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富华
(哈尔滨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61006)
2020年1月8日,国际奥委会在瑞士洛桑宣布将武术列为2022年达喀尔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以竞技武术套路比赛为主,共下设了男女长拳全能和男女太极拳全能4个小项目。至此,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将武术推向奥运会甚至是世界的武术工作者来说,这是对他们辛勤努力的一丝宽慰。而在此背景下,探讨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尤显重要。
武术套路的竞技功能萌芽于民国时期,而具有真正现代意义的竞技武术套路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形成,到如今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已有60余年的光阴。纵观这60余年的发展,学者在对竞技武术套路界定时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如贾海如说到竞技武术套路是以武术套路为竞赛内容的一种竞技运动,以传统武术套路为母体、以专业运动队为主体,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各方面的潜力和取得优异成绩为目的的一种武术套路运动。另黄平波与戚虎在文中指出:“竞技武术套路是将武术套路和竞技体育相融合而成的,为少数武术运动员设定的以拳、器械、互练、群体表演为竞技形式的比赛基本项目”。对竞技武术套路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需要先对竞技武术套路的概念进行界定,因此,根据本文研究需要,对现在竞技武术套路的概念理解如下:竞技武术套路是区别于传统武术套路的,以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内的专业运动队为活动主体,以武术套路为竞技内容并以套路演练为运动形式的竞技比赛项目。
竞技武术套路不仅是竞技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武术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自建国始,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迅猛发展,竞技武术受此影响,在原有的模式下开始全面学习西方的竞技体育文化,并借助政府举国体育体制的政策东风对传统武术进行挖掘和整理,逐渐完善并发展成现如今的竞技武术套路。而要想实现使真正的中国武术傲立于世界的梦想,其核心问题是竞技武术套路能否既体现出中国武术文化特质与民族特色,又实现中国武术与西方奥林匹克的绝妙融合,实现与世界体育的相融相通。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武术团访问美国成功后,中国武术开始走出国门,以套路表演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武术,有了这“走出去”的表演,吸引了许多来华访问的个人和团体,再由他们向自己国家进行武术的传播,这个时候的武术国际交流由过去的被动单向传播转为主动双向交流,使武术在国际上得到进一步的普及。截止到目前,国际武术联合会虽已拥有包括国家或地区在内的155个会员单位,但是与国际篮联、足联、田联等200多个会员相比,还是有一段差距。武术在世界上发展的不均衡性也反映出国际武术套路发展的不均衡性,雷军蓉、徐晓琴在其文中指出: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越南、马来西亚等东亚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群众基础较雄厚、水平较高;中亚、欧美、北美地区有不少的爱好者,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南美、非洲地区组织结构松散,整体水平较差。虽然东南亚国家的武术套路竞技水平较高,但是情况也有所不同,如在日本其太极拳运动最为普及,而在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其政府对武术的资助较少,大多数运动员为业余性质。纵观世界性的武术套路锦标赛,大多数金银牌为东亚以及东南亚国家所赢得,而欧美国家只能拿得极少的几块奖牌,这极大地影响到欧美国家参与的积极性,使之兴趣越来越低。
自1949年建国以来的近10年间一直大力开展国内的竞技武术套路,武术套路依照《武术竞赛规则》而发展。从1959年开始经历若干次修改的《武术竞赛规则》在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纵观这《武术竞赛规则》的若干次修改,可以看出竞技武术套路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化,其技术发展特征早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难度大、质量高、形象美”演变成如今的“高、难、美、新”,这也进一步推动了竞技武术套路迈向艺术化路程的步伐。总体而言,作为现代竞技武术构成部分之一的竞技武术套路虽然淡化了一些传统武术色彩却也独具风格,发展到现在,不仅是在各级体工大队和高等体育院校中与球类、体操等并列的体育项目,在武术的发展中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武术竞赛规则》是衡量武术竞技水平高低、保证武术竞赛公平的准则,并随着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发展从而显现出相应的变化,对竞技武术套路的技术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在技术不断提高和竞赛程度日益精彩的表象下,其实质是竞赛规则的日益完善,这日趋完善的竞赛规则有利于推动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进步。每一次竞技武术套路新规则的制定,都标志着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竞技武术套路规则中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的设置,引导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难度往更高的方向发展。通过对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具体实践分析,其技术发展主要以动作规格、演练水平以及创新难度为导向,同时竞赛规则中对某些动作的限定影响了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发展的走向以及趋势。《武术竞赛规则》对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影响,除了体现在对武术套路技术的影响,也体现在对教练员以及运动员的影响,影响教练员在选取武术动作时优先考虑得分动作,而将易扣分的动作排除在外,最终使得部分武术动作随着竞赛规则的修改而消失于历史长河中;运动员在比赛中为得高分,训练时会优先考虑更高难度从而增加运动风险。最后再从武术竞赛规则对动作难度的导向作用来看,并不利于其在年龄较小和水平较低的人群中开展,进而影响竞技武术套路的可持续性发展。
以“高、难、美、新”为技术发展指引的竞技武术套路,在技术动作上会更加地注重观赏性与高技巧性。但是随着武术竞赛规则不断完善的同时,武术套路技术动作的发展却呈现出一种体操化趋势,技术动作只表现规定难度而无拳械基本的技法,只符合质量要求而无明显攻防特点,可以说竞技武术套路对“武术”两字的承载还是稍显费力。因此,在竞技武术套路发展到现今,虽然可以说培养了许多竞技武术套路的“高手”,但是规定难度与动作却限制了运动员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对其培养自身既能练得动作又能技击攻防的武术综合修养与意识不利。在技术动作的发展过程中,竞技武术套路越来越符合更高、更难的竞技特征时,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会不可避免地受技术动作发展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味地追求旋转度数与落地连接难度等动作,长此以往,使之运动员乃至国人对竞技武术套路产生偏颇的看法。
武术竞赛规则要求竞技武术套路的技术发展要创新,归根到底需体现在技术动作的创新,但是纵观竞技武术套路的比赛,运动员们的套路动作却是略显单一。竞赛套路的单一化体现在竞赛套路难度动作在整个套路位置的日趋相同,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是竞赛时间和动作的规定,要求运动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套路比赛,而在限定的时间里需要完成竞赛规则要求的规定动作,因此,可供运动员去选择创新动作的余地不多;其次,由于运动员在完成难度动作时需要极高的身体素质,大多数运动员会将难度动作放在体力充沛的一、二段来完成以实现体能的合理分配,也正是因为难度动作处于基本相同的位置导致套路系统趋于同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竞赛套路形式和特点几乎是大同小异。
竞技武术套路与传统武术套路是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各自组成部分,而自竞技武术出现开始,就有学者和专家对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进行研究,王岗在其《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文化差异》中说到:“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具体便体现在其产生的背景、练习目的、价值取向、技术体系与训练理论以及传承形式等方面,传统武术以技击为其显著特点,是在人们不断与自然界的抗争中为求生存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竞技武术以竞技为其显著特点,是在近代以来为满足人们现代需要在中西文化交融中形成。但是在现实中,以传统武术的眼光来要求竞技武术既要能技击又要富含传统武术文化内涵或以竞技武术的标准来认为传统武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现象数见不鲜,究其原因是我们对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认识不明,推动竞技武术套路良好发展首先需要我们正确认识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
无论是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这种全国性的竞技武术套路赛事抑或是世界武术套路锦标赛这类国际性的赛事,我们为了推动武术套路国际化,为了与奥林匹克的“完美契合”,从组织、宣传以及规则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科学化和可操作性的改革,但是竞技武术套路并未能如愿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武术虽然被允许作为在奥运会期间举行的特设项目,按照奥运会的同等规模举办,但是武术终究不是奥运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再反观武术申请进入2020年东京奥运会,武术作为8进5的候选项目之一,最终也只是名落孙山。武术进入奥运会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们盲目“削足适履”,忽视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规律,武术进奥是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来完成。
竞技武术套路作为一个竞技体育项目,首先,其公平性、公正性要得到保证,才能保证其竞技特性,而这需要将竞赛规则付之于实践,在竞技武术套路的竞赛中去检验与不断完善,只有在发展中完善,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才能在竞赛规则完善后更好地发展。完善竞赛规则应当使评判标准不断清晰化,唯其如此,才能减少因为裁判员主观因素造成的比赛不公现象,平息各代表团在最终金牌归属问题上的争论异议,从而加强竞技武术套路的可信服性与可参与性。
创新是竞技武术套路迸发无限生命力的源泉,在推动竞技武术套路继续前行的路上,首先,教练员与运动员需要加强对传统武术套路的学习与钻研,推陈出新,结合运动员的自身特点从体现个人技术风格出发,除了必要的动作之外有针对性地减少重复动作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编新颖独特的套路;其次,作为中国武术组成部分的竞技武术套路,不能盲目借鉴体操与舞蹈的动作,丧失自己与生俱来的技击性,不论是教练员在传授或讲解套路还是运动员在日常训练或比赛时,都不能只注重动作的熟练,也应重视动作的攻防含义;最后,加强套路的创新型以及技击性,使得竞技武术套路的比赛既不会显得单调枯燥甚至无人问津又不至于太过偏离武术的本质。
学校不仅是教育基地,也是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还需要依靠学校这一主体。论及于此,以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日本为例,韩国的跆拳道和日本的空手道、柔道在韩国和日本的大中小学中已作为了学习科目,为其跆拳道、空手道和柔道进军奥运会奠定了厚实的后备人才基础。在中国,虽然我们也一直在提倡武术进校园,但实际情况是武术进校园只是一种兴趣,只是学生课余活动的内容,或者说在校园只是一种表演性项目,而非真正成为必修课。与韩国和日本相比,我们的武术在学校的传承还较弱。故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拥有的丰富的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和教学资源,在中小学的体育课上,把武术作为校本课程来推广,继而在大学将武术列为必修课程。此外,可以借鉴建立体育校队来培养体育人才的模式,根据具体情况在中小学建立武术训练校队,参加各级各类的武术套路比赛,吸引学生参与到这项国粹运动中来。
竞技武术套路自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就一直饱受着“竞技武术”实乃“竞技舞术”的疑议,尤其是在几次申请进入奥运会失败后这种疑议愈演愈烈,深究其根本是因为我们对竞技武术套路的认识过于片面,要推动竞技武术套路可持续发展,就要树立对竞技武术套路的正确认识,树立对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正确认识,树立对武术入奥的正确认识。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到任何一个事物在其发展中都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便是如此,在竞赛规则的导向下着重强调竞技性,从而对其本身具有的技击性进行了舍弃,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其技击性的缺失而认为竞技武术套路一无是处;其次,正确看待竞技武术套路与奥运会,竞技武术套路进入奥运会是必然趋势,为推动武术入奥我们付出了巨大努力,不能因为暂时未能进入奥运会而全盘否定我们的国粹,武术入奥需要我们更多耐心的理解,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来推广和完善竞技武术套路,吸引世界范围内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从而逐步实现竞技武术套路入奥。
国际武术联合会目前虽然拥有155个会员单位,但是纵观其举办的国际性武术套路比赛,鲜少出现所有会员单位都参赛的现象,这是由于国际武术联合会的会员单位中有些并不能代表国家或者地区的整个武术界,在一些国家中,其武馆的规模并不大,习武人数仅占全国人数的极少部分,不单是国外练习武术套路的人数较少,就是国内练习并了解武术套路的人数也同样极少,像在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这样的全国性赛事上,运动员在自己比赛后还需要充当观众来使观众席不至于太尴尬。综上所言,唯有加大竞技武术套路的国际以及国内宣传力度,而首当其冲的便是使人们能够去往比赛现场抑或是通过互联网渠道观看比赛,这是建立对竞技武术套路直观感受的有效途径;其次,对武术套路的宣传应该在党中央政府的政策引领下以及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等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为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营造宽阔的空间。
竞技武术套路是中华武术在当代的重要形式,是对传统武术套路的继承与发展。从产生至今,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时间较短,必然会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影响竞技武术套路发展主要有竞赛规则的导向、技术动作的发展、竞赛套路的单一化等内部因素,而影响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对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认识、武术入奥的梦想。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使竞技武术套路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完善竞赛规则以使评判标准清晰化,加强套路的创新型和技击性,重视武术套路在学校的发展;其次,树立对竞技武术套路的正确认识,竞技武术套路可以继承传统武术套路的精华来完善自身但不能固守传统,只有脚踏实地来完善竞技武术套路,其进入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会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最后,加大竞技武术套路的宣传力度,为竞技武术套路的大放异彩获得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唯当如此,方能坚信中西体育文化交融中产生、拥有“混血”血脉的竞技武术套路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越发地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