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陈忠权
山海相拥,九河滋润。津沽大地满目青葱,生机勃勃。
乡村振兴,农民生活富裕是根本。2021年,天津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8%,跑赢了GDP增速,绝对值达到27955元,位居全国第四。最为可喜的是,天津市继续成为全国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标志着共享发展的理念已经落地生根,天津市在推进城乡均衡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作为北方工商重镇,天津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中,农业占比最小。但小体量不等于“小农业”,天津耕地资源禀赋优越,“浓缩的都是精华”。
5年来,天津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牢牢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走实走好质量兴农、科技兴农之路,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让“黄金土地”产生“黄金效益”。
小站稻无疑是天津的一张闪亮名片。目前,天津已成为华北最大的粳稻种子生产基地,陆续推出了“津原U99”、“天隆优619”、“金稻919”、“津育粳22”、“津川1 号”等一系列优质小站稻品种,还统筹资金2000 万元,支持稻蟹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0 万亩,引导农民稻蟹综合种养50 万亩。
5年来,天津聚焦农业高质高效,紧紧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聚焦做强种业品牌,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集中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持续推进优良品种选育,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一大批津产良种助农增收,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天津粮”、“天津菜”。
为助力农户生产高品质农产品,天津在10 个涉农区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一年四季都能生产,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
农字牌、农字号,从一产渗透到二产、三产。天津大力促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扶持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农家乐、民俗村、休闲农庄等餐饮旅游业,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更多增长点。
截至目前,天津已有22 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和258 个市级休闲农业特色村点。2021年,天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500 万人次。
5年来,天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加快垃圾、污水处理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018年11月29日,天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部署会召开,提出要坚决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攻坚战,加快实施农村全域净化工程,集中整治农村“脏乱差”等突出问题,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让乡村净起来、美起来。
厕所兴起了“革命”。天津加强顶层设计,成立工作专班,清底数、明任务、严督导、促落实,确保厕所改造选址合理、流程规范、质量可靠。
一场除疴去弊的“厕所革命”把旱厕彻底送进了历史。所带来的,不仅是文明习惯的改变,也是健康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提升。
近年来,天津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2.25 万余户,提升改造农村公路近3000 公里,全面完成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通过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天津建成1885 个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提升新建户厕64.4 万座、公厕4300 多座,基本实现农村卫生厕所全覆盖,建成美丽村庄1056 个。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在全市10 个涉农区抽选了部分村,围绕垃圾整治、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内容,开展了问卷调研。结果显示,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一张蓝图绘到底。天津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形成了“1+N”的整治规划方案体系,全力打造“美、净、宜、璞”的乡村风貌。全市10 个涉农区积极开展生活垃圾清整行动,建立并完善了“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体系,保证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能“上下贯通、逐级衔接、纵向到底”。
天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突出成效,成为全国先进地区。2018年,西青区荣获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近几年,武清区、津南区、宝坻区、北辰区、宁河区和滨海新区分别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天津全域原生生活垃圾全部实行焚烧无害化处理,在全国率先完成“原生垃圾零填埋”目标。
近年来,天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面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100 周年,静海区推出“百场集体参观、千人畅谈体会、万人聆听红色故事”,武清区开展“百村百站党史宣讲”接力,让“草根”、“名嘴”大显身手,让党史学习“火”在乡村。
在天津的不少乡村,都有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乡村“墙体画”。走进武清区白古屯镇韩村,一面面图文并茂的文化墙鲜活生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保护生态环境。在宝坻区大唐庄镇董塔庄村、南里自沽村,富有特色的3D墙绘,色彩艳丽、生动拙朴,融入乡土情怀,传承乐观精神,在扮靓村庄“容颜”的同时,也成为“网红打卡地”。
天津农村积极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加大公共文化建设,从村民身边的资源宝库中挖掘素材、构建载体,把文明实践与中华文化价值紧紧融在一起。
乡村振兴,既“富口袋”也“富脑袋”。通过一系列的乡风文明建设,“乡村今夕看韩村”、“城区经验有双新”、“头雁领飞聚宝坻”、“好人沃土耕北辰”、“基地绽放亮‘滨城’”……成为天津市文明实践的试点品牌。北辰区的“五常五送”、滨海新区的“文明实践赶大集”、宝坻区的“小锣鼓志愿服务队”,被收入中央文明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其创新做法在全国推广。
近年来,天津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全市3520 个行政村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100% 实现“一肩挑”,成为乡村振兴和乡风文明建设的“领头雁”。
天津持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进村民自治实践。截至2021年年底,天津有1 个镇和20 个村分别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示范村,北辰区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有11 个镇和57 个村分别成为市级乡村治理示范镇和示范村。
2021年5月,天津市乡村振兴局揭牌成立。同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天津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作为首部统筹“三农”工作的地方性法规,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天津已经绘就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蓝图,抓好“三美”,建好“四乡”,推进“五个现代化”,力争到“十四五”末,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阶段性成果,农业现代化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富春山居图”丝丝入扣、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