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服务东盟高铁运维的留学生培养研究

2022-12-27 06:02
科技风 2022年35期
关键词:留学生高铁铁路

周 澜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柳州 545616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1]指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探索援助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渠道和模式。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承接‘走出去’中资企业海外员工教育培训……”东盟10国全部为发展中国家,自2002年起,中国同东盟每年举行一次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2021年11月,第20次交通部长会议通过《〈中国—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修订版)〉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国与东盟各国通力合作开展高铁建设,亟须大批的高铁运维人才。

一、中国—东盟高铁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

(一)中国高铁领跑世界

截至2021年底,中国高铁营运里程突破4万千米,占到全球高铁总里程的2/3以上。2022年7月,国际铁路联盟发布实施由中国主持制定的《高速铁路设计基础设施》标准和《高速铁路设计供电》标准,两项标准均是相关领域的首部国际铁路标准。短短20余年时间,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领跑,走的是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之路。中国高铁不但成为“靓丽名片”,而且中国的优势技术与关键参数正式纳入国际标准。从安全技术发展角度来看,中国铁路安全正点、便捷高效、节能环保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全球范围内大放异彩。

(二)中国—东盟共建高铁

2021年,全长1035千米、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中老铁路开通运营[2],这是一条翻山越岭的跨国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的重要项目;2015年中国与印尼签署雅万高铁合资协议,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第四大城市万隆,全长142千米,最高设计时速350千米,截至2022年中,项目整体进展已达84%;全程采用中国规范和中国标准的中泰铁路,按照250千米的时速进行设计,一期从曼谷至呵叻,全长约252千米,中泰铁路项目4-3标段(那瓦那空—班坡段)由中国建筑泰国公司承建,预计一期工程将在2026年年底至2027年年初竣工通车。

(三)本地运维亟须人才

东盟各国的高速铁路陆续建成并开通运营,亟须大量懂技术的铁路专业运维人才。中老铁路老挝段418千米,按照中国铁路约14人/千米的现行运维标准,要实现中老铁路老挝段运维本地化,需要培养5800余名铁路各工种的老挝技术技能人才。

二、东盟来华留学生培养面临的困难

(一)中外合作高质量培养东盟本土化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不完善

职业教育国际化是一个涉及多主体的复杂系统,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协会团体等有可能都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现有的面向东盟职业教育合作中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不完善,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增加了合作难度,缺少职业教育国际认证体系,学制不同导致学分难以互认等。

(二)来华学习高铁技术的留学生回国后难以适应当地企业岗位需求

我国教师缺乏对生源国职业教育现状、经济社会发展、铁路企业需求、留学生学习特点的了解,按照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法,影响了留学生的培养质量。

东盟国家学生普遍中文水平低,英文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只会母语,采用与国内学生一致的教学方式和进度要求,他们很难跟得上。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没能结合东盟国家轨道企业的运营实际,学生毕业后,较难学以致用。由于铁路安全生产的高要求,国内各铁路局集团等高铁运营企业无法提供留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影响了留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提升。

(三)现有教师团队难以胜任新时代国际化教学与管理服务的需要

新时代国际化教学与管理服务教学团队要求教师在具有国际视野的同时,既懂专业知识,又掌握专业技能,还要懂外语。但职业院校教师较少机会出国学习,难以了解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当地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岗位需求,缺乏国际视野,对留学生无法做到因材施教;部分专业教师业务水平很高,但外语水平不高,特别是既懂东盟小语种又懂轨道交通专业知识的教师几乎没有,与留学生沟通困难,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东盟院校教师对高铁相关知识和技能知之甚少,大多数东盟院校只有机械类、电子类和土木类的教师,留学生在境外合作院校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都受到了影响。

三、高质量培养轨道类东盟留学生的策略

利益相关、优势互补的中外院校、企业结成联盟,协同开展东盟本地化的高铁运维人才培养,确保留学生实习有效果,就业有保障。

(一)构建全方位管理与约束的“三同四维”中外合作办学机制体制

遵循“产业主导·平台支撑·标准引领·深度融合”的国际化办学理念,以中国高铁“走出去”发展战略为主导,联盟成员“同制定、同约束、同受益”,构建全方位管理与约束的“三同四维”中外合作办学机制体制,如图1所示。

图1 “三同四维”中外合作办学机制结构图

一是组建留学生合作培养联盟,签署校—校—企—协合作协议,规范不同办学主体在合作过程中的责任和权利,实行学分互认,推动各办学主体的深度融合;二是将高铁新技术以及运维要求和东盟国家的企业实际相结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引领教学实践的开展;三是制定教师团队组建及培养机制,优良的教师团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四是制定留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范、留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等留学生管理服务全制度,规范留学生管理,做好留学生服务。

(二)开展“联盟制、标准化、三阶段”高铁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是在跨文化背景下接受教育,我国当下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更多关注与本国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理念,作为留学生,其学成归国后必然直接服务于本国建设需要[3],因此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向多阶段、多维化改进。

1.搭建“联盟制”合作共赢平台

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中方轨道类相关院校牵头,与项目落地国家的院校、企业合作,成立合作培养联盟,联盟成员必须是人才培养合作项目的利益相关方,学校有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意愿,企业有吸纳高铁运维留学生的需求。依托联盟,各成员彰显不同的办学特色,将目光共同瞄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铁路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和运维,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本地企业岗位无缝对接。

2.制定“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

“标准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包含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标准化实训项目、实训行为标准等,如图2所示。

第一,培养规格标准化是根本,联盟内中方院校牵头,联盟成员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无论学生在中方还是在本国学习,都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规格和课程体系执行;第二,课程实施标准化是落地,课程教学团队与联盟企业成员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包含课程主要授课内容、学时分配、考核要求、使用教材等,中方牵头院校负责审核,所有任课教师都必须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活动;第三,实训建设标准化是保障,根据不同专业实训要求,结合轨道企业生产实际,中方院校牵头制定专业实训条件建设标准,合作培养院校按照实训条件建设标准开展实训室建设,合格的实训环境是学生开展实训、掌握专业技能的保障;第四,实训项目标准化是支撑,结合轨道类企业运营维护生产实际,中方院校牵头编写标准化的实训项目指导书,教师指导留学生按照作业流程开展项目实训,支撑专业技能快速提升;第五,实训行为标准化是必备,安全生产是铁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员工标准化的操作行为是必备的职业素养,制定实训行为标准,按照铁路企业的岗位规章,规范留学生实训行为,培养标准化的作业方式,为就业打下基础。

3.实施“三阶段”教学运行方式

实施“三阶段”教学运行方式,联盟成员共同制订招生计划,由外方合作院校在本国负责招生宣传,开展招生工作。第一阶段教学由外方合作院校负责具体实施,留学生在本国学习汉语+专业基础课;第二阶段由中方牵头院校负责具体实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高铁核心专业技能并开展实训;第三阶段由外方合作院校和联盟内的企业成员共同负责,留学生回本国开展顶岗实习以及预就业。分阶段培养方式充分发挥联盟成员不同的资源优势,既能解决留学生在中国铁路运维企业不能实习的困境,又使得他们能更早的接触并了解本国轨道企业岗位要求,落实学分互认,学生毕业后可获得中外两所院校的毕业证书,如图3所示。

图3 “三阶段”教学运行方式(以中泰合作为例)

(三)成立由多国教师组成的辅导员管理联盟开展留学生服务工作

通过将校际联盟合作具体细化到学生管理联盟,组建辅导员联盟,逐步形成文化互融的人性化留学生管理新体系,将东盟文化内涵和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相结合,制定留学生管理办法,采取多种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1.实行辅导员“双聘制”

合作培养的留学生原则上以班级为单位成建制的开展教学,各合作院校派辅导员对留学生班级进行管理,学生在本国学习期间中方援外专业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既教授专业知识,又担任文化使者;学生在中方院校学习期间,外方教师在担任辅导员的同时可在中方实训室挂职锻炼,既减少了留学生跨文化交流中的问题和困难,又培养了合作院校的专业教师。

2.实施“一对一”互助伴学

在中国学习期间,中方院校派出品学兼优的学生与留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互助伴学,一起上理论课,一起做实训,一起参加社团活动,增加人文关怀,帮助留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同时也通过交朋友,促进双方的友谊,提升培养效果。

3.开展多样文化交流活动

辅导员牵头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以语言类活动为特色,文化类活动为品牌,开展文化交流、体育竞技、艺术展演、社会实践。如举办泰国泼水节狂欢、壮族民族体育节、端午节包粽子比赛、春节包饺子比赛、中秋节吃月饼讲故事等活动,让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期间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魅力,毕业回国后自觉充当弘扬中国职教故事的摆渡人。

(四)实施“援—交—引—培—挂—聘”工程建设“四双”国际化师资团队

依托合作培养联盟,通过援外授课、交流访学、培训进修、行业引进、企业挂职、院校互聘等方式建设一支“双师、双语、双聘、双国籍”胜任国际教育的“四双”创新型教学团队。

一是开展援外授课,根据留学生第一阶段在本国学习的实际需要,中方院校派出援外教师讲授专业基础课和汉语,担任兼职辅导员;二是交流访学,结合国培、省培项目,有针对性地派专业教师出国访学,提升语言能力,开阔国际视野;三是从东盟高铁项目承建企业引进工程师、技师,充实教师团队;四是举办外语培训班,给国内的专业教师举办英语、泰语等培训班,请外籍教师、高水平专家来授课,迅速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同时为联盟内合作院校外籍教师举办轨道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五是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教师到东盟铁路项目承建企业、铁路代运维企业等挂职学习,使他们能尽快将书本知识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六是合作院校互聘优秀教师,中外合作院校互相聘请优秀教师参与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专业课教学、学生管理,共同制定互聘教师的管理细则,明确教师在对方院校授课、开展学生管理期间的职责和待遇,明确考核标准,使得师资团队结构更为合理。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多渠道的开展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必然,教师的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变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结语

探索一条区别于高等教育留学生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留学生培养路径,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在技术变革与产业调整中灵活思维,以满足劳动者跨行业、跨地域、跨时间、跨文化的交流与学习[3]。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不断加速,区域经济融合日益加深,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合作必将大有作为。

猜你喜欢
留学生高铁铁路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高铁会飞吗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人地百米建高铁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梦想在铁路人心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