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调查研究
——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为例

2022-12-28 09:47李念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傣族村寨村民

李念羲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一直受到“三农问题”的困扰,而该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对农村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等方面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村民的思想政治水平。美丽乡村建设是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改善,具有综合性概念,创建新的物质经济、文化经济,提升村民生活质量,赋予村民守护美好家园的希望,美丽乡村建设是通过因地制宜达到田园美,宜居村庄美,生活舒适健康美,人文淳朴和谐美。而我国大部分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意识较为薄弱,也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从而导致文化生活较为单一。相比城乡文化建设而言,农村经济发展难以跟上社会发展进程,村民精神和文化现状难以满足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因此,我国目前急需采取的措施就是正确引导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的开展,加强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建设。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的特征

中国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具备的特征主要包括两点,即历史继承和延续,很多村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地域和历史发展的印记,只有将这种继承性融入时代中,形成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我国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才能发扬光大,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但在结合过程中要始终将村民作为傣族特色村寨文化的传承主体,关注村民的需求和愿望,并融入到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发展中,以满足村民的利益为根本[1]。文化时代性和民族创新性是文化创造的两大支撑点,中国民族和族群创造了文化,因此中国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中体现出了群众性和时代性。

1.2 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的功能

1.2.1 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的经济功能

在众多的农村经济影响因素中,村民的生产水平及素养是主要的因素,特别是在文化经济的推动下,劳动型村民逐渐向科技型和技术型转型。村民也逐渐重视文化素养培养,并在科技发展的影响下获取了更多的收益,同时将傣族特色村寨文化更好地传承,经济效益也会随之提高。

1.2.2 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具有的教化功能

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不仅是文化的发展目标,更是文化传承的创新,村民作为农村的主体,也是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确保傣族特色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就要依靠村民,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劳动型村民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将更多的机械设备以及先进技术引入到村民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当中,从而达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更好地提高村民群众的生活质量[2]。因此,需要将信息化的技术及技能应用到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中,这也是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具有教化功能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

1.2.3 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具有导向功能

一方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作为主要体现形式之一,不仅是引导村民群众通过傣族特色文化正确认识社会价值观,并不断完善行为准则的主要途径,同时也可通过积累更多的经验,使人们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另一方面,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活动可以引导农村群众制订更高的目标,国家的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着一定的约束性,如果将法律规定同农村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其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视[3]。

2 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建设现状——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为例

2.1 以广场舞为引领的群众文化传承活动自发兴起

最近几年,广场舞受到广大妇女的喜爱,其主要特点包括简便易学、 门槛低易组织以及健身性较高等,随着广场舞的快速发展和传播,其成为一大亮点出现在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中[4]。广场舞不仅体现出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活动的魅力,同时,也提高了农村群众对体育文化的兴趣,调动了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此外,在群众的期盼中一些传统节目也出现在乡村舞台中,例如玩龙灯、舞狮子及踩高跷等,并且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广场中可看到各种健身器材,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乡镇中还设有健身步道,由此可以看出,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2.2 文化传承体育活动设施建设不断跟进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建立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设有阅览室、教育培训室以及多功能活动厅,同时,也建设了文化活动广场。对于村来说,把村级文化活动广场修建在办公场所更加方便,此外,健身设施及儿童娱乐设施等相继出现,这些硬件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2.3 傣族特色村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成为自觉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群众提高了对农耕文化及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对于文化古迹的清理和保护、 本地传统文化剧目的挖掘及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传承等工作,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居民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此外,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农村居民,还希望将村里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等具有特色的文化传统融入到农村生活中,从而彰显传统文化精髓[5]。

2.4 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产业逐步发展

通常情况下,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和其他产业相结合,从而提高经济价值。对于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来说,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则是农家乐,该产业和农村饮食文化结合,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随着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的不断发展,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传统农耕和现代农业结合发展的模式受到关注,例如,采摘园和种植园等[6]。时至今日,文化产业更多的是和旅游休闲结合发展。

3 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建设主体不明确

村民属于新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建设最终受益人,村民的切身利益取决于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建设的好坏,可认为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建设属于村民自身的事情,而村民的主体地位是无法动摇的,其文化建设主体是任何社会阶层都无法代替的,哪怕政府也没有这种权利。但根据目前的情况来说,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村民主体地位至今无法明确,建设过程中其地位较为被动。村民是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建设的主体,政府只是配角,主要起引导作用。对于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的村民来说,大部分青年人都进城务工,留在本地生活的都是自身素质不高的中老年居民,以及年幼的孩童,这一部分村民承担起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建设主体这一重任还显得力不从心。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代替村民行使主体权利,难免会造成建设中的阻碍。

3.2 文化管理体制不顺

一直以来,在文化管理体制中,出现政企不分和企事业相混的局面。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缺少完善的文化管理体制,例如,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以及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均不够完善,从而导致现行文化管理制度的实施受到阻碍;其次,从微观角度分析,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缺少活动,而我国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建设依然停留在初级阶段,整体产业的发展缺乏管理网络的促进。由此可以看出,不健全的管理体制阻碍了文化体制的改革进程,同时,也约束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3.3 投融资体制机制有待优化

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导致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产业发展远远赶不上城镇文化,同时,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对于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产业的重视程度不高,致使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和投融资体制有很大关系,大多数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产业缺少金融的支持,而且现有投融资体制需要进一步优化。导致投融资困难的主要因素包括两点:其一,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产业中没有足够的抵押物;其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大,从而导致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产业要想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具有一定的难度。除此之外,虽然我国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产业分布广,但是规模较小,无法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只有依靠城市文化产业机制,才能建设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投融资机制,长期下去这种方式不利于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的建设,因此,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

3.4 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建设落后

农村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建设落后主要体现在3方面。第一,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工作人员数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乡镇文化站作为直属事业制单位,乡镇政府掌握了行政管理权利,业务交由文委管理,但由于乡镇文化站编制人员数量不充足,现有工作人员中还存在一部分兼职人员。村委会掌握了村级文化活动室的管理权,并且乡镇文化站也经常指导农村业务,实际工作中缺乏专业的文化管理人员,通常文化设施设备的管理都是交由村委会干部或大学生村官负责,其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第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镇村一级的文化工作者都是凭借自身管理经验完成文化管理工作,这些人员没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不具备高学历,加之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在处理文化事务时不能用专业的眼光看待,从而阻碍了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的发展。第三,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人员组织结构不够合理,村镇文化工作者老龄化较为严重,难以满足文化活动的发展需求。

4 关于加强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明确村民的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建设主体地位

加强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建设的目的主要包括4 点: 一是丰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广大村民群众文化生活; 二是满足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村民群众生活需求; 三是加快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速度; 四是构建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部门进行文化供给,首先对村民的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建设主体地位要给予明确,广大村民的意愿必须得到尊重,建立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需求表达机制的同时,理顺文化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目前文化基础设施供给和需求之间难以转换,因此,大部分建设都需要遵守“自下而上”的需求导向原则,要将文化基础设施的选择权交由村民自己,并通过政府相关财政来补贴村民。

4.2 理顺文化管理体制

理论文化管理体制的重点主要是理顺党政、政事、政企及事企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原则之上,建立文化管理体制,不断规范管理体制行为。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党委领导文化的主要职责包括决策管理、干部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利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权利,授予文化经营主体经营权,厘清产权之间的关系,实现责权利的一致性。政府管理文化主要负责规划布局、法规政策以及市场秩序的管理,生产经营主体作为经营性文化单位,其经营模式主要为自主经营。除此之外,还应建立社会管理机构和文化管理机制,不断强化党委和政府的自律性,让文化产业发展受到体制环境的保护。

4.3 进一步推进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

目前,根据我国社会制度和所有制经济的实际情况来看,需要结合综合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要充分考虑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产业的特殊性,进而建立两种与其实际情况相符的机制,即行政与市场并行。将政府行政手段作为主导方向,将中介机构作为桥梁,通过保险机构提供保障,此外,重点补充的内容还包括金融机构信贷、民间资本、企业投资和外资投入等形式。

4.4 为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建设提供组织人才保障

首先,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建设要不断培养骨干精英。培养对象所在单位也可根据政治体制改革,实行绩效制的薪资待遇,即能者多得,从而激发工作者的积极性。因此,各地方机关单位要最大程度上挖掘优质人才,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这样不仅能提高在职员工的积极性,还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最终提高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建设效率。其次,通过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在职员工进行约束。古话言“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由此可以看出管理机制在管理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奖罚制度作为管理机制中的核心内容,各地方机关单位要严格遵守“能者多得”和“赏罚分明”的原则,通过薪资待遇就可以看出工作完成的质量。除此之外,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景信村四方井乡村各级负责人还要加快宣传力度,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让农村居民都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最后,鼓励大学生返乡建设,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农村建设中。政府通过政策支持为农村大学生提供相应补助,吸引他们回到家乡建设工作中,从而弥补人才流失导致的傣族特色村寨文化传承建设短板问题。

5 结语

中国在21 世纪的迅速崛起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间接激发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在伟大复兴的发展中,中国历史必定会迎来下一个经济与文化的辉煌时期。同时,我们也肩负着不可推卸的时代使命和责任,当下需要我们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就是:处于新历史发展环境中,该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繁荣发展? 一个农业大国要想实现所有人的发展,首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农村经济和文化发展,我们应该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继承和发扬,保证经济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国人民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傣族村寨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锅巴粥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