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生态环境局经济开发区分局 闫莹,任新普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体治理模式,整治以及利用河道的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由此所创造经济与社会效益十分可观。近年来,受人类行为活动的影响,河道所具有的社会、自然属性均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对其进行保护的难度随之提升。要想使河道保护取得理想成效,关键是要从空间管控、功能协调的角度出发,更新为功能完善且层次丰富的全新保护格局,这同时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事实证明,河道功能极易被社会环境所影响,在农业社会,河道所承担工作主要是漕运、行洪和灌溉,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基于临港工业中心及航运中心对经济产业带进行开发大势所趋,使得生产要素大量聚集在河道周边,这一变化给河道所带来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河道所承载活动的数量有所增加,二是河道功能较以往更加完善,多数地区的河道均新增了与文化、旅游还有生态相关的功能。
在制定河道保护方案前,先要对各种利用河道的方式有所了解,真正做到从空间管控、功能协调层面出发,为河道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供水功能的重点在于对水源地保护区进行科学划分,确保水源质量能够得到保障;航运功能需要先在对应水域内确定控制线及管控范围,再对船舶的运行进行科学的管理;生态功能则需要将河道划分成修复区、涵养区及湿地公园等多个区域,随后根据各区域的特点,提供相应的生态产品与服务;文化功能强调以漕运遗迹为载体,结合沿线治河的策略,对河道所具有的文旅功能进行开发。防洪除涝将水域界定为行水的主要通道。
上述功能均强调以水域岸线为载体,通过水陆联动的方式,对其所具有使用价值进行发挥,由此可见,对河道的功能进行强化,通常会给空间格局的优化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应引起重视。
对河道进行保护,通常分为广义目标、狭义目标两个方面,其中,广义目标是指从共治、共建、共享的角度出发,通过打造全新保护格局的方式,使河道空间得到高效集约,同时保证河道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河道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狭义的目标是指以河道类型、当地发展规划还有需求保护为落脚点,对保护方案及策略进行制定,将指标作为对目标进行量化考核的依据,分别针对水管理、水安全以及水空间等方面,制定相应的预期指标和约束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监管水平、堤防建设成效、水源地质量、防汛贯通率等。
要想使河道功能得到保护,关键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对现有治理体系加以完善,在保证功能完善的基础上,确定可使河道长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保护方案。对河道功能进行保护时,应对以下内容引起重视:
1.供水保护
对配置水资源的工程加以完善,将输配水资源的主要通道打通,大力建设丘陵地区、供水末梢工程,通过对河网所具有水动力进行提升的方式,使供水保证率达到预期。另外,淄博当地还应加大对水源地建设的力度,对水源地的现有布局进行优化,保证饮用水达到相关标准,并通过净化湿地和修复滨岸带的方式,赋予水体更为理想的自净能力。
在功能协调方面,关键要落实以下两项工作:其一,提高生态调度所具有的科学性,利用现有的技术打造监管平台,通过对生态流量、主要断面进行24h监控的方式,为生态流量与水位提供保证。其二,加大对水源地管控的力度,严禁运输有害或有毒物质的船舶进入该地域,从源头杜绝船舶污染的情况发生。
2.航运保护
以航道所适用的养护技术为依据,有序地开展养护航道和稳定航槽的工作,确保航道始终处于理想状态。结合保护需求、技术等级划分结果,对保护范围加以明确,基于现有法规条例开展保护工作,杜绝可能给航道安全造成威胁的各类因素。要想实现功能协调目标,关键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在所划定为保护范围内,对符合保护要求的永久设施进行建设;二是保证所建设的各类建筑物均能够达到行业标准;三是严格按照通航及防洪标准,对缆线等需要穿越或跨越航道的构筑物进行规划建设,确保河道所具有航运功能可获得全方位的保护。
3.资源保护
有关部门应尽快针对采砂工作制定相应的许可制度,同时引入首长负责机制,清晰划分禁采区、可采区还有保留区,引导采砂人员在可采区进行科学采砂,并通过提高采砂规范的方式,将底泥受到二次污染的概率降至最低。重点管理采砂船舶,严肃处理存在非法运输或非法改装情况的船舶。促使各区域及各部门形成合力,通过联合执法的方式,最大程度地杜绝非法采砂等行为的存在。
在基于功能协调开展工作时,需将利用疏浚砂、整治河道的工作相结合,确保经过疏浚整治后的河道,能够达到河势稳定、淤泥减少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整治环节所形成疏浚砂进行科学处理,在为民生、设施建设项目提供支持的前提下,将市场需求纳入考虑范围,使水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此外,对水资源进行保护的工作同样需要引起重视,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饮用水源区进行保护的力度,以河源区对应等级为依据,确定切实可行的保护以及治理措施,为当地自然生态还有水资源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4.生态保护
对水功能区进行监管,将排污口划入管理范围,确保入河支流以及沿河支流所造成的污染均可得到有力的控制。以空间规划为依据,对具有生态敏感性的区域进行严格管理,为该区域内的既有生态公园、渔业水域等主体提供保护,杜绝占用的情况发生,并将修复受损滨岸带的工作提上日程[1]。
在工程进行建设时,相关部门应以生态效益为导向,将工程给生态环境所造成不良影响降至最低。在确保河道能够发挥出应有的防洪功能的基础上,对河道进行相应的整治,尽量避免人为进行干预,保证经过整治的河道仍然能够维持最初的形态,若需要通过人为干预的方式调整河道断面,则需要以恢复需求、保护需求为落脚点,对堤坡结构、河道走向还有断面形态进行合理设计,除特殊情况外,均不得采取裁弯或切滩等手段,确保河床既有多孔介质可得到最大化的保留,以免给地质结构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5.文化保护
为水文化提供保护,需要沿河道对水文化布局进行谋划,大力开展挖掘文化遗产、文献和建设档案的工作,并基于历史悠久且文化遗存丰富的区域,进行教育基地建设,打造拥有丰厚文化底蕴及鲜明特征的河道文化保护机制,定期举办能够彰显河道魅力的活动。除此之外,建设湿地公园和修复生态环境的工作,均要依托河道风景区开展,强调以治理河道为主,对淄博当地的水利文化加以宣传,同时对实证有效的规划理念和方法进行说明。
6.生态保护
对水生生物进行保护时,相关部门应对水生生物的生活习惯加以考虑,确保底栖动物、鱼类还有浮游生物均有良好的生存环境,为水体所具有生物多样性提供保证。对陆生动物进行保护的关键是提前进行实地勘察,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对沿岸动物所具有生活习性加以了解,确保哺乳动物以及两栖动物均拥有理想的生存环境。
7.防洪除涝保护
基于功能协调所制定保护方案,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内容:一是以水系演化趋势和特点为依据,对水环境进行相应的改善,但要保证相关工程不会给既有系统造成负面影响。二是根据防洪要求开展航道建设的工作,为跨河建筑还有水工程提供安全保障。在行洪阶段应保证航运工作按照行洪安排有序地开展,以免船舶堵塞河道,导致行洪受到影响。三是对基础设施的整体布局进行优化,不得擅自对水域滩面进行填堵或围垦。
空间管控需要对流域内既有河道进行分类,确定重点保护河道,同时对保护事权加以确定。明确功能区、保护范围,通过科学管控的方式,为河道功能提供保护,确保所打造空间格局符合规划要求。
1.划分河道类型
以淄博经济水平、河道特征为依据,综合考虑管理权、事权还有建设权的归属情况,对河道类型进行划分,将河道分成以下四类:一是县乡河道。具体指村级河道以及县乡级河道。二是其他河道。具体指可给供水、防洪还有排涝产生影响的河道。三是骨干河道。具体是指在水资源分区、防洪分区发挥重要作用的河道,例如,跨市河道及跨省河道。四是流域河道。具体是指一级支流,跨流域调水所流经的河道、干流。
要想使分类保护工作取得理想成效,关键是要对以下内容引起重视:集约利用重点保护岸线现有资源。在保证平原河道面积维持现状的基础上,对河网关系及布局进行完善。对山丘河道在水源安全、防洪方面的表现提高重视程度,确保干支流河道间所具有关系可得到长期维持。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判断是否需要细化河道布局,通过整合既有排污口、排水口的方式,为饮用水的质量提供保证。以确保行洪安全为前提,对生态敏感区内部的河道进行修复,并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保护。
2.进行分区管控
由淄博当地情况可知,对河道进行空间管控时,可采取以下两个方案:一是以岸线为依据进行管控。结合开发适宜性、生态敏感度对岸线进行合理划分,可将其分成三类,分别是优化区、禁止区以及限制区,各区域的对应资源利用率往往存在明显差别,要求相关部门在明确保护对象的基础上,根据河道情况还有现行的管控规则,对各分区进行整合或细分,确保管控方案具备良好的可行性。其中,优化区指的是具有开发条件的岸段,例如,物流生产区,工作人员应以淄博政府所提供的城市规划为依据,对优化区进行高效开发,以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方式,使岸线资源所具有的综合效益得到应有发挥。禁止区是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有极大概率给生态环境、防洪安全等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区域,例如,生态敏感区或是河势敏感区。相关部门应明令禁止一切与功能保护要求不符的活动,同时将获得许可的项目列入正面清单,确保相关项目能够如期交付。限制区指的是存在过度开发利用情况的岸段,例如,治理水土流失的岸段或是生态修复区,要求相关部门对可能给功能保护工作造成阻碍的各项活动进行严格的限制,将负面活动列入清单,同时加大对各个项目进行审批与管理的力度。
二是以面、带、点为依据进行管控。其中,面是指未达到临水边界的水域,此类水域往往具有航运、洪水行蓄还有输送水源的功能,对其加以保护的原则为整体保护。带是指保护范围线、临水边界所存在的区域,通常具有对水循环进行调控、滞缓径流的功能,应以功能分区为依据,为其提供相应的保护。点是指分布较为零散的水文区域,其主要负责供给饮用水和控制河势等工作,应将其视为专门保护区,同时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保护。
研究表明,河道保护能否取得理想的成效,通常取决于管理水平,对河道进行管理期间,相关部门应落实以下工作:
1.升级管理机制
对河道进行网格化管理,针对各辖区开展管理工作,将责任落实到各部门的相关个人,全面推广岗位责任制,视情况对考核办法进行制定,使河道保护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将保护成果与发展评价挂钩,定期开展考核工作,确保管理责任得到贯彻落实。
2.增强管理能力
视情况对各项预案进行编制,包括但不限于调处纠纷的预案、治理水污染的预案、调度洪水的预案等,打造反应迅速且能够对上述预案进行科学衔接的工作团队,确保应急处置工作能够按照预期计划有序地开展。尽快将建设数字孪生河道的工作提上日程,在确保水质、水量可得到实时监测的基础上,根据监测所获得的数据,对水质变化的情况、项目的运行情况进行模拟运行。此外,还可以引入对水域岸线进行全方位监测的体系,基于相关体系对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加以评估,定期公布评估结果,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3.健全管理体制
基于河长制打造全新的管理体制,通过分段管理、统一管理结合的方式,为地方管理、流域的管理成效提供保证。以河道类别、事权划分情况为依据,对河道保护主体加以明确,将保护河道的工作交由河长负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管。以河道分区还有属地管理为依据,由地方政府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财政支持,确保各部门均能够发挥出应有的管理职能。
4.调整保护体系
围绕河道安全保护内容制定相关法规条例,对岸线当前的利用情况进行科学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开展管控工作。基于河道岸线对相应法规的使用还有退出制度进行制定,调整现有岸线的使用布局,确保岸线可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对相关资源进行统一确权并备案。以准确划分水域空间、岸线为前提,对空间权加以明确。参考其他国家或地区现行的补偿机制,对符合淄博市现状的补偿机制进行建立,详细标明补偿标准、范围还有条件,引导各职能部门主动开展横向补偿的工作。增强相关工作对社会机构的吸引力,由社会机构出资建立相应的补偿基金,为生态补偿的落实提供支持[2]。
近几年,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逐渐向环境、生态文明还有集约靠拢,希望能够在保证河道获得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为社会持续发展助力。研究表明,随着聚集性活动数量的增多,涉河工程所形成边际效应呈现出递减趋势,原有管理模式所能发挥作用变得十分有限。未来,应从综合治理还有整体保护的视角出发,对管理路径进行深入探索,整合社会要素、河道要素,促使各部门形成合力,通过协同联动的方式打造功能协调且空间集约的全新体系,确保社会经济、河道保护相关工作可实现双赢局面。
综上,对河道进行保护需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在利用和保护间寻找平衡点,实现空间管控与功能保护相协调的目标。在落实相关工作时,应将保护河道安全、改善沿岸环境、弘扬相关文化作为落脚点,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角度出发,根据现存矛盾对管控要求加以明确,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构建切实可行的保护体系。此外,出于提高整体保护水平的考虑,还应通过制定保护规划、引入全新技术等方式,为建设优质河湖这一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