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融融
影视是一种融合了语言、图画、摄影、声音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不仅可以给观众带来感官上的整体艺术享受,还能给观众带来心灵和精神层面的强烈冲击,也正因如此影视才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首要选择。而影视片名作为一个文化意象符号,是激发观众观影兴趣和引起观众心理共鸣的主要因素,恰当的影视片名翻译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不过受到中西方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差异影响,影视片名翻译中常常出现语义缺失情况,需要加强影视片名翻译中文化意象重构的研究与分析,并采用有效措施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语际和文化间进行转换,激发观众观影期待、引发观众文化联想、实现影片文化传播等目标也能有效达成[1]。
对影视片名进行翻译,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通过影视片名翻译来传递与原片内容相关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价值的等值传递,也要防止捕风捉影、离题万里等情况的发生,比如曾经有将影片TrueLies翻译为《魔鬼大帝》,透过该影片描述内容,可以发现片名翻译与影片内容风马牛不相及,不仅容易对观众造成误导,还会降低观众的心理预期。要注意翻译不只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还是两种文化交流的社会现象,特别是在中西方社会发展历程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由于历史政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不同,文化价值的传递要通过翻译充分理解和准确传达实现[2]。
影视片名翻译除了要传递主题信息外,还要体现美学欣赏价值,对影视片名翻译就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进行片名翻译要求摆脱原文词语的束缚,在把握作品思想美学内涵以后,从艺术的角度对其进行再创造,并运用本族语言艺术形式将美感经验传递给观众。比如WaterlooBridge被奉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中文译名《魂断蓝桥》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点明了影片故事主题,还使其富有美感和诗意,吸引了众多人群观影。
文化意象作为一项文化符号,其具备了较为固定和独特的文化含义,人们只要一提到它就能够心领神会,比如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英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都可以将之列为中西方文化意象的典型代表。由于这些文化意象浸润了中西方民族文学、历史、传统、习俗等文化内容,所形成的中西方文化圈隔膜要透过翻译准确表达出来,就要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中西方文化进行选择和规范,并将之重构为广大观众所熟悉、能意会的崭新文化意象。比如WaterlooBridge影片引入中国以后将其翻译为《魂断蓝桥》,其中蓝桥是借助了中国文化典故,相传蓝桥是唐朝裴航与仙女云英相遇的地方,采用隐含中国文化意象的蓝桥与影片中的桥相对应,再加上魂断二字点名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主题,不仅十分贴切地表达了原影片名的悲剧内涵,还有效保留了原片名的基本形式[3]。
影视片名翻译中,围绕影片主要故事情节进行文化意象重构,简单来说就是将影片的故事情节,采用目的语观众所熟悉的文化意象进行概括,并由此代替原影片的片名名称。比如英国电影RedShoes,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国内时,将其直译为《红舞鞋》,由于该部影片主要描述了一名芭蕾舞女演员面对事业和爱情的迷茫最终走向断崖的凄婉故事,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又将之翻译为《红菱艳》。译者翻译时主要是根据影片剧情,将那双出现在观众眼前的舞鞋比喻成为中国观众较为熟知的菱角,而菱角生长于污泥浊水中,叶子浮在水面上,花朵为白色,所结成的果实有硬壳和角,菱角的生长环境也恰恰对应了女演员所生存的复杂环境,也正因如此才使得红菱角显得婀娜多姿,从物象上来看芭蕾舞女演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红菱艳,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将红菱艳与古代女子所穿的三寸金莲相对应起来,就可以引入古代女子饱受摧残写照,再结合影片故事情节,无论是红舞鞋,还是红菱艳,都代表了这名拥有凄惨命运的舞蹈女演员。正是这种文化意象归化处理方法,使得影片翻译名高度概括了影片故事情节和故事悲剧的基调,在上映观看过程中带给中国观众的影响和震撼也会更大,并取得较好观影效果[4]。
以影片描述的主要人物及个性特点为取向进行文化意象重构和影视片名翻译,主要是根据影片所塑造的角色的艺术类型,采用目的语文化中与之相类似的文化形象进行片名概括,影视片名翻译以后目的语观众也会感觉到更为亲切[5]。比如Mr.Holland’sOpus为一部美国校园青春片,该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平凡的音乐老师贺兰先生兢兢业业执教30年的故事,在他的整个执教生涯中,贺兰先生就像是交响乐团中的一名指挥员,而他的学生就是一个个音符,通过深情演绎成为贺兰先生所著的艺术品。在进行翻译时并没有直白地将影片翻译为《贺兰先生的作品》,而是将人物文化意象进行拟物化,并通过《春风化雨》这一译名表现出来。在中国文化中,春风化雨通常是与良好的教育联系在一起的,而影片主人公不就是一名默默无闻,却带给许多学生春风化雨般教育的优秀教师吗?在抓住这一人物特点的核心以后,译者采用中国观众较为熟知的春风化雨概括贺兰先生一生从事的教师职业,中国观众一看到就能够将之与良好的教育联系起来。另外,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翻译文化意象重构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比如PeterPan,译者在翻译时将彼得潘换成中国观众较为熟悉的飞侠,由于影片描述主人公是一名儿童,因此,在影片名翻译时加入了一个小字,透过《小飞侠》这一片名,一个活波可爱且具有侠肝义胆的文化形象的人物就直接映入中国小观众的眼帘,一经推出就受到中国观众的广泛欢迎;又如影片HomeAlone在引入中国时,译者将独自在家归化为《小鬼当家》,相较于独立在家后者更加灵动惬意,并且深刻体现出“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中国味道,而影视片名翻译也正对应了影片所描述的顽皮男孩获得自由后的行为表现这一主要故事情节[6]。
以影片展现整体风格为取向进行片名翻译,就是根据影片所展现的整体风格特点,采用目的语文化中与之相对应的文化形象进行概括翻译的过程。比如ForrestGump影片片名翻译中,若将其直接翻译为《弗雷斯特冈普》,就无法传达出影片风格的任何信息,观众观影选择时看到片名也会很迷茫,不知所措。译者在对该影片描述内容进行全面细致分析后,就可以根据电影传递出的喜剧气氛和打造出的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借助鲁迅先生所著的《阿Q正传》,仿拟出《阿甘正传》,对该部影片的喜剧风格进行概括,在中国观众所熟悉的文化模式下,很容易就能获得认同、认可,所取得效果也是《弗雷斯特冈普》无法比拟的[7]。又如影片Mrs.Doubtfire,主要讲述了一位离异男子为每天都能见到自己的孩子,而乔装打扮成一名胖夫人到前妻家做佣人的故事,若将该部影片片名直接翻译成《岛特费尔太太》,不仅无法映射出影片塑造的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类型,还不能凸显出影片的戏剧风格,这时候译者就根据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和接受习惯,将影片主人公男扮女装的行为用矛盾的修辞手法,将其重新塑造成《肥妈先生》,在这种矛盾隐射下,可以激发中国观众对影片人物形象产生好奇,并在一睹为快中深刻感受和体会影片展示的戏剧风格。
短小精悍和简明扼要是影视片名翻译最为主要的特征,需要通过一个精选物象呈现出的具体文化意象,实现影视故事梗概和文化内涵准确传达目标。翻译中常常会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影响,在影视片名翻译过程中,若不添加任何信息补充,很可能会引发观众的疑惑,甚至出现摸不着头脑的感觉,这时译者就可以根据影片的具体故事与内涵对影视片名中文化意象的相关信息进行补充,观众透过影视片名也能对电影内容有更好的想象和期望。比如美国电影Seven,作为一部极具宗教色彩的犯罪悬疑片,所讲述的故事内容是罪犯以上帝身份自居,并按照天主教义中的贪食、贪婪、懒惰、淫欲、骄傲、嫉妒和愤怒七种原罪制造了七起谋杀案,最终被警察发现并逮捕的故事。由于“七”这一数字在西方国家有很浓厚的宗教色彩,比如上帝造人花了七天时间,“七”这一数字在影片中也频繁地出现,西方观众在看到影片名时,就能够轻易地联想到所包含的特殊宗教文化内涵,但是在中国上映时将影片名直接翻译成《七》,就很难产生与西方观众相类似的文化联想,这时候就需要在对影视片名翻译时进行文化意象补充,通过将其译为《七宗罪》,不仅可以让中国观众通过片名了解到该部影片为犯罪类型,还能够有效向观众传达电影故事内容与文化含义,最终使中国观众对该部影片充满较大期待。这类翻译策略在Shrek(怪物史克莱)、《300》(斯巴达三百勇士)等中也有所运用[8]。
考虑到中西方文化存在极大差异,在对西方国家影视片名进行翻译时,为了能够给中国观众呈现出一个富有联想和深刻内涵的文化意象,就会使用润饰处理方法,最终使翻译片名在译语中更加丰满,更具文化联想力。比如英国影片TheFugitive,若将其翻译为《逃亡者》《逃亡人》等,不能说不够忠实准确,但是对于目的语观众来说文化意象略显苍白无力,无法带给观众更多文化想象空间,在对原片名的文化意象进行恰如其分的润饰后,将其翻译为《亡命天涯》,不仅使影片片名的文化意象从静态转向为动态,使得电影逃亡的主题得到凸显升华,还极大地提升了观众的想象空间,吸引观众以强烈的好奇心对电影内容进行了解讨论。又如好莱坞出品的-man系列影片也是文化意象润饰较为成功的案例,对Batman、Spiderman、Ironman等影视片名,没有将其直接翻译为蝙蝠人、蜘蛛人和钢铁人,而是经过文化意象润饰以后将电影片名翻译为《蝙蝠侠》《蜘蛛侠》和《钢铁侠》,虽然只是人与侠的一字之差,但是隐射的文化内涵却有天壤之别,“侠”在中国文化中可以给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匡扶正义侠客英雄的无限联想,进而激发中国观众观影一探究竟的兴趣[9]。
这里说的重构主要是指将源语言的深层结构有效转换为目的语表层结构,并通过译语词汇将源语言中的文化内涵进行阐述说明。将之引申到影视片名翻译中,就是在原文化意象不被译语观众熟悉甚至出现冲突的时候,按照译语观众所熟悉的意象或思维方式对全新的文化意象进行重新建构,进而达到促进观众对影片的文化感知、激发观众观影期待等目的。比如美国影片OlympusHasFallen,在不对其进行文化意象重构之前,将其翻译为《奥林匹克的陷落》,观众在看到片名后,首先联想到的是希腊奥林匹斯山及希腊诸神,然而透过该部影片所描述的内容,Olympus实质是美国总统宫邸的秘密代号,并讲述了美国白宫受到恐怖分子袭击,最后阴谋被男主角识破的英雄大片,将这部影片引入中国上映播放,对影视片名翻译时就要结合中国观众更为熟悉的文化意象白宫,对其进行重构然后翻译为《白宫沦陷》,透过影片片名观众也能第一时间知道故事发生地、影片类型和大致发生故事,采用这种翻译方式的还有《廊桥遗梦》(TheBridegeofMadisonCounty)、《乱世佳人》(GonewiththeWind)等[10]。
由于影视片名的翻译直接反映了影片人物、情节等内容,恰如其分的影视片名翻译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并增强观众观影兴趣和期待度。然而在翻译过程中常常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影响,使得影视片名翻译出现词不达意状况,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影视片名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层面转换、文化意义和化意象传递引起高度重视,并结合实际采用文化意象补充、文化意象润饰和文化意象重构等措施,对影视片名进行有效处理,进而达到更好激发目的语观众文化想象、实现影视文化传播交流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