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青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在新的发展阶段下持续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这既是助力“三农”工作开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党的百年执政工作经验要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开展要坚持有序性、整体性、时代性、先进性等原则,从而实现农村社会发展、农业繁荣兴旺、农民幸福安康。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布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绝对贫困的消除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完结,推进乡村振兴成为接下来的中心工作,应坚持系统观念原则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身先士卒,发动群众、武装群众、教育群众,在农村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带头模范作用。农村建设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体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还体现在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的务实上。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序开展乡镇、村集中换届,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突出表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程中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以此实现农村工作尤其是基层组织工作的有序开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治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除了党中央,还需要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农民自身共同参与。
不同历史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目标、组织架构、侧重点等有所不同。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完善和发展,农村社会治理提出要实现自治、德治、法治有机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社会协商”和“科技保障”纳入社会治理体系要求,充分彰显了时代条件变化赋予乡村治理和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要求和多保障。
从个别到一般的试验推广,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调整改进,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检验路线即认识辩证法的延伸拓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程中涌现出诸多颇有成绩的示范案例,如绍兴的“枫桥经验”,许昌魏都区和辽宁白塔区的网格化组织创新,要加强对先进示范区的实地走访和内在理路研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借鉴和改进,实现基层组织建设的先进性。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征程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开展,应推进中央和地方、干部和群众协同发力,实现组织建设有力量,基层干部有激情,人民百姓有收获。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解决农村问题、办好农民事情,归根到底要靠好的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农村,领导和开展各项工作的核心只有一个,就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新发展阶段农村工作开展领航掌舵。
第一,注重农村基层党组织常规工作开展。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要求。当前基层党组织存在一定的弱化、虚化、边缘化现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重从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开展。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工作开展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能力,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前进。同时,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和服务意识,严格执行党内法规,严肃政治生活,提高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担负起实现乡村振兴的责任和使命。
第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组织是由人组成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归根到底是要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培养。长期以来,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党员干部懒政、懈怠时有发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切实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和实干能力。划清村“两委”领导班子具体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在工作中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实干创新热情,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同时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党员干部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严厉打击贿选、贪污等违法行为,树立清正廉洁社会风尚。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培养机制,造就一批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激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活力。
第一,跟进素质培训。持续抓好基层干部队伍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对基层干部的互联网教育培训,使干部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方向,降低“下达”时间。借助互联网开展政务公开,缩短“上传”成本。通过社群运营、网站门户等平台为百姓解决问题。
第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管理机制,如合理的借调、升迁、奖励、政绩考核等制度;改善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配备一定的办公设备、兴建固定的办公场所等,调动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获得感,吸引更多有志人员驻守农村开展建设。
第三,加大人才挖掘。社会各部门应积极承担责任为基层组织队伍壮大做贡献,上级政府部门开展基层挂职锻炼,相关高校选派驻村书记和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将法律条文与乡村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形成属于乡村社会的乡规民约,充分发挥道德作用,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保障。
第一,加强乡规宣传。乡规民约是乡村群众共同制定,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并自觉自愿履行的民间公约。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乡规制定、修改和宣传教育,为基层组织工作开展扫清障碍。同时,旗帜鲜明反对农村邪恶势力和邪教组织,严格惩治“村霸”现象,培养一批遵规守纪的好公民,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第二,传承传统美德。农村是人情社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仅需要乡规约束,还需要道德教化。随着市场经济和互联网的发展,农民群体意识多元化,原有的农村道德体系受到冲突,部分传统美德被抛弃,开展基层组织工作要大力弘扬乐善好施、止于至善的优秀传统美德,塑造邻里和谐、互帮互助的淳朴乡风民风,发挥先进家庭的带头模范作用,涵养农村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为基层组织建设凝聚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