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青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发生在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中产阶级女性加入了写作的行列。这些女性作家从女性的独特角度出发,将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和失语状态的女性从幕后推到了台前,女性意识在她们的小说中得以体现。这其中以简·奥斯汀最为著名,作为女性意识崛起的领头人,简·奥斯汀在她的作品中到处都透露出她的女性意识。纵观简·奥斯汀一生所著的六部小说,从表面上看,其所有作品的写作背景都主要是以乡绅女性的婚姻家庭生活为主,故事的情节描写都是以中产阶级男女的婚恋故事为主题。但深入去读、去理解,简·奥斯汀笔下所刻画的一个个生动传神,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在追求爱情婚姻中寻求的独立、平等和强烈的自我意识,都凸显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1]。
18世纪的英国仍处于父权社会,男性是社会的主流。女性的形象要么是粗鲁的,要么是由男性的意愿塑造的,这对奥斯汀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男人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取悦女人,而女人只能通过自己的美貌来获得经济保障。作为一名女性,简·奥斯汀因为性别而受到了不平等的对待,她对此有深刻的见解[2]。在这个时代,婚姻是女性生活的中心,除了婚姻没有其他工作。接受教育,学习礼仪等,是那些出身富裕的贵妇进入上流社会的入场券,有一天她们可以利用这些入场券来吸引未来的丈夫。这个时期的女性,就像菟丝花,只能依附于男性,成为男人的附属物,根本没有独立性,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奥斯汀的创作欲望。在她的作品中,女性不再是装饰品,而是具有自我意识的独立个体。
女性意识对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作品而言,是一门研究度颇高的课题。深刻理解女性意识的前提是了解女性文学,从女性文学开始入手,将其作为一个突破点。女性文学指的是文学作品以女性的解放为内核,以追求女性独立为标志,并在创作中表现出明显的女性性别特征和独特的女性写作姿态[3]。女性文学包括了三个要素:女性作者、女性意识和女性特征。18世纪至19世纪,女性文学起源于英国,当时的英国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时期,工业革命的发展速度加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破土萌芽并快速发展,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传统的父权制意识形态也产生了裂痕,女性追求平等自由意识有所加强。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受到了诸多限制,她们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没有自主权利,甚至在择偶、婚姻缔结上也都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些局限性使得女性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出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父权制度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对女性地位的提升有阻碍作用,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女性意识的觉醒,简·奥斯汀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但由于当时对女性性别的歧视,她的作品刚开始不被传统的主流文学所认可,这也显示了女性的写作一开始就处在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所以简·奥斯汀最开始的两部小说是采用男性化的假名来发表的。但不可否认,女性文学的三要素在简·奥斯汀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所以女性意识和女性文学密不可分,女性意识存在于女性文学中,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女性意识”这一概念发轫于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时代发展必然出现的思潮。恩格斯在《起源》中指出:母权制的推翻是女性的失败,这一失败具有世界历史意义,是人类经历的最激烈的革命之一。父权制的兴盛,导致丈夫在一个家庭中掌握了主动权和话语权,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在丈夫的眼中,妻子只是一个生孩子的简单工具。女性地位的降低,导致女性在人类文明史的长河中长期被忽视。文学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随着一些女性作家的出现,女性意识也逐渐出现在了她们的文学作品中,她们作为一个个独立的女性,从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出发,对社会人生、内心世界等进行描述,向别人传递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向外界输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女性意识的真实流露。一直以来,中外女性主义作家都在对女性意识寻求一个准确的定义。如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 伍尔夫(Virginia Woolf)在《女性与小说》一书中对女性意识是这样定义的:“一种因自身受到歧视而感到愤怒、因自身不受重视而想大声呼吁的意识。” 当代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帕特里夏·迈耶·斯帕克斯(Patricia Meyer Spacks)这样界定女性意识:“就是女性对于自身作为与男性平等的主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的自觉意识”[4]。虽然学术界对于“女性意识”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强调了一点,那就是作为“人”,女性应该拥有和男性平等的尊严与地位,不应该是男性的附属品。所以女性意识的内涵应该包括女性对于自身价值、社会地位和人格平等等相关问题的思考,也包括女性对于差异性和平等性的理解。
在简·奥斯汀所处的时代,父权制影响还颇深,男女之间的平等是不存在的,这在简·奥斯汀的著作中都有体现。针对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奥斯汀用文字在自己的著作中对此进行了尖锐的评论:认为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在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女主角伊丽莎白是一位现代的新女性,她有着独特的魅力,她博学、体贴、有思想,她聪明、温柔、大方,她努力想要打破女性只有依附于男性才能获得面包、高贵的社会地位等一系列的不合理社会现实,所以她会拒绝自己堂兄柯林斯的求婚,不会为了面包而牺牲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也会拒绝达西先生第一次居高临下的求婚,因为她觉得不平等的地位会使自己被别人看不起。她几乎是奥斯汀笔下近乎完美的女性形象,蔑视所谓的社会规范,讽刺不平等、愚蠢的行为。例如,有一次,她曾不顾体统地独自走了三英里去探望生病的姐姐,衬裙上糊上了足足六英寸的泥浆,这在当时的上流社会是不被允许的,显得非常粗俗,因此,她被彬格莱小姐看不起,被指责为“没有家教的野态,完全是乡下人不懂礼貌的轻狂”。虽然她没有谦卑的态度,没有优雅的举止,但她自己的闪光点却赢得了达西的爱慕,这无疑是对装腔作势的彬格莱小姐的一大嘲笑。对于人格尊严的追求表现在伊丽莎白怼贵妇人凯瑟琳的两大场景中,当凯瑟琳夫人对于伊丽莎白家五姐妹同时出入社交场合进行责怪和讽刺时,伊丽莎白不卑不亢地反驳道:“要是因为姐姐还没有出嫁,妹妹就不能有自己的交际圈,就必须让她们死守在家里,浪费掉自己的青春,我觉得那实在是委屈了她们,而且那样也不能促进姐妹之间的情感”。对于出身贵族,地位尊贵,傲慢无比的凯瑟琳夫人而言,从来没有人,特别是像伊丽莎白这样出身中产阶级,无权无势的女性敢当面跟她进行争辩,伊丽莎白的做法在当时来看就已经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而故事的结尾,当凯瑟琳夫人为了能促成自己女儿和侄子达西先生两人之间的“门当户对” 的婚姻,来到班尼特家指责伊丽莎白时,伊丽莎白毫不退宿,当面指责凯瑟琳夫人无权过问别人的事情,“我自有主张,怎样做会幸福,我就怎样做,我有自己决定的权利,任何像你这样的局外人都无权过问。” 简·奥斯汀运用这三个经典场景把当时女性追求独立自主和人格尊严的女性意识表现得酣畅淋漓,让读者感受到了父权制下女性意识的崛起,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5]。
在男权社会,爱情和婚姻的平等是很难实现的。只有追求婚恋平等的女性作家才具有女性意识。与男性作家对爱情的描写相比,女性作家对爱情的描写更加细腻。她们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理想。多数人会觉得,在传统婚姻中,男人的经济状况决定了这一婚姻的成败。如果一个男人有足够的钱来承担家庭开支,那么女人就没有理由拒绝他的追求。然而,一个女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婚姻,无疑是痛苦的。奥斯汀认为最美满的婚姻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基于财产或地位。在《傲慢与偏见》中,对班尼特家族的描写揭示了男女在爱情和婚姻上不平等的主要原因,这就是根据当时的社会制度和习俗,财产必须由男性继承人继承,愚蠢肤浅的柯林斯继承了所有的财产,这就导致了班尼特夫人和她的女儿们在班尼特老爷去世后会过上悲惨的生活,这也是班尼特太太为啥会热衷于把女儿们的婚姻大事作为自己一生的大事来对待的原因。而柯林斯也利用了这个优势,以一种仁慈的方式向伊丽莎白求婚,认为对方会非常荣幸地接受。而伊丽莎白的拒绝只是对这种世俗习俗的反抗。她不追求没有爱情的婚姻,她的目标不是嫁给一个有钱人。她渴望真爱,希望有一种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爱。当每年收入颇丰的贵族达西向她求婚时,伊丽莎白一开始也拒绝了他,因为她认为达西损害了她的尊严,她的这一做法使得达西开始思考自己身上的问题,他开始反省自己。她的言行影响了达西,改变了他的傲慢的态度。故事的最后,她接受了达西,他们彼此相爱,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奥斯汀的女性意识在当时是相当进步的,但这并不是由她的女性身份所决定的。在她的许多作品中,奥斯汀对许多女性进行了主观地批判和讽刺,《傲慢与偏见》中的班尼特太太就是最典型的一个范例。奥斯汀用诙谐幽默的语气把一个受父权制社会影响的女性形象展示给大家,小说一开始提到班尼特太太一生的追求就是把自己的五个女儿嫁给有钱的单身汉,这正是当时女性必须依附男性生存的典型结果。另一位女性夏洛特是伊丽莎白的好友,她与科林斯的婚姻是夏洛特害怕自己最后成为一个嫁不出去的老处女,让家族蒙羞而做出的妥协。这样的婚姻只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没有任何的爱情因素,柯林斯需要一位妻子,而夏洛特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奥斯汀在其小说中塑造的这样的女性形象还有很多,这一现象与奥斯汀的生活氛围密切相关。狭小的生活圈下看到的是部分女性在父权制社会环境的压迫下,强迫自己成为男士的附庸,奥斯汀在作品中承认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但她没有想要改变当时的父权制社会的想法,甚至没有发出任何呼吁。她的女性意识在当时而言只是萌芽状态,就是希望女性在不触及大环境的情况下想办法提升自身的能力与智慧,以求为自己争取一个好一点的前途
小说的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每部小说或多或少都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奥斯汀的小说也不例外。奥斯汀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受到家人的影响,她有着自己的信仰,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她的作品受到外界的影响,表现出女性意识的初步形态,但在她所受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她的作品一方面呼唤着妇女的解放,另一方面又将妇女置于婚姻家庭之中。她笔下的主人公都被限制在家庭圈子里奋斗或寻求解放,从未试图在外面争取经济独立。因此,奥斯汀笔下的女主人公几乎都走到了同一个终点: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婚姻,找到一个理想的丈夫。由此可见,她们之所以努力修身养性,或者想要有一颗聪明的头脑,一种敏锐的感觉,就是为了给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增添魅力。最后,她们还是屈从世俗,承认自己的地位,充实自己,在家庭舞台上寻找好丈夫。简而言之,奥斯汀作品中突出了女性意识,这是女性意识的觉醒,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简·奥斯汀所处的当时社会现状和她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的影响决定了她作品的这种冲突。但这种冲突并不能掩盖对女性意识发展的影响。
奥斯汀的作品有着独特的思想,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使她的作品中女性都逃脱不了婚姻的宿命,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共描写了四种婚姻,柯林斯与夏洛特因为利益而结合的婚姻,莉迪亚与维克姆疯狂不计后果的婚姻,简与彬格莱先生一见钟情式的婚姻,伊丽莎白与达西先生精神与心灵契合的婚姻。这其中,当属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最受后人推崇,它表述了这样一个婚姻观:在爱情和婚姻中,女性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和个性,必须有自己区分是非的能力,这样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理性的分析和正确的选择。这种观点对于当时的社会而言,女性意识的凸显是非常显著的,在当时的社会是不允许的,因为是对男权意识的批判,所以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展示的女性意识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已经开了女性意识的先河,为后面女性意识的崛起提供了参考价值。无论是在18世纪的英国,还是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都应该充分结合理性与感性,提高女性意识、自我意识和平等意识,从而肩负起时代的责任,更好地追求自己的婚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