从传统文化融入与渗透上下功夫,基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所起到的文化发扬与传承作用,明确教学目标、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文学素养培育、思维方式上的欠缺问题。

3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创新思路

3.1 以追求技能培养为主,注重文学素养培育

基于信息化时代下社会所提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在教学创新思路上,要侧重于对学生基本文学素养、 文化素质的培养,遵循立德树人的基本教育思路,将素质与技能放在同一高度,在技能培养之前,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与文化所有制,从而抵御外来文化冲击学生价值观念、文化理念等。信息化时代下,教育设备、教学手段日益丰富,教师应通过教学资源的挖掘、补充来突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点、难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化资源,使得文化内涵、素质培养的教学资源契合时代需求。例如,在古诗词经典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挖掘区域性、 应用性较强的文化内涵,借助地方上出现的文豪或是古诗词,来指引学生挖掘地方上的乡土资源,使得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来创作文化价值,切实培养出传统文化的忠实研究者、传承者,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文化通”。

3.2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多样化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信息化时代下,对文化的挖掘更为多样化、多元化,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师应与时俱进地转变教学方式,大胆、积极地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各种信息技术、现代教学设备,来精心筹划每一节课堂、高效地展开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以身作则,引领学生参与文化研究、语言互动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实现教学的创新,教师可以从以下3 方面入手:其一,要先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道德修养及文化素养,明确新时代下应具备的文化自信、政治觉悟等,率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其二,要在传统教学精髓的指导下,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突出区域文化涵养,利用地方文化为汉语言文学教学注入新的素材和动力,从而进一步发掘与宣传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其三,多样化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如多媒体、微课、互联网等,将文本、视频、音频等资源整合起来,依托于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平台等,生动、形象地导入传统文化资源,基于学生直观的刺激,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5]。

4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改革创新策略

4.1 不断引进自主合作模式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教育体系中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教师想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阻碍。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高职学生在传统模式下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 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习积极性不足。因而,为了实现教学创新,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师应尝试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引进自主合作模式,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知识点讲解、研讨之中,积极与同学、教师互动,为课堂注入活力,而不是“就题论题”、照本宣科[6]。

例如,在“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教师引出问题——什么类型、 什么时间段的书籍可以被称之为中国当代文学? 以引导者、指导者的身份,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手段来查阅、讨论什么是当代文学,并举例哪些属于当代文学后,再引导学生进入全班讨论阶段,共同来评定《大城市之小孩玩火》《毛二总统》《拘留十五日》等当代文学作品的风格与特点。如此一来,既充分彰显出了合作学习的魅力,又能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

4.2 依托于互联网,构建新型文化阵地

为了进一步发挥传统优秀文化对高职生价值观念、文化取向等的积极影响,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依托于互联网,注重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挖掘、宣传,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渠道接触与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种类丰富的传统文化,增强其文化自信,全方位加强对高职生的文学熏陶,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对学生内心、 思想活动的影响,利用微信公众号、互联网平台以及短视频平台等,为高职生提供了解传统文化、深度挖掘地方文化内涵的多元环境,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研究、地方文化资源挖掘中来,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7]。

例如,在中国文学评史中“理趣的”宋代文学理论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宋代文化评价的总体特征和美学风尚”“欧阳修文学批评” 这两个方面,推送一些关于宋代文学评价的趣事及相关课件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微信、微博或是抖音等,将自己对宋代文学评价的认识以短视频、 短文字等形式发送到朋友圈、 网络中,由此激发学生创作与学习欲望,丰富学生对宋代文学评价及文学作品、诗词及作者历史形象的认识,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

4.3 增设课堂的实践环节

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过程中,教师既要引进自主合作模式来转变教学模式,还要联系学生学习情况来优化课程设计,增设课堂中的实践环节,使得学生边学边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既要大力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的汉语言文学活动,创造汉语言文学知识点的实践条件,通过亲身经历、竞争互动等,体会不同语境、不同场合中的语言差异及文化魅力,又要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巧妙地将实践活动融入课堂之中,增进师生、生生互动,逐步提高学生汉语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技能。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播放古装剧的录像视频,让学生来纠错,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发现语言、礼仪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文学、历史建立自身的认识,亦或者放一些轻松的汉语歌曲,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展开口语练习。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汉语言文学课堂中,教师既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转变教学模式、 丰富教学手段,多样化地导入与呈现教材内容,让学生逐步领略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还要进一步将传统文化与汉语言联系起来,从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挖掘更多与汉语言相关的教学资源,针对高职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方向、创新教学方式,使得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顺应时代发展,在融入传统文化的同时引发学生对现代文化、社会发展的思考,进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专业能力。

猜你喜欢
汉语言高职生文学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感恩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证研究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我们需要文学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