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高校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12-27 07:23宋志兰,王融,徐腾
物流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财经大学物流工程

0 引言

为了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等新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包括“中国制造2025”[1-2]、“互联网+”、“创新驱动发展”[3]、“一带一路”等经济社会新形态的重大战略。随着我国在2016年6月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工程专业的教育质量[4-5]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国际化认可的水平;说明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的鉴定体系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此时的中国高等教育真正实现了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6-8],从而对我国的各专业工程教育改革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具体是指,由有关协会、学会和行业内的专家组成的专门认证机构,对于高校所开设的工程专业进行认证的一种体系结构,这种体系可以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从而提高高校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与认可度。虽然我国开始“专业认证”体系的时间还很短,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加入“专业认证”的体系中,进一步改革教学体系和提升教学质量。云南财经大学身为财经类院校,在工程方面竞争力不足,为提高学校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的行业竞争力,加入到“专业认证”中,尤其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是有效可行的一个改革方案。

1 工程教育认证的重要性

1.1 物流工程专业国际工程教育认证

工程教育认证是指在国际上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的系统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认证和工程师资格国际认证的重要基础。在我国,现有的工程教育认证的体系,有三个中心点,分别为:(1)以学生为中心;(2)以成果为导向;(3)坚持保证持续改进[9-13]。

基于我国物流行业和物流有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物流工程专业需要结合我国优势与云南财经大学办学情况、行业需求、专业特色特点,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工匠精神”的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高水平人才[14]。对于现阶段物流工程专业的复杂性、大型、综合性、高消耗、不可逆、高成本等特征,学校物流工程专业存在如下发展瓶颈:(1)教学手段单一:作为工程专业之一,在实践与仿真这些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中,目前以课内视频学习、实地参观及实验室操作演示训练为主,教师收集相关自动化物流工程系统项目的视频案例,通过案例视频讲解学习;实地参观,选择和教学要求相吻合的物流工程项目,进行实地参观;高校实验室的实体项目观摩学习为辅助,对于学生自己规划方案并仿真帮助较为有限。(2)学生与教师互动性较差:学校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模式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图1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逻辑体系。

图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逻辑体系

具体来说,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高校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对于卓越工程人才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首先,提供给学生项目实践机会。借助企业真实的项目与相关校企合作教学对相应物流工程理论和物流设备等知识进行模拟运用,可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其次,该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完整展现物流项目的系统性,做物流项目的过程中将会涉及到管理、财务、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学以致用,将多个领域知识融汇贯通。

1.2 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卓越工程师

随着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更多专家指出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值得发扬光大。古时的工匠精神,指的是那些为了完成某一项任务而持之以恒、全心全意、拒绝诱惑和懒惰的那些工匠所具有的精神。在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的现在,高校所培养的高质量人才应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以提高整个行业的项目质量[15-18]。对于高校而言,为响应高校的双创精神,针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建设双创人才培养体系,丰富双创活动与实践经验;同时响应国家“大国工匠”的号召,从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入手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水平工程人才[19-22]。

2 基于高校工程教育认证对学校物流工程专业进行改革

2.1 学校物流工程专业现状

我国自动化物流工程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以昆船集团为代表,经过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建成了众多的自动化物流工程项目,促进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自动化物流工程走上了跨越式的发展道路,智能化物流基础设施和各种自动化物流高新技术装备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成为新常态。

本文对学校物流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积极响应我国“新工科”人才培养策略,以满足“中国制造2025”及基于工业4.0的“智能制造”对于物流工程类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坚持向教育部“卓越高等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习与借鉴,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角度,致力于培养与国际接轨、具有“大国工匠精神”、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师,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对本科教学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等人才培养策略及应用进行具有前瞻性、复合性的变革性研究[23-29]。

本文研究依托于云南财经大学物流工程专业骨干教师团队。本团队教师均来自于国内知名的物流工程企业,具有多年的物流工程设计、制造及运维经验,拥有高级工程师技术职称,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又具有十多年的专业教学经验,具有教授和副教授的职称,是典型的双师型团队,对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目标具有一定的保障。

2.2 实施方案

2.2.1 方案结构

为了达到物流工程专业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条件的要求,同时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新工科”的卓越工程人才为己任[19-24],本文拟从以下三点提高物流工程专业培养质量。

(1)以学生为中心。目前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机制方面存在学院基础设计薄弱,实训教学方式场景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拟通过引入3D技术、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革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产业,坚持问题导向,不断研究开发先进的理论和技术,用专利技术和科技进步奖成果推进学科的发展,理论+方法+技术,打造出特色鲜明的复合型物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2)以成果为导向。“以成果为导向”。对于学校学生而言,开展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的教学系统,可使学生通过该方法了解物流搬运的物料单元、仓库系统、物料搬运与作业系统(具体工程项目的组成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电控系统)、上位计算机管理系统等,通过教师真实项目的讲解指导学生使用CAD软件绘制二维的物流工程系统工艺布局方案图,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3)以持续改进为目标。参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我国“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学校物流工程专业应具有应用广、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

2.2.2 项目实施具体方案

目前来说,物流工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实训教学方式场景单一、以体验为主、学生的参与性较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互动性极少。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学校物流工程专业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建立物流仿真实验室,申请开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利用数字孪生等高新技术对物流系统设计规划进行实践操作,通过校内教师和校外产业导师的共同指导,提高学生独立进行规划设计、虚拟仿真、与实际应用接轨的能力。

具体实施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准备、实施、评审、反馈。

(1)准备:①实验对象:云南财经大学物流工程专业20级1班和2班;②实验基地:云南财经大学物流创新实验室;③实训基地:云南某科技有限公司;④教师团队:云南财经大学物流学院物流工程教研室以及本课题的企业产业导师;⑤项目支撑:以云南财经大学现代物流创新实验中心为核心,教师收集相关自动化物流工程系统项目的行业真实案例,通过3D动画以及数字孪生技术等虚拟仿真的仿真作为教学支撑。

(2)实施:实验对象在本科大一大二期间,根据教学结构系统安排,对其进行通识教育和基础的专业认识学习;大三学期:①让实验对象进行物流仿真学习,掌握具体的仿真理论和仿真方法。②教师解读案例项目,使学生有初步认识。③组织学生去云南某科技公司进行学习,深刻体会如何应用物流仿真系统的开发以及指导实际的生产经营。④根据项目设计的顺序,对选修课程进行分类与排序。⑤教师对学生进行行业具体项目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针对多数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所需解决专业问题,进行统一的针对性指导,最后提交课程评价。⑥提交项目成果:设计图纸和设计报告,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成果之间的差异,详细分析本次教改内容的优缺点,并给出后续实施的具体的优化方案。

(3)评审:云南财经大学物流学院全体教师及聘任的校外产业导师共同考评项目成果。

(4)反馈:指导教师和参评教师将整个实验过程的信息及时进行反馈和经验总结,并对比国际工程认证的标准,从而总结物流工程专业进行工程教育认证能够达标的地方及需要提升的地方。

2.3 可行性分析

2.3.1 综合可行性分析

对学校而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于学校物流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毕业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具权威性机构的认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对于师资保障而言,学校物流工程专业教师团队成员均来自物流工程行业的知名企业,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了物流工程项目的设计和落地实施,在企业均获得高级技术职称(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3人),进入高校后,1人转评教授(2级),1人转评副教授(5级),是典型的双师型团队,既有丰富的行业企业具体项目的实践经验,又有多年丰富的针对物流工程专业的教学经验。

从保障条件来说:本项目研究依托“云南财经大学现代物流创新物流实验中心”,包括现代物流装备创新实验室、物流仿真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典型物流设备测绘实训实验室、先进制造技术及3D打印实验室等五个实验室,以及新建供应链集成实验室、AGV & AGVS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数字孪生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基于CPS技术体系智能物流试验平台等,项目系统的方案设计、仿真可在“云南财经大学现代物流创新物流实验中心”相应实验室完成,同时申请建设两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课题组成员有4人具有多年物流企业工作背景,有工程项目设计实施经验,有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工作时间均在6个月以上,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2.3.2 企业相关支持

云南某科技有限公司与云南财经大学物流学院进行深度合作,公司作为行业内3D可视化数字孪生系统开发商和服务提供商,是物流学院校外实践基地,同时公司紧跟物流行业装备及应用的创新、发展、持续开发和完善,满足物流相关专业师生以及行业工程师的使用需求。

学校与该公司进行合作的案例同样可作为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校内导师与校外产业导师共同培养、提高工程教育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与适应能力的典型案例,为其他高校工程类专业改革与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2.4 预期成果

在项目实施成功后,受益者将为云南财经大学物流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各班级学生。依据往年历史招生与毕业数据,每年至少有90人左右受益,而该方法如果能够在全国其他开设有物流工程专业的高校得到推广,预期的受益人数将大幅度增加,未来能与国际接轨、成功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高校专业将快速增多。

2.4.1 预期理论成果

预期形成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高校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模式,形成一套完备的物流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理论指导体系。其中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为与学校类似的应用型高校的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与借鉴经验。

(2)引导教师优化教学过程与系统。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系统的影响下,首先对学校课程的特征进行分析,根据其特点对课程教学能力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同时对其结构层次进行深度分析,多角度进行评价。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动力。以通过工程教学专业认证的系统考核为目标,将学生作为教学系统的主动一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保证学生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4.2 应用性成果

高校加入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人才培养更具系统性与可靠性,通过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模式,培养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高水平工程人才,其毕业的学生更能得到行业内的认可,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未来物流系统设计工程师的培养质量。高校在培养工程专业人才时应注重其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与一定的创新创造能力。通过沉浸式学习,增强学生的主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虚拟仿真技术,解决了无法进行自动化物流仓储系统运行实验的问题。

(2)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工程教育认证的系统与结构非常契合学校物流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系统,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高质量工程人才实现学校物流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3)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能力。

3 结束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代表了专业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准,因此,本文在基于我国工程教育现状和总结、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高校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即以求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目的,积极响应我国“新工科”人才培养策略,以满足“中国制造2025”及基于工业4.0的“智能制造”对于物流工程类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教育部“卓越高等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指导,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角度,致力于培养与国际接轨、具有“大国工匠精神”、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师。对云南财经大学物流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等人才培养策略及应用进行具有前瞻性、复合性的变革性研究。

猜你喜欢
财经大学物流工程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寻找最美校园 吉林财经大学
Research on financing strategy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子午工程
工程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工程
改善商品包装的若干思考
工程