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以河北省张家口坝上地区为例

2022-12-28 01:06:16马艳春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17期
关键词:张家口特色产业农业

马艳春

(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

一、张家口坝上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张家口坝上地区一直以农业为主业,在全省发展中属于经济的“滞后区”。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下,省、市、县各级政府都对坝上地区农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不断的探索。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一场空前的农业结构调整热潮在张家口坝上广袤的土地上掀起。

张家口坝上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也可以说是坝上地区农业发展的3次革命。

“一次调整”,就是以兴水种菜、舍饲养畜、培育龙头为发展重点的适应性调整,主要解决了特色产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问题。打井兴水发展蔬菜产业,是坝上人打响农业结构调整的第一场战役。立草为业发展舍饲养殖,是坝上人打响农业结构调整的第二场战役。坚持既要“绿”又要“富”的双赢理念,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压缩粮食作物,发展高效饲草,从而形成了“以农养牧、以牧补农、农牧共兴”的良性循环。发展龙头企业、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是坝上人打响农业结构调整的第三场战役。发展商品化、市场化农业,坝上人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大力兴办龙头企业,提升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二次调整”,就是以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为重点的开发性调整,主要解决了特色产业效益不高、收入不稳的问题,从而推动了特色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加快了特色产业的开发性调整。同时从根本上破解了农业生产受制于天、受制于地的问题,把突破口选在加快发展棚室菜、棚室菌、舍饲畜等设施农业上,实现了坝上地区农业发展的重大突破。

“三次调整”,就是用工业化理念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战略性调整,主要解决了坝上地区农业资源依赖程度大、商品转化率低的问题。在张家口成为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大环境下,如何在确保功能定位的同时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是摆在坝上人面前的难题之一,在各种挑战面前,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群策群力,带领坝上人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二、张家口坝上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背景

张家口坝上地区在农业现代化不断取得突破、实现一次次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遇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次调整”使坝上地区特色产业的基础和规模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其中发展错季蔬菜可以说是坝上地区种植业的一次新突破。但兴水种菜很快就面临着一个难题:坝上蔬菜产业因水而兴,又为水而困。

形势倒逼坝上地区农业结构进行了“二次调整”,开始大规模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但在蔬菜产业和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发展又遇到了最大瓶颈:产业化规模不足、产业链条短,对市场不能准确预测和把握,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中处于被动的局面。农业产业化、商品化从坝上地区农业结构的第一次调整兴起,随着形势的发展,也在不断适应环境、调整方向,最终摸索出农业结构“三次调整”的方向和路径。

在第三次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张家口,强调“绿色生态是张家口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要树立生态优先意识,建成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生态兴市、生态强市的新路子”。这一要求为张家口坝上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找准了定位。为聚焦建设“首都两区”,2019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规划(2019—2035年)》。根据要求,第二道伞屏涉及的康保、张北、尚义、沽源等坝上4县,要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加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力度,恢复和保护湖泊湿地资源,着力构建沿边沿坝防风固沙生态屏障。所以坝上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是要持续提升水源涵养功能,这样就要大面积压减水浇地,推进关闭“自备井”。如何保障刚摆脱了贫困的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的变局中既不能返贫,又要紧跟时代步伐,和全国人民一同实现乡村振兴,如何化危为机找到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是第三次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所在。

三、张家口坝上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第一,围绕“首都两区”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张家口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贯彻、强力推进“首都两区”建设,把建成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坝上地区首期压减水浇地4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万亩,逆转了多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的局面,地下水位在2018—2020年实现了“三连升”,使得张家口在全省率先实现地下水采补总体平衡,生态环境也有了质的改变,因此在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机遇中,坝上地区应利用自己独特的生态优势、气候特点和资源禀赋,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生动的实践。可以通过发展特色农牧产业来布局一批特色小镇,引入市场主体,着力打造农业生态涵养圈的同时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圈,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之新业态。

第二,借鉴工业组织形式培育农业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产业化龙头企业、市场中介组织、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大力引进和培育加工型、基地型龙头企业,集中项目、资金扶持重点加工企业扩模升级。大力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农业公司的发展,采用股份制等现代公司的形式,鼓励农民采取“集体转包”“大户经营”“以地入股”等方式,促进土地向龙头企业、种养园区、农业公司等现代市场主体集中,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联合起来竞争,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减少农民面临的市场风险,促使较短时间内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跨越。

第三,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一方面,坝上地区可以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基地、专业乡村。打破行政区域局限,整体协调规划特色产业基地布局,促进资源整合,进一步增强节水农作物如杂粮杂豆、燕麦、口蘑等主导产品的规模优势、区域特色。通过扶持发展专业乡镇、专业村和产业园区,带动特色产业的集群化、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要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系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已不仅仅满足于农产品的供应量,更关注农产品的外观、品质及食用安全性等质量指标,讲营养、讲保健、讲安全,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主流。所以要把坝上地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就必须转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在“名、优、特、新”上做文章,调优农产品的品质结构,提高质量档次,赢得先机,占领市场。

第四,推动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帮助农民在更多环节增收。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核心,一是通过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联结起来,使农产品进入市场。二是农民在这种一体化经营中能够分享到生产、加工和流通带来的增值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不仅能够带动特色主导产业逐步壮大,还能增强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和驾驭市场的能力。

第五,加大农业投入,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形成多元化融资格局。坝上地区经济不够发达,农民自身的资产积累不多,资金投入不足是困扰坝上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要抓招商、上项目。吸引大公司、大集团、大企业到坝上地区投资合作,综合开发农业资源;积极主动与国内外农业跨国公司、上市公司联系,下大力气引进一批加工型、科技型、流通型农业项目。

猜你喜欢
张家口特色产业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公民与法治(2022年9期)2022-09-20 03:25:40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1-01-14 01:33:32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6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农家之友(2018年12期)2018-03-12 00:50:26
加大张家口草原生态建设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