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学士纪晓岚自幼聪明伶俐,才思敏捷。他的叔叔纪容雅对他特别疼爱,常在课余教他对对子,内容都是他所熟悉的人和事物,时间一长,屋内屋外的东西几乎都对到了。
一天,他又到叔叔家学对对子,叔叔一时想不起新题,就说:“你在屋内自己找吧,看有什么还未对过,就以什么为题。”纪晓岚找了好久,最后看到婶婶坐在炕上做针线活,小脚没有遮住,那双绣花鞋十分惹目,便指着说:“只有这个还未对过。”叔叔抿嘴一笑道:“三寸金莲瘦。”纪晓岚机灵地对道:“一双绣鞋轻。”婶婶听了,对纪晓岚嗔道:“你这小子,这也可用来作对子吗?”纪晓岚尚未申辩,叔叔又念道:“谁人不有脚?”纪晓岚笑嘻嘻地接口对道:“何必动无名?”一问一答,富有情趣,把叔叔婶婶都逗得哈哈大笑。
纪晓岚十一二岁时,已经是满腹文章。有一天,他去乡下看望儿时的启蒙老师。纪晓岚讲起家中从洛阳买回了八株牡丹,正是盛开季节,老师如果眼病痊愈,能视物了,可到家中看看。先生随口吟道:“盲人看牡丹,心中富贵。”纪晓岚想了想,吟道:“哑巴念《左传》,腹内《春秋》。”先生听后,夸他大有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