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营养代谢性疾病的诊疗与防治

2022-12-28 05:32贾镛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畜牧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泛酸代谢性饲粮

文│贾镛(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我国畜牧产业经济不断增长,我国养猪业已成为畜牧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市场对猪肉的需求量呈上涨态势,生猪养殖业朝着标准化、集约化方向蓬勃发展。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猪营养代谢性疾病是常见的一类群发性疾病,主要包括脂肪、糖类、蛋白质代谢障碍,矿物质、维生素缺乏等疾病,严重影响生猪健康,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掌握养殖生产中常见营养代谢性疾病的预防和诊疗对促进生猪产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营养代谢性疾病的病因

猪营养代谢性疾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营养因素、饲养管理因素和个体差异等。营养因素本身就较为复杂,直接涉及某种营养物质的缺乏、不足或过量等问题;饲养管理因素主要是圈舍内温湿度不达标,管理较为粗放,圈舍污秽;个体差异主要包括猪对病原的易感性、遗传性、品种、个体差异等。

二、营养代谢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许多营养代谢病具有群发、人畜共患和地方流行的特点,很容易与传染病、寄生虫病和中毒病相混淆。营养代谢病的诊断应依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治疗性诊断、病理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判断。流行病学调查应着重了解该病的发病季节、病死率、主要临床表现及既往病史等;饲养管理调查要围绕管理方式、饲粮配合及组成、饲养方法、环境状况、饮水来源及环境污染情况等进行调查;临床检查应进行综合分析,有时可大致推断营养代谢病的病因,如仔猪贫血可能是铁缺乏;被毛褪色、后躯摇摆可能是铜缺乏。此外,猪营养代谢病主要诊断依据就是治疗性诊断,要通过补充某一种或几种可能缺乏的营养物质,观察其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从而达到疾病确诊的目的。病理学检查主要是对病死猪进行尸体解剖,观察组织有无特征性病理学改变;实验室检查主要是对患病猪的血液、乳汁、尿液及组织器官等样品中某种(些)营养物质及相关酶、代谢产物等进行分析,以便确诊。

三、猪常见营养代谢性疾病

1.仔猪低血糖病。刚出生后的仔猪因不能采食足够母乳而导致饥饿,仔猪体内储备的糖原不足以维持机体需要,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病。以血糖含量显著降低,血液中非蛋白氮含量明显增多为特征性生化表现,是出生7天内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可达25%。

(1)病因分析。该病的发生主要与仔猪出生后吮乳不足有直接关系。结合实际生产对病因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仔猪因患有肌痉挛、脑积水等疾病不能吮乳;二是母猪自身乳汁分泌量较少或因发生乳房炎等疾病而不能泌乳;三是窝猪头数多于母猪乳头数,固定乳头后有些小猪吃不到初乳;四是产仔栏的横档位置高度和距离不适宜,小猪够不到母猪乳房;五是仔猪患有先天性糖原不足,或集体消化不良;六是饲养环境寒冷或空气湿度过高。

(2)临床症状。患病仔猪精神衰弱、乏力,低声嘶叫,肌肉震颤,共济失调,皮肤冷湿、眼结膜苍白,体温低,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当运动失调加剧时,仔猪歪腿站立,随后呈胸卧式或侧卧式卧地不起。最后,仔猪呈现惊厥,伴有空口咀嚼,流涎,角弓反张,眼球震颤,最终引起昏迷和死亡。

(3)治疗。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使用10%的葡萄糖溶液15~20毫升腹腔内进行注射,每3~5小时注射一次,直至症状缓解。也可向患病仔猪灌服10%~20%的葡萄糖水,每次15~20毫升,每2~3小时一次。同时要将患病仔猪置于温暖的环境中,温度保持在16℃以上,以保证疗效。

2.黄脂病。该病是由于猪体内脂肪组织中有蜡样质的黄色颗粒沉着,屠宰后脂肪组织外观呈黄色的一种代谢病。

(1)病因分析。主要是因为猪采食过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或是由于生育酚含量不足,使抗酸色素在脂肪组织中积聚所致。临床上给猪饲喂鱼脂、鱼罐头废弃物、蚕蛹或芝麻饼引起发病。有调查表明,凡是父本或母本屠宰时发现黄脂的猪,所生后代中黄脂病发生也较多,因而认为该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

(2)临床症状。体脂呈柠檬黄色,骨骼肌和心肌呈灰白色,淋巴结肿胀、水肿,可有弥散性的小出血点,肝呈黄褐色,有显著性脂肪病变,肾呈灰红色,横断面发现髓质呈浅绿色,胃肠道黏膜充血。

(3)治疗。主要增加日粮中维生素E供给量,减少饲料中含有过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高油脂成分。建议猪场每千克饲料中至少加入维生素E11国际单位。

3.泛酸(维生素B3)缺乏病。

(1)病因。块根饲料中除胡萝卜外,其他维生素含量很少;玉米中不含泛酸。泛酸为黄色黏稠物,易吸湿,对氧化和还原剂稳定。猪在饲养中常见于用甜菜渣作为饲料喂猪,使饲料中泛酸缺乏,致使发病。

(2)临床症状。病猪生长缓慢,食欲减退乃至废绝,肠炎、腹泻,进而便血。皮肤粗糙,呈鳞垢和秃毛斑,特别是臀部和背中部最为明显,由于外周神经和脊索神经发炎变性,后肢出现运动障碍,呈现痉挛鹅步。母猪所产仔猪出现畸形。

(3)治疗。对该病的预防要注意日粮组成的全价性,供给富含泛酸的饲料。平时注意饲喂新鲜嫩绿牧草、酵母、肝粉、苜蓿粉或脱脂乳等富含泛酸的饲料。生猪发病时,重点查明并消除病因,改善饲养管理,调整饲粮组成,口服或注射泛酸制剂,随后在饲料中补充泛酸钙,以维持疗效。

4.钴胺素(维生素B12)缺乏病。

(1)病因。该病起因于外源性缺乏,间接或内源性生物合成障碍。通常见于长期使用植物性饲料或仔猪饲喂维生素B12含量低的奶。饲料中钴、蛋氨酸或可消化蛋白缺乏,可使体内维生素B12的生物合成量明显下降。若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使母猪胃肠道内的微生物区系受到抑制或破坏,也会使维生素B12的合成作用丧失。患慢性胃肠疾病时,胃黏膜壁细胞内因子分泌减少,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和利用。

(2)临床症状。病猪生长停滞,皮肤粗糙,背部有湿疹样皮炎,继而出现恶性贫血症状,如皮肤、黏膜苍白,红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减少。消化不良,异食癖,腹泻。运动障碍,后躯麻痹,倒地不起,多有肺炎等继发感染。成年猪主要表现为繁殖功能障碍,母猪易发生流产、死胎、胎儿发育不全、畸形,产仔数量减少,且仔猪生命力减弱,多于出生后不久死亡。

(3)治疗。临床上治疗维生素B12缺乏病可补加氯化钴等钴化物,或应用维生素B12注射液按0.3毫克计量,肌内注射,每日或隔日一次。对于贫血严重的猪,还可使用葡聚糖铁钴注射液、叶酸或维生素C等制剂。对该病的预防,应保持饲粮组成全价性,保证饲粮中含有足量的维生素B12和微量元素钴。

5.锌缺乏病。

(1)病因。该病主要原因是饲料中锌含量不足。一般情况下,当土壤锌含量低于30毫克/千克,饲料锌低于20毫克/克,猪就很容易发生锌缺乏病。不同饲料中锌的含量不同,酵母、麦麸、油饼等饲料含锌丰富,块根块茎类饲料含锌仅为3~6毫克/克,玉米含锌也比较少为10~15毫克/克。当饲料中存在干扰锌吸收利用的元素时,也是造成锌缺乏的原因。相关研究表明,钙、磷、铜、铁、碘等元素会干扰锌的吸收。另外,消化机能障碍,慢性腹泻,也可影响锌的吸收。

(2)临床症状。患病猪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在腹下部、股内侧出现界限明显的黄豆大乃至蚕豆大红斑,然后发展为小丘疹,外覆鳞屑;接着扩延至腹部、胸背部、颈部、耳根,甚至全身,变成特征性的角化不全。皮肤干燥,失去弹性,并出现皱纹或龟裂。痂皮与皮肤黏连而不易脱落,强行剥脱时痂底呈红色,有少量渗出液,痂皮下常继发脓疱。有的病猪起初被毛粗糙而无光泽,随后一片片脱毛。脱毛多发生于颈部、脊背两侧和腰部,严重时可波及头部和眼周围,脱毛区左右对称。由于脱毛区逐渐扩大,个别病猪可变成“无毛猪”。在脱毛区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石棉状物覆盖。这一病理过程通常维持2~3周,常见有呕吐及轻度腹泻,严重缺乏时被毛褪色,蹄底出现裂隙,蹄壳变薄,甚至磨穿,在行走过程中留下血印。母猪产仔减少,新生仔猪初生重降低。

(3)治疗。该病发生时要及时补锌,饲粮中补加硫酸锌,按每千克饲料0.3~0.5毫克的剂量添加,连用2~3周,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或内服硫酸锌、碳酸锌,剂量为0.2~0.5克,加入水中或混于饲料中,1次/天。

四、综合防治措施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对猪营养代谢性疾病的防治重点在于:一是要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配制饲粮,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含量充足;二是养殖场户要定期开展营养代谢性疾病的监测,制定监测计划、预防计划和治疗计划,对生猪定期进行抽检,正确评价各个不同生长阶段猪的营养需要科学饲喂;三是对于缺乏某种矿物质的地区,要加强预防措施,改善周围饲养环境;四是确保饲料来源广泛,精粗饲料、干湿饲料等搭配合理,制定饲喂次数和饲喂量,做好定时、定点和定量饲喂,禁止饲喂冰冻、发霉和变质的饲料;五是做好圈舍内外环境的消毒,及时清理粪便,且分别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结语

综上所述,猪营养代谢性病是生猪养殖中常见的一类疾病,不仅损害猪的机体健康,降低饲料利用率,若不及时治疗还可引起群发,给养殖场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从业者必须要树立“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科学养殖理念,从饲料配合、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环节做好相关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该类疾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泛酸代谢性饲粮
减肥和改善代谢性疾病或有新途径
高粱型饲粮添加乳化剂和脂肪酶对良凤花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消化酶活性及能量、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与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不同饲粮蛋白水平对台湾鳗鳅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饲粮与饮水添加酸化剂在肉鸡生产中使用效果研究
足月儿和早产儿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氨基酸浓度的比较
李鲜教授辨证论治泛酸经验
喝粥泛酸 配点菜
亿帆医药:泛酸钙生产线未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