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恋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1)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并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
在这种背景之下,全国范围内的课程思政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加快推进,许多专业课程秉承“课程思政”的指导精神,纷纷开始了专业教学的教研改革。作为对母语的语言系统全面讲析的“现代汉语”课程,更是承担着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积极主动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潮流[3]。本文围绕“现代汉语”课程思政融入的现实依据、总体要求、结合方式、具体措施等方面,探究新时期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如何建设性开展课程思政的融入工作。
“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功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授系统知识,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掌握现代汉语语音、汉字、词汇、语法、语用等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二是注重能力培养,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研究分析能力。“现代汉语”课程的思政融入是在专业知识讲授基础上的循序渐进,它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丰富,非常适合融入思政因素,比如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方法、语音抑扬顿挫的乐感、绵延发展数千年的汉字、由古至今的语言学家的钻研精神,树立汉语自信并主动传承汉语所承载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等,在立德育人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就必要性而言,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现代汉语”课程中听说读写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这是“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独特的学科优势。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身心发生剧变的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角色转变是人生的重要课题。在互联网时代,价值观的多元化已成为不可避免态势,西方资产阶级腐朽观念乘机而入,极端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潮蔓延,这些都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少数大学生甚至出现了信仰危机,他们或选择躺平或选择麻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严峻考验。“现代汉语”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这个学年的课程思政融入明显具有介入早、效果好的特点,对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具有促进作用。借助“现代汉语”课程融入思政内容,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中华民族文化抱有深度自信。此外,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具有核心与引领作用,但由于学分和课时的限制,在教育实践中并没有完全贯穿本科教育的整个过程,因此,将思政内容融入“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可以在讲授专业语言知识的同时弥补单纯的思政理论课程教学的不足。
就可行性而言,“现代汉语”课程是一门涉及内容众多、应用领域广泛的综合性课程,它以马列主义语言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汉语的能力,为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包括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4]。上述教学目标本身就蕴含着思政教育理念,特别是师范类中文专业以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为目标,“现代汉语”课程的设置能为师范专业学生搭建完善的语文教学体系,提升师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素养。“现代汉语”不仅是一门语言工具课,同时还具有较强的人文特征,通过语言与文字魅力的感悟无形中可以增强学生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现代汉语”的教学内容同样也可深挖出丰富的思政资源,总共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个部分[3],其中,绪论部分的教学要求了解语言的社会本质及其作用,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了解汉语的特点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词汇部分的教学要求熟悉词汇的构成,对现代汉语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有系统的认识,对语素、词、熟语的性质、特点、类别有明确的了解,掌握词义的特点,能分析词义,能辨认词与词的多种意义关系,正确运用词语[5]。每个部分都能提炼出侧重点各不相同的思政理念,从而使每个教学模块都具备思政教育的内容。
“现代汉语”属于语言类课程,它的教学方式与中文专业的文学类课程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思想政治融入也就需要充分考虑其课程本身的特点,具体说来,其思政课程的融入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汉语言文学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文学类和语言类两大类别,不同于文学类课程,“现代汉语”课程涉及的基础理论相对晦涩生僻,感性方面的体验略显不足,很多学生学习起来缺乏兴趣。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在教学过程中注入趣味因素,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持久动力。比如在讲授现代汉语词汇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双音节化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这个特点有直观的体会,就可以通过对比汉语方言的词汇来印证,像现代汉语以“眼睛”代替古汉语的“目”,而闽方言至今仍保留了“目”的说法,粤方言说成“眼”,同样是单音节词语;还有现代汉语的“筷子”闽方言叫“箸”,现代汉语的“翅膀”粤方言叫“翼”,通过这类方言用词与现代汉语用词的比较,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汉语词汇从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趋势[6]。这样的教学方式让他们感受到我国不仅幅员辽阔,汉语方言的丰富、复杂也是世界语言中少有的,方言之美及方言的魅力值得用心去品读和鉴赏。
“现代汉语”课程中思政内容的渗透,应尽量避免一味地生硬刻板地说教而引发学生的厌倦情绪。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自然恰当地融入,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愿意去接受思政教育,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和教育效果。比如,讲押韵的时候,先介绍押韵是一种常见于诗文创作中的润色技巧,也就是让韵核相同而且韵尾相同的字出现在诗文固定的地方(一般是句尾),再讲解押韵可以使歌词音调和谐悦耳,富有音乐美。以课文《诗经》的教学过程为例,学生在朗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鸠、洲、逑”就是互相押韵的文字,由此让他们知道中国人在2 500年前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押韵技巧。还可以选取经典红色歌曲《我的祖国》为例进行分析,指出歌词押an和ang韵之外,还可以顺势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这首作于1956年夏的作品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影片《上甘岭》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由此激发学生对志愿军战士爱国爱家和英雄主义气概的由衷敬意。
“现代汉语”课程不仅有丰富的语言资源,而且具有众多的榜样可谈,许多语言学大家的家国情怀本身就是思政融入的极好素材。比如,毛主席的老师,中国新语文的奠基人黎锦熙先生对台湾省国语运动的有效推行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认为台湾的方言本就错综复杂,台湾又沦陷于日本50多年,深受日本殖民文化的侵害,因此台湾迫切需要开展国语运动。1944年5月,在他的倡议和推动下,西北师院(兰州)、女子师院(白沙)、社会教育学院(壁山)创办了国语专修科,为在台湾推行国语提前组建了教师队伍。抗战胜利后,台湾重回国家怀抱,前往台湾普及国语的学者多达100余人,对于国语在台湾的推行起到了巨大作用,这充分体现了黎锦熙先生对祖国统一的热忱和远见。黎锦熙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懂得,将学识和专业服务于国家需要,人生才会实现更大的价值[7]。
“现代汉语”课程的思政融入,素材的选择不能完全停留在故纸堆里,要与时俱进,积极关注当前语言生活的新鲜内容,选择贴近时代特色的语言资源作为教学分析案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比如,教师可让学生课前去搜集《咬文嚼字》编辑部历年发布的十大流行语中关于社会、科技和经济方面的热词,比如,“双循环”(2020)、“区块链”(2019)、“命运共同体”(2018)、“共享”(2017)、“供给侧”(2016)、“获得感”(2015) 和“顶层设计”(2014),这其中折射出的是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变以及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坚持“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努力[8]。
课程思政教学中容易走向一个误区,即“为思政而思政”,教学过程中机械灌输,思想政治理论的导入非常牵强,不考虑学生是否心悦诚服地接受,不去关注思政内容生搬硬套是否达到初衷和效果,这实际上就是不负责任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首先要考虑到“现代汉语”课程自身的特点,是在完成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顺理成章的融入,这种融入应该自然契合,绝不是要堆砌聚集,更不需要任何一个小节、每一个知识点都强行导入思政内容。生硬说教的做法不仅割裂了专业知识讲析的完整性,偏离了“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的,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进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思政融入还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避免陷入“为思政而思政”的教学误区。
“现代汉语”课程的思政融入要达到理想效果,必须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充分分析教材并深入挖掘,从而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例如在《现代汉语》的绪论部分,可以介绍汉语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它不仅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而且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许多国外知名人士都对汉语极力推崇。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上获得连任,他在就职演说中就曾引用了《道德经》中的经典语句“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毕加索也曾被构成汉字的抽象线条所吸引,将汉字书法作品挂在自己的书房欣赏。现在近600所孔子学院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国家为了跟中国更好的交流交往,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通过文化背景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明白只有学好“现代汉语”,才能更准确透彻地参透中华文化,才能向更多的外国人推广传播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现代汉语”课程其余五大模块内容,都可以找到思政融入的结合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在语音部分,除了讲授声韵调、传统语音学中的“四呼”等知识外,还可以让学生从每年一度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来体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重要性:消除方言隔阂,有利于社会交往,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9]。语音(发音、声母、韵母、音节、声调、变调、节律、押韵)与朗诵存在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而朗诵的内容可以选择爱国类主题的诗歌、演讲词、抒情散文等等,不但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普通话发音,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如:当代爱国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写给祖国母亲的歌》《祖国颂歌》《我爱我的祖国》《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爱这片土地》等等,还有古代爱国诗歌《过零丁洋》《江城子·密州出猎》《满江红》《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等,也可以朗诵爱国散文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等。通过课程内容与爱国主义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在文字部分,通过“六书”的讲解让学生懂得,汉字是蕴含着成熟造字理论的先进文字,而从殷墟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字体的演变,彰显了中国汉字传承千年的光辉与荣耀。还可以介绍我国别具一格的对联文化艺术,西方拼音文字绝无可能形成这种艺术,选取一些有趣的拆字联,如“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竖八刀横七刀”“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个山人”等,让学生感受汉字结构和造字理据的独特魅力。在词汇部分,丰富的近义词说明词与词之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种对立统一正是朴素辩证法的体现。在语法和修辞部分,注重通过选择时政材料中的佳句来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经典名句,像“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等等。通过专业内容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优良文化传统,为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奠定基础。
“课程思政”建设实质上是一种课程教学的观念建设,它并非是要我们另外开设一门新课程,也不是增加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在润物无声中实现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当中。正因如此,“现代汉语”课程的思政融入应多措并举,立体化推进,构建有效的目标达成路径。
路线确定之后,人就是决定因素。同样,“课程思政”的教学任务明确之后,任课教师的思政素养就是提高“现代汉语”课程思政融入效果的关键。一方面,学校通过开展各种层面的课程思政交流,强调课程思政的根本要求是实现专业知识讲授、人文素养提升与价值观塑造的融汇聚合,而非刻板枯燥的思政理论灌输,确保任课教师正确看待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另一方面,注重提升任课教师的思政水平与素养,通过集体培训的方式使全体教师掌握思政教育的内容体系,对课程思政形成系统认识,掌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基本方式,并通过党员教师带头、优秀教师典型示范,加深任课教师对课程的内在价值、社会价值及社会使命的认识,激发他们积极投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热情。
任课教师应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地位,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寓思政教育于专业课程教学之中[10]。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介绍“现代汉语”课程的知识框架、对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以及教学步骤安排,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定位要求。引导和教育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引导学生为纯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做出自己的努力。不断坚定学生“讲政治、守底线”的规矩意识,结合我国语言文字规范的政策法规解读,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公民道德品质。
“现代汉语”教材中选用的语例大部分来自现代白话文经典著作,但是这些例子因语言背后的时代背景和学生当前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部分学生很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积极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来讲解分析,促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规律。一是选择发生在校园内学生身边的语言使用实例,如各种黑板报、学生刊物、通知通告的语言等。二是选择一些与学生未来职业紧密相关的例子,如扮演报刊杂志社的编辑、材料撰写文秘人员、政府部门语言文字管理工作者、新闻记者、语文教师等,以职业能力来驱动学生对语言课程的学习[11]。三是搜集网络热门新词,例如,凡尔赛文学、神兽、飒、怼、后浪、内卷、硬核等等,分析其形成背景以及折射出的社会心理。通过这种教育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增进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师根据当前世界现实问题从正面给予引导,比如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世界政治、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等各类交流活动受到了极大影响,引发人们的普遍焦虑。武汉爆发疫情后,中央从保护全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大局出发,遵照专家建议,果断采取封城措施,根据“应收尽收”的原则,积极动用全国资源对口支援湖北,火速建设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立方舱(舟)医院,充分采用各种医疗手段免费治病救人,打消患者顾虑,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教学中除了告诉学生中国人民在抗疫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英雄主义的革命精神、集体主义的凝聚力之外,还可向学生讲述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命名的由来,与五行八卦传统文化的关联等。通过时事政治的解读,使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自觉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伟大目标。
课外作业要追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教师只需基于作业完成后巩固相关知识的目的,对作业的基本要求作出限定,作业的具体形式和内容都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去选择。这种开放性作业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勤钻乐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可以尝试布置类似于下面的作业:请在自己将来拟从事的职业中,细心观察并找出社会上该职业语言使用中存在的语法错误的用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改正错误。既促使学生将“现代汉语”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理论指导实践的思维习惯,这就提高了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方法的变革,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习惯和学习能力,使学生明白独立的人格是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勤奋读书是未来报效祖国的最佳方式。
“现代汉语”课程的思政融入,需要加强课堂内外的协调联动。受教学课时和课堂场地的限制,单靠课堂教学无法完全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任务。要实现全方位的育人目标,就必须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来拓展思政内容,让课外实践成为课堂思政的有效延伸与必要补充。因此,围绕“现代汉语”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在实践中感悟消化理论知识,并用理论知识更好指导文化活动中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运用,思政教育的效果就能得到更大提升。教师应组织各种语言类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对联征集、猜字谜等,既培养学生锲而不舍、锐意进取的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又让他们在无形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陶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理解任何理论都需要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也是我们在专业学习时所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高等教育是继承人类文化、传播人类价值的重要手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的融入正是立足完成这项根本任务的必要途径。“现代汉语”课程的思政教育是与汉语知识的传授、汉语能力的培养水乳交融合为一体的,教学讲授把握得好,就能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要突显课程的学科性质和育人价值,科学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努力培养现代汉语基础理论扎实、思维活跃、勤于钻研、实践应用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努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将“现代汉语”课程打造成专业“金课”,更要朝着成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示范点和辐射点的目标努力[12]。当然,“现代汉语”课程要与思政课程实现有机联动,起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作用,共同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还任重道远,需要持之以恒并不断探索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