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南城分局 冯世杰
对于经济发展而言,能源既是动力也是必要条件,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生产发展与能源不可再生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碳性能源的消耗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尤其是由于碳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而产生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经济生产发展对于碳能源的过度消耗,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较大,导致经济与生态发展失衡。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了当前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多种因素及其综合反应都会对能源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产业结构的演变将会对能源效率产生较大的促进或者抑制作用。同样,能源利用效率的高低也会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较大的影响。由此可见,结合碳减排约束,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进行分析、探讨,有着至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碳排放快速增长,主要是受到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目前,我国的第二产业在能源消耗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碳资源被消耗,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物。受当前经济生产与技术水平的影响,我国的工业经济增长依然伴随着高污染与高能耗特征,工业能源消费所产生的碳污染占70%左右的比重,并且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所产生的碳排放增长趋势十分明显。
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综合效率最为关键的因素,想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至关重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水平会产生持续的、长期的积极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能源价格等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中,产业结构产生的影响最为明显{1}。一般来说,以服务业为主要产业结构的区域,能耗总量相对较小,相反,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生产结构会消耗大量的碳能源,且能源利用效率与效益不高。
能源结构具体指的是能源生产总量或消费总量中各种煤炭、天然气、石油等一次能源以及核能、电能与风能等二次能源一同构成的比例关系。各类能源的能源天赋、释放能量激情利用率、成本等均有所差别,相应的利用程度也有所不同。当前国内煤炭资源依旧占据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主要位置,这主要是受到国内资源的影响,即便国内拥有较多的煤炭资源存储量,相较来说天然气以及石油等资源储量较低,不过因为长久以来都是主要使用大量煤炭,其中也出现许多问题,如煤炭资源利用率有待提升;煤炭资源不属于清洁能源,不断使用与耗费煤炭资源一定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并带来较大污染;煤炭属于一次性能源,同时分布不具有规律性,所以使得其运输成本增加,必须不断加大对高效、清洁能源开发的研究力度,不断完善我国的能源结构。
产业结构主要指的是某一国家或区域在特定时间段三大产业间的比例关系,详细来说便是国民经济相关部门生产资料、自然资源、资本以及劳动要素互相影响与优化配置的方式。该结构将会直接决定该国家或区域的物料资源消费模式以及产出结构。因为三大产业的性质有所差别,所以各个国家实际能源消耗量也有所差异。因为产品生产规程、技术与工艺各异,因此各产业对相同类型的产品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也会消耗不同的能源数量,还可能存在巨大差异。当前虽然在我国GDP中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比例不断增加,已超过50%,第二产业逐步降低,不过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准而言依旧存在一定差距,所以我国还需要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占比,发展第一与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完善,以达到提升能源利用率的目的。
就目前来看,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能源消耗的基础上的,在能源消耗占比中,煤炭资源超过了65%,大量消耗一次能源不但效率偏低,并且还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依赖能源发展的企业来说无疑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所以我国在《中国能源发展的环境约束问题研究》中对能源战略目标予以了明确,指出了构建与优化能源资源、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注重生态环境、经济以及能源资源成本核算,推动生态、经济以及能源的和谐发展,为国家新型能源资源战略的制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当前国内在利用乙醇、风能、太阳能以及沼气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领域得到了较为成熟的发展,而其他大部分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且国内大部分能源企业都缺乏先进的技术,相应的科技创新体制与生产技术经验不够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内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具体表现如下: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即便已经引进了国际先进技术,但缺乏良好的消化与吸收能力,尤其是大部分精细产品主要还是采取仿制的方式进行生产。此外,国内部分能源企业并未构建以能源为主题的科技创新体制,自主知识产权以及科学技术依旧较为匮乏,科技创新推动力不足,特别是部分规模较大的能源企业,并未将其科技投入、研发以及成果转化等作用发挥出来,同时还缺乏完善的产品检测、清洁能源、资源评价、技术监管、产品认证等相关体系。
当前,要想单纯依靠已有的经济手段以及市场经济调节机制已经难以对落后的高耗能产业进行有效的制约,所以就需要通过国家出台宏观政策来对该产业实施调控,以实现能源利用率的提升。当前国内与能源有关的宏观调控策略主要有规划能源战略以及制定能源政策等,当前在国际上诸多国家都证明了能源政策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作用。不难发现,国家能源政策能够从国家微观经济以及宏观体系方面影响能源的使用与消费,从而对能源利用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化石燃料是传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是高碳化的必然结果。随着化石燃料使用产生的全球温室效应日益明显,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人们的反思下,碳能源储备日益减少,碳排放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使得高碳工业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因此,对我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而言,加速国家能源消费,由传统煤炭转型向现代石油、天然气矿种为主要结构发展极为必要与重要,这也是现代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必要选择{2}。但是,煤炭作为我国最大的能源种类,在我国整体能源消费中的主导地位仍十分牢固,因此加强煤炭净化技术与相关基建建设,将成为我国较长时间内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措施。
要想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提升,加强对城市能源消费结构与效率的改善、提升尤为重要。利用较少的能源,实现更多物质财富的累积,对于保障能源供给、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等都有着较为直接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手段。对此,我国在能源战略上需要加强对各种新能源技术、低碳燃料的研发与应用,如加强对纤维素、乙醇、氢等在燃料生产技术中的应用研发,清洁煤、风能、核能、太阳能等先进技术在发电领域的应用,加强碳捕获、储存、再生等先进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3}。除此之外,还需结合国家、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需求,实现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城市化燃料供应改善的紧密结合,有效提高城市气化水平与燃料利用质量,实现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提升,实现碳减排。
通过对能源结构的有效调整,能够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但是这样的减排方式潜力较为有限。主要表现为:一是若是能源总量持续大幅度增长,采用结构调整的方式无法满足能源供给需求,则化石能源消费总量仍然持续增加。二是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效果会受到功能、成本的较大约束。三是能源替代效益也会受到资源禀赋的较大约束。比如,交通运输业采用液态石油、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形式,对能源产生的刚性的功能需求,石油、天然气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替代煤炭发电,但是煤炭却不能代替石油制品作为飞机、汽车等的液体燃料使用。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化石能源,使得煤炭成为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从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层面分析,加强对低碳、无碳能源的发展,实现多元化能源供应,对于实现碳减排、降低碳能源依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我国需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煤炭终端消费比重,加强对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利用,降低碳污染的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此外,还应加强、加快天然气、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能源供应的多元化、碳减排。
除了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封存技术也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措施。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实现低碳转型发展的战略重点是提高制造业能源效率,加强对产业结构的动态优化,依序削减或去除散煤、工业过程用煤、低效机组发电用煤,加强推进交通工具电气化,实现油耗降低与有效控制,提高能源结构低碳化水平。加强在完善城镇化、基础设施、交通、建筑等领域低碳规划的前瞻性,实现碳减排。对于供暖和制冷、建筑、航空等行业碳减排难度较大,脱碳速度较慢的行业,可采用碳税机制,降低或者取消化石燃料补贴直接转向可再生能源与环保低碳领域的建设与发展{5}。在低碳技术方面,加强对超临界发电、陆上风力发电、大型合成氨、绿色照明等先进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和实现碳减排过程中,完善能源价格机制能够发挥较为重要的杠杆作用。能源价格的上升对于降低碳排放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经济生产过程中,能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替代效应,若是能源价格相对于其他要素的价格高,则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将被其他要素所取代,进而达到降低能源使用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作用。但是若是人为干涉能源价格,采用价格管制的方式将能源价格控制在合理的市场价格以下,会使得能源利用效率大大降低,增加碳排放。我国现阶段的能源市场存在一定的扭曲现象,主要表现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价格偏低[6]。尤其是煤炭能源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可以实现自给的、较为低廉的能源品种,出现了过度开发与利用现象,导致碳排放量的快速增长。因此,应加快完善能源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实现对能源结构的有效调控,有效促进碳减排。
当前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第二产业始终位于重要地位,不过该产业的产值比重不断加大对能源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不利,所以应当将国内资源的优势有效发挥出来,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取代能源密集型产业,将能源密集型产业的比例有效减小,慢慢转变以往过于注重发展速度、经济结构重型化的问题,通过使用低能耗的资源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健康稳定。所以应当做好调整、改进以及升级产业结构等工作,加大力度推进第一产业以及第三产业这些整体能耗较低的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服务业、生活服务业以及知识型服务业等,同时慢慢增加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减小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能源的损耗以及造成的环境破坏。不仅如此,还需要落实好第二产业结构的完善与优化工作,大力发展对能源资源消耗较低的高新技术产业,使经济增长以科学技术进步和知识创新为基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采取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式来尽量降低第二产业的能耗,实现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7]。
能源政策具体指的是某一国际组织或是国家制定的与能源产出、供给、消费等相关的战略决策以及政策方针,通常含括能源产品定价、销售、消费以及经济发展等诸多内容。要想提升能源资源利用率,不但要具备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还需要国家出台有关扶持政策。第一,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中,政府作为主体部门应当科学制定行业准入规则以及节能评估规定,加大对高耗能行业,如钢铁、水泥、铁合金以及煤炭等产业,以及高耗能项目的投资管理力度,有效减少该类行业能耗量,从而实现整体能源资源利用率的提升。第二,需要制定科学、可行的节能降耗指标、管理以及考核体系,对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予以明确落实,将其工作绩效与节能降耗指标完成情况联系起来,加大监管工作力度。第三,政府应当积极出台税收优惠政策、节能减排条例等法律规定,实现能源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碳减排对于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有诸多因素会对碳减排与能源效率造成较大影响,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国家与城市在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碳减排的重视,并在碳减排约束下采用有效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