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洪玮 刘 庆 杨志景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6
随着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周期,高校拥有大型仪器设备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显示:2006—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拥有40万~200万元大型仪器设备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4%[1]。特别是在建设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的政策支持下,高校拥有几亿元到几十亿元的设备资产已经不再鲜见。随着大型仪器设备的持续购置,如何管好用好大型仪器设备、提高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已经成为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任务。
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不高,一直是困扰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难题,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有:
(1)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前没有进行充分论证,没有进行全校范围的大型仪器设备查重,出现重复购置现象[2-3]。
(2)大型仪器设备没有集中存放管理,没有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实时信息平台,造成相近研究方向的师生无法获得大型仪器设备的动态信息[4-5]。
(3)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后归购置负责人使用,以及大型仪器设备年度考核形式化,造成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低下的情况[6-7]。
(4)没有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维修、维护经费管理制度,没能解决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维护成本高的难题,制约开放共享机制的推广[7]。
(5)没有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无法有效提高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8-10]。
(6)承担教学、科研任务不饱和,没有充分利用大型仪器设备资源[11]。
大型仪器设备的高效管理涉及学校内部的人事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科技处、教务处以及各二级教学科研单位等众多部门,需要一系列配套完善的政策对大型仪器设备“论证—购置—使用—报废”的全过程进行规范管理[12]。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可用于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的经费来源也越来越多,比如高水平大学建设经费、高水平引进人才实验室建设启动经费、学科建设发展经费、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等。特别是随着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需求呈现快速增加的情况。下图是某高校每年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台套数的统计图。
某高校每年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台套数图
加强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是从“源头”避免出现设备重复购置、不合理购置问题[13]。根据学校《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实施细则》,申请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前,需要进行全校范围的查重,通过后再进行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报告中需围绕以下内容进行论证:
(1)申购负责人需论述待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对学科发展和承担科研任务的必要性;
(2)对学校同类仪器设备的分布、使用效益以及开放共享等情况进行调研;
(3)申购仪器设备是否满足功能需求,以及技术指标的合理性、适用性和先进性;
(4)申购单位是否配备专门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以及实验队伍支撑情况;
(5)项目实施所需物理条件(安置地点、水电环境、三废排放及环保安全)情况;
(6)共享形式。大型仪器设备可行性论证报告需由5人或5人以上副高以上职称的相关专业专家进行现场论证评议,通过后提请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审批,方可进行立项购置。
大型仪器设备招标采购后,应组织专家组进行现场验收,严格按照大型仪器设备合同验收相关要求,核查设备技术参数、数量、厂家、型号、开箱记录表、合格证等,以及确认是否组织用户培训,是否有纸质版详细使用说明等,方便后续使用和培训新人使用,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制度提供支撑保障。
为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学校实施大型仪器设备线上和线下并行管理,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线下管理要求每次使用大型仪器设备时在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登记本上填写实验项目名称、测试样本数量、实验人数、使用时长、设备运行情况等基本信息。线上管理是应用信息技术推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该平台可查询大型仪器设备的型号规格、技术参数、使用扣费标准、出厂地、存放地、设备图片、设备联系人等基本信息。另外,该平台除了具备展示、预约、查询和统计等功能外,还支持多用户多角色权限管理功能,对管理员角色、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提供不同使用权限。为了加强线上和线下管理的信息交互,学校将为每台大型仪器设备安装电源控制开关和使用监控摄像头,可以对每台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动态进行实时监控。为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共享机制、开放使用、收费方法、经费管理和评估考核等具体细则,为确实推动大型仪器设备的高效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益提供制度保障。其中,收费方法充分考虑设备的折旧率、水电气房屋占用费、实验耗材费、维修维护费以及人工费等要素进行计算。收取费用按照一定比例由设备所在单位支配使用,并对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考核优秀的单位进行奖励。对于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低下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对于长期整改仍未达标的,限制该单位采购新的大型仪器设备,并对未达标的大型仪器设备进行校内调拨。
大型仪器设备主要服务于校内教学和科研,主要由购置负责人承担使用管理,所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不够饱和,甚至有一些大型仪器设备没有承担相关教学和科研任务,造成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不高的情况[14]。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下面以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例,探索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的使用效益。信息工程学院目前拥有的2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38台套。
提高教学方面的使用效益:由于同类大型仪器设备的台套数少,大多数都是单台,无法满足大班式多人同时使用的教学需求。因此首先可以考虑鼓励教师开设以大型仪器设备为基础的课程综合设计题目,满足3~5个学生的课程综合设计需求;其次可以考虑以大型仪器设备承担的科研任务指导一些毕业班学生完成相关毕业论文设计。信息工程学院依托大型仪器设备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中心7个,省级国际合作基地2个,省级实验室3个,省级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提升平台1个。最后,依托先进的实验平台条件和科研仪器设备,信息工程学院大力培养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近五年来获省级以上奖励达262项,其中国际级奖36项、国家级奖68项、省部级奖18项、省级奖140项。
提高科研方面的使用效益:大型仪器设备主要承担市厅级、省部级和国家级的科研项目。信息工程学院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80项,其中1000万以上国家级项目3项,100万以上国家级项目2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0项);省级项目89项,其中1000万以上省级项目2项,100万以上省级项目10项;教师发表SCI论文134篇,学生发表SCI论文106篇,授权专利321项。在确保完成相关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培养高质量学生的作用,比如可以设立基于大型仪器设备的院级、校级的专项项目,提供一定的基础研究经费,激发导师指导培养研究生、博士生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熟练使用,也为培育学生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提供条件。信息工程学院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近五年来学生获得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19项,其中国家级立项23项、省级58项、校级138项。
提高校企合作方面的使用效益:大型仪器设备除了服务于校内的教学科研需求,还可以将超过海关对免税进口大型仪器设备监管年限的大型仪器设备,以及其他符合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条件的大型仪器设备,用于开展校企产学研合作。增加大型仪器设备在横向项目研究中使用,提高大型仪器设备承担科研任务的饱和度。信息工程学院近五年承担横向项目89项。
随着高校持有的大型仪器设备越来越多,设备专业性越来越强,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设备管理员队伍来高效管理、妥当维护和正确使用大型仪器设备,成为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年限和使用效益的保障[15]。定期安排设备管理员参加专业的技能培训,实现持证上岗,鼓励设备管理员加入科研团队,参与科研项目的相关实验,发表科研成果,得以获得相关职称的晋升。另外,可以考虑从设备收费共享的经费中建立设备维修基金、管理人员专项补贴以及开发创新实验项目等方式,激励科研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参与进大型仪器设备相关工作,提高职工的工作热情。
学校需根据《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常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表》规定,严格把控大型仪器设备报废申请。对于已达到使用年限且不能继续使用的,未达到规定使用年限但无法继续使用,或存在不符合国家标准需强制淘汰的设备可申请报废。对于达到使用年限尚能继续使用的,或免税进口的仪器设备尚未达到海关监管期限的,不得报废。满足报废条件的大型仪器设备需由相关领域专家组进行鉴定,之后提请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复核审批。
大型仪器设备的全过程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且任务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16-17],虽然学校针对大型仪器设备的全过程制定了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但是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还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挑战,这也要求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要不断与时俱进。我们需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深入调研,不断规范完善管理制度,持续推进共享制度,加强信息化管理,多渠道全方面地鼓励促进大型仪器设备资产的高效利用,为高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