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盼宫,司马雅筱(西安石油大学)
在大量的城市更新实践中,无论是单纯地拆旧建新,还是对“旧”的过度严格保护,都偏离了城市生活的连续性和空间演化,使城市丧失了自发更新的能力。当前城市复兴对于在“新”和“旧”的关系处理上,处于一个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在旧规范的框架内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洛邑古城项目改造是城市更新下,“新”与“旧”关系处理的一个成功案例。
图1 洛邑古城示意图
洛邑古城位于河南洛阳市老城区的东南角,东至新街,西临金业路,南至南护城河,北至中州东路。古城内包括文峰塔、河南府文庙、妥灵宫、四眼井、金元古代城墙遗迹以及众多的历史时期重点保护建筑物。
“洛邑”是周朝都城洛阳的古称,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其为周武王定鼎中国之地,号“宅兹中国”。西周初期,周武王考虑在河南洛阳建都,以控制商朝残余势力广泛分布的中原大片领土。商朝灭亡后不久,周武王去世。之后三监叛乱,周公东征后,开始在洛邑建立东都。周武王驾崩后,周成王继位。他决定在洛邑建造“王城”和“成周”。周成王开始迁都到了成周这个地点,进行安放九鼎大典,并开始迁都洛邑。
“洛邑”作为十三朝古都——“中国文化圣城”,在河南人的历史和文化哺育下,逐步形成了汉文化融入多民族文化、南北民族文化交融、乡村民族文化和宫廷民族文化共存的多元文化特征。
由于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3%,城市化进程速度逐步减缓,城市建设将由规模扩张的增量时期转变为城市结构更新的存量时期。“十四五”期间,城市更新将作为国家战略,重点目标为优化调控城市空间布局与存量空间。
城市更新是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有城市的功能逐渐衰退,无法满足当前和未来生产生活的基本标准,则对城市的重建和更新。由于城市建设是渐进的、连续的,城市改造和更新必须频繁进行。大部分都是在局部进行的,有些只是在物质条件上进行了改善和组织,有些则需要完全重建,甚至改变了该地区原有的功能和内容。目的在于振兴城市,使之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当前,大部分人对文化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用现代语言展现,用现代手段发展。“洛邑古城”这个旧城改造项目在文化传承方面打破了传统的“仿古”思维,更注重市井氛围和历史文化的元素。
洛阳老城街区格局完善,街道纹理也较为丰富。现存传统建筑数量约占20%。传统民居是豫西典型的院落模式,建筑风格类似于山西的民居。为了保护老城街区整体格局完整性、文化遗产以及传统住区的空间肌理,丰富街区的多样性及功能性,积极开展文化资源型街区“城市双修”,提高老城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品质。另一方面又同时着眼于空间布局传统景观网络的整体完善,在功能修复过程中提升城市的功能并促进生态修复基础设施的合理更新。
根据规划,东、西南角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一环、两轴、六点、十二片”布局,该片区将重点保护东西街道和南北街道形成的交叉街区布局与传统古民居的整体风格;以丽景门、鼓楼、八角楼和文峰塔为控制点,对景观廊道的建筑风格、高度和体量进行严格控制;控制核心保护区内建筑物的高度(见图2),维护由街道和庭院组成的城市肌理格局。
图2 东、西南角历史文化街区布局图
重点传统街巷应按原有条件进行保护,保留街道的城市原有的肌理与空间格局,对沿街建筑进行分类,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界面属性应得到维护。延展上位规划对主要节点的要求:延续以文庙、文峰塔、新潭遗址为核心组织空间节点的理念。
上位规划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在核心保护区域内的重要文物、历史建筑物以及传统建筑的标高,应按照现存建筑物的标高加以控制。其他地区的建筑物、结构改建时,原建筑的檐口高度不超过7m,应采用坡屋顶形式,建筑色调应采用青灰色,尽量采用庭院式布局。
②在施工控制区内,古城西南及东南地区,建筑的屋檐不宜高于7m,建筑形式为坡屋顶,建筑色调为青灰色,建筑布局为院落布局。兴华街两侧的楼宇高度不应高于12m,而中州路南侧及金业路东侧的楼宇高度不应高于18m。
③住宅建筑的规划控制主要为两层,建筑的檐口高度不超过6m,坡顶的坡高比不超过1:2。
项目区域周边的建设环境趋于复杂,四个方向的房屋均比较陈旧,项目区域整体环境较为杂乱,整个项目区域环境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必须通过视觉阻隔的特别的设计手段,营造增加区域体验感。区内的商务气息和街景感受是东西街的升级版,既延伸了街区肌理,也提高了商家品位和游客的感受。
奥雅设计联合创始人李方悦在2021年6月上海举办的“鹳雀楼高峰对话·洞见永济新十年”论坛中说道“很多古代建筑的功能可能是祭拜,空间设置上并没有考虑普通人的需求,如果走入了一味仿古的误区,只能停留在观光的层面,达不到留住客源、激活空间的效果。”奥雅设计在改造设计洛邑古城时借鉴了欧洲古城的格局,在园区内营造了许多的广场及院落空间,这些大大小小的空间可以使人停留下来,不同于街道的线性空间设计。建筑立面上不同于一般的仿古建筑,融入了唐、明、清以及民国等时期的建筑风格,使游客体验更加多元的洛阳文化风韵。
在洛邑古城更新改造项目中,奥雅设计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李宝章希望能够将老城的市井气息与历史文化注入到古镇的整体环境中。也正是这种对洛阳当地生活及文化的充分尊重,才使得洛邑古城的更新改造设计更具有普世价值。
洛邑古城是一个集吃、喝、玩、乐、购为一体的综合性历史文化景区。在景区内,以现代科技创新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文峰塔、文庙等为保护古迹的主要突破点,新潭、护城河水系等作为纽带,使古老建筑和现代文化相互碰撞,使新旧建筑融合成一种整体的目标,以彰显洛邑古镇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在园区科学合理设计了各大功能区,来展现古镇千百年来的独特文化魅力。在园区内,吃、住、行等功能区遍布其中,整个园区具备浓郁的文化气息,进一步弘扬宣传了古镇的传统文化气韵,使其成为洛阳市古都区历史文物保护的亮点之一,对洛阳市传统民俗文化的复兴和弘扬起到了重要宣传作用(见图3)。
图3 洛邑古城园区平面布置图
洛邑古城内的传统街道,可谓是一步一景,人文气息遍布园区。例如保存着关公首级的妥灵殿,武则天下令发掘的新潭遗迹,还有矗立千年的文峰塔,以及金元古城墙遗迹仍可以追溯。府文庙、四眼井等历史遗址散落于洛邑老城区内,吸引着大量旅客去探寻洛阳的人文记忆。
洛邑古城内建筑以河洛文化为核心,商业以古代商铺为主体,建筑街道群集中了传统民俗和非物质文化(传统文化乐器、传统文化工艺、传统文化药物等),以彰显古城的历史底蕴。先后引入了汝阳刘笔、孔家钧窑、王绣牡丹、大秦丝艺、唐三彩、叶雕、牡丹瓷等二百多个国家、省级的非物质历史文化业态,已形成了我省乃至国内规模最大、集中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业态精品园。
园区按照“讲述老城故事,再现古韵风华”的总体设计理念,采取3D灯光投影技术,增加了艺术体验,强调了互动性,展示了传统文化形态。在公园,汇聚了十大主题的演艺体验区随处可见,给予了参观者特别的观感体验,令人回味无穷。此外,园区定期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活动,以“百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为主题,以轮流展示数十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品来展示风采,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与洛阳风韵(见图4)。
图4 园区各风景实景图
文峰塔(见图5)为市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元,位于洛阳市老城东合巷东侧,是洛阳市现存的少数古塔之一。塔体九层,由青砖撘砌,约建于宋朝,曾在战乱中被毁,后又于清初重修。古时候,人们可以登上塔顶一览河洛大地的壮丽美景。
图5 文峰塔实景图
这座古塔承载了老城区人们的情感记忆与文化。到了明清时期,文峰塔周围的湖泊和寺院也就相应地形成了一种自然景观,而昔日的历史人文自然景观也随着塔顶风铃的消失而慢慢散落了。
洛阳以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传统,携传统的文化价值,对深厚历史的敬畏以及对洛阳故土深厚的热忱,借鉴现代景观设计技术,努力达到文明复兴与城市功能提升的目标,将旧城改建为“城市更新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由于历史原因,洛阳的地面景观保存不多,最大的缺点是洛阳市有形文化资源有限,离开景区后很难看到反映古都风貌的文物。事实上,洛阳市近几十年来的城市规划一直十分重视景观建设,也开展了一系列以丽景门、天堂明堂、洛邑古城为代表的修复、保护和改造项目。对于广大市民来说,这些建筑在反映洛阳古都风貌方面仍然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人们也逐渐地认识到,文化空间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民的参与。
此外,洛阳虽然具备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意识,但似乎缺乏长期稳定明确的定位。对于普通人来说,洛阳历史悠久而复杂,值得宣传的文化元素太多,独特的东西太少,难以留下鲜明的印象。洛邑古城的改造正是将休眠的文化资源利用起来,考察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特点,将整个城市设计成一个生动的、借助历史记载、文学形象的非物质遗产和文物、都城遗址等物质遗产,创造出这样的文化空间。这样的模式才会真正地实现洛阳的价值,随之而来的经济效应也是不可估量的。
历史文化是古城的灵魂,是衡量城市人文软实力的主要标准。坚持科学的城市更新,必须从塑造城市特色和价值的角度,强调历史文明的引入。还十分强调现有历史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的整体协调感。通过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机制,贯通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与现代科技的联系。历史、经济、建筑等领域的建筑师为地方政府制定总体规划,为资金制定投资指导,运用最新互联网技术,建构城市发展模型规划。洛邑古城项目改造对于洛阳这样一个拥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城市更新背景下一个不错的旧城改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