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雯
(宁化县城东幼儿园,福建 宁化 365000)
幼儿园本课程是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为目的,以幼儿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充分、有效地挖掘幼儿园现有的资源进行整理和利用,建构起本园化特色明显的实效课程,目的是使本土自然资源、教育资源能更好地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服务。我们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指导下,秉承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立足幼儿生活背景,依托本土资源,以游戏化的“三味体验活动”为主,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探索自然”“三人阅读”等活动,凸显“客家童乐”特色,努力把幼儿园打造成具有“客家自然味”“客家书香味”“客家风情味”的客家三味童乐小城。这里,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实践,着重探讨“教—学—做”合一的园本化课程“客家童乐”的建构内容、实施策略与实施模式。
“教—学—做”合一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是对教、学、做三者关系的最准确的定位。这一教育理念的落脚点在“做”,怎么“做”决定了怎么“教”和怎么“学”,指明了“教”与“学”为“做”服务的目的,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1]。“教”为“学”服务,“学”以“做”为依据,今天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育,其实也是陶行知这一理念在新时代的表达。在20 世纪中叶,面对抗战时期艰难的形势,陶行知就提出这一以“做”为中心“做”决定教学的一切行为的教育观,实属难能可贵。对于幼儿活动来说,活动本身就是“做”,幼儿参与活动就是“学”,幼儿活动中对他人有影响就是“教”。因此“教—学—做”三者是合一的,而不是相互隔离的。围绕“做”展开“教”与“学”,以幼儿生活为中心,才能构建起生动活泼的幼儿游戏活动课程,使幼儿流连忘返、兴趣满满,对其产生终生难忘的教育影响力。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在“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本土丰富的客家文化教育教学资源,着力打造“客家童乐”园本课程,收效良好。
陶行知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学校的活教材”。宁化县城东幼儿园是一所生态园林式的幼儿园,在自然环境及景观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我们的小班年段以幼儿园园林、家乡风景、客家药草为主线开展客家自然味课程。
一是指导幼儿认识客家药草。充分利用园林中的花草树木、宁化客家的人文景观和家乡的客家药草,创设楼道、平台及走廊环境,各班则选择一种药草的主要特征作为班级环创的核心元素。结合时令组织幼儿走进自然、种植果蔬、观察记录,收获劳动成果,品尝自然味道。二是引导幼儿体验自然游戏。创设“童乐市场”游戏,开设友爱水果坊、友德烧烤摊、友童水果店、友乐蔬菜店,结合“爱德外卖”和“童乐邮局”,以“大带小”幼儿混龄互助的方式把“童乐市场”与“爱德娃娃家”相互连接。三是开展与自然运动相结合的体育游戏。在户外场地开展“沙水乐园”“丛林野战”“夺宝奇兵”等体育游戏,让大自然成为孩子们游戏的阵地。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写生制作、体验分享,从而培养幼儿亲近自然、善于观察、乐于探索的乐探。
客家方言是汉族七大方言之一,作为客家祖地的宁化人民有义务让客家方言代代相传。我们的中班以客家童谣、客家方言、小城故事为主线开展客家书香味活动。一是创设书香环境。各班选择不同主题绘本中的主要元素进行环境创设,通过设置阅读区角、开展各种阅读游戏,创设“乐展演艺馆”,为幼儿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我们通过森林剧场、手偶剧场、故事盒子、精灵小舞台等阅读表演平台,提供阅读展示机会。二是进行阅读制作。开设绘本工厂、图书修补站、图书编辑部,让幼儿了解绘本结构、进行绘本创作。三是拓展阅读游戏。设置玩偶店、休闲吧、美妆店、三味书屋等为阅读表演服务,拓展游戏内容。
此外,还确立了“三人阅读”(教师引路人、同伴互助人、家长伴读人),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运用的“三读(引导读、互助读、游戏读)二助(同龄互助、异龄互助)一伴(亲子伴读)”阅读模式。教师导读、同伴互读、亲子伴读构成幼儿阅读的三维合力,有效保障幼儿活动时间、鼓励幼儿在阅读游戏中大胆地向同伴展示客家童谣、客家方言、讲述“小城故事”,从而培养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表达,勇于创新的乐读品德。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要求幼儿园的课程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从小生活在宁化客家,幼儿园以学生耳濡目染的客家习俗、客家服饰、客家美食为主线,通过客家环境的布置以及打造客家小院、“客家圩天”等游戏场景来开展“客家风情味”的游戏项目。首先是体验“客家习俗”。开设客家圩天、客家戏台、客家木偶戏等。其次是制作“客家小吃”。开设客家小吃街、客家特产、客家茶韵以及运动区打糍粑、磨豆浆等。最后是创作“客家美景”。幼儿在艺术区中用绘画和手工等方式来表现大洋梯田、天鹅洞、慈恩塔等。
幼儿在游戏中友好交往,充分感受热情好客的“客家乡情”和浓厚的习俗文化。从而培养幼儿了解家乡、热爱家乡、长大建设家乡的乐乡品德。
幼儿园的“童乐”课程通过三大课程策略来实施,即:环境支持策略、游戏化策略、一日生活皆课程策略,这三大课程策略确保了“童乐”课程实施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以及儿童的个体差异。
人们都说,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它总是在潜移默化中无形地影响着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在亲近自然与生活中获得成长。[2]我们将“客家”文化融入幼儿园所见的每一个角落,营造浓厚的童乐游戏氛围,打造儿童化、游戏化的童乐小城。1.楼梯文化。楼梯墙面教师用园标上“家园合力”的客家元素制作底板,在上面展示师幼合作的客家特色文化的作品,如客家药草、客家美食、客家风景、客家服饰、客家习俗、客家童谣等;在楼梯拐角创设客家农家小院、客家园林等环境。2.平台文化。一楼平台打造成“乐做生活馆”,让幼儿在此学习制作客家的美食;二楼平台打造成“乐展演艺馆”,让幼儿在这里自由表演和创作客家童谣、讲述小城故事;三楼平台创设“乐逛乡圩馆”,让幼儿通过制作和买卖客家服饰、客家特产、品客家茶等游戏活动,潜移默化地了解客家的风土人情。3.班级文化。我们要求各班级选择一个客家文化元素作为班级主题来创设环境,同时,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也渗透相应的客家文化,创作具有客家特色的作品展示在班级环境中,营造有浓厚客家氛围的班级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充分感受客家文化。
为扩充幼儿游戏空间,我们整体规划幼儿游戏区域,根据幼儿特点和园本特色课程的需求增设和打造“童乐”课程实践基地,创设童乐小城“十乐”体验馆:乐做生活馆、乐探自然馆、乐读绘本馆、乐创美术馆、乐玩木工馆、乐造建构馆、乐享音乐馆、乐逛乡圩馆、乐品茶艺馆、乐展演艺馆。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在“十乐”体验馆中学习和游戏,充分的体验“童乐”课程的快乐和收获。
为了将“童乐”特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我们将幼儿一日在园作息时间分为“乐礼时光、乐动时光、乐爱时光、乐学时光、乐享时光、和乐读时光”。通过营造“童乐时光”环节,践行“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见表1)。
表1 “童乐时光”一日大环节安排表
在“客家童乐”课程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摸索并形成了“室内+室外”“本土+现代”“生活+游戏”的融合式课程模式。
在拓宽幼儿游戏空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层式”室内+“三环式”户外游戏阵地,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三层式”室内游戏环境主要依托三层楼道设置自然味、书香味、客家味游戏;“三环式”户外游戏阵地主要根据圆形操场,从小圈辐射到大圈,形成大型混龄游戏阵地。
在课程游戏化进程中,我们从仅有的客家特色,不断根据党的教育方针、立足县域特色及本园实际,逐步加入阅读、自然等现代游戏内容,让学生从“我是客家本土娃”逐步过渡到“我是中国现代娃”。
在游戏形式中,形成“生活游戏化”+“游戏生活化”融合模式,即生活中用游戏化的方式培养“爱自理”“爱学习”“爱文明”的良好习惯,游戏中运用生活化的情境体验自然、书香、客家文化,生活与游戏相互融合,互相渗透[3]。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指导下,以幼儿游戏活动为中心,我们探讨了客家文化融入幼儿游戏活动的“客家童乐”课程的内容建构、实施策略与实施模式,为客家文化融入幼儿教育进行有益的探索,有助于丰富幼儿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提升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有效性。乐于游戏是幼儿的天性,结合客家本土文化的“客家童乐”课程,不仅有助于客家文化的传承,而且扩宽了幼儿游戏活动的形式,丰富了幼儿园游戏活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